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抑鬱就診率提高50%,抑鬱症的現狀分析

2020-12-22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今天朋友圈突然多了關於抑鬱症的討論,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有關要求,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鼓勵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探索開展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

其中將要採取的措施中,提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項目中,目標試點到2022年,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0%,抑鬱症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非精神專科醫院醫師對抑鬱症識別率提升50%等。

抑鬱症人數多,就診率差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7年發布的《抑鬱症及其他常見精神障礙》(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報告,目前世界範圍內預計有超過3億人飽受抑鬱症的困擾,全球平均發病率在4.4%左右

2019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等在《柳葉刀 · 精神病學》發表研究文章,對中國精神衛生調查(CMHS)的患病率數據進行了報告。

在中國,抑鬱症的終身患病率為6.9%,12個月患病率為3.6%

按其比率推算,國內抑鬱症患者已達到9000萬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9000萬人中,幾乎很少人參加過系統的治療。

騰訊網的調查顯示,只有7.54%的網友表示在出現抑鬱情況時,會及時就醫。33.29%的網友表示,「想去看,但還是要想想」。而其餘大部分網友則認為可以自愈。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精神衛生學系主任季建林表示,「在國內抑鬱症人群中,大概只有10%到20%的患者,是經過正規醫院診斷出的,這個診斷率非常低。」而剩下的8成患者則在家默默承受,不曾踏進任何醫院。

但事實上,抑鬱症是一種嚴重的心境障礙,自愈的可能性非常低,大部分抑鬱症患者由於長期缺乏系統治療造成生活質量嚴重損害,甚至一部分人由於長期抑鬱造成嚴重性格問題,以及高自殺風險。

根據數據統計,超過46%的自殺身亡者死時都患有精神疾病,最常見的則是抑鬱症。未經治療的精神疾病是絕大多數自殺的原因。

人們對於抑鬱症的無知

記得前段時間,我接觸的一個案例,這個患者由於抑鬱伴隨焦慮,所以出現一系列軀體化症狀反應,結果他幾乎跑遍了當地所有的醫院檢查,最終均已「神經衰弱」草草處理,可問題還是痛苦,最終在朋友建議下跑到北京最後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症。

當下,不僅一般人對抑鬱症的了解知之甚少,甚至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在其病理根源問題上幾乎爭吵了幾個世紀,卻仍無答案。

「如果用歷史的進程打比方,人類對抑鬱症的了解大概還處於公元前的世紀裡。」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姚方表示。

不僅抑鬱症患者對抑鬱症知識匱乏,抑鬱症親屬也是如此,經常就有人私信我「你說抑鬱症是不是就是想太多;抑鬱症是不是就是從小吃苦太少;抑鬱症是不是太脆弱......」這類問題。

當下有很多證據證明,抑鬱症患者的大腦中,某些神經系統的活性會發生改變,比如5-羥色胺在減少。」5-羥色胺、去甲腎上素和多巴胺可以幫助大腦保證認知能力和穩定情緒,而在抑鬱症患者的體內,它們的含量往往低於常人。

其次,多數抑鬱症患者從小經歷過比常人嚴重的心理創傷,甚至一部分抑鬱症患者還有家族史,這些才是導致抑鬱症的重要因素,而抑鬱症患者患者自身的品質問題並非抑鬱症的主要成因。

所以對抑鬱症的科普的確是任重而道遠的,即便當下抑鬱症的報導越來越多,但人們對其的誤解還是存在。

抑鬱症的治療

關於抑鬱症的治療,當下主要以抗抑鬱藥物治療為主,輔以心理治療或是物理治療

1、藥物治療

相比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的優勢就是簡單、療程短,其次和物理治療相比,不會引發像電抽搐治療這樣的恐懼和痛苦。

根據數據來看,抗抑鬱藥物能夠有效改善抑鬱情緒,緩解軀體化症狀以及焦慮症狀,有效率在60%~80%。

常見的抗抑鬱藥物有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百憂解等。

2、心理治療

相較於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的優勢是可以彌補藥物治療的高復發率問題,其次心理治療更加人性化,容易被一部分不願意藥物治療的患者接受。

根據認知行為療法的數據來看,採用藥物治療和系統採取心理治療(CBT取向)的治療率相差無幾。

從原理上說,心理治療是可以直接改變認知的,從而改變情緒和行為。它是從更高層面,即中樞層面進行幹預,來調節神經遞質等,從而作用於下遊,實現療效。

3、物理治療

抑鬱障礙的治療主要依賴於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但大約20%的患者在長期追訪中顯示療效不佳。

這部分患者可能會採取物理治療來幹預,當下常見的物理治療有MECT(無抽搐電休克療法)、TMS(經顱磁療法)等

4、其他治療

比如有些人採取中醫治療手段幫助恢復情緒問題,還有一些患者採取運動方式來緩解抑鬱,大腦會產生一種叫做「內啡肽」的化學物質,近似於神經遞質。通過運動來治療抑鬱症,不僅僅是勵志,而確實有著生物學的依據。

還有一些比如自己參加公益活動對抑鬱產生緩解,我覺得其實這也有一定的心理學根據,患者在參加公益活動時會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開,看淡自己的病症,開闊自己的心胸,改變自己的認知;同時,中國有一句古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有能力幫到別人,是一種更高程度的價值實現。其次在參加公益活動時自己會進入人際關係中,抑鬱症患者只要能夠進入關係就會產生巨大幫助。

從事心理工作這麼多年,我還見過一些患者通過宗教的方式走出抑鬱症的情況,總之抑鬱症是一個複合型疾病,解決的方式也並非是局限的。

最後我想說,關於今天的這個政策新聞非常好的照顧了抑鬱症群體,這也是從社會層面對抑鬱症的關懷,希望未來人們可以更加科學對待抑鬱症。

就像小說《三體》中提到: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百裡挑一#

(如果你也有抑鬱問題,可以參考我的康復專欄,其中更加詳細幫你分析抑鬱)

相關焦點

  • 我國抑鬱症患者有數千萬人,為何就診率不到一成?
    王翼(化名)沉默地坐在抑鬱症專家診室門口前的椅子上,在經歷了長期的失眠和負面情緒加身後,他第一次來到了這家精神衛生專科醫院。「請王翼到三診室就診。」聽到叫號後,王翼深吸了一口氣,緩步踱到門前,像是鼓足了勇氣般,擰開了專家門診室的門把手。「從網絡上看到一個數據——抑鬱症患者就診率不足一成。想了想,還是主動來就醫吧,如果確診了,早治早好。」
  • 抑鬱症納入學生、孕婦體檢:或開啟千億市場規模 相關上市公司一覽
    財聯社9月14日訊,近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要求2022年試點地區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0%,抑鬱症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非精神專科醫院醫師對抑鬱症識別率提升50%等。
  • 抑鬱症也是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
    核心提示:抑鬱症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識別率、就診率、治癒率低等特點。世衛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3.5億名,每年有近80萬人因抑鬱症自殺死亡。我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抑鬱症患者人數超過9000萬人,比10年前增加了18%。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第二年,看過報導的杭州抑鬱症患者母親愛咪在一次活動上來主動認識,並在此後發起「鬱金香陽光會」,幫助更多患者走出困境。在毛愛珍看來,目前抑鬱症還存在知曉率低、就診率低的問題,要不斷加強抑鬱症知識的宣傳。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
  • 抑鬱症的復發率為什麼這麼高?原因是這3點,聽聽心理學家的分析
    01抑鬱症復發率提及抑鬱症的反覆問題,其實就是指復發率的問題,既然是概率,那麼就牽涉到了很多可以影響到復發率的相關因素。以躁狂抑鬱症為例,在1921年心理學家克瑞普林(Kraeplin)就認定躁狂抑鬱症是一種非衰退性疾病。意思是指,當這種抑鬱症痊癒了以後,就可以讓患者完全回到以前未發病的健康狀態,但是只是存在一定的復發率而已。
  • 科普|抑鬱症和抑鬱情緒的區別
    預計到2022年,抑鬱症可能超過癌症,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對抑鬱缺少基本的認識,一般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是有區別的,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01持續時間一般人的情緒變化有一定的時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們一般通過自我調適可以緩解;而病理性抑鬱症狀常持續存在,甚至不經治療難以自行緩解。
  •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症?該去哪裡就診?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症?該去哪裡就診?也有些朋友是無緣由的,就是感覺自己很久都無法高興起來,沒由來就想哭、絕望、對什麼都不再有興趣,然後在這個看病先百度的時代,就對照網絡上的一些診斷標準或者說是症狀清單(專業的自評量表如:9條目簡易患者健康問卷、Zung抑鬱自評量表、Beck抑鬱問卷、快速抑鬱症症狀自評問卷),一個個打勾勾,如果分值或者數目到了,就自己診斷為抑鬱症了。
  • 當高校抑鬱症患者「出櫃」後……
    但他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到,抑鬱症年輕化的趨勢是確實存在的。《中國心理衛生雜誌》今年11月刊出的,由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者發布的文獻《大學生抑鬱症狀檢出率及相關因素的meta分析》中,抑鬱症狀的大學生檢出率為24.71%。該研究通過近十年間的文獻進行分析,得出該數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則顯示,全國抑鬱症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患病率達4.98%。
  • 趕走那隻叫抑鬱症的黑狗
    低就診率、低診斷率造成抑鬱症負擔加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有多少呢?2019年發表的中國第三次精神疾病調查結果顯示,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達到6.8%,也就是說,中國成人中可能有6.8%的人正在得或者是曾經得過抑鬱症,這個統計還不包括青少年。
  • 關注|國家發文:抑鬱症將納入體檢項目!藥物治療是關鍵……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到2022年,抑鬱症就診率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總數超3.5億例中國泛抑鬱人數超過9500萬人每年約有20萬人因抑鬱症自殺
  • 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項目:孩子出現這7種症狀時,也許是他在默默...
    01.學生體檢項目將列入抑鬱症篩查 剛剛在熱搜上看到一條消息,國家衛健委印發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確定試點地區到2022年工作目標,包括:公眾對抑鬱症的防治知識知曉率要達到80%,抑鬱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
  • 麥迪森健康:「抑鬱症」頻繁出現?要注意了!
    而在2009年《柳葉刀》的調查中就顯示,中國抑鬱症的患病率為6.1%,也就是說,那時的中國,抑鬱人群已經達到9000萬。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同樣表明, 2015年全球抑鬱症患者超過3.2億人。中國抑鬱症時點發病率為3.02%,目前已經有超過4000萬抑鬱患者。
  • 趕走那隻叫抑鬱症的黑狗(健康直通車(第43站))
    低就診率、低診斷率造成抑鬱症負擔加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有多少呢?2019年發表的中國第三次精神疾病調查結果顯示,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達到6.8%,也就是說,中國成人中可能有6.8%的人正在得或者是曾經得過抑鬱症,這個統計還不包括青少年。
  • 中國抑鬱症患者軀體症狀多樣性
    有鑑於此,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利用了2014年中國精神健康中心以及綜合醫院對重度抑鬱症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收集的數據,分析了MDD患者軀體症狀的臨床特徵。結果表明,中國MDD患者的主要軀體症狀是失眠、難以言說的軀體不適、體重減輕、食欲不振、循環系統疾病、頭痛、性慾減退、胃腸道症狀不適和呼吸系統疾病,且這些症狀因患者所在的醫療環境類型以及年齡和性別而異。
  • 透視|抑鬱症AB面:患者已超9000萬 診療率不到30%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目前全球有近3.5億名抑鬱症患者。其中,中國抑鬱症患者已超過9000萬。但這只是抑鬱症的A面,B面是我國得到診斷和治療的抑鬱症患者僅有20%-30%。初期:否認患病、抗拒就醫為了更加清楚抑鬱症患者的診療狀況,《科創板日報》記者輾轉聯繫了多位患者,了解他們的就診歷程。
  • 抑鬱症會變成精神分裂症?專家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抑鬱症很少單獨存在,共病率很高,往往與焦慮障礙、精神活性物質使用障礙、人格障礙和衝動障礙等形成「共病」狀態,診斷時很容易被忽略。 有研究顯示[1]:84%的抑鬱症患者至少共病1種精神障礙; 確診抑鬱症的人群中,至少72.1%還有過另一項精神障礙的診斷; 1年內診斷為抑鬱症的人群中,64%在同期至少還符合另一項精神障礙的診斷。
  • 當心「頭號心理殺手」抑鬱症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表明,抑鬱症目前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它可能超過癌症,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這一系列數字無不在提醒我們,抑鬱症早已成了一種常見病,甚至跟感冒一樣常見了。  都說抑鬱是「心靈感冒」,但事實上,抑鬱猛如虎,不僅會讓人心境低落,更會引發種種心身疾病,甚至導致自殺。因此,被稱為「頭號心理殺手」。
  • 【特寫】被抑鬱症吞噬的大學生
    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抑鬱障礙的一種典型狀況。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曾估測,全球範圍內共有超過3.5億人患有抑鬱症,遍布各個年齡組。從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間,抑鬱症患者增加了18%以上。抑鬱症是世界各地的首要致殘原因,是導致全球疾病負擔的一個重大因素。
  • 抑鬱症,正在逼近 2.5 億中國老人
    抑鬱障礙不僅包括抑鬱症,還包括其他疾病學分類中的抑鬱發作。事實上,這是一個數量龐大的患病群體。世界衛生組織( WHO ) 2018 年公布的數據顯示, 65 歲以上老年人群抑鬱症的患病率,保守估計在 10% ~  15% ,甚至某些估計範圍高達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