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媽媽揍奶奶護,按捺不住情緒,結局婆婆傻了

2021-01-10 騰訊網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有人說:婆媳之間的關係和矛盾,是根本不可能化解的。從古至今,但凡家庭出現不和諧的事情,婆婆和媳婦的觀點總是對立的,她們不同的視角和處事方法,往往會讓雞毛蒜皮的小事,變成驚天動地的大事,進而陷入「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事實上果真如此嗎?只能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在安徽銅陵某地,一家派出所接到報案,某個家庭因為婆婆和媳婦產生劇烈的爭吵,雙方各執一詞,喋喋不休為了孩子的問題,最終媳婦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拿起桌子上的水果刀捅了自己七刀,這下家裡人全部都開始慌了,孩子坐在客廳大哭,老公看到之後,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只能選擇報警和找救護車。

好在最後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無生命危險,目前恢復健康。民警經過詢問和調查後,也感到十分困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這位女士和婆婆吵架這麼兇狠,竟然控制不住脾氣和情緒,開始了自殘行為?

原來,這位女士婚後一直和公婆同住,但是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是和老人之間有矛盾和摩擦。前兩天回到家裡,發現孩子不寫作業並且調皮搗蛋,便動手把孩子打了一頓,沒想到婆婆看到後,立刻制止,並表示強烈的不滿和生氣,雙方就此開始了激烈的言語攻擊,最後忍無可忍之下,這位女士開始了自殘行為。

看到這個消息,真讓人「心驚膽戰」,這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家庭發動了「戰爭」。

那麼,婆媳之間,常會因為孩子的哪些問題而發生紛爭呢?

1,孩子的管教問題

對於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婆媳之間很容易出現分歧。婆婆會認為,孩子應該寵溺著,給孩子最夠的愛和關心,讓他們在溫室裡成長和發育;媳婦往往持反對意見,覺得孩子不能慣著,必須進行糾正和教育,必要時使用嚴厲的手段來改掉他們的壞習慣。

比如:孩子正在寫作業,婆婆看到之後會十分心疼,讓孩子吃點零食或者看會電視和手機,總想著讓孩子能夠舒舒服服的;而媳婦看到之後,肯定會嚴厲的斥責「作業沒寫完,就開始貪玩,學習成績肯定要下降!」這個時候,婆婆和媳婦之間的矛盾就開始激化了。

2,孩子的生活問題

孩子在生活中的吃穿用度,婆婆和媳婦之間的觀點也經常產生不同。有的老人餵養方式偏於傳統,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自己會把食物經過嘴巴的咀嚼後,然後再餵到孩子的嘴裡,以為這樣會讓孩子消化更好;但是當媽媽看到這樣的現象,無異於會極力的阻止和生氣,因為大人嘴裡的細菌很亂,有可能把病菌傳給孩子,造成孩子腸胃出現問題。

而就是這個簡單的餵養問題,也會成為媳婦和婆婆之間的「導火索」。婆婆會覺得這個習慣自己堅持很多年了,不會有傷害,而媳婦則會覺得這樣不衛生,很不科學。

3,育兒理念不同

媽媽帶孩子更多的會用科學的方式進行育兒,即便她們是新手,但是也會通過早教機構或者諮詢相關育兒專家,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觀看相關的視頻和書籍,找到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理念;而婆婆更多的是會依照自己的經驗和多年摸索出來的規律,這些經驗並不完全正確,有的甚至是錯誤的。

在不同育兒理念的對撞下,婆婆和媳婦的戰火也開始燃起。

那麼,為何會發生這些紛爭,婆婆和媳婦各自的立場又是什麼呢?

1,意見相互對立

由於平日裡的相處過程中,婆婆和媳婦的意見經常相互對立,潛意識裡雙方都不認可對方的行為和舉止,所以一旦遇到孩子的問題,便開始把平日裡積壓的負面情緒進行宣洩,各自的立場均發表不同的意見,婆婆倚老賣老,不依不饒;媳婦據理力爭,喋喋不休。

2,雙方位置沒有擺正

尊老愛幼,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婆婆和媳婦之間本身也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媳婦孝順公婆,公婆理解媳婦。但是一旦雙方的位置沒有擺正,那麼親人之間的關係很容易破裂,婆婆不把媳婦當自家人,媳婦不把婆婆當自己的親人。

3,溝通交流的原因

很多時候,雙方如果能夠心平氣和的聊天和溝通,孩子的問題會很輕鬆的解決。但是,當雙方就像辯論賽的正方和反方一樣討論問題時,性質就變了,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勢必會把很小的問題變得很大,矛盾也會被激化。

針對孩子的這些紛爭,爭吵、生悶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遵循以下3點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1,保持距離,相互尊重

再親密的關係,都要保持適度的距離,這樣才能減少爭吵和牽絆。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婆婆應該不要過度幹涉他們小家庭之間的事情,而應該以大局為重,做好大家長的身份;媳婦更應該尊敬婆婆,關於婆婆提出的建議和意見,要進行理性分析,而不是全盤否定。

2,丈夫起到協調作用

婆婆和媳婦之間的矛盾,需要丈夫起到協調作用,主動承擔家庭問題的解決者和責任人,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家庭穩固發展。有些話必須丈夫說,才能將矛盾降到最低,雖然婆媳關係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但是丈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3,心平氣和的溝通

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婆婆和媳婦都需要保持心平氣和的溝通方式,只有這樣,溝通交流才會有效果,才算是對孩子負責,讓整個家庭變得更加完美。婆婆作為長輩,要樹立良好的形象,媳婦作為晚輩說話要注意分寸,這才能好好的相處。

你覺得婆婆和媳婦因為孩子問題的紛爭,該如何解決呢?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意見和想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可以一起進行探討和交流。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奶奶幫兒子寫作業,引夫妻激烈爭執、大打出手,丈夫報警
    5月30日,重慶沙坪垻,一對夫妻因對奶奶幫兒子寫作業產生分歧,導致雙方大打出手。妻子姜女士發現兒子作業是奶奶代筆後想教訓兒子被丈夫劉先生制止,隨後雙方發生爭執,暴力相向。爭執中,丈夫報警,民警將夫妻二人帶到派出所,經過調解,兩人表示將好好溝通。
  • 孫子不寫作業奶奶暴打兒子,家人報警,兒子真該打還是奶奶管太寬
    早上看到一則視頻被標題吸引,點開看了之後,原來是奶奶因孫子沒寫作業,就將兒子暴打了一頓。視頻中的奶奶很憤怒,表示「兒子不管孫子,撫養費不給,作業不教,孫子考試都考零分,自己有膽囊炎,不能輔導作業」。
  • 你知道陪寫作業會氣到心梗,卻不知孩子被盯著寫作業會魂飛魄散!
    視頻裡的小男孩看起來不大,因為作業沒有寫完,崩潰地求助媽媽:「你能揍我4下,讓爸爸別揍我嗎?」 媽媽當是一件好玩的事,一邊錄視頻,一邊回復孩子:「這是爸爸跟你的約定」, 並要求孩子,再堅持10分鐘。 視頻中孩子抹著眼淚,一個勁兒地求媽媽:「我堅持不了了。」
  • 陝西媽媽被判了三年,因兒子寫作業不認真,一怒之下失手打死孩子
    文:辛晴每個父母都有一個自帶的缺點,總是拿「為了你好,孩子」,作為完美父母的藉口,冷語言下的暴力,甚至寫作業下的拳加腳踢,都是「為了你好」的實施,這種過激的做法,最終是害人害己,害了孩子一輩子。還記得陝西武功縣的孕媽媽們,因為兒子寫作業不認真,對孩子頭部過度重擊,最終孩子因受鈍性外力多次擊打頭部,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後嘔吐,因誤吸引起呼吸道阻塞窒息死亡。最終法院判處媽媽有期徒刑三年。三年,何止三年,對孕媽媽將是一輩子的陰影,父母口中的:「為你好」最終都成了家庭暴力下的搪塞。就在山東,一個七歲的小女孩,因為吃飯太慢,被自己的媽媽拎起鐵棍,狠狠揍了整整一個小時。
  • 30歲爸爸被奶奶暴揍,崩潰控訴:我媽天天打我!又是因為陪娃寫作業…
    原來,打人的是孩子的奶奶,她讓兒子輔導孫子寫作業,結果孫子沒有好好完成,老人便將兒子打了一頓。孩子奶奶告訴民警:「我下班回來,孩子作業是一點沒改動。以前說不能把小孩耽誤,我說你能教多少就教多少,你不出撫養費,也不教小傢伙,交給他,孩子直接考試考零分。」
  • 熬夜變傻!你家的孩子回家立即寫作業嗎
    換句話說,也就是熬的越晚,傻的越快為什麼有的孩子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放學後趕緊寫作業,而是磨磨蹭蹭就不想寫作業?這樣表現的孩子,背後的心理是怎樣的?想到媽媽又要批評自己,心裡一陣不爽,最終決定不吃,可是意志力又消耗掉了一些;剛轉回學習上,又抬頭看到漫畫書,耳邊又傳來電視裡綜藝節目女主持人撩人的笑聲……這種一邊惦記著作業,一邊不能開心地玩,最消耗意志力。
  • 30歲爸爸被奶奶暴揍,崩潰控訴:我媽天天打我!又是因為…
    30歲爸爸被奶奶暴揍,崩潰控訴:我媽天天打我!原來,打人的是孩子的奶奶,她讓兒子輔導孫子寫作業,結果孫子沒有好好完成,老人便將兒子打了一頓。孩子奶奶告訴民警:「我下班回來,孩子作業是一點沒改動。
  • 孩子寫作業拖拉不認真?「三改變」打開孩子的自驅力
    錯誤姿勢一:幫孩子制定作業計劃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而言,或許有條理的完成作業著實困難,需要家長協助。但是隨著孩子對學校學習以及作業的熟悉,就不需要我們再不斷告訴他們「八點了,快把英語作業寫了。」比如孩子在車上和媽媽提到這次在學校的足球比賽中獲得了好成績。媽媽卻說:「有那個功夫不如好好寫作業。」,或者孩子興致勃勃制定著周末的出遊計劃,家長卻提醒說:「別忘了你的作業沒做完。」這樣就等於將"作業"學習"推向了"有趣的事"和"興趣"的對立面。
  • 孩子靜不下心寫作業?浮躁的情緒,左右著孩子做作業的速度怎麼辦
    我們會發現有很多孩子一寫作業的時候就會上廁所或者喝水,那麼我們就要讓孩子在寫作業之前讓孩子上廁所和喝水。當然啦,我們也可以把水杯放到孩子身邊,當孩子渴了也可以喝一口水,當然最好還是寫作業之前喝,因為這樣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也就不會分心。
  • 孩子很不聽話,婆婆又護著,寶媽連捅自己七刀:這是有多絕望啊?
    男孩子嘛,小時候有點調皮,經常惹怒媽媽,媽媽次次都會耐心講道理。可是,每次媽媽嘮叨兒子,婆婆都有點護孫心切。因為教育的原因,婆媳關係一度惡化,緊張得不得了。一天,鄧女士的兒子又調皮了,鄧女士生氣之下,就把兒子給揍了。婆婆心疼孫子,就開始嘮叨兒媳。兒媳一見婆婆護著兒子,兒子還很神氣的模樣,心裡氣得不得了,傷心又失望。
  •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兩個故事告訴你怎麼做,也許是家長走入了誤區
    如果有什麼事兒不順著他的心的話,那麼他就會鬥爭到底,實在鬥爭不過就會把自己一個人鎖屋子裡,怎麼叫也不出來。我想著就他這脾氣,隨著作業的增加、參加的輔導班的增加,怎麼也會跟家裡經常鬧矛盾吧!或者至少會像我鄰居家的孩子一樣,在寫作業的時候婆婆媽媽,寫一個字就扣半天手指頭。
  • 「孩子小不懂事」,奶奶護孫話音剛落,孩子回頭就踹了奶奶一腳
    家裡有隔輩親的老人在照看孩子上,看似很省精力,實則很多時候著實令教育孩子的父母們頭疼。試想一下,如果老人很疼愛、寵溺孩子,凡事磕不得碰不到,孩子不就泡在蜜罐、象牙塔中成長,更別說教訓、懲罰孩子之類的了。
  • 爸爸陪孩子寫作業,媽媽玩手機聊天……最後一人住院一人坐牢
    杭州日報消息,爸爸陪著孩子學習寫作業,媽媽在一旁玩手機聊天,原本一家人溫馨的畫面卻變味了……爸爸媽媽打了起來,警察蜀黍也來了,最終以爸爸被判刑為結局,代價實在太大啊!12月4日,記者從法院了解到了這起史上「陪寫作業」賠得最大發的一起案件。
  • 孩子寫作業到半夜,媽媽氣哭:別的孩子7點就做完
    一位孩子的媽媽發出來一個陪孩子做作業的視頻,眼中含著淚水,撕心裂肺地哭訴著:別的孩子晚上7:00就做完的作業,我的孩子把作業給他抄,抄到11點還沒有抄完。一、破除孩子找藉口不寫作業很多家長朋友都遇到過孩子寫作業過程中,要么喝水,要麼肚子餓,要麼想上廁所,這些通通不允許。我們要提前給孩子講清楚,寫作業期間就是要認真完成作業,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能做。提前幾分鐘會讓孩子把這些分心的事情先解決後,然後準備一心一意寫作業。
  • 30歲爸爸被奶奶暴揍,崩潰控訴:我媽天天打我!又是因為陪...
    30歲爸爸被奶奶暴揍,崩潰控訴:我媽天天打我!又是因為陪娃寫作業…… 來源:錢江晚報9月7日, 安徽蕪湖警方接到報警稱, 有人在家裡被打了! 民警到場後一問原因, 有點哭笑不得。原來, 打人的是孩子的奶奶, 她讓兒子輔導孫子寫作業,結果孫子沒有好好完成,老人便將兒子打了一頓。
  • 清華附小媽媽:這樣陪孩子,寫作業定不雞飛狗跳!
    什麼「有一種危險叫做「陪孩子寫作業」、「不談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等等,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輕鬆一笑的話題。雖是笑談,可是已為人父母的我們清楚明白:「陪孩子寫作業」,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滄海一粟,但僅僅是這「滄海一粟」,已經被網友評為影響家庭關係的「第一殺手」,那麼,貫穿孩子整個成長過程的教育難題,父母又該如何應對呢?
  • 媽媽檢查兒子作業,翻開一看直冒冷汗:輔導孩子寫作業真難
    在網上有一個段子:「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句話非常生動和形象描寫了孩子和家長在輔導作業時的狀態。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最多能夠想得到的是家長的怒氣和孩子的怨氣,俗話說「虎毒不吃子」,家長無論再怎麼生氣,都不會真心會傷害到孩子,但是孩子在生氣的時候會不會也這麼想呢?
  • 「作業沒完成,爸爸失控砍傷孩子」: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作業沒完成,拿刀砍傷孩子左腿」,這樣的事情你敢信嗎? 桌子就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小朋友因為作業沒完成,當天沒能領到書。 回家之後爸爸聽說了這件事,上來就踢了孩子的胸部,揚言不要這個孩子了。奶奶見狀忙上來護著,爸爸氣得去廚房拿了菜刀,失控之下砍傷了孩子的腳。 孩子腿上的傷口有多嚴重呢?
  • 「超硬核寶媽」走紅,娃不好好寫作業時放的大招,真是太聰明了
    YOYO說育兒原創,歡迎評論轉發收藏監督孩子寫作業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了,在做老師的日子裡,每天監督十幾個孩子寫作業,有的孩子能乖乖的寫,可是有的孩子就是不好好寫,你說他一句,他動一筆,一頁的作業能磨蹭兩個小時,你說他在玩,他也沒有,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心思沒用在作業上面。
  • 孩子寫作業太磨嘰,33歲媽媽被氣進醫院,輔導孩子成了高危工作?
    孩子寫作業太磨嘰,33歲媽媽被氣進醫院 在南京有一位33歲的媽媽,就因為陪孩子寫作業而氣到腦梗住院。 這位媽媽自稱孩子作業寫到晚上10點半還沒有寫完,一直磨磨唧唧的。她急得大聲訓斥孩子,可沒有想到自己居然就出現了口角歪斜、握筆困難等症狀。 到了醫院檢查之後,醫生診斷出這位媽媽是急性腦梗。 本以為「有一種腦梗是陪孩子寫作業」是個段子,沒想到居然發生了真人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