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抑鬱症復發率
提及抑鬱症的反覆問題,其實就是指復發率的問題,既然是概率,那麼就牽涉到了很多可以影響到復發率的相關因素。
以躁狂抑鬱症為例,在1921年心理學家克瑞普林(Kraeplin)就認定躁狂抑鬱症是一種非衰退性疾病。意思是指,當這種抑鬱症痊癒了以後,就可以讓患者完全回到以前未發病的健康狀態,但是只是存在一定的復發率而已。
可是現實與理論總會有一些區別化的出入,就像在之後對躁狂抑鬱症患者的隨訪中,發現了一種與復發率呈高度正相關的機制——慢性機體衰退機制。
02什麼是慢性機體衰退呢?
意思是指,當一個人從患有躁狂抑鬱症開始,到被治癒,最終的治癒狀態並非能完全達到以前的健康狀態;
例如:我們每個人隨著身體機能漸漸地老化,比如因為肥胖而出現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衰退疾病,即便在藥物或者改變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下,雖然病情能夠在臨床上稱得上「治癒」,但是在實際身體上還是會存在一些後遺症的。
那麼,在隨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英國等歐洲大批科學家也就證實了有些抑鬱症的確存在了慢性復發的過程。
03抑鬱症復發的概率是多少呢?
這裡關於復發率使用的抑鬱症樣本是來自歐洲國家的,僅供參考。
英國心理學家凱勒等人對1960年~1995年近萬名抑鬱症患者進行了長達35年之久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
1、56%~62%的抑鬱患者在臨床意義上康復以後,在未來的3年內有復發並住院的經歷;
2、從1980年~1992年近12年間,有75%~80%的抑鬱症患者有多次復發的經歷;
3、從1992年~1995年近3年間,隨訪的抑鬱症患者復發率達到72%~87%;
04抑鬱症復發率這麼高的因素是什麼?
1、抑鬱症患者的依從性差是主因
什麼是病人的依從性呢?說白了就是醫生給出的建議是1,並且要持續3年每天都是1,但是抑鬱症患者只做到了半年的1,半年的0.7,隨後兩年中慢慢降低甚至忽略了醫生的建議。
所以,有效減少抑鬱症的復發率,作為抑鬱症患者,提高自身對醫生的信任與依從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也是一項任務。這項工作同時也需要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去執行。
2、治療方式的不同,抑鬱症復發的概率也不盡相同
根據歷年抑鬱症患者的復發率來講,治療方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例如,第一個醫生給出的方案是A,在經過3~4個月的治療周期後,大約有20%的患者針對A方案是無效的;同時,20%~30%的患者,對方案A的評價是部分有效,也就是能緩解一定的症狀,但效果一般;
隨後,對第一個醫生治療方案感到無效或效果一般的患者就會尋求第二個醫生的幫助,於是有了方案B。
隨著治療方案B的進行,3~4個月之後,雖然來自第一個醫生的那部分患者有了很大的症狀緩解,可是仍舊存在一定的復發概率或者部分有效的概率。
最終,也就被認定,治療方案對待任何一個抑鬱症患者,並不能達到同一個方案有著同一個效果的治療目的。
3、內在環境的不可控因素
儘管在前2種治療方案的積極配合下,一部分患者從治癒到5年內較少有復發,除了一些患者的依從性低與治療方案的問題以外,抑鬱症個人的內在環境也是主導著前2種原因是否可行的潛在因素。
例如,內在環境包括了:
家庭環境是否和睦夫妻是否分居居住夫妻是否離婚家庭親人是否存在變故工作是否存在較大變動身體技能是否存在突發疾病等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儘管已經被科學證明了抑鬱症的生理性損傷是由於內在的一些機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或者缺失而導致的抑鬱情緒或者抑鬱症。
可是,外部環境(例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多麼的努力,都比不上內在環境的一點點損傷,特別是家庭環境是否和睦,都是引起外部環境是否有效的可控因素。
所以,對於正在接受治療的抑鬱症患者來說,除了做到前2種之外,家庭的其他人員也要配合患者本人積極地創造良好健康的內部環境,這樣是非常有利於治癒抑鬱症,同時又能降低抑鬱症的復發概率的。
05結語
科技力量與醫學力量儘管都以突飛猛進的速度在發展,可是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有利降低復發的有利條件,就來源於個體的內部環境是否健康。所以無論是患者個人還是家庭成員,積極地付出才會換來最終的回報。
我是明理記,一個心理學界的乾貨挖掘機,關注我會讓你從心底深處理清思路,明白更多!
#抑鬱症#
擼貓擼狗對抑鬱症還有這作用?聽聽心理學家的分析,好處確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