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跳樓,兒子下跪求饒:孩子,你不需要為大人的壞情緒負責

2021-01-10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女兒派 ,作者女兒派

女兒派

我家有女兒,有女萬事足。

點擊上方"山西半邊天"可訂閱哦!

控制情緒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好情緒的引導永遠比發脾氣更加有效。

——鹿媽

◆ ◆ ◆

作者 | 可樂

來源 | 女兒派(nverpai)

前兩天,河南平頂山一母親因孩子不寫作業要跳樓。

經過消防員的勸說,她才從窗臺上下來。

回到室內後,孩子跪下來給母親道歉,並承認了錯誤。

以前我看到被神獸逼瘋的家長總想笑,但這次卻笑不出來。

作為一個母親,我理解那個家長的心情,但更心疼那個小男孩。

網友的評論裡更是透露著對孩子的同情和心疼。

還有一條評論讓我印象深刻:

這個母親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但孩子卻要為大人的情緒負責。

李岫雲說過: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深以為然。

孩子不寫作業很生氣,但媽媽用這種方式讓孩子認錯,卻讓人細思極恐。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而你的情緒裡更是藏著孩子的未來。

01

別讓壞情緒的你成為孩子心中的魔鬼

經常聽人說這孩子隨他父母,脾氣不好。

其實哪有天生不好的脾氣,不過是孩子在模仿大人罷了。

閨蜜小雲講過她兒子的一件事。

兒子剛上小學時寫作業拖拖拉拉,放學很長時間了還在玩玩具。

小雲氣得衝到房間裡,大聲吼他。

兒子愣住了,站在原地不動。

看他紋絲不動,小雲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一把奪過玩具,直接扔進垃圾桶。

兒子大哭起來,然後被她拽著坐到書桌前。

第二天,她正在和朋友打電話,兒子叫她幫忙拿書柜上層的書,她沒搭理兒子。

過了一會兒,看她還在講電話,兒子衝進來,居然一把奪過她的手機,扔到地上。

「你幹什麼?」小雲大吼道。

「你扔我的玩具,我就扔你手機。」兒子氣鼓鼓地瞪著他,眼神透著不服氣。

自己隨手的舉動居然複製到兒子身上,那一刻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

負能量真的會傳染,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意識到這一點,小雲再也沒有對孩子大吼過。

很多時候,家長的情緒不只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陰影更會伴隨他一生。

演員陳喬恩在節目中透露,自己小時候是在恐懼之中,曾被母親用枯樹枝打得身上見血。

她知道媽媽壓力很大,就不敢跟她講話。晚上睡覺時,一聽到媽媽上樓的腳步聲就恐懼,感覺那聲音像魔鬼一樣。

已經四十歲的她,在節目中提起媽媽還是很緊張,甚至突然轉身,唯恐母親站在背後,那種恐懼真的已經深入骨髓。

家長情緒失控,不管孩子對錯,動輒打罵,甚至尋死覓活,帶給孩子的就是如魔鬼般的噩夢。

你以為小孩子哄哄就好了,其實,這種陰影經常會伴隨他一生。

02

情緒穩定的父母對孩子如春風化雨

谷口雅春說過:

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父母和家庭的精神。

民國大文豪胡適的父親去世時母親只有23歲,當年家中特別窮,雖受盡痛苦和折磨,但母親一直保持溫和平靜的性情。

大哥經常賭博是個敗家子,一到除夕家裡就坐滿要債的人。

母親好吃好喝地招待,還不了債,她便好言相勸,請求再寬限些時間。

每年都是拆東牆補西牆,才能勉強過年。

等大哥躲債回來,母親不但沒有怨言,還做好飯菜,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

母親深入骨子裡的修養,深深地影響了胡適。

他在《我的母親》一文中講述到: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父母溫潤平和的性情,才能造就孩子陽光樂觀的性格,讓他在順境中不驕縱,逆境中不頹廢。

電視劇《少年派》裡四個家庭,江家是最受網友羨慕的一個。

由於經營不善江家生意破產還欠款一個億,只能搬出別墅租房子住。

但夫妻二人沒有唉聲嘆氣,沒有相互抱怨,更沒有因此對孩子大呼小叫。

而是做起了小吃,從頭再來,並告訴孩子沒什麼大不了,慢慢幹總能越來越好。

他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卻給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成長氛圍,造就孩子樂觀積極的性格。

家裡有錢時,江天昊沒有富二代的紈絝招搖,和同學打成一片。

家裡落魄了,沒有指責抱怨,而是積極地幫爸媽開網店,騎電動車去送餐。

雖然他的成績是最差的,後來家境也最差,但他沒有自卑,沒有埋怨,一直是整部劇裡最陽光向上的一個。

這樣的品性不管將來事業是否成功,人生之路必然充滿陽光。

03

控制情緒是父母的必修課

近年來關於熊家長的報導越來越多。

孩子作業沒做完家長要跳河,夫妻鬧矛盾要帶孩子自殺,很多時候不是誰對誰錯,而是不能控制情緒惹的禍。

都知道衝動是魔鬼,但如何控制內心的魔鬼真的是個技術活。

經過這麼多年和家裡神獸的鬥智鬥勇,我總結為三個點:一降二閃三選擇。

一降:降低期望值,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

「別人家的孩子」是家長經常掛在嘴上的話,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別人家的父母」。

說起來很殘忍,但現實就是如此。

終其一生,還是過著平凡的生活。每天朝九晚五,擠在地鐵的人潮中,行色匆匆。

年齡越大,夢想越遠。

或許你心有不甘,但這就是現實。

對於孩子同樣如此。

你費盡心血,請了一對一的家教,花重金上了國際學校,但他還是考試不及格,讓你在朋友面前丟盡面子。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期望值過高,總覺得自己孩子與眾不同,其實金字塔頂就那麼幾個。

所以先調整自己的期望值非常重要。我們自己是普通人,憑什麼要求孩子必須是人中龍鳳。

目標遠大是好事,但不切實際的期望只會讓人疲憊不堪。

他是一隻小麻雀,就讓他快樂的在藍天飛翔,非要他和兔子比賽跑,無異於痴心妄想。

二閃:暫時迴避,給情緒找到合適的宣洩出口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上班被老闆罵,憋著一肚子氣回家。看到孩子沒寫作業肯定火冒三丈。

這時候,及時有效地宣洩負面情緒非常重要。

我有個朋友特別有意思。

她家住一樓,有個小花園,每當孩子惹她生氣時,她不打也不罵,就去花園看她的花花草草,換盆,修剪,澆澆水。

小孩看到媽媽去院子裡了,就乖乖地去寫作業。

半個小時過去了,她早就忘記為什麼要生氣,還會摘朵漂亮的花送給孩子。

練練瑜伽、聽聽音樂,都是情緒控制的好辦法,或者像我朋友那樣轉移注意力,去做別的事情。

過了這一會回頭再看,沒什麼大不了的。

幹嘛非鬧得雞飛狗跳、尋死覓活,大人哭,孩子鬧,何苦呢?

三選擇:選擇合適的方法,與孩子的溝通才會暢通無阻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非常重要,溝通方法無數種,千萬不要選擇最極端的那種。

像文章開頭那個媽媽,跳樓根本就不是溝通,只是一種情緒宣洩。

還有的家長直接大嘴巴子抽過去,孩子不吱聲了,你勝利了嗎?

長此以往,孩子只會逐漸對你關閉心門。

平時和孩子多聊天,相互傾聽彼此的內心感受。

孩子惹我生氣時,我會給她寫張紙條。

寫的過程是宣洩,也是一種緩和。過後拿給孩子看,讓她知道媽媽為什麼生氣。

當她意識到錯誤後會主動跟我道歉,我就會把紙條撕掉,告訴她這件事已經過去了,然後給她一個擁抱。

擁抱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有時意識到自己說話重了,女兒委屈但不敢還嘴,我會主動擁抱她。

她大聲地哭出來,訴說自己的委屈。我也會真誠地跟她道歉,然後就和好如初了。

我一直認為:父母兒女之間,沒有什麼是一個擁抱解決不了的。

04

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的好脾氣、平和穩定的生活環境才是孩子第一個起跑線。

不要以愛孩子的名義傷害孩子,長期在打罵、壓力下長大的孩子終身都背負壓力。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癒。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一生。

那就從控制自己的情緒開始,給他平和溫暖的家,這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本文來源於女兒派(ID: nverpai),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這裡都懂;願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編輯| 劉家瑜

原標題:《媽媽跳樓,兒子下跪求饒:孩子,你不需要為大人的壞情緒負責》

相關焦點

  • 你的壞情緒,會毀了孩子一生
    一位知乎網友就說過自己的方法,每次孩子做了壞事,或者讓他心煩的時候,他數次都在心理暗示,不能發火,不能生氣。可是每次都不見效。後來一次,他試著和孩子說,爸爸雖然是大人,可是如果你做錯事了,爸爸也會心情不好,發火,如果下次爸爸又發火了,你先離爸爸遠點,給爸爸冷靜下來好嗎?
  • 袁詠儀被兒子吐槽是「壞媽媽」,我也是,好媽媽該怎麼當?
    但是,最近好像又出了很多問題……「兒子最近忽然跟我說,他說,我不是一個好媽媽。」帶著疑問的袁詠儀就在想,自己怎麼不是個好媽媽了?等再看到兒子的時候,就和兒子說:「我決定做一個好媽媽,以後你說什麼,我都會答應。
  • 3月大兒子被父親摔成顱內出血:你的壞情緒正在毀掉孩子!
    而情緒穩定的父母更是孩子成長中溫暖的臂膀和港灣,一個情緒不穩定的父母不僅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更容易造成身體上的傷害。 這位爸爸在孩子如此脆弱的小時候都會因為情緒傷害孩子,不敢想像孩子長大後會遭受什麼樣的情緒暴力。十分贊一句話:家長的壞情緒,讓孩子來買單,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
  • 兒子不聽管,媽媽吃安眠藥割腕自殺:不會管理情緒的父母有多可怕
    女子的丈夫介紹,他們兩口子有個在外打工的兒子,但妻子一直感覺兒子不太爭氣,而且不聽父母管教。當天,女子和兒子又吵了一架,這讓身為媽媽的女子產生了不好的想法,在把家門反鎖後,服用安眠藥割腕自殺。其實就在幾個月前,這樣的事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了。
  • 媽媽勸孩子上學下跪整整一小時,兒子卻拍照發朋友圈:開心每一天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都像這個小女孩一樣活在童話世界裡,以自我為中心。不尊重父母、長輩、老師,提一些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要求。這其實就是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不當導致的。01媽媽為勸孩子回去上學下跪整整一小時,兒子卻拍照發朋友圈:開心每一天網上流傳的這幾張照片讓人十分氣憤,事情是這樣的,一位媽媽為了勸孩子能夠回去上學
  • 孩子鬧情緒時,做個會幫孩子剝離情緒的媽媽
    開心愉悅的時候,孩子會笑眯眯地摟著你的脖子送香吻,整理玩具也麻溜快;生氣或傷心的時候,就會亂扔東西,逼急了搞不好衝你揮拳頭。和大人一樣,孩子也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這很正常。要命的是孩子有了情緒,卻不懂得去控制,所以就有了各種各樣不恰當的行為。比如孩子早餐想要吃包子,家裡沒有,他沒得到滿足,就很生氣,很可能拒絕吃早飯。
  • 母親勒死5年級兒子後跳樓:孩子,媽媽不想殺你,可是沒忍住……
    據了解,當時這個媽媽與孩子發生爭吵,一怒之下勒死了兒子,滿心自責的她試圖割腕自殺,幾次失敗之後,就用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到底是什麼,讓女人情緒失控,成為殺害親生孩子的劊子手?美國一起母親殺子慘劇發生後,那個媽媽一遍遍強調:「我需要照顧餐廳的方方面面,我只有兩隻手,沒有四隻手,沒法顧及那麼多。我也不想做出這種事,但有時候就會沒辦法控制自己。」她說自己快要撐不下去了,可是丈夫沒有搭把手,所以她才在女兒不聽話的時候,徹底崩潰,完全控制不住憤怒,把拳頭揮向了親生女兒。
  • 你處理孩子「壞情緒」的方式,決定孩子長大後的性格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沒有壞情緒的,每天無憂無慮,開開心心,即使有一點傷心的事情,也會很快就會過去。可其實,孩子跟大人是一樣的,也有壞情緒傷心事,只是孩子不會表達,家長也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誤解。
  • 所有的壞情緒,都是需要買單的
    今年5月4日18時,湖南一位27歲的媽媽,因3歲兒子貪玩不吃飯,把孩子叫到廁所用拳腳進行「教訓」 這位媽媽發現兒子沒有呼吸後,割腕自盡想和兒子一起死去,但被送到醫院搶救過來,孩子卻永遠醒不過來了。 很多網友評論說這個母親不配做媽媽。但如果她真的不愛自己的孩子,又怎會在發現孩子死後割腕自盡呢? 她只是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孩子不需要一個100分的媽媽
    只有那些真正做了媽媽的人,才能夠深有體會:當媽有多難!在我們的身旁,永遠最不缺的就是好媽媽,從成為媽媽那天開始,媽媽們就放棄了曾經的任性,生活裡面多了一份無盡的牽掛和使命。寶媽堅持要做「壞媽媽」?小麗自從當媽媽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內心就一直遵循一個原則:我不能做全能媽媽,我要做一個「壞媽媽」。
  • 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處理?7個核心技巧,和「壞」情緒說拜拜
    比如前幾天我們這裡下雪了,接兒子放學回家的路上,太滑摔了一跤,他坐在地上並沒有馬上起來,指著被雪覆蓋的灌木叢說:「媽媽,你看像不像棉花糖」,他自己起來後踩著腳下的碎冰,說簡直就像冰雪奇緣一樣,依舊在冰上一邊轉圈一邊傻笑,一點沒有因為剛才的摔跤而惱火,感受身邊的美好,也能讓自己的心情美好起來。
  • 為求兒子上學,母親長跪不起,曝光了中國家庭最危險的教育
    她的親生兒子,卻翹著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悠閒自在甚至有點得意洋洋地刷手機,對於母親的下跪哀求,無動於衷。 更讓人生氣的是,這個兒子,還把媽媽下跪求自己的照片,發到朋友圈炫耀,配文為: 開心每一天。非常抱歉,我覺得:這個兒子的確是個白眼狼,但這個媽媽也讓人一點都同情不起來。 某種程度上,面對年少兒子的潑皮耍賴,這位跪地求饒的媽媽,恰恰從一個方面,解釋了這個荒唐顛倒的親子悲劇。
  • 鄭爽發文道歉:沒有人總為你的壞情緒買單
    這未免讓人覺得太矯情了,同時被這樣的壞情緒左右的人,也讓人覺得她的情商自律不大夠。沒有人總會為你的壞情緒買單,為自己情緒負責,是頂級的自律。意思是利益驅動人的行為,而情緒變化帶給人吉兇。發洩情緒是本能,但能管理好情緒是本事。如果我們連自己的壞情緒都無法控制,那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看過一則新聞:湖南一位27歲的媽媽,因3歲兒子貪玩不吃飯,於是用拳腳「教訓」,不料下手太重,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打死了。
  • 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性格,別讓孩子活在你「情緒的籠罩下」
    情緒穩定的媽媽必將會感染孩子,讓孩子建立良好的性格,快樂自信,樂觀對待生活;反之一個壞情緒的媽媽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成長,正如窗邊的小豆豆說"每一個苛刻孩子的大人,都曾經是個被苛刻過的孩子。" 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看過這個試驗後,觸動很大。媽媽笑時孩子非常開心,積極回應。
  • 受傷的大人養出受傷的孩子!別讓「隱形創傷」發展出壞情緒!
    作為父母不僅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將自己的問題情緒傳遞給孩子,對於孩子的關注也不能僅在溫飽和學習上,需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並對孩子的各種壞情緒作出正確的引導。 再加上,二孩政策的放開,本就脆弱敏感的孩子將會面對更多的不良情緒問題,比如嫉妒心、孤獨感、憤怒、安全感、脆弱等等,如果不及時排解,無疑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是一套專門幫助孩子正當釋放壞情緒、培養健康心態的情緒管理繪本。
  • 別對處於壞情緒中的孩子講道理,如何溝通才有效?青春期學生家長必讀()
    起因是,孩子在期中考試中,數學考的不理想,希望能獲得媽媽的幫助與安慰,二個人的對話是這樣的。兒子:媽,我這次考試數學沒考好。媽媽:哦,沒事,兒子你是最棒的,媽媽相信你。兒子:即使考到全班第一,也沒有數學一個滿分來的得勁。媽媽:兒子,你已經很努力了。今天作業多嗎?兒子:啊!算了算了,不說了。
  • 你處理孩子「壞情緒」的方式,決定了孩子長大後的性格
    在大人的眼裡,一根棒棒糖,一個溫暖的熱水澡,一次歡笑打鬧,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實際上,在孩子的世界一根棒棒糖的分量,與大人世界一等獎的分量是相同的。每個人都有壞情緒,每個人也都有傷心事,孩子也不例外。
  • 當眾被扇巴掌後,14歲男生跳樓身亡:​奪走孩子命的,不是媽媽那兩巴掌
    就像上海17歲少年跳橋事件一樣,在孩子縱身一跳之後,全世界都在憐惜中眾說紛紜,而那個情緒崩潰的媽媽,卻永遠地失去了她的孩子,一輩子都活在無法饒恕自己的負罪感裡。但是,僅僅是媽媽的幾句話,兩個巴掌,一頓推搡,那個孩子就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嗎?早在這個慘案以如此悲痛的方式爆發前,這個家庭已經隱藏了太多的親子矛盾。
  • 你處理孩子「壞情緒」的方式,決定了她長大後的性格
    只允許孩子開懷大笑,不允許孩子有脾氣有悲傷,那麼,他們勢必要「砍掉」自己一部分情緒,把那些不被大人喜歡的,隱藏起來。 日積月累的壓抑,都成為了孩子長大成人後,傷害自己的利器。
  • 14歲男生被母親扇打後跳樓墜亡:青春期孩子的情緒變化,父母要懂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多了解自己可能有人怪孩子太衝動:這世上傷自尊的事情多的去了,孩子你為什麼想不開?確實,人生那麼長,受委屈的事很多。可惜青春期的孩子在情緒上來時想不了那麼遠。青春期的特點就是情緒波動厲害,情緒變化飛快,孩子不是不懂那些道理,只是一時失去了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