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女兒派 ,作者女兒派
女兒派
我家有女兒,有女萬事足。
點擊上方"山西半邊天"可訂閱哦!
控制情緒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好情緒的引導永遠比發脾氣更加有效。
——鹿媽
◆ ◆ ◆
作者 | 可樂
來源 | 女兒派(nverpai)
前兩天,河南平頂山一母親因孩子不寫作業要跳樓。
經過消防員的勸說,她才從窗臺上下來。
回到室內後,孩子跪下來給母親道歉,並承認了錯誤。
以前我看到被神獸逼瘋的家長總想笑,但這次卻笑不出來。
作為一個母親,我理解那個家長的心情,但更心疼那個小男孩。
網友的評論裡更是透露著對孩子的同情和心疼。
還有一條評論讓我印象深刻:
這個母親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但孩子卻要為大人的情緒負責。
李岫雲說過: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深以為然。
孩子不寫作業很生氣,但媽媽用這種方式讓孩子認錯,卻讓人細思極恐。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而你的情緒裡更是藏著孩子的未來。
01
別讓壞情緒的你成為孩子心中的魔鬼
經常聽人說這孩子隨他父母,脾氣不好。
其實哪有天生不好的脾氣,不過是孩子在模仿大人罷了。
閨蜜小雲講過她兒子的一件事。
兒子剛上小學時寫作業拖拖拉拉,放學很長時間了還在玩玩具。
小雲氣得衝到房間裡,大聲吼他。
兒子愣住了,站在原地不動。
看他紋絲不動,小雲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一把奪過玩具,直接扔進垃圾桶。
兒子大哭起來,然後被她拽著坐到書桌前。
第二天,她正在和朋友打電話,兒子叫她幫忙拿書柜上層的書,她沒搭理兒子。
過了一會兒,看她還在講電話,兒子衝進來,居然一把奪過她的手機,扔到地上。
「你幹什麼?」小雲大吼道。
「你扔我的玩具,我就扔你手機。」兒子氣鼓鼓地瞪著他,眼神透著不服氣。
自己隨手的舉動居然複製到兒子身上,那一刻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
負能量真的會傳染,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意識到這一點,小雲再也沒有對孩子大吼過。
很多時候,家長的情緒不只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陰影更會伴隨他一生。
演員陳喬恩在節目中透露,自己小時候是在恐懼之中,曾被母親用枯樹枝打得身上見血。
她知道媽媽壓力很大,就不敢跟她講話。晚上睡覺時,一聽到媽媽上樓的腳步聲就恐懼,感覺那聲音像魔鬼一樣。
已經四十歲的她,在節目中提起媽媽還是很緊張,甚至突然轉身,唯恐母親站在背後,那種恐懼真的已經深入骨髓。
家長情緒失控,不管孩子對錯,動輒打罵,甚至尋死覓活,帶給孩子的就是如魔鬼般的噩夢。
你以為小孩子哄哄就好了,其實,這種陰影經常會伴隨他一生。
02
情緒穩定的父母對孩子如春風化雨
谷口雅春說過:
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父母和家庭的精神。
民國大文豪胡適的父親去世時母親只有23歲,當年家中特別窮,雖受盡痛苦和折磨,但母親一直保持溫和平靜的性情。
大哥經常賭博是個敗家子,一到除夕家裡就坐滿要債的人。
母親好吃好喝地招待,還不了債,她便好言相勸,請求再寬限些時間。
每年都是拆東牆補西牆,才能勉強過年。
等大哥躲債回來,母親不但沒有怨言,還做好飯菜,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
母親深入骨子裡的修養,深深地影響了胡適。
他在《我的母親》一文中講述到: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父母溫潤平和的性情,才能造就孩子陽光樂觀的性格,讓他在順境中不驕縱,逆境中不頹廢。
電視劇《少年派》裡四個家庭,江家是最受網友羨慕的一個。
由於經營不善江家生意破產還欠款一個億,只能搬出別墅租房子住。
但夫妻二人沒有唉聲嘆氣,沒有相互抱怨,更沒有因此對孩子大呼小叫。
而是做起了小吃,從頭再來,並告訴孩子沒什麼大不了,慢慢幹總能越來越好。
他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卻給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成長氛圍,造就孩子樂觀積極的性格。
家裡有錢時,江天昊沒有富二代的紈絝招搖,和同學打成一片。
家裡落魄了,沒有指責抱怨,而是積極地幫爸媽開網店,騎電動車去送餐。
雖然他的成績是最差的,後來家境也最差,但他沒有自卑,沒有埋怨,一直是整部劇裡最陽光向上的一個。
這樣的品性不管將來事業是否成功,人生之路必然充滿陽光。
03
控制情緒是父母的必修課
近年來關於熊家長的報導越來越多。
孩子作業沒做完家長要跳河,夫妻鬧矛盾要帶孩子自殺,很多時候不是誰對誰錯,而是不能控制情緒惹的禍。
都知道衝動是魔鬼,但如何控制內心的魔鬼真的是個技術活。
經過這麼多年和家裡神獸的鬥智鬥勇,我總結為三個點:一降二閃三選擇。
一降:降低期望值,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
「別人家的孩子」是家長經常掛在嘴上的話,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別人家的父母」。
說起來很殘忍,但現實就是如此。
終其一生,還是過著平凡的生活。每天朝九晚五,擠在地鐵的人潮中,行色匆匆。
年齡越大,夢想越遠。
或許你心有不甘,但這就是現實。
對於孩子同樣如此。
你費盡心血,請了一對一的家教,花重金上了國際學校,但他還是考試不及格,讓你在朋友面前丟盡面子。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期望值過高,總覺得自己孩子與眾不同,其實金字塔頂就那麼幾個。
所以先調整自己的期望值非常重要。我們自己是普通人,憑什麼要求孩子必須是人中龍鳳。
目標遠大是好事,但不切實際的期望只會讓人疲憊不堪。
他是一隻小麻雀,就讓他快樂的在藍天飛翔,非要他和兔子比賽跑,無異於痴心妄想。
二閃:暫時迴避,給情緒找到合適的宣洩出口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上班被老闆罵,憋著一肚子氣回家。看到孩子沒寫作業肯定火冒三丈。
這時候,及時有效地宣洩負面情緒非常重要。
我有個朋友特別有意思。
她家住一樓,有個小花園,每當孩子惹她生氣時,她不打也不罵,就去花園看她的花花草草,換盆,修剪,澆澆水。
小孩看到媽媽去院子裡了,就乖乖地去寫作業。
半個小時過去了,她早就忘記為什麼要生氣,還會摘朵漂亮的花送給孩子。
練練瑜伽、聽聽音樂,都是情緒控制的好辦法,或者像我朋友那樣轉移注意力,去做別的事情。
過了這一會回頭再看,沒什麼大不了的。
幹嘛非鬧得雞飛狗跳、尋死覓活,大人哭,孩子鬧,何苦呢?
三選擇:選擇合適的方法,與孩子的溝通才會暢通無阻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非常重要,溝通方法無數種,千萬不要選擇最極端的那種。
像文章開頭那個媽媽,跳樓根本就不是溝通,只是一種情緒宣洩。
還有的家長直接大嘴巴子抽過去,孩子不吱聲了,你勝利了嗎?
長此以往,孩子只會逐漸對你關閉心門。
平時和孩子多聊天,相互傾聽彼此的內心感受。
孩子惹我生氣時,我會給她寫張紙條。
寫的過程是宣洩,也是一種緩和。過後拿給孩子看,讓她知道媽媽為什麼生氣。
當她意識到錯誤後會主動跟我道歉,我就會把紙條撕掉,告訴她這件事已經過去了,然後給她一個擁抱。
擁抱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有時意識到自己說話重了,女兒委屈但不敢還嘴,我會主動擁抱她。
她大聲地哭出來,訴說自己的委屈。我也會真誠地跟她道歉,然後就和好如初了。
我一直認為:父母兒女之間,沒有什麼是一個擁抱解決不了的。
04
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的好脾氣、平和穩定的生活環境才是孩子第一個起跑線。
不要以愛孩子的名義傷害孩子,長期在打罵、壓力下長大的孩子終身都背負壓力。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癒。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一生。
那就從控制自己的情緒開始,給他平和溫暖的家,這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本文來源於女兒派(ID: nverpai),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這裡都懂;願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編輯| 劉家瑜
原標題:《媽媽跳樓,兒子下跪求饒:孩子,你不需要為大人的壞情緒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