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年終獎,最見一個公司的格局

2021-01-12 物業雲

很多管理者特別怕關於年終獎的新聞,每年都會有很多關於騰訊、阿里、華為等公司的高額年終獎信息,他們擔心員工看著眼紅,擔心跟自己的比較,因為他們自己看著都真的眼紅。

但實際上,能夠每年拿獎金拿到手軟的企業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員工羨慕歸羨慕,他們還是有實際預期的,如果公司效益好,就期待能多一些,如果效益不好,即使少一點,但能相對公平就好。

01

公平,總是相對的

有人說,不公平也可以,只要我拿的多就行。

這其實根本不成立,因為人總會比較,而心理就會變化了。

打個比方,某個人去年拿到的年終獎是5000元,今年他私下裡跟同事說自己的預期有6000元就可以了。結果公司給他發了7000元,按理說應該滿意了,但他卻充滿了抱怨和憤怒,因為了解到另一個同事拿了7500元,而他心目中這個同事工作表現是遠遠比不上自己的。

在一家民營企業裡,老闆看到年度報表很開心,淨利潤增長了20%,大手一揮,讓人力資源總監在測算年終獎的時候,把獎金包總額增加50萬。這位老闆心裡想,我這麼大方,員工們一定會有驚喜,來年能好好幹。

但事與願違,發放年終獎後,那些表現差的人無喜無悲,給多少就拿多少了;而那些表現突出的人,卻並沒有感到高興。

於是老闆不理解了,你們都拿多了,怎麼還沒好結果,早知道我放自己口袋裡了。

經過員工調研發現,真正超越預期的卻是那些平常表現不好的人,他們沒想到自己還能多拿一些錢。所有的人都知道老闆多掏了50萬獎勵今年的業績,但績優的人看到的卻是績差也得到了鼓勵。

原因在於人力總監和各職能管理者,為了「公平起見」,將這50萬新增獎金包簡單附加進去,根據年終考核發出去了,要知道他們的考核中,優秀和一般的差距只有15%,很多人就算評了優秀,因為薪酬基數低,也不如評估為一般的人拿的多。

沒有絕對的公平,每個人的公平性感知,都是在比較後得出的結果。

評定指標其實就放在那裡,管理者如何用?能否用好才是關鍵。

因此,本文暫且不去介紹績效評定的技術,而將重點放在分析管理者容易出現的錯誤,從而產生警示作用。

02

管理者陷入3種效應

讓員工對年終績效失望

人們都能接受「大河有水小河滿」的道理,個人收益與公司收益是緊密掛鈎在一起。但最終獎金數字這個結果是否讓人認可或不產生抱怨,則要看管理者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主導自己的評估工作。

在大量的企業調研中,我們統計出管理者在年終績效評定時容易出現的3種不良效應,一不小心陷入其中,就會導致了員工對績效的反感。

效應1:評估結果集中化

在一家企業裡,由各個部門的負責人來進行年終績效的評分,他們的年終獎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雙薪,一部分是額外獎金,需要評分就是為了核算額外獎金。

注意,多數企業採取了績效考核,但指標的設定卻缺乏周全的思考和實際工作分析,以至於出現不同部門優劣人員標準不一,有些部門容易出現人人都是高分的情況,而有些部門則出現難以達標的情況,這是需要重點解決的。

結果幾乎所有部門經理的評分都非常高,甚至有些部門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人力拿到這份評分表為難了,這怎麼進行ABCD評定呢?年終獎怎麼發呢?詢問各部門是否可以將分數拉開差距,得到的回答接近統一:的確員工表現都不錯,很難說誰很突出。

最終這家公司採取了一個很「公平」,很有「統計學」意義,且簡單的算法來進行年終獎金發放,那就是部門獎金包*個人係數(個人係數=個人年終評分/部門評分匯總),這樣算出來每個人的差異不超過200元錢。

某老員工評估C,其年終獎=7500(雙薪)+ 1000(評估獎金)=8500元;

某新員工評估A,其年終獎=3500(雙薪)+ 1200(評估獎金)=4700元;

尤其是這家公司裡年終評定僅僅是一個分發額外獎金的手段,並沒有和職業發展掛鈎起來,在這樣的導向下,新員工會發現評估得A其實是沒什麼意義的,他還是想辦法向評估為C的老員工靠攏比較好。

評估結果集中化,是管理者不負責任的表現。不敢用績效手段來讓績優人員受到鼓勵,讓績差人員受到警戒,只求「其樂融融」地穩定下去,實際上就是對不良表現的縱容,最終傷害願意奮鬥的下屬。

有人說國企就是這樣,但以我經常去各類國企的經驗而言,北上廣深很多國企近年來在管理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他們的管理者已經開始致力於鼓勵績優的行為上來,考核評估甚至採用了強制分布,拉開差距是他們的主題。

效應2:近期效應

人是極其容易受到情感影響的,管理者也不例外。

往往到年底了,要進行年終評估了,團隊中有些人就開始變得積極起來。缺乏系統管理能力的上級往往就會陷入到一種近期感官效應中:這個人挺不錯的。

如果沒有日常的績效成績和關鍵事件記錄,管理者就容易被其近期的表現所影響,以至於「忘掉」了過去糟糕的表現,這樣做出的年終績效評定就難免有失公平,讓其他團隊成員感到失望。

Lisa是一家貿易型企業的產品經理,今年只剩不到一個月了,業績完成度還不到60%,日常也並非特別積極,而別的產品經理卻幾乎已經完成。

而讓所有人吃驚的是,Lisa跟銷售副總出差去拜訪某個重量級客戶後,副總當著所有產品經理的面說:

「你們要努力啊,Lisa今年肯定是能評優秀了,其他人要向她學習,這次出差搞定了客戶明年的產品引進協議。你們平時跟客戶一定要深度交流,如果沒有這次Lisa跟客戶喝大酒,協議也不會這麼快籤訂下來。你們也要學習,要拼啊!」

所有的產品經理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的確Lisa這次搞定了一個大客戶,副總看到了她的表現,但是否能喝酒就代表了對公司的付出呢?更要命的是,這和今年的年終評定有什麼關係呢?

管理者,一定要注意你的考評周期,該算進來的,不該算進來的,要很清楚,更不要受到近期表現的影響,來決定下屬整個績效考核周期的評估結果。

效應3:偏見與私利

管理者對下屬的工作價值、個人優劣形成了偏見,這是最傷害人的地方,因為這會讓對方認為無論怎麼努力都難以改變。

我接觸過的公司裡面,幾乎所有的HR部門都沒有被評估為A的經歷。問其原因,回答也是一致的:人力怎麼可能評A,都是業務部門的事,我們能拿個平均分就不錯了。

問高層,也得到類似的答案:如果公司目標完成,部門評估肯定是業務部門得優,完不成目標所有的部門都得扣。

這就是偏見,為什麼在一個組織裡,非業務部門就不能評估為優秀呢?僅僅靠業務數字來評判是否優秀,是否有失偏頗呢?所有的高管都應該思考,評估部門價值的標準到底有什麼?所有的中層都應該思考,評估下屬優劣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更要命的則是私利心,在這樣的心態作祟下,管理者會失去對價值觀和原則的守護,做出對自己短期有利的行為,卻極大地傷害團隊。

聽朋友說起過一個案例,他們是一群中小企業老闆,經常聚在一起談論各自的心得和問題,有個老闆很鬱悶地講了他公司銷售總監的事情。

這家企業的銷售總監剛跳槽過來一年,由於有著近20年甲方工作的經驗和人脈,他靠自己的客戶關係就做出了4500萬的銷售業績,在他的鼓勵和帶領下,整個團隊業績也因此創新高達到了1.2個億(之前一直穩定在六七千萬的水平)。

按照之前談的條件,他不拿個人業績提成(銷售額的1個點),而拿整體業績達標獎勵(階段性獎勵),這樣算下來,他的整體目標達標獎是3個月基本工資,就是5萬塊錢左右。

這位銷售總監並沒有說什麼,畢竟是自己答應的條件,也應該按照團隊成績來拿獎金,否則自己就成了單打獨鬥而非銷售團隊負責人了。

但老闆和幾個小股東就開始心思活絡起來,說實話他們也沒想到有這樣的業績,如果其他銷售人員,僅僅提成就已經是45萬了,何況還有年度銷冠獎金等等,加起來不會低於60萬,現在只給銷售總監5萬塊,他會不會第二年就不幹了?

這個時候,人力拿出了一份塵封已久的制度《銷售業績突破獎》,兩年前制定的,大意是鼓勵團隊突破年度目標,但凡突破了公司制定的年度銷售目標,超出部分的1個百分點要給到團隊領導者(當時業績遇阻,下決心之狠),還要拿出1個百分點額外獎勵整個團隊。

股東們傻眼了,按去年7千萬業績算,今年超額了5千萬,要足足拿出100萬來獎勵銷售總監和團隊。這一計算下,股東們的臉色就開始猶豫起來,好不容易今年業績爆發掙了錢,捨不得啊。

他們商量出了最終結論:還是按規定給總監5萬獎金,人力就不要提制度了,反正過去也沒出現過業績突破的情況,員工手裡也沒有制度,就當作沒有吧。

然後以公司名義給銷售總監配一輛奧迪A6,替換他自己的本田雅閣,用來跑業務也有面子,車子歸他使用,但資產是公司的,這樣在5萬塊之外還有驚喜。

人力問,配車也要花幾十萬,何不把錢給總監更有激勵性呢?股東們的考量是送東西更好,有個情誼,如果給了錢,明年就會想著更多,多少才是夠呢?

在這樣的決策下,員工們沒有得到那份突破獎,總監拿到了5萬獎金和一輛奧迪A6,看似皆大歡喜。

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兩個月後,知道了真相的銷售總監立即辭職了。

其實,對於銷售總監而言,不知道有突破獎制度的情況下,應該對於5萬獎金和配車是滿意的,他如果想要更多就會跟老闆談新年的目標和激勵問題。但一旦知曉背後的情況,性質就變了。

這家公司的老闆還在到處感慨「人心不足蛇吞象」,在他的價值觀裡,自己做的這些都屬於額外賜予了,為什麼還不領情?他忽略了作為管理者最基本的原則,不要因為私利來選擇如何對待下屬。

世界上沒有一個事物是能發揮絕對的好作用,或者壞作用。年終績效也是如此,好心也可能辦成壞事。

「評估結果集中化」「近期效應」「偏見與私利」是管理者們在進行績效評估和獎金發放時,常常陷入的錯誤,需要時刻提醒自己避免。

讓員工失望的原因,主要還是在管理者。

#銷售技巧#

相關焦點

  • 「公司年終獎發了個錘子!」你的年終獎發了嗎?別人家公司送房送車...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又到了一年一度發年終獎的時節了!  每年的年終獎,都是各大公司暗自比拼的時候。  有些別人家的公司年終獎送房送車送現金。  有些奇葩年終獎送芹菜、一根跳繩、過期日曆......  還有公司年終獎發了個錘子(真的)!
  • 2016年終獎什麼時候發?員工對年終獎的話語權/如何發好年終獎
    2016年終獎什麼時候發?員工對年終獎的話語權/如何發好年終獎四川企業培訓中心、成都人力資源服務機構(www.58jtsy.com)為您講述:2016年終獎什麼時候發?員工對年終獎的話語權雙薪、年終獎都是大家過節的時候最希望拿到的,也是盼望著過年的原因之一。
  • 公司規定在年終獎發放之前不得離職,辭職後還能否主張年終獎?
    【案情簡介】汪某於2011年11月15日入職A公司從事物業管理員,汪某最後工作至2016年1月15日。汪某在職期間,A公司以其當年12月份的工資數額為標準確定汪某當年度年終獎金額,並於次年發放給汪某。汪某提供個人所得稅納稅清單,以證明其每年有13筆納稅記錄,即除12個月工資外,還有年終獎。
  • 2020春節公司發年終獎,怎麼交個人所得稅呢?
    年終獎在計算個稅的時候,是單獨按照一個月的工資來進行計算繳納多少的稅款的。年終獎是臨近過年時,公司對員工發放的一項工資福利。而年終獎在發放給員工的時候,因為是稅收的徵收範圍內,所以也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 員工年底辭職,公司還要發年終獎嗎?
    工作中,很多公司為了應對員工「拿完年終獎就離職」的情況,紛紛選擇在下一年5、6月份才發上一年的年終獎,目的就是為了避開這一離職潮。但是如果員工此前離職,公司是否還要支付該員工上一年度的年終獎金呢?或者如果公司將該員工辭退,年終獎要不要計入經濟補償金計算基數裡?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一則漫畫。
  • 公司說我年前辭職,沒有年終獎,我該怎麼辦?
    年終獎是公司給予員工的福利,工作辛苦了一年最期待的就是拿到年終獎回家過年了。 可是有很多人,因為種種的原因,在年底選擇辭職。,即只要年底12月份在公司工作的就應獲得固定一筆收入。
  • 公司員工年末離職後,年末領的年終獎該怎麼扣稅?
    關於離職員工年終獎和個人所得稅問題。武漢開公司多少天領證? 如我們在扣繳結束操作之中所說,離職員工年終獎的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武漢的最高納稅申報額是多少? 財稅[2018]164號非常清楚。 在2021年12月31日以前,你有兩個選擇。 1. 獎金除以12得到一個數額,然後根據月度稅率表確定稅率,並分別計算。
  • IT公司年終獎發重慶小面和罐頭 員工心碎一地
    員工們領到了公司發的重慶小面11日晚,網友「David」在朋友圈爆料稱,今年的年終獎,老闆竟然發的是重慶小面,結果引發公司近30名員工不滿。大家紛紛抱怨:苦等一年就盼年終獎,你卻給我吃小面?對此,有知情人解釋,罐頭小面就是今年的年終獎。「這一來,群裡面簡直炸開了鍋。」張先生說,一堆「小面」讓同事們心都碎了。年終獎不僅僅只發小面昨日下午,記者來到該公司求證。走進大門,記者便發現對面一塊白板上張貼了一張「關於年終獎發放的通知」,上面寫到:「除了照常發放獎金以外,每位員工還可以領取一份罐頭小面禮品盒。
  • 年終獎,泡湯了
    嶄新的辦公環境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但在李六月眼裡,新招過來的人,都是從公司原應給員工發年終獎的錢節省下來的。工作了十年的葉欽也遇到了他眼裡最摳的公司。2月的第一天,他收到通知,所在北京某國企的投資集團給部門員工發的年終獎是1.5薪。換句話說,他獲得了半個月的薪水作為獎金。
  • 盤點2019年各大公司年會~年終獎
    年終獎盤點年會這個事有些公司土豪演,有些公司奇葩演,有些噁心演,有些甚至都不演了例如美團和滴滴,他們的員工等到花兒都謝了也沒等來今年的年會。除了要上臺表演的倒黴蛋和要上臺講話的領導,所有員工都是衝著抽獎的環節來的。
  • 員工年底辭職,公司還要發年終獎嗎?今天統一回復
    工作中,很多公司為了應對員工「拿完年終獎就離職」的情況,紛紛選擇在下一年5、6月份才發上一年的年終獎,目的就是為了避開這一離職潮。 但是如果員工此前離職,公司是否還要支付該員工上一年度的年終獎金呢?或者如果公司將該員工辭退,年終獎要不要計入經濟補償金計算基數裡?
  • 最實際的年終獎發放方法,安排上!
    到了年底總結的日子,意味著離春節假期和年終獎都越來越近了,真的非常讓人期待的。但要注意的是,年終獎的發放金額可以大有講究哦,有時候發放金額多一點,你到手的錢反而會少了很多,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計稅是有臨界點的。
  • 為啥你的年終獎發得比別人少?點進來看年終獎怎麼發才最省個稅!
    2020年的進度條快撐不住了,很多企業很快也要發年終獎了。職員心裡默念,「哪怕公司虐我千百遍,我待公司如初戀,如果公司能按時發年終獎,在這個冬季,都能格外溫暖。」那麼對於企業來說,年終獎該怎麼發呢?今天創易君就來告訴你,年終獎如何發才最省個稅!
  • 這家公司年終獎竟然發基金 抓住「十倍基」的秘訣在...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吳娟娟 張凌之年關將至,想看看別人家的年終獎發了什麼?中證君為大家搜羅了網絡素材,發現有發個錘子的,有發代金券的,有發米麵油水果的,更多是發現金的。不過,有一家廣東公司別出心裁地發了「基金」,並且虧了算老闆的!該公司老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自己平時有理財習慣。
  • 最大方富豪,給員工發10億年終獎,還要把企業捐給國家
    現如今,方威的方大集團旗下一共有三家上市公司,有超過五萬名員工,並且公司的年總銷售額更是高達800多億,令人吃驚。 每當人們說到其闊氣的程度時,往往就會提到他發年終獎的場面。方威表示,現金髮年終獎是一種特殊的激勵方式,希望能以這種方式調動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從而讓企業繼續做強做大,繼續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喜笑顏開的方大集團員工,圍繞著方威高高壘起的「現金牆」,一個個領走屬於自個兒的那一份,別說心裡有多高興。
  • 你有沒有年終獎?
    年終獎什麼時候發、發多少,無疑成了眾多打工者一年到頭最關注和期待的話題。華為任正非曾說過一句話,"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但是,今年公司的年會有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毫不誇張說,今年的年會是我見到公司出手最闊綽的時候,用領導的話來總結就是,「今年我們超額完成了KPI。」主要原因是核酸檢測需求的大幅增加,公司作為醫學檢驗機構,在2020年3月時便趕上了核酸檢測第三方機構的「早班車」,成為第一批具有資格的「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相應的,公司收入也在日益遞增。
  • 年終獎發雞鴨魚肉?@打工人,你的年終獎到帳了嗎?
    2020 年已經過去,辛苦了一年的打工人,你的年終獎到位了嗎?新款手機、平板電腦、十幾萬的獎金 …… 臨近春節,已有網友曬出自家公司的年終獎。然而,受疫情影響,也有員工擔心公司發不出年終獎。此外,還有公司用基金抵發年終獎。年終獎能用基金抵發嗎?
  • 離職員工再回來,最見一家公司的格局
    在企業生存發展中,會有無數的人加入公司,自然也有無數人從公司離開,這是特別正常的現象。這時候,企業和個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從員工角度出發,假如真的有那麼一天,你還願不願意回到原來的公司工作?大多數員工心中有疑慮,擔心重新回到原公司,難以再得到領導信任,而且回來時有很大的心理壓力。站在企業端來看,你還願意聘請離職的老員工嗎?因為文化的不同,做法也不一樣。
  • 《環球經濟熱搜》:發年終獎前「被迫」離職,年終獎還有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發年終獎前「被迫」離職,年終獎還有嗎?如果發年終獎之前,公司突然宣布裁員,員工被迫離職,即將到手的年終獎還能領到手嗎?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某公司經營出現問題,員工小金被迫裁員,2020年1月初公司向他發出了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
  • 勞動法關於年終獎發放的幾條規定!
    2018年已經過去了一個月了,與即將到來的新年並行而至的,當然還有上班一族最關注的年終獎。下面,我們綜合梳理關於年終獎你必須要知道的五件事,告訴你領取年終獎的正確姿勢。一、誰有資格拿年終獎?年終獎雖然被看做員工獎金的一部分,但首先大家要明確,發放年終獎是各個公司企業根據自身盈利情況年底向員工發放的獎金。目前的法律、法規並無要求用人單位發放年終獎的具體規定,一般來說,年終獎的計算應該根據勞動合同或者用人單用的規章制度發放。簡單來說就是:看、老、板、心、情!二、用人單位有權隨意扣發年終獎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