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評正文
深圳學者的哲思與深情
——評《讀懂深圳——40年40個視點》
姜維勇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創立40周年。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深圳文化學者吳俊忠先生的新著《讀懂深圳——40年40個視點》(以下簡稱《讀懂深圳》)應時問世,既是給深圳特區的一份生日禮物,也是文化界的一件喜事。
我與吳俊忠先生相識多年,亦師亦友,感覺吳先生文如其人,厚重而生動,嚴謹而灑脫。他治學嚴謹,視野開闊,邏輯思維縝密,學術功底紮實。令人敬佩的是,他絲毫沒有名教授的架子,古道熱腸,成人之美。只要時間允許,身體尚可,凡有文化公益活動,總是有求必應,毫不馬虎。多年來,先生已經為社會各界進行文化講座數百場,普及社科知識,彰顯學者風範。
▲吳俊忠,深圳大學教授,文學與文化研究專家。南京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文學碩士。歷任深圳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社會科學處處長、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長等職。長期從事俄蘇文學、文學鑑賞和深圳文化研究,出版《俄蘇文學通觀》《文學鑑賞論》《深圳文化十論》《深圳文化三十年》《跨界與超越》等各類著作15本,發表《俄羅斯文學對中國文化的深層影響》《深圳文化焦點述評》等學術論文40多篇。曾兼任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員、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比較文學學會理事、深圳市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深圳特區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一直熱心社會科學普及工作,做各類社科普及專題講座300多場,受到聽眾的歡迎和好評。
吳俊忠先生是江蘇通州人,本是俄羅斯文學研究專家,但他1987年到深圳大學任教後,一直牢記「為社會服務」的學者使命,長期關注和研究深圳文化,成為有廣泛影響的知名文化學者,先後出版14部著作,多篇論文入選《深圳文化藍皮書》;主持完成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深圳經濟特區文化創新功能研究》等。作為共和國同齡人,他已經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由這樣一位資深文化學者來解讀深圳特區四十年,其權威性以及深度和廣度自然毋庸置疑。
《讀懂深圳》是先生的新著,以開闊的視野和深刻的思想,勾勒出深圳特區四十發展全貌,書中所列40個視點,堪稱讀懂深圳特區之 「綱」。綱舉目張,立體展現,縱橫交織,互為印證。《讀懂深圳》具有對深圳文化的闡釋功能。它從40個不同角度,把深圳的改革史、創業史、發展史、建設史、文化史等全面而生動地展現出來,既豐富多彩,又發人深思。
《讀懂深圳——40年40個視點》
作者:吳俊忠
中山大學出版社
通覽《讀懂深圳》,感覺它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綱舉目張,內涵豐富。本書取名《讀懂深圳》確實是言簡意賅,體大思精。閱讀本書,你會覺得深圳四十年的大事奔來眼底,經緯分明,要言不煩。深圳這座傳奇城市所經歷、所發生的重要裡程碑式的事件、人物、文化現象等,在書中多有涉及。
談改革史,有「創辦初衷——『殺出一條血路來』」、「小平題詞——關鍵在於『證明』二字」、「開放有度——難能可貴的政治智慧」、「立國強國——一體兩面決不偏廢」等;
談創業史,有「『蛇口模式』——中央決策與袁庚的大手筆」等;
談發展建設史,有「高教發展——從應急辦學到高端布局」、「前海新區——深圳的『曼哈頓』」、「產業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強力支撐」、「智慧城市——深圳試點的前沿探索」等等。
當然,更多的篇幅是城市文化史。作者認為,深圳的新移民,他們各自帶著本土文化的痕跡來到深圳,使深圳成為京味文化、海派文化、關東文化、中原文化、嶺南文化、港澳文化等地域文化的薈萃之地。多元並存的文化觀念影響和塑造出具有寬容意識和開放心態的深圳人。深圳文化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相融合的成功範例,是新型的富於活力的城市文化。作者從深圳文化形象、深圳特有的文化標誌、文化象徵以及文化名城、文化立市、十大觀念、「深圳學派」等多個引人入勝的主題切入,理論闡述清晰,可讀性強,深入淺出地展現了深圳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
二是角度新穎,史海拾珠。長期以來,關於深圳的解讀不可勝數,大多是官方和民間的熱點話題。深圳四十年,可圈可點,值得挖掘的歷史素材太多太多。深圳特區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往往更為人關注。與之相比,對於深圳文化的深度解讀,就顯得份量不夠,甚至時有一些謬誤之見。作者「躬身入局」,多年從事深圳城市文化研究。他認為,形成這些謬見的原因,一是對深圳歷史的無知或知之甚少,二是對深圳文化現狀的認識膚淺。
《讀懂深圳》從不同角度,正本清源,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真實的深圳:在「學術天空——群星閃耀,蔚為大觀」一章中,解讀了深圳學術文化建設如何後起發力,胡經之、李鳳亮、陶一桃諸教授如何開創並引領「深圳學派」;在「文化願景」一章中,對深圳學者提出城市文化「十大願景」,作了精彩解讀,提出深圳的文化想像力是城市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充分表現,更是在構築一座文化的「理想城」。經作者濃縮為十大關鍵詞:「觀念、包容、輿論、權利、產業、法治、主權、人才、學派、目標」,清晰準確,易於理解。在「深圳三賦——文學視野中的深圳巨變 」一章中,對出自三位「資深市民」的深圳三賦,做了解讀;此外,給讀者介紹了不少鮮為人知的歷史場景,史海鉤沉,這些都是深圳特區四十年間無比珍貴的文化史料。
三是文風生動,厚積薄發。《讀懂深圳》在理性思考的同時,也是一本富有文學性的文化隨筆。首先,標題設置簡潔明快。全書四十章,標題精巧,簡單準確,就像深圳的務實與高效,單刀直入,切中要害,絕不拖泥帶水。同樣,本書各章開篇的小引,也是簡明扼要,富有特色。其次,引述材料權威,細緻,交代清楚;邏輯論述條理清晰,刪繁就簡;文字表述生動活潑,形象可感。作者舉重若輕,於淡雅文字之間,讓人過目不忘。深圳40年,宏大解讀之作甚多,而這部著作,從「小」處、「細」處下大功夫,顯示了作者深湛的學問積累。字裡行間,充滿了溫和之氣,讚美之情,絕無居高臨下的闡述。娓娓道來中,更像是父輩對子女的從容訴說,「老深圳」對「新深圳」的圍爐夜話。
吳俊忠教授在深圳大學任教多年,桃李滿天下。他對深圳大學有著深厚的感情,在本書中專列一章介紹深大,敘述深圳「高校長子」的改革傳奇。他說,「深大精神」的完整表述是「腳踏實地,自強不息」,而「腳踏實地」作為一種精神概括,深圳大學辦公樓的牆上早有形象的表述,那別致而生動的畫面設計,給所有到過深圳大學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腳踏實地」不僅雕刻在深圳大學的建築物上,更印刻在廣大師生員工的心坎上,師生們以此為參照,為之自豪。
《論語》中有「君子三變」之言,即「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吳俊忠先生就是這樣的君子。遠遠望去舉止莊重,接近時溫和可親,聽他說話則準確嚴謹。作為文學與文化研究專家,年逾古稀的吳老筆名常用「寒門學士」。先生出生貧寒,經歷坎坷,滄桑人生,筆底溫情。寬人嚴己,厚德載物。待人接物,使人如沐春風;教書育人,著書立說,君子之風,先生的身上何嘗不是展現著「深大精神」與「深圳人」的風採?
「讀書明理,理應惠及社會大眾;治學求道,道在塑造智慧人生。」是吳俊忠先生讀書治學的自勉聯。他說,「作為一位在深圳工作生活了30多年、對深圳感受很深的老市民和老學者,應該編寫一本讀懂深圳的書,把深圳40年來各個領域的改革創新全面梳理一下,給年輕人和來深圳稍晚的人,提供一本全面了解深圳的文化讀本。」先生骨子裡深愛著深圳,他是深圳老一代的移民,參與了深圳城市文化的建設,更是深圳40年發展的親歷者和建設者。《讀懂深圳》就像是帶給讀者一把打開深圳40年城市文化寶庫的金鑰匙,讓我們一起感悟這位深圳學者的哲思與深情,讀懂深圳。
2020年6月28日於深圳福田
(姜維勇,文化學者,作家,深圳大學城市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北大青鳥同文教育集團特聘專家,深圳之窗總編輯)
(審讀:喻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