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海民防融媒體 上海民防
2021年剛剛過去5天
就傳出了兩起令人聞之可惜的猝死事件
1月1日,網傳曾出演《巴啦啦小魔仙》的童星孫僑潞因飲酒過量引發心肌梗塞去世,年僅25歲。
次日,孫僑潞的媽媽用女兒的帳號證實了這個消息,短短幾百字說不盡失去孩子的傷痛,不久前母女二人同觀新聞還對「心梗猝死」不以為意,誰曾想悲劇降落在自己的家庭中會如此突然!
1月4日,某知名電商也因一起猝死事件成為輿論焦點。
據悉,死者是1998年出生的年輕女孩,在該電商旗下生鮮平臺工作,2020年12月29日凌晨1:30下班路上,她突然捂腹倒地暈厥,經搶救無效死亡,年僅22歲。
針對這些事件,圍繞著相關企業的回應和網際網路公司「996」的超時勞動現象,網友們展開了群情激奮的聲討。
然而情緒背後,同樣隱藏著一代年輕人的無奈:2019南方國際心血管會議發布的報告顯示,基於數千名調查對象發現心梗發病趨於年輕化,40歲以下發病患者佔比持續上升,最低發病年齡僅為20歲。青壯年人對身體的透支不是個例,而是市場競爭與產業發展大環境之下的普遍現象。
身處一些不健康的團隊文化中
許多人相信了
「只要拼不死,就往死裡拼」
面對身體發出的警告
有的人故作輕鬆
「我還年輕,撐一撐沒事的」
對於父母家人的擔憂
年輕人們安慰道
「這些都是老年病,我讀書時體育好得很,別擔心」
每一個為社會發展而奮鬥的人都值得尊敬,每一個為家庭咬牙堅持的人都值得體諒,每一個為夢想奮力前行的人都值得佩服。但是,當生命的逝去本可避免,識別危險、提防危險、化解危險比起一時的金錢與成就更重要。
對於事業正在上升期
難免加班熬夜
無暇顧及身體保養的青壯年人群
要怎樣才能高效地識別、提防、化解猝死風險?
下面9個關鍵詞請記好
心梗危險識別
NO.1 心絞痛
既往無心絞痛的人突然發生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的患者發作突然明顯加重,或無誘因自發發作;心絞痛性質較以往發生改變、時間延長,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緩解。發生以上症狀需及時就醫。
NO.2 氣短噁心
心絞痛發作時伴氣短、呼吸困難;伴有噁心、嘔吐、大汗或明顯心動過緩或過速。伴有以上症狀更加危險。
NO.3 突然忙碌
工作和生活壓力突然集中,生活節奏突然加快時,緊張情緒使人體會大量分泌腎上腺素,導致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交感神經興奮,此時的身體不適更可能是心肌梗死發作的前兆。
心梗危險提防
NO.4 注意溫差
在嚴寒或強冷空氣影響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NO.5 洗澡留意
不要在飽餐或飢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溫較好與體溫相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心梗風險高的人最好在他人陪同下沐浴。
NO.6 急救準備
冠心病患者或心梗發病風險較高的人群應及時就醫,備好急救藥品如硝酸甘油片、亞硝酸異戊酯、氧氣等。親朋好友最好學會對口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患者一旦發病,第一時間與醫院、急救站聯繫獲得搶救。
心梗危險化解
NO.7 要多動
上班路上多走路、騎自行車,上下樓層多走樓梯,工作間隙起身拉伸,抓住一切機會運動,避免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危險因素形成。
NO.8 不放縱
菸酒、暴飲暴食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見誘因。現代生活難免遇到壓力,選擇和親朋好友多聊聊、和小夥伴們組團戶外活動這些更健康的解壓方式才能更健康。
NO.9 及時放下
中青年心肌梗死的發病人群主要是腦力勞動者,有的人工作起來幾天都不休息。這種沒有規律、過於勞累的生活,非常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從而誘發心肌梗死。
雖說每一個工作機會都不容易,但人生有很多機會,當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將你的健康逼到「懸崖」邊,及時揮別甚至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或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對於不幸逝去的兩個年輕女孩的家人
2021年的開頭已成悲劇
對於屏幕前的我們
2021年的生活由自己主筆
願努力追夢的年輕人們能夠從此提起重視
建立心血管疾病預防意識
讓來不及告別的倉促離去不再發生
讓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從此絕跡
原標題:《【防護】25歲童星心梗離世,98年女孩凌晨下班途中猝死:莫把心梗當「老年病」!》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