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路易十六出逃記

2021-01-08 澎湃新聞
《「愛國的」獨裁者:佛朗哥傳》

[美] 斯坦利·G.佩恩、[西] 赫蘇斯·帕拉西奧斯著,李永學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佛朗哥統治西班牙近40年,人生充滿傳奇與矛盾。他維護西班牙傳統文化,對西方保持警惕,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他推動西班牙的現代化進程,熱心培養王子接班,恢復君主制。和平交接權力,客觀上為西班牙實現民主奠定了基礎。這部學術傳記同時呈現了西班牙的現代歷史圖景與政治發展脈絡。

《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歷史》

[美]蕭拉瑟著,閻智森譯,譯林出版社

倫勃朗、梵谷、斯賓諾莎、洛克、東西印度公司的殖民船隊、全球最早的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不只有紅燈區和大麻,這裡是整個現代生活方式和現代自由平等思想的孕育之地。

《畢卡索傳1917-1932卷三》

[英]約翰·理察森著,汪瑞譯,啟真館·浙江大學出版社

這是一本畢卡索生前就資助的畢卡索傳記,擬出版四卷,其中前三卷英文版已經出版,一、二卷已由啟真館出版,本書為中文版第三卷,描述的是畢卡索藝術的凱旋時期,1917-1932,也即畢卡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輝煌生涯。作為畢卡索的密友,理察森不僅獲得了第一手材料,包括畢卡索的日記、畢卡索的論文,以及畢卡索本人對關鍵事件的評論,而且還得到了畢卡索的遺孀傑奎琳的幫助,畢卡索工作室也前所未有地對他開放。他將嚴謹的治學和精彩的敘事訴求出色地結合在一起,得出對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深刻見解。

《締造大英帝國:從史前時代到北美十三州獨立》

[美]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著,張茂元、黃瑋譯,新民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大英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殖民帝國,曾統治全球1/4的陸地與人口;在其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是為「日不落帝國」。那麼,最初僅僅是孤懸於歐洲大陸外的一個海島,如何成為後來的龐大帝國?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普立茲獎得主詹姆斯·亞當斯在本書中,以時間順序為框架,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將我們帶回一個個具體的歷史場景:被羅馬人與野蠻人相繼入侵、島上七大王朝興衰更替、與法國等大陸強國數百年的血腥廝殺、以商業和殖民稱霸全球、北美十三州反叛獨立……通過對近2000年歷史的仔細梳理,亞當斯從王權與議會的鬥爭、法制、宗教、文化等諸多方面,為大英帝國何以崛起及其在世界歷史中擔任的角色提供了清晰的答案。

《金犀牛:中世紀非洲史》

[法] F.-X.福維勒-艾瑪爾著,劉成富、梁瀟月、陳茗鈺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八個世紀,近一千年時光。在世界逐漸開啟大航海時代之前,非洲究竟是什麼樣子?榮獲Blois最佳史書大獎,34篇隨筆勾勒出8世紀至15世紀撒哈拉以南非洲全景,本書呈現出的見證、記錄、遺址、物品,像遊記般帶領讀者踏入塵封已久的中世紀非洲史,還原黃金世紀下非洲的燦爛文化。

《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

[烏拉圭]愛德華多·加萊亞諾著,王玫、張小強、韓曉雁、張倉吉、吳國平譯,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曾經創造過輝煌文明的拉丁美洲,為何成為一個身份模糊的美洲次大陸?拉美的獨立富強為何屢遭失敗?本書縷述了拉丁美洲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五百年來的崎嶇歷史,試圖從歷史中尋找解釋現實的關鍵,揭露這片大陸貧窮與動蕩的根源。

《路易十六出逃記》

[美]譚旋著,趙雯婧譯,新史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通過目擊者的敘述,以流暢的寫作風格,為路易十六出逃事件這一老生常談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美國史》(第13版)

[美]艾倫·布林克利著,陳志傑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本暢銷美國各大高校半個多世紀的美國史,圖文並茂,展現美國從初生到成長為一個超級大國的歷程。以政治史為經,以經濟史、文化史為緯,兼採新文化史、跨國史等多種視角。

《企鵝歐洲史·競逐權力:1815—1914》

[英]理察·埃文斯著,胡利平譯,中信出版集團

美國《經濟學人》年度好書,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德國史權威理察·埃文斯的全景式歷史,在清晰的敘事線中插入精彩的人物小傳,以各方權力競逐為主線,串聯起19世紀歐洲浪潮湧動、創造力迸發的時代狀況,探尋歐洲在19世紀走上文明巔峰,又在20世紀墮入戰爭深淵的動因。

《蘇珊·桑塔格:精神與魅力》

[德]丹尼爾·施賴伯著,郭逸豪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蘇珊·桑塔格(1933~2004),美國第一代公知,與漢娜·阿倫特並稱為美國20世紀知識界的兩位女神。作為文化評論家、小說家、電影製片人、導演和劇作家,她是不平凡的知識分子,也是引領時代的流行偶像。作者在本書中描繪了這位女作家充滿矛盾和衝突的一生,探討了桑塔格在影響美國民眾文化和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從這位精神偶像的人生歷程中反觀當時動蕩的美國社會發生的文化變革。書中還包括了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納丁·戈迪默和桑塔格兒子大衛·裡夫的訪談以及桑塔格與她的發行商羅傑·史特勞斯的信件。

《維京時代:從狂戰士到海上貿易的開拓者》

[瑞典]安德斯·溫羅特著,王蓉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本書藉助豐富資料和跨學科研究成果,從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各個層面著墨,展開了一幅生動的畫卷,全面描繪了8世紀至11世紀末維京人(斯堪地那維亞人)的生活圖景,以及他們如何與歐洲大部分地區碰撞、交流、融合的壯闊歷史。

《文化親暱》

[美]麥可·赫茲菲爾德著,納日碧力戈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迄今為止,人類學者大都把國家作為在本地社會生活中具有敵意和侵犯性的東西而加以迴避,而實際上,多數人類學學者最終發現,一些國民會比其他人更少願意接受官方核准的文化和法律規範。即便在更加和平的時代,似乎國家通常會依賴由共同對國家本身表達不敬與藐視而產生的團結感。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麥可·赫茲菲爾德的代表作《文化親暱》便試圖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在本書中明確指出,當下人類學所面臨的挑戰,是透過民族一致性的表面看問題,以便探討創造性異議的諸多可能和限度。不要再把民族國家和本質主義全都看作日常經驗中遙不可及的敵人,而是視為社會生活不可分割的方面。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記憶》

王笛著,甲骨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一百多年的現代化和城市革命帶來了便利,也帶走了古城成都的風貌,地方文化的消失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好在,我們可以通過撰寫歷史來找回這座城市的記憶。《茶館》《袍哥》作者王笛的新書《消失的古城》講述了成都這座城市從傳統生活到進入現代的故事。它為我們精心描繪了聽戲、泡茶館、街頭政治、改良與革命等活動,以及乞丐、妓女、苦力、算命先生等各種身份的人,在這座城市中為生活而掙扎。

《尋蹤敦煌古書〈金剛經〉——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英吳芳思、馬克·伯納德著,袁玉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由斯坦因從敦煌藏經洞攜回的王玠《金剛經》產生於公元868年,是目前世界紀年最早的印刷書籍,本書以客觀的筆觸,並配以珍貴的插圖,從人文、歷史的廣闊視角,涵蓋中亞考古、佛教典籍、印刷工藝、文物修復等多領域知識,敘述了《金剛經》印本重見天日的完整過程。

《在世:評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第一篇》

[美]休伯特·L.德雷福斯著,朱松峰譯,浙江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對於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第一部分第一篇的經典解讀,作者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解釋這部20世紀重要的哲學文本,試圖把海德格爾哲學觀念與分析哲學(語言哲學、心靈哲學、認知科學)中耳熟能詳的關於存在和心靈的觀念聯繫起來,從而被譽為一部首次讓英語世界讀懂海德格爾的著作。本書在成書前已經流傳20多年,源於作者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設的《存在與時間》的課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講課筆記。本書出版前的10年中,作者每年都修訂這些筆記,吸收和回應教學中產生的疑問和新的觀點。德雷福斯認為《存在與時間》第一部的第一篇是全書最為重要及具有創新性的部分,因此他始終將筆記限於這一部分,海德格爾發展了他對在世(Being-in-the-world)的闡釋,並將之用作對傳統存在論和認識論進行深刻批判的基礎。

《在虛構與現實之間:20世紀初期的文學、現代主義和民主》

[法]魏簡著,楊彩傑、杜卿、包世一譯,三輝圖書·人民日報出版社

本書選取了謝閣蘭的《勒內·萊斯》、卡夫卡的《中國長城》、魯迅的《阿Q正傳》、布萊希特的《四川好人》和老舍的《茶館》這五部關於中國的虛構作品進行比較研究,分段建造的長城、四川的好人、皇城中的外國人、江南的阿Q與北京的茶館,均成為詮釋中國之「20世紀初期的文學、現代主義和民主」關係的中國想像。五部作品互相對照,體現出現代主義文學的彌足珍貴之處正在於它對民主世界不確定性的反思。本書既將虛構視為一個人類學現實,又對其進行社會歷史學的分析,作者魏簡邀請讀者通過閱讀,參與到一種新的閱讀空間的創設行動中來。

《中國古代文學:從〈史記〉到陶淵明》

[日]白川靜著,曹珺紅、趙霞譯,後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書為日本文字學家、漢學家白川靜代表作《中國古代文學》的第二部,述及西漢初期到南北朝時期的中國文學史,涉及司馬遷、漢賦與樂府、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陶淵明、謝靈運等文學派別與文學家。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學功底與考據功力,加之日本學者嚴謹而細膩的風格,遂使本書常發他人所不能道,視角獨特,見解深刻。全書從《史記》中的「天道是耶非耶」一句入手,將其作為理解西漢至南北朝之間企圖擺脫國家羈絆、拒絕埋沒於體制的「士人」精神的鎖鑰,勾勒出中國古代士人努力把握命運、遵循自然情感而生的人文群像。

《中國古道:1881韋廉臣夫人從煙臺到北京行紀》

[英]伊莎貝拉·韋廉臣著,劉惠琴譯,中華書局

本書是近代著名傳教士威廉臣的夫人所著,記錄了其1881年隨威廉臣從煙臺到北京沿途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展現了一幅在時代變遷的歷史大視野中,十九世紀末中國北方社會生活的風情畫卷。用獨特的西方女性的視角和細膩的筆力,書寫中國下層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中國社會的世態風俗,為讀者留下了大量的關於晚清中國社會的珍貴記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 | 2020年11月·第62期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由全國人文社科領域優秀出版單位聯合發布,致力於推薦最優秀的人文社科圖書。我們每月發出一期書單,這是我們的第62期書單。廣西師大出版社《天使時間:康託洛維茨傳》《自然的召喚:糞便的秘密》《漫長的星期六:斯坦納談話錄》亦有入選本書單。
  • 1793年1月21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
    5月5日第一次會議由路易十六親自主持。法國中層階級和下層階級對法國貴族及法國君主專制愈發不滿,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則成為了舊制度的代表人物。巴黎市民攻佔巴士底獄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員化裝後逐一悄悄穿過隱秘的通道溜出王宮。6月21日早晨,國王出逃的消息在巴黎傳開。
  • 作為歐洲歷史上第二位被處死的國王,路易十六真的罪有應得嗎?
    (弗朗索瓦·密特朗)1774年5月,20歲的路易十六從祖父路易十五手中接過了王冠,彼時的法蘭西正處於內外交困之中,整個國家千瘡百孔、搖搖欲墜。身為有志青年的路易十六即位初期積極作為,希望改變這樣的困局。
  • 路易十六:斷頭臺上的 「鎖匠國王」
    於是,布裡埃納向路易十六請求解散顯貴會議,路易十六應允。同年5月,布裡埃納將改革計劃提交巴黎高等法院登記。巴黎高等法院同意部分計劃,但拒絕「土地徵收稅」 ,並要求召開三級會議討論這一點。8月,路易十六親臨法庭,命令法庭批准計劃,法官群起反對,卻因激怒了路易十六而被流放。
  • 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是因為太仁慈?看看他的所作所為
    在法國大革命的浪潮中,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成為了具備象徵性質的一幕。一直以來就有一種聲音,認為路易十六罪不至此,他之所以不得善終,是因為太仁慈了。但是當你知道路易十六的所作所為之後,你大概就會打消這種念頭。
  • 中讀:打破知識壁壘,在人文社科中「聽見幸福,讀到美」
    8月22日19:00—21:30,由中讀APP舉辦的2020中讀知識大會《知識也瘋狂》如期舉行。三聯生活傳媒總經理、《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李鴻谷致開幕詞,北京大學戴錦華教授、香港嶺南大學許子東教授、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等9位各大高校教授和社科院學者出席做主題分享,吳氏策劃友情邀請維也納愛樂樂團做開幕表演,德國漢堡國際音樂學院、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天津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帶來精彩演出,畢淑敏、王剛、董卿等一眾文藝屆知名人物聯合推薦,並發布由《三聯生活周刊》聯合新知榜評選出的「人文之光」人文知識好課榜
  • 8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病床邊的陌生人
    《走向火焰:帝國、戰爭與沙皇俄國的終結》[英]多米尼克·利芬著,蘇然、王橙譯,甲骨文·社科文獻出版社一戰和俄國革命在更深遠的意義上共同塑造了
  • 路易十六是少有的私生活不亂的法國國王,卻因奢侈的王后而被法國人...
    法國波傍王朝末代國王路易十六,雖說在日後的法國大革命中與王后安東奈特一起上了斷頭臺,但是不論路易十六的治國能力怎麼樣,他在法國歷史上卻是少有的私生活不混亂的國王。
  • 「鎖匠」路易十六——大革命的犧牲品,斷頭臺下的冤魂
    路易十六我們當代人對路易十六已經形成了清一色的「批判論」,我們似乎都對這個法蘭西的末代君主的評價往往繞不開「暴君,專制」等字眼。誠然,作為封建君主,路易十六的所作所為都有他的時代局限性,但他也有其「善良,進步」的一面。
  • 虔圖薦讀| 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
    近年來,國內各類推薦書單、好書榜層出不窮,但佔據各類書單、好書榜的書籍,大多數為翻譯引進類。有鑑於此,國內人文社科領域優秀出版部門聯合推出「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致力於推薦中國人文社科領域的優秀中文原創圖書。
  • 路易十六與楊廣,男模與鎖匠 | 齊桐
    ——楊廣在慶祝法國革命勝利200周年的慶典講話上,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文首的那首《VIVA LA VIDA》便是寫致敬法國大革命和路易十六的。而1400年前離我們而去的「暴君」楊廣,我覺得我們尚欠他一句公正的點評。末代皇帝總是那樣,必須死而且必須鮮有美名,其實更何談美名,惡名也是必須的。如果他們不是皇帝,李煜一定是最牛逼的詞人;路易十六一定是最著名的鎖匠;楊廣是最牛逼的什麼呢?很難用一個身份來定義他,他簡直就是一個IP.
  • 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丨從疾病到人心:中古醫療社會史再探
    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丨從疾病到人心:中古醫療社會史再探 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 2020-06-01 11:04 來源
  • 拿破崙的皇后是誰 拿破崙和路易十六有什麼關係
    拿破崙和路易十六有什麼關係 拿破崙,法國上的一代君主,他為法國立下了許多戰績。路易十六則是法國的一國之王。那麼拿破崙和路易十六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路易十六,出生於一七五四年,是法國歷史上記載的,唯一一位被處死的君主。有人不禁會問,為什麼路易十六一位堂堂的君主竟然會被人處死呢?
  • 2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
    《北京的城牆與城門》[瑞典]喜仁龍著,鄧可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1月。本書還原了20世紀20年代時遺存的北京城牆與城門。《長長的陰影》[英]大衛·雷諾茲著,徐萍、高連興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2月。《長長的陰影》講述了一戰對整個西方世界的震動。不僅僅是二戰,也不僅僅是被人忽視的20、30年代,而是貫穿整個20世紀——冷戰、東歐劇變等,均可追溯至一戰。
  •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出爐 50種圖書入選「家庭書架...
    本報訊(記者陳菁霞)11月3日,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評選在京舉行。《習近平扶貧故事》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出版特別推薦圖書」,與其他主題出版類圖書一道,助力脫貧攻堅。
  • ...沒猜中結尾|凡爾賽|凡爾賽宮|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凡爾賽玫瑰|瑪麗
    路易十五風流成性,其最有名的情婦是大名鼎鼎的蓬皮杜夫人,這位藝術潮流的引領者為凡爾賽宮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藝術風格——洛可可風,富麗堂皇、繁複柔美。其中還有大量的中式家具。路易十五為兒子(未來的路易十六)舉辦了一場空前豪華氣派的婚禮。這場婚禮是凡爾賽宮的高光頂峰,很多影視作品都做了詳盡再現。婚禮的總花銷約3600萬法郎。路易十五曾問他的財政大臣,對這場婚禮有什麼感想?
  • 難得的是,繼續閱讀 | 語言學聯合書單202012
    本書收錄了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的35篇論文,以其所承擔的國家社科項目為主線,分列四個主題:(1)外語學習策略;(2)二語習得研究;(3)思辨能力發展;(4)國家外語能力。購書二維碼,一點直達相關閱讀:學者聚焦 | 文秋芳:對外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四點建議語用新論:語言模因論文選
  • 江蘇如東:人文社科「大餐」讓知識與大眾「零距離」,南通網-中國...
    英勇的南通兒女,用自己的激情和熱血,書寫了一頁反抗外來侵略、奪取民族解放的光輝篇章……」大雪時節,儘管室外溫度較低,但在位於南黃海之濱的江蘇如東,一場人文社科普及大賽正在火熱進行。如東縣舉行社科普及示範基地講解員風採大賽決賽,旨在通過本次活動推動社科普及示範基地走進社會大眾中間,讓知識與大眾「零距離」。
  •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出爐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近日揭曉,《北平學人訪問記》《醫學的溫度》《涂爾幹文集》《古音彙纂》《俄國文學史》《爵士樂史》《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法蘭西的特性》《西南中國行紀》《古代經濟》等入選。
  • 楊靖︱「病夫」當國:路易十六與法國大革命
    美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林·亨特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一書中斷言:法王路易十六之「肉體」疾病在法國人心目中也是「國體」有疾的隱喻或影射。與乃祖路易十四「朕即國家」、以及路易十五「朕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豪邁氣度不同,法王路易十六自幼年起一直循規蹈矩,寬厚仁慈,堪稱數百年來好大喜功而風流成性的波旁王朝之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