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抑鬱症沒那麼可怕,遵循這3種方式你就能走出抑鬱症

2020-12-26 騰訊網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的人就是「思想病」、「想不開」、「鑽牛角尖」、「心眼小」造成的。這完全是人們對抑鬱症的一種錯誤的認識。

抑鬱症對患者的影響是全方面的,比如:

1、情緒低落:特別容易感傷,有強烈莫名的負罪感。哪怕公共場合,會經常的突然的遏制不住的大哭。

2、能力下降:邏輯分析能力、理解力,記憶力等等盡皆被削弱。生活中力不從心,大腦就像死機了。

3、行為習慣:組織語言乏力,更加害怕社交,非常嗜睡且無論多少睡眠都無法恢復精力。

就像《戰勝抑鬱》書中講到,抑鬱症的人對於「快樂」是很遲鈍的,天空是灰濛濛的,周遭的空氣是凝滯的,風景變得沒有感覺,身邊的人們來去匆匆,仿佛都和自己沒有關係,你存活在這個世上,可是,感覺這個世界已經把你遺忘了,你對一切事物感到厭倦。所以,你很沉重,心很累。

一、改變過去的固化思維

在《情緒自救》書中講到,人都是活在思維慣性中,適度的思維慣性是合理的,但是超了範疇就會有思維固化的問題,而對於抑鬱症來說恰恰就是因為長期極端性的固化思維造成的。

比如;絕對化思維「必須 才能 」,「只有 才 」,包括覺得自己必須完全符合一件事的標準,或者一個人的要求才能去做這件事,或者才能得到這個人的喜愛。

比如;你常常覺得一件事就會決定命運,「這件事沒有做好,我就完了」。

對於抑鬱症的朋友而言可以培養以下正確的思維觀念,從而改變過去的舊思想。每天上午抽出大約20分鐘時間,以默念或朗誦的方式練習,在熟練背下來的情況下,重複地練習。

練習內容:摘選《情緒自救》一書

1、我放下過去的,人生沒有應該這樣,必須那樣的標準,自然法則一向都是包容、尊重和平等的,我愛我自己,我接納我自己。

2、我正在成長,我不再需要去反覆擔心什麼來維護一種安全,我也不再需要去反覆想些什麼來獲得一種安定,我相信自然法則自會為我處理好一切。

3、我正在成長,我不再需要總以他人對我怎麼看來評價我自己,我也不再需要總想著事事做得完美來證明我自己,人生的真理是愛自己,接納自己就夠了。

4、過去的我習慣了胡思亂想,習慣了尋找令我感到愉快、舒服的感受,習慣了排斥令我感到不愉快、不舒服的感受,但今天起,我只願專注當下,只願保持平等心,在自然法則的庇護下,我自會越來越放鬆和健康。

5、沒有哪個人、哪件事、哪句話可以真正傷害我,只有我內在的批判心才會傷害到我,今天,我願意學習寬恕別人的過錯,我也願意學習寬恕自己的過錯,我在這樣做,我正在改變。

6、生活沒有什麼好擔憂的,健康沒有什麼好擔憂的,人生沒有什麼好擔憂的,我活在自然法則內,我的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二、學會自我控制

也就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都是認知療法的內容,而且在很多書裡面,特別是《情緒自救》和《戰勝抑鬱》書中可以學到。學會改變對自己和世界的固有看法,也就是學會消除扭曲思維。最重要的是堅持、不放棄,想治好自己,首先要有耐心和信心。只要堅持地朝著正確方向走,最終,你一定可以戰勝抑鬱。

其次重要的是一定要找事兒幹,很多抑鬱患者的特點就是情緒不好、什麼事都不想幹。什麼事都不幹,情緒變得更加不好,變得更加消沉、墮落,然後懊悔、自責。然後更加什麼事都不想幹,如此惡性循環。

萬事開頭難,第一腳邁出去可能比較難,但是你必須咬牙堅持一下,很多時候當第一腳邁出去時,接下來,往往就會變得簡單。所以,一定要找事情做,找一個自己能鑽進去,做的忘記時間的事情。只有做事情才可能擺脫困境,只有做事才能逐漸恢復。做事太重要了,當然這對於抑鬱症朋友來說也確實有困難,但是這種困難我們可以克服,為了自己,為了家人,我們在每一個當下都「咬牙」堅持一下,最終我們一定可以好起來。

三、減少同處在抑鬱症狀中的病友接觸

不要接觸就是不要接觸太多和自己一樣的人,雖然有時彼此可以得到鼓勵和支持,相互傾訴,但最終無法獲得真正的益處,彼此都是迷路的人,如何給予對方正確的指引呢?這只會造成彼此情緒的「傳染」。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每個抑鬱症患者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深淵,每個人的具體經歷不同,每個人的人生體會不同,如果遇到一個抑鬱症患者就想著和他做朋友,那真的很容易讓自己走到無法控制的境地。

相關焦點

  • 抑鬱症,其實也並沒那麼可怕
    ,你沒有所謂的套路,也沒有所謂的框架,但你給的都是最真摯的表演。,單純靠心理疏導、跑步等方式已經不能得到治癒,必須要靠藥物拉回。家人、朋友或者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都能成為你情緒的傾訴對象,暴露自己的脆弱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長期的心理壓抑帶給自己的傷害。
  • 抑鬱症有那麼可怕嗎?看名人們是如何走出抑鬱的?
    當你越過苦難,當你回望,你往往會在當中找到那口非常值得的甘甜,這是歌手鄭秀文走出抑鬱症後的感悟
  • 抑鬱症的復發率為什麼這麼高?原因是這3點,聽聽心理學家的分析
    英國心理學家凱勒等人對1960年~1995年近萬名抑鬱症患者進行了長達35年之久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1、56%~62%的抑鬱患者在臨床意義上康復以後,在未來的3年內有復發並住院的經歷;2、治療方式的不同,抑鬱症復發的概率也不盡相同根據歷年抑鬱症患者的復發率來講,治療方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 得了抑鬱症,怎麼治?心理學家:這4種常用的心理療法,成效顯著
    既然「錯誤或扭曲的想法催生了痛苦」,就可以通過「糾正認知信念歪曲的方式」來治療抑鬱症,結果真的有用。阿倫·貝克發現,當一個人改變了他的想法,他的情緒和行為都會得到有效的改善。在這裡,要指出的是,很多人對「認知行為療法」都有一個誤區,覺得這種療法就是「說教」,就是告訴你「你這樣想是不對的、不健康的,你應該怎麼怎麼想」。
  • 抑鬱症患者自救的10種方式,只要你肯踐行起來,那麼就會有所收穫
    文/阿秋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應該具備一個自救的意識,當我們擁有這種自救的意識,並把這些意識化作一個個行動的時候,那麼意味著我們一定比那些「沒有自救意識的患者」要康復得更快和更順利。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正是因為他們這種自救的意識和精神,最終幫助他們順利地戰勝了心魔,走出了抑鬱症的困擾。這時有人就會問了,是不是所有的抑鬱症,都是可以通過自救走出來?我們基本可以這麼去理解,因為抑鬱症最終到了中間以及後面階段的時候,都得靠自我去自救起來,才能最終擺脫它。這句話如何理解呢?
  • 走出抑鬱症後,堅持這3點,我5年沒復發!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有過抑鬱症的朋友都知道抑鬱症非常痛苦,但很多人不知道抑鬱症還很容易復發。在2015年因為眼睛不舒服,當時懷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什麼嚴重的眼睛疾病,那個時候不知道疑病症,所以頻繁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什麼問題,現在回想可能只是結膜炎,可當時就害怕的要死。後來因為長期擔心害怕我就失眠了,可怕的是越害怕失眠反而越睡不著,就這樣我當時一個月裡僅僅睡了不到60小時,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我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
  • 被愛人傷害,得了「抑鬱症」怎麼辦?心理學家給了5種方法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此專欄以心理學為主體,輔佐以方式和技巧,給朋友們做心理輔導,幫助朋友們認知自我,認知人性,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不再被痛苦的人生折磨,不再被迷茫纏繞,能夠開啟自己的潛力和能力
  • 心理學家:抑鬱症不能依靠吃藥,做好這五個方面也可以自我康復
    美國的一位不具名的心理學家曾這樣說,抑鬱症完全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它不能稱之為一種疾病。抑鬱症就是長期自我忽視或自我壓抑的「物極必反」的結果。 心理學上講,抑鬱症患者的人格通常是有缺陷的,如果這種人格缺陷沒有得到完善的話,那麼,抑鬱症患者吃再多的藥,也只能是一種症狀的暫時控制。
  • 抑鬱症如何自我治療?4招教你緩解抑鬱症,助你早日走出抑鬱症
    據調查,現在平均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有四個人患有不等程度的抑鬱症,其可怕不僅僅在於它所帶來身體疾病,更可怕的是它所帶來的自我毀滅。除此之外,對於抑鬱症並沒有快速有效的解決方法,與其他疾病不同,抑鬱症患者的患病時間可能會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
  • 預防抑鬱症要遵循五條原則!
    走出抑鬱完全靠自己,每一個人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會有那麼陰暗的一段,其中的一些人走出來了,把這段作為經歷了,而另外的一些人卻陷入其中。心境低落與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見抑鬱對人的危害是相當大的。
  • 抑鬱症復發都是因為沒有做到這一點,這一點值得你去堅定地遵循它
    這個觀點的大致的意思就是:「抑鬱症復發都是因為我們本身沒有熬住來臨的一些抑鬱症狀,而自己把自己嚇得又去吃了藥,於是乎整個人又陷入到了抑鬱的可怕世界裡。」我相信這一條軌跡,對於很多復發的抑鬱症患者,是不是似曾相似呢?沒錯!你可能就是這樣的......那麼,對於以上這句話,我們又作如何理解呢?
  • 抑鬱症:抑鬱症通過聊天就能好嗎?為什麼患者排斥治療?
    文/阿秋這幾年做諮詢經常碰到一些這樣的問題,如:1、「抑鬱症通過聊天就能好嗎?」2、「我擔心去吃抗抑鬱症的藥物,把自己給吃傻了!」3、「抑鬱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為什麼那麼難好的?能夠好嗎?」4、「停藥後,為什麼我的症狀又來了?怎麼辦?」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抑鬱症患者和家屬們所擔憂的。我作為一個過來人(如今早已康復了)。
  • 少女時代泰妍自曝患抑鬱症,被抑鬱症支配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近日,韓國明星金泰妍在社交網站承認自己被抑鬱症所折磨,目前正在接受藥物治療。此言一出廣大網友紛紛站隊心疼,但是心疼的同時又有點疑惑。熒幕上那麼陽光開朗愛笑的泰妍,怎麼會患上抑鬱症呢?抑鬱症可以治療好嗎?下面,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抑鬱症。
  • 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認命
    1971年出生於貧困的七口之家,6歲開始照顧癌症的母親,參加44次選秀22歲出道,年近30的時候差點退出演藝圈,靠著《鹿鼎記》打了個翻身仗結果1999年母親離世,讓他痛不欲生,因此患上了重度抑鬱症,經歷了上千次發作,期間女友離他而去馬浚偉,他8年時間獨自在黑暗的深淵裡苦撐,積極進行藥物治療,參與運動健身等行為激活療法,並且儘量不影響工作。
  • 你抑鬱了嗎?心理學家指出,有這6大性格缺陷的人更易得抑鬱症
    經過心理學家的研究得出,一般性格上有這6大缺陷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1、個性要強 要強是人的一個本能的性格體現,因為人只有要強,才會有衝勁和動力,去發現創造。
  • 心理學家:千萬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這3句話,否則他會更緊閉心門
    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抑鬱症患者自殺的新聞。抑鬱症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但很多人對抑鬱症的了解仍然停留在模糊且片面的階段。這導致抑鬱症患者在艱難自救的同時,也很難獲得來自他人的幫助,甚至身邊的親朋好友,可能會幫倒忙。
  • 心理學家:抑鬱症、焦慮症患者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就能康復了
    曾看過德國的一個心理學家講到:抑鬱症、焦慮症等神經症主要是由於童年成長中所形成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其中,敏感、多慮、完美主義是最重要的三種缺陷。進一步說,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我們就能痊癒了。反觀自己,敏感、多慮、完美主義這三種特點真是太符合我了,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 「微笑抑鬱症」到底有多可怕?若有這「3表現」,請對ta善良一點
    「微笑型抑鬱症」比普通抑鬱更可怕。多發生在都市白領或服務行業身上的一種新型抑鬱傾向。
  • 患「抑鬱症」的人,常將這4句話掛在嘴邊,若你一句沒說過,恭喜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抑鬱症,抑鬱症這個病正在前幾年的時候被人廣為傳之。不少明星由於工作的壓力就會得上抑鬱症甚至自殺,所以在前幾年這個病症成為人們廣為談論的話題。雖說現在人們對抑鬱症。沒那麼關注了,但是在生活裡也有不少人慢慢的得了抑鬱症。
  • 抑鬱症患者最想聽的是這4類話!記住這4個溝通原則,溝通再無傷害
    當他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會想:「此刻你應該因為我的不幸而安慰我,但是你卻在拿我和別人對比,你說這話的意思不就是告訴我,比我不幸運的人都比我過得好,我沒資格抱怨嗎?」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這樣的:「我真心希望我能夠幫助你,我能為你做點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