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刷微博時,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貴州貴陽,一男子與妻子發生吵架,鬱悶情緒無處宣洩,憤怒之下拿起菜刀將女兒的書本作業剁碎。
這位爸爸邊剁邊說:「你狂,你狂,你倒是狂啊」。
女孩被爸爸的這波騷操作嚇到了,崩潰大哭起來!
生活中,在氣頭上把孩子當成擊潰對方的「砝碼」,遷怒於孩子的父母,並非個例。
●2019年12月,安徽一對夫妻在家裡吵架,妻子一時衝動將2歲的孩子從14樓扔下,男孩不幸身亡;
●2020年4月,浙江寧波一對夫妻在機場吵完架,把2歲的孩子孤零零扔在機場;
●2020年8月,陝西一男子與女友因孩子撫養問題吵架,摔死2歲半孩子;
●2020年10月,浙江寧波一對離異夫妻,因誰來接送孩子的問題吵架,導致孩子放學苦等一個多小時沒人接,最終被民警接走。
父母,是孩子最親、最信任的人,如果總是在孩子面前吵架,無論誰輸誰贏,最終受傷害最深的都是無辜的孩子。
1、父母吵架,在孩子眼裡什麼樣子?
泰國動畫片《吵架的父母》以恐怖片的風格,呈現了父母在吵架、爭執時,帶給孩子心底的壓抑、悲傷、煩躁、恐懼、絕望。
在孩子眼裡,溫和的父母,在吵架時「變身」兩頭怪獸,互相撕打、扯咬,小女孩嚇得四處亂竄,拼命躲避,然而那兩隻怪獸總會如影隨形地跟著她,甚至還咬了她一口......
那些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地爭吵、情緒失控、易怒暴躁的父母,或許認為吵架只是「家常便飯」,但對於孩子卻是極具殺傷力的行為,這種行為帶來的惶恐,也許有些人要花一生的時間去化解。
因此,作為父母千萬別在孩子面前吵架,千萬別讓壞情緒破壞了整個家庭的氛圍,破壞孩子的健康成長。
2、夫妻開戰,孩子就「變乖」
相關研究發現,當父母發生爭執時,孩子會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出現胃痛、胸悶,不敢與父母眼神接觸等症狀和身體上的不適感。
父母越吵架,孩子越害怕家庭破裂、自己被拋棄,越容易變得敏感、自卑、多疑、悲觀、缺乏安全感。
同時,會逼迫孩子變得比同齡人更「懂事」,孩子壓抑自己的內心,小心翼翼地變成討好型人格,不僅無法建立親密關係,甚至對婚姻充滿恐懼。
《奇葩說》的選手姜思達在節目中爆料,自己成長在一個關係破碎的家庭,他總擔心下一秒大人又吵架,他被迫練就了「察言觀色」的技能,看大人眼色是生氣還是喜悅,自己是逃避還是勸和,他總是小心翼翼和驚慌失措。
除了懂事,似乎別無選擇,姜思達漸漸變得敏感多疑、無法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3、和諧夫妻關係,帶來健康親子關係
婚姻中夫妻存在摩擦不可避免,但是有些不成熟的父母在出現問題時,總試圖歸因於孩子,覺得沒有孩子,一切都會好的,殊不知,夫妻關係才是健康家庭關係的核心。
當你和伴侶吵得不可開交,面紅耳赤,你教會了孩子抱怨、指責、自私;
當你和伴侶相親相愛,彼此呵護體貼,你就教會了孩子愛、包容、理解。
如果情緒失控,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吵,不妨試試電影《怦然心動》中父母的做法:
(1)吵架後,父母告訴孩子爭吵的原因,並表明問題並不是由孩子造成的,孩子不需要自責、不需要「背鍋」;
(2)吵架後,父母告訴孩子,父母相愛、也更愛孩子,爭吵不會讓父母對她的愛減少。
而父母這樣的行為,讓小女孩朱莉感受到了幸福,她為能出生在一個相親相愛的家庭裡感到驕傲和自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情緒,都會有困惑和煩惱,但要通過自己的成長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轉嫁、遷怒於孩子,讓孩子成為「替罪羊」為你的壞情緒買單。
4、寫在最後的話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狀態,會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家長慕課認為,相比富裕的生活條件,家庭關係和睦,父母相愛,更能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唯有在父母愛的包圍下長大的孩子,才會更獨立、更有勇氣、更有安全感,並擁有收穫幸福人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