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方法及選書
同時讀三本書:一本輕鬆好讀的書(短中篇小說或者隨筆散文)、一本稍微難啃一點的書(如哲學類的書或者古典長篇小說)、一本英文書或者專業相關的書。
這樣可以適當切換思維模式,這本讀累了就換另一本放鬆一下,親測可以提升閱讀效率,保持讀書的樂趣 (如果同時看三本類似《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書,像我這種水平的讀者大腦估計會爆炸的。)
筆記讀書法:在大約讀到100本的三分之一的時候我開始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的筆記讀書法(後面的書單裡有這本書),可以防止讀完就忘完了的現象。
選書:我手機備忘錄裡有一個無限添加的to do list,只要看到有朋友或者喜歡的作家推薦我感興趣的書就會把名字加進去,看完手頭上的書的時候就會把這個list拿出來看看接下來想看哪本。
選書的標準只有一個:個人喜好。我幾乎不會強迫自己看不喜歡的書。我最喜歡看小說、心理學和社會學相關的書,也在今年慢慢開始看哲學入門的書。因為二月到五月在時尚公關公司實習的緣故,今年還看了很多時尚類的書。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也許有人會反問,那花時間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呢?尤其是讀那麼多跟學習/工作沒有任何關係的「閒書」?
我現在可以以親身經歷回答:
1.可以充實空閒時間,減少焦慮,讓情緒更穩定。
2. 解答心中存在的疑惑。尤其是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這一點作用最直接。
3. 提高專注力。讀書是我個人最容易能體驗到「心流」狀態的事情。
當然對我來說最主要的是可以讓我開心和滿足——這難道不是最重要的嗎。
如果暫時還不能環遊世界,不能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那麼至少可以保持對事物源源不斷的好奇心,努力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去觸碰這複雜多樣、變幻莫測的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當然,一年之內讀這麼多書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八月底剛開始上研究生的時候時間沒有安排好,因此年底的時候為了把進度趕上來有些書我只能以最快的速度看完,導致有幾本書只能淺嘗輒止,這是遺憾,今後有機會一定再細細讀一遍。
不過今年要開始找工作了,肯定沒法再看這麼多書 (說實話100本這個量對工作和學習處於較忙碌狀態的人來說是很不現實的,所以除非像我一樣某段時間極其閒,否則不推薦把目標讀書量定得這麼高),但是看書的習慣還是會保持的,畢竟攢了很多想看的書還沒有看。
下面的十本書是我完全按照個人喜好選出來的。考慮了半天還是把「最推薦的10本書」改成了「最喜歡的10本書」,畢竟閱讀說到底是很私人的一件事。
《島上書店》裡有一句話很有意思:關於政治、上帝和愛,人們都講些無聊的謊話。想要了解一個人,你只需問一個問題:「你最喜歡哪本書?」
後面的100本書的完整書單我大致分成了小說類、散文隨筆類、人文社科類(心理學/社會學/哲學)、時尚類、其他類(專業和工作相關/效率提升),以便點開這篇文章的各位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瀏覽。
如果能給各位的書單增加一兩本書,我就很開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