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飯館吃飯,隔壁滿滿一桌人吃吃笑笑。
閒聊間,一男子拿著一玩具對一5歲左右的孩子說:「你喜歡這個嗎?」
孩子開心地點點頭。
「那我給你,你要說什麼?」孩子看著男子,奶聲回答:「謝謝叔叔。」
男子大笑:「不,你要說謝謝爸爸。」
小孩頓時收起笑容,滿臉疑惑,退後幾步,靠著他爸爸,不吭聲。男子一把把小孩拉近,笑得更大聲:「說啊,只要你說謝謝爸爸,我就把這個送給你。」
同桌人都哈哈笑起來,孩子怯怯的,看著也在笑的爸爸,感覺都快要哭了,站在那裡縮成一團。
可男子卻越笑越大聲,一直在逼孩子叫。
「中國式逗孩子」果然無處不在。
我知道孩子的父母肯定跟這個男子很熟,但就算是過命的交情,也不是他可以如此戲弄這孩子的藉口。
且不說這種強迫孩子「叫爸爸」的行為非常low,從孩子的反應來看,就知道這不是孩子能接受的一種玩笑,也許他不懂為什麼男子要這麼做,但他也知道該男子不是他爸爸所以無法開口。
然而,在他不解並堅持自己正確的判斷時,周邊熟識、親近的長輩們不僅沒有人支持他,反而都是在看好戲似的嘲笑、逼迫他,讓孩子陷入一個孤助無援的境地。
這會給這個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傷害?
想想都覺得心疼。
每次遇到都很想振臂高呼:大人們,你在笑,孩子在哭,請停止戲弄孩子!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種事例很少見。
其實並不然。
之前就曾看過新聞:在一次頒獎典禮上,郭德綱在大庭廣眾之下戲弄安吉,惹得網友討伐無下限。
拋開上述,再來看看其他生活中你肯定見過的「戲弄」。
「你爸媽生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啦。」
這句話的常見度之廣和殺傷力之大,堪稱「戲弄之最強王者」!
之前有個新聞,因為鄰居常常對6歲姐姐說這句話,最後姐姐將剛滿月的弟弟從樓下扔下去,當場摔死!
還有因為大人的戲弄話「你爸媽喜歡男孩,他有小jiji你沒有」,一姐姐用剪刀剪掉了弟弟的生殖器。
生活中的很多戲弄或許結局不會這麼極端,但這句話對孩子的傷害真的巨大!
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她不懂只是玩笑,這些話從越是熟識的人嘴裡說出來,就越讓她心裡充滿恐懼和難過。
她會變得敏感、沒有安全感、變得小心翼翼,甚至變得懷恨在心。
多少孩子與二胎的不合甚至發生慘案,都是因為這「害怕被拋棄」的恐懼心理在作祟。
所以,父母一旦聽到有人跟你的孩子說這樣的話,必須阻止,並跟孩子澄清:「這不是真的,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愛你的」,以打消孩子的恐懼。
肆意對孩子摟抱等肢體動作
孩子皮膚彈嫩光滑,很多大人都喜歡去撫摸、捏/親兩下,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願意跟別人有這樣的肢體接觸。
如果孩子不情願,一些大人會加以語言上的攻擊,「這孩子真嬌貴啊,碰一下都不肯」,一些大人會不管孩子意願,強行抱/親,甚至父母為了顯示大方,還對孩子兇:「不就是摸摸臉嘛,又不會掉皮。」
大人們啊,你們都知道不喜歡陌生人或者不喜歡的人碰你,怎麼就不想想孩子呢?
孩子被強行親密,可能會導致他與人交往產生恐懼等障礙,甚至不能分辨這種親密與性侵的區別而被傷害。
遇到此事,父母切忌不要「老好人」上線,要及時維護孩子,可以一邊幫孩子打圓場,一邊表示稍許歉意。
逗孩子吸菸喝酒等不良行為
見過太多了。
大人們拿著煙和酒,引誘孩子嘗試,尤其是親戚中的男性長輩,如爺爺,最愛幹這事。
因為是長輩,父母們常常抹不開面兒,也一起玩笑著袖手旁觀,任由孩子被戲弄,長此以往,孩子要麼被菸酒傷身體,要麼早早染上菸酒惡習,走上不良路。
不管對方是誰,父母們都要態度明確的拒絕,並且告訴孩子,這只是玩笑,小孩子是不能抽菸喝酒的,還要讓孩子知道該拒絕的要堅決拒絕,不要因為對方是長輩就不敢。
「表演個節目看看」
之前川普的孫女被要求表演唱歌的視頻一出來,網友紛紛無奈:連總統的孫女都逃脫不了被要求表演的命運啊。
主持人阿雅也有過這樣不愉快的經歷: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為了六一學了舞蹈,阿雅的《銼冰進行曲》因為動作誇張又不是很熟練,跳的有點滑稽。
「媽媽看了覺得好笑,每次家裡來人了,就把我喊出來跳。」
最最開始我是樂意跳的,後來發現有個笑的很開心的長輩說,「這也叫跳舞啊,跳大神的吧。」
我知道,村裡那些被人嘲笑的老奶奶才跳大神。
之後,我就不願意跳了。
但看過的媽媽和長輩每次都叫我跳,還拿吃的、玩具等引誘我,但我怎麼都不肯,就有人笑說:「是不是知道自己跳的很差,不好意思再跳啦」。
從此,不管我有多喜歡跳舞,我都沒有再去參加過舞蹈隊,也不敢在公眾面前表演,直到工作後,每次發言都緊張到顫抖,深怕自己又招來嘲笑。
我還有個同學,五年級時拉二胡得了全縣冠軍,本來是個極好的苗子,但因為每次都要求要表演,一次鬧翻之後便再也沒碰過二胡,也不和父母說什麼話。
很多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膽子越小?
為什麼從活潑變成內向?
大部分都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過來自長輩的戲弄和哂笑。
大人們,量己度人,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你的笑轉眼就逝,但孩子的痛可能伴隨一生。
網上鼓吹:生孩子不拿來玩,還有什麼意義。
在我看來,一般的玩鬧可以,但一定要有度,要照顧到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孩子很小很可愛,大人們別毀了他們。
生活中,遇到孩子被逗弄,父母一定要及時制止並站在孩子這邊,平時也要告訴孩子,要懂得去拒絕。
不要讓孩子單純的心靈在各種逗弄中受傷,更不要無節制的去逗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