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民大國·40年40本書」揭曉,涵蓋政經人文社科等領域

2021-01-11 澎湃新聞

9月23日下午,《新京報》「大民大國·40年40本書」揭曉禮在北京舉行,通過不同領域的專家評委、線上讀者和現場觀眾投票,最終在100本提名書單中決選出了影響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40本書。

100本提名書單的篩選過程於2018年春天開始籌備、啟動。5月到6月,書評周刊編輯部先提名了800本海選書單,並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進行補充;7月,書評周刊編輯部篩選出第二階段入圍的300本書目;7月29日,書評周刊編輯部邀請了各領域共十餘位學者、作家,通過現場討論投票、現場計票產生了100本決選書單。書單產生後,通過線上線下宣傳邀請大眾讀者和其他專家學者一起投票,以及國內41所高校學生社團和21家獨立書店的支持,最終加上現場投票,統計公布最終的40本書目。

最終評選出的40本書,包含經濟、社會、政治、文學、藝術、科學等領域,首次公開出版,或首次被翻譯引進中國大陸是在1978年及其以後。它們都在現實邏輯中對人們的認知、審美或社會經濟實踐等產生過重大影響,或是推動了社會經濟秩序或法律制度改革,抑或嚴謹地描述或解釋了一個當時的真問題。

9月23日的評選活動主要根據不同領域的學者分為三場論壇,邀請了十位不同領域的學者嘉賓對改革開放以來的文藝、思想、政經等領域的閱讀進行集中回顧。

審美與啟蒙:40年的文學閱讀史

第一場論壇「審美與啟蒙:我們40年的文學閱讀史」,邀請了學者止庵、詩人歐陽江河、作家梁鴻、作家雙雪濤,共同回望中國讀者在過去40年中文學閱讀趣味的變化,探討這些變化對當下的影響。

1980年代,西方文化熱潮洶湧而來,大量文學名著被譯介到國內:《鼠疫》《麥田裡的守望者》《百年孤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集》……這些大名鼎鼎的作家以及他們的代表作,被千萬青年奉為精神食量的文學作品,如同一片久旱土地上降下的一場大雨。而這些書籍的譯介也深深影響了1980年代至今一大批華語作家的創作。華語文壇湧現出一大批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頑主》《白鹿原》《黃金時代》《活著》《廢都》……這些都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先後出版,為華語文學閱讀注入了一股新鮮生猛的力量。而近些年出版的《2666》《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也迅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跡,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

梁鴻談到自己在鄉村的閱讀經驗,她認為讀書對人有一種內在的情感培養,「我們有時候不知道那種情感怎麼表達,也不知道怎麼去理解生活,書籍裡邊提供了一種方式,你會驚詫於人情的複雜,驚詫於自己表達的貧瘠。少年時代,我也比較孤僻,經常一個人在我們家鄉的小河旁讀一本書,一直到黑夜將近,去感受自我。所以對我而言,讀書是感受自我的特別好的形式,你突然之間一個人跟一本書相對。」

本次入選四十年四十本書的有《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活動現場作家們也對卡夫卡的小說寫作提出看法。

雙雪濤談到自己讀的第一個卡夫卡寫的故事是《在流放地》,他覺得卡夫卡的寫作有種非常精準、機械的感覺。「他的內在是極其荒誕、極其有預言性的東西,但是外在的東西像特別堅硬的鋼板一樣去運作的,我覺得他屬於20世紀,他對這個世紀的影響都是根本性的。」

梁鴻認為,卡夫卡《變形記》不是在批判所謂的虛偽的資本主義社會,她覺得卡夫卡是在批評人性最深處的那種冷酷。「卡夫卡是精妙的作家,如此沉重的主題,又如此的輕盈,那麼短,你讀起來又充滿著憐憫,說不出來五味雜陳的感覺,卡夫卡不單單是一個文體家,他有表達人類命運的時候那種獨特的形態。」

戴錦華

懷疑與焦慮:朝向未來的精神史

第二場論壇「懷疑與焦慮:朝向未來的精神史」,邀請了歷史學家雷頤、大眾文化與電影學者戴錦華、思想史學者賀照田,他們共同回顧40年以來時代焦慮與精神面貌的變化,並探討當下與未來觀念的諸種可能。

回顧過去40年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最深廣的哲學思潮,或許不少人會提及「存在主義」。上世紀80年代,法國哲學家薩特釐清存在主義觀念的「小冊子」《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風行一時,興起了一場「薩特熱」。存在主義鼻祖人物海德格爾的代表作《存在與時間》雖厚重艱澀,也吸引了大批對此著迷的大眾讀者。存在主義要探討的問題,直至今日仍具有巨大意義,與我們的生活緊密連接,只需看看當下流行的關鍵詞「葛優躺」「空心病」「佛系青年」,就知道存在主義的思考仍有助於我們今日在觀念與行動中完成自我、尋求意義。而面對我們時代更深廣的懷疑與焦慮,過往40年的書籍出版有著更豐富的精神資源可以吸取:《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規訓與懲罰》《釋夢》……這些作品的譯介與重大修訂帶來了一場又一場的思想狂熱。

戴錦華談到,他們這一代人深受存在主義的影響,「但是存在主義特別流行的時候我非常蔑視薩特,我覺得薩特是一個dancer,是一個在追光燈下表演的人,反而是年紀越大,越理解歷史中的薩特,越理解存在主義。我是很久以後才意識到西蒙·波伏娃作為薩特的伴侶,作為存在主義重要思想家,其實她的女性主義是一種存在主義,這種清晰的認知是很晚才到來的,而存在主義的反本質,存在先於本質,也就是波伏娃所說的女人不是生而為女人的,而是後天被養成的。整個大學時代弗洛伊德和榮格是對我們影響很深刻的。相反最重要的精神分析的思想家拉康是很晚才讀到的,我到電影院教書的時候才經由電影理論,因為拉康沒有翻譯。」

賀照田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大眾思想精神方面的發展做了回顧,他說:「1980年代中葉的時候,特別是新啟蒙思潮比較成型,對中國的現代化的觀念落實下來的時候,有很多人覺得中國為什麼精神文明方面的問題比較多,很大程度上是跟中國現代化不夠、中國現代社會受現代觀念的衝擊不夠、啟蒙不夠的這些東西有關。但是這個東西到了1992年以後,像自由主義和左派的分化,包括那個時候國家主義和儒學熱、保守主義開始興起,這些思潮都有所謂的回答。」

賀照田提出這些思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不是具體去研究問題,而是給了那些問題一個答案。「我覺得如果要建立朝向未來的精神史,而且是一定程度擺脫懷疑和焦慮的那樣一個目標的話,知識分子必須要做一個工作,要具體去考察當代中國的這些看起來跟精神和身心有關的現象,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去把握。」

選擇與變革:如何通向更好的市場

第三場論壇「選擇與變革:如何通向更好的市場」,邀請了經濟學家張維迎、政治學家任劍濤、法學家高全喜,從不同視角切入市場發展這一議題。

1978年伊始的「改革開放」,是每個國人繞不開的一件大事。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國家經歷過市場經濟破土而出的憧憬,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創造,國家與個人財富不同程度的積累,創造了舉世震驚的經濟增長奇蹟。《社會主義經濟論稿》《通向市場經濟之路》《自由選擇:個人聲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這些著作都為市場經濟的興起、確認和進展提供了不可忽視的探索與映照。而不可避免地,我們的國家也經歷過下崗改制的陣痛、環境汙染問題,以及財富積累差距帶來的矛盾。如今中國經濟從增速到轉型、從觀念到政策等領域都面臨新一輪挑戰,如何在選擇與變革中通向更好的市場,是在改革開放40年這一節點上需要探討的問題。

高全喜談到,從1980年代甚至從1990年代開始,中國的知識界、圖書界還有兩塊沒有被談到的、影響甚遠的部分,一個就是與市場經濟相關聯的一系列翻譯與研究,尤其是經濟學發展到非常細緻化了,到制度經濟學到部門經濟學,所以被稱為經濟學帝國主義,這些書廣泛影響了很多人。還有一個譜系是法律相關聯的,關於人的權利、法律規則、法制社會、法律思想以及相關聯的話題,這又是一個龐大的知識的讀書的演變。

「這兩個演變恰恰彌補了單純的空洞的人文思想,才使得40年中國的讀書,我們思想的豐富性,甚至我們很多人的人生的命運與此相關,甚至中國整個社會的轉型發展面臨著危機,也與這兩個知識結構相關聯。」高全喜說。

附最終書單:

1《一九八四》[英]喬治·歐威爾

2《黃金時代》王小波

3《百年孤獨》[哥倫比亞]馬爾克斯

4《極權主義的起源》 [德] 漢娜·阿倫特

5《萬曆十五年》[美]黃仁宇

6《通往奴役之路》[英]弗裡德利希·哈耶克

7《金庸作品集》金庸

8《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德] 馬克斯·韋伯

9《論美國的民主》[法] 阿歷克西·德·託克維爾

10《顧準文集》顧準

11《活著》餘華

1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法]米蘭·昆德拉

13《白鹿原》陳忠實

14《古拉格群島》[俄]索忍尼辛

15《烏合之眾》[法] 勒龐

16《時間簡史》 [英] 史蒂芬·霍金

17《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美] 塞繆爾·亨廷頓

18《規訓與懲罰》[法]米歇爾·福柯

19《第二性》[法]西蒙·波伏娃

20《小王子》[法] 聖埃克絮佩裡

21《聯邦黨人文集》[美] 漢密爾頓 等

22《釋夢》[奧地利] 弗洛伊德

23《江村經濟》費孝通

24《哈利·波特》[英]J.K.羅琳

25《麥田裡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26《頑主》王朔

27《開放社會及其敵人》[英] 卡爾·波普

28《查拉斯圖拉如是說》[德]弗裡德裡希·尼採

29《寬容》[美] 亨德裡克·房龍

30《自由論》[英] 以賽亞·伯林

31《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吳思

32《光榮與夢想》[美] 威廉·曼徹斯特

33《傅雷家書》 傅雷/朱梅馥/傅聰

34《士與中國文化》餘英時

35《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美]孔飛力

36《中國近代思想史論》李澤厚

37《巨流河》齊邦媛

38《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奧匈帝國]卡夫卡

39《菊(花)與刀》[美] 魯思·本尼迪克特

40《幹校六記》楊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 | 2020年11月·第62期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由全國人文社科領域優秀出版單位聯合發布,致力於推薦最優秀的人文社科圖書。我們每月發出一期書單,這是我們的第62期書單。廣西師大出版社《天使時間:康託洛維茨傳》《自然的召喚:糞便的秘密》《漫長的星期六:斯坦納談話錄》亦有入選本書單。
  • 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丨從疾病到人心:中古醫療社會史再探
    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丨從疾病到人心:中古醫療社會史再探 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 2020-06-01 11:04 來源
  • 中讀:打破知識壁壘,在人文社科中「聽見幸福,讀到美」
    中讀APP是三聯生活傳媒旗下知識服務平臺,內容定位為人文社科領域的通識教育,並以「聽見幸福,讀到美」為價值導向。中讀知識大會是中讀APP為號召公眾關注人文社科知識而組織的、一年一度的大型主題分享活動。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活動轉為線上「雲」播出,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各視頻直播平臺上。
  • 大動作!臺灣清華大學成立「臺北政經學院」參酌倫敦政經學院模式
    他在致辭時指出,臺北政經學院的成立無疑是臺灣高教上一個新的裡程碑。他表示,清華在招生選才有許多新的創意,如繁星計劃、旭日計劃、拾穗計劃;與新竹教育大學合併後更新增教育、藝術學院。臺北政經學院成立是清華發展上重要的另一雙翅膀,結合科技與人文的清華大學將開創臺灣高教的新局面。
  •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出爐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近日揭曉 《大地與人:一部全球史》《古埃及<亡靈書>》《21.0:當代簡史》《吳恩裕文集》(六卷本)《北大植物書系》《寂靜的春天》《檔案之魅》《反思魏瑪共和國》《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新滿漢大詞典》(第2版) 獲評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入圍好書」。 為滿足讀者對經典閱讀好書的需求,商務印書館還推出「家庭書架」(第一季)。
  • 虔圖薦讀| 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
    有鑑於此,國內人文社科領域優秀出版部門聯合推出「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致力於推薦中國人文社科領域的優秀中文原創圖書。本書作者韋力是我國著名藏書家、古籍版本專家。他用了7年多時間尋訪中國古代的著名書院遺蹟,寫下多篇文章,匯集而成本書。全書包括北京金臺書院、河北蓮池書院、山西石芸軒書院、長沙嶽麓書院、浙江萬松書院、浙江紫陽書院、陝西正誼書院等共57座古代著名書院遺址的尋訪札記。
  • 我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揭曉「40年40事」
    本報訊 12月18日晚,無錫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40年40事」揭曉發布主題活動在無錫大劇院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小敏,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黃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一平,市委副書記徐劼,駐錫部隊領導吳賀憲、侯志平、高汛,老領導劉濟民、洪錦炘等與全市各界人士代表一起觀看晚會,共慶改革開放40周年。
  •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出爐 50種圖書入選「家庭書架...
    本報訊(記者陳菁霞)11月3日,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評選在京舉行。《習近平扶貧故事》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出版特別推薦圖書」,與其他主題出版類圖書一道,助力脫貧攻堅。
  • 江蘇如東:人文社科「大餐」讓知識與大眾「零距離」,南通網-中國...
    選手們聲情並茂地講解、演繹和分享,並通過「如東新媒體」微信直播的形式,為現場觀眾和在線觀看的11.35萬名中小學生和網民送上了一場豐盛的人文社會科學「大餐」。參加活動的南通市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曹小龍認為,這樣的競技展示活動內容生動、形式新穎、創意十足、受眾面廣,具有先行探路、示範引領作用,為深化基層人文社科知識普及宣傳做出了很好的探索。
  • 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評選結果揭曉
    該獎自1995年首設以來,一直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獎項。在本次評選中,北京大學共有103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9項,二等獎50項,三等獎13項,諮詢服務報告獎3項,普及讀物獎2項,青年成果獎16項,獲獎總數穩居全國高校第一。
  • 讀創書評|深圳學者的哲思與深情——評《讀懂深圳——40年40個視點》
    年40個視點》姜維勇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創立40周年。一直熱心社會科學普及工作,做各類社科普及專題講座300多場,受到聽眾的歡迎和好評。本書取名《讀懂深圳》確實是言簡意賅,體大思精。閱讀本書,你會覺得深圳四十年的大事奔來眼底,經緯分明,要言不煩。深圳這座傳奇城市所經歷、所發生的重要裡程碑式的事件、人物、文化現象等,在書中多有涉及。
  •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
    記者今天從中華全國總工會了解到,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紮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近日揭曉評選結果。
  •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 襄陽孫紅梅入選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 襄陽孫紅梅入選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7日 17:23 來源:襄陽市總工會今日熱點:湖北省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成果不斷提升國家再評專精特新「小巨人」 湖北省48
  • 教育部公布人文社科最重磅獎項!江南大學7項!
    教育部公布人文社科最重磅獎項!江南大學7項!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設計學院過偉敏、劉佳的專著《鎮江近代建築》獲得一等獎,這是我校首次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實現歷史性突破。
  • 1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路易十六出逃記
    《「愛國的」獨裁者:佛朗哥傳》[美] 斯坦利·G.佩恩、[西] 赫蘇斯·帕拉西奧斯著,李永學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佛朗哥統治西班牙近40年,人生充滿傳奇與矛盾。他維護西班牙傳統文化,對西方保持警惕,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
  • 王志綱 | 大國與大民(2020年老闆最值得一讀的長文)
    我今天分享的題目叫《大國與大民》,出自我剛剛付梓的新書《大國大民丨王志綱話說中國人》,這個題目看起來太過於宏大,好像與芸芸眾生並不相關,但其實它關乎每一個中國人。可以說,這本《大國大民》是以中國千年文化為經,以我大半生江湖閱歷為緯,歷時三年而寫成的。作為 50 後,我有幸在弱冠之年,趕上了改革開放這場翻覆之變。
  • 測評丨打分2018年看過的40本書
    2018年看過的一些書,按我自己的標準打分安利出來。來源:文化講座(wenhuajiangzuo)1月1、《正午4》正午團隊 7分非虛構作品集。男神離職後就沒再看過了,感覺正午4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文章還是值得一看的。典型的高鐵讀物,碎片化閱讀。紙質輕薄,摸起來質感不錯。
  •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10人來自多個行業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10人來自多個行業 王天淇/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0-11-16 15:04
  •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 | 現代出版社2020年社科類圖書
    2020年即將迎來尾聲。這一年,我們收穫了很多好書,小編這個月將定期為大家分類推出我們的年度書單。今天,要推出的是社科類書單,你將從社科文化、歷史傳記、軍事紀實、經管等方面了解這些書。01梁曉聲作品「梁曉聲談中國人文」系列
  • 社科文獻2019年度優秀原創學術圖書和優秀翻譯圖書
    本書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學」與「西學」的會通為切入點,並藉此把握近代中國知識轉型的基調及其變奏。04探路之役作者把1978~1992年的經濟改革定義為「探路之役」。所謂探路,包含兩層意義:一是對改革目標的探索,一是對改革路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