繼《風味原產地·潮汕》之後,騰訊視頻自製的美食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系列最近又上線了第二部——《風味原產地•雲南》。
「人間餓爸」陳曉卿和團隊深入雲南當地,為觀眾帶來雲南獨特的食材、食品和味道。這些美食「養在深閨人不識」,陌生又新鮮,具有濃烈的地域風情。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的獨特風味也承載著一方人的專屬記憶。
正如陳曉卿曾經在他的隨筆集《至味在人間》中寫道:「味覺裡包含著人情、鄉愁、記憶。所謂思鄉,基本是由於吃了異鄉食物,不好消化,於是開始鬧情緒。鄉愁就是這麼簡單。
而我們的腸胃其實都有一扇門,是父母長輩給你的食物編碼,無論你漂泊在哪裡,門或許已經殘舊,但一直等待你童年味覺想像的喚醒。」
雲南獨一無二的自然風土,以及雲南人對食物的別樣理解,構成了雲南獨特的飲食文化。現在,一起來感受地道的雲南風味吧!
餌是一種由大米製成的食物,有著濃鬱的稻米清香,柔軟而又強韌。大米打造成餌,在雲南人的美食江湖裡才只是雲南風味的開始。
餌塊經過炭烤,外焦內韌,釋放出大米的香氣,是雲南人獨特的風味早餐。雲南人會用它來搭配豌豆粉煮成的糊狀,一碗餌塊稀豆粉便呈現在雲南人的餐桌上,既有稀豆粉的鮮鹹順滑,又有燒餌塊的焦香黏糯。
餌塊在熱油的高溫下帶來濃鬱的焦香,蔬菜的加入給餌塊帶來水分,餌塊回軟,並產生濃稠的芡汁。炒出來的餌塊表面順滑,又有強韌的口感。
餌絲是由餌塊切絲而來。餌絲下水燙煮,待回軟時立刻出水,用熬足兩個小時的豬骨湯作味底,搭配一勺爆香的肉沫澆頭,就是一碗地道的大理喜洲餌絲。
在雲南,有一些水果因為太酸而難以直接食用,雲南人便把這些酸水果用在了烹飪上,釋放它們的獨特風味。
小青檸的芳香性物質和有機酸含量極高,酸味濃烈,在中國雲南和東南亞,常常是菜餚的點睛風味。
與甘甜多汁的舶來品番木瓜相比,「原住民」酸木瓜反而酸冽,但是在雲南人眼中,它卻是一種獨特風味,可以簡單涼拌,可以與香料舂制,也可以與肉類熱炒等等。
酸多依是雲貴川等地的野生果實,生長於山嶺之間,入口酸澀無比。酸多依舂碎後加入鹽和辣椒,就是一道家常的開胃零食。
雲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環境,讓雲南擁有多元的飲食文化和豐富的天然食材,雲南風味也因此具有濃烈的地域風情。
還看不過癮?想要解鎖更多雲南的獨特風味,不如去看看這部紀錄片吧!
來源說明:以上截圖來自騰訊視頻《風味原產地·雲南》,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