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者| 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76歲火線施援,中興困局中最心痛的人

2021-02-18 道亦有道人物誌

中興危機中,已退休兩年的中興創始人、原董事長侯為貴的身影再次進入人們視線。4月18日晚,侯為貴和中興現任兩位掌舵人一同現身國內機場,此舉被解讀為連夜奔走救火。76歲的侯為貴手推行李箱,依然腰背挺拔,步履穩健。30年間,他以敢拼無畏的精神和數次英明決策,帶領中興打敗了西門子、諾基亞,集諸多榮譽於一身。但此刻,本應頤養天年的老爺子內心,或許會泛起一絲隱痛甚至悔意——18年前,他曾花力氣主導過晶片研發,最終卻半途而廢。

來源  華商韜略【ID:hstl8888】

作者  王中美

中興於1985年由侯為貴一手創辦。

那時的中國,正被前所未有的現代化建設大潮襲卷。通信作為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性產業,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鄧小平曾指示:「中國發展經濟、搞現代化,要從交通、通信入手,這是經濟發展的起點」。

進入80年代,在錢學森的主張下,侯為貴所在的中專學校被改為航天部691廠,從事半導體技術研究。

期間,作為畢業於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的技術骨幹,侯為貴被派往美國學習。在那裡,他不僅學到了技術,更對市場、成本等商業知識產生了興趣,比如做集成電路的電鍍時,並不需要國內做的那麼厚,「那是亂撒錢」。

回國後,不甘心當一輩子技術員的侯為貴決定創業。1985年,40歲出頭的他說服領導,前往深圳創辦了中興半導體。

最初侯為貴想做IC(集成電路),但燒不起錢,為了生存,他從電風扇、電話機等做起。通過做電話機,侯為貴接觸到了數字程控交換機。

當時數字程控交換機在國內剛剛興起,中國市場被NEC、愛立信、朗訊等國際巨頭壟斷,分別有來自7個國家、8種制式的機型,業界流傳著「七國八制」的說法。

侯為貴意識到大勢已至,本土廠商的機會就在眼前。

「一無圖紙、二無資料、三無設備、四無專業人員」的侯為貴力排眾議,走上自主研發數字程控交換機之路。

經過兩年努力,1989年,第一臺國產數字程控交換機在中興誕生,因產品重點針對農村市場,中興得以在夾縫中生存下來。

憑藉這款產品,中興擺脫了苦日子,銷售額很快突破一個億。

但苦惱隨之而來,股東們開始為利益而爭,侯為貴適時做出股權改革——管理層團隊自籌資金,成立維先通,與兩家國有股東691廠、深圳廣宇,共同組建中興通訊。

這一制度設計,在國內開創了「國有控股,授權經營」的全新模式,使中興避免了國企「巨龍」式的悲劇,更為中興爭取到更多的自由空間。

伴隨著產品向傳輸、接入、視訊、電源、移動、光通信等多元化領域擴展,中興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業績屢創新高,2000年銷售額破百億,2004於香港上市,成為內地第一家A+H上市公司。

2014年,中興成為緊居華為、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之後的全球前四大通信設備公司。

中興一路扶搖直上,離不開侯為貴對通信市場兩次重大機遇的準確把握。

上世紀末,新的無線通信技術CDMA出現。

聯通上馬CDMA之初,曾在CDMA95和CDMA2000之間搖擺。這讓中興和華為們很是糾結。華為認為CDMA95技術落後,將籌碼押給了技術更先進的 CDMA2000。

但在侯為貴看來,95標準並不遜色於GSM,發展2000要從95積累技術。甚至退一步,即便聯通沒有採用95,中興也可以尋求海外市場。

3年後的1998年,聯通選定CDMA95並在北京舉行招標,中途卻被有關部門緊急叫停,原因是與高通的智慧財產權問題尚未解決。

幾番折騰過後,包括華為在內的很多廠商紛紛放棄。他們認為,聯通在短期內很難上馬CDMA,即使幾年後上馬,也會選擇更先進的CDMA2000。

侯為貴也曾一度猶豫,在中興內部,項目組甚至將要被解散。但最終,他選擇了堅持,繼續投入大規模研究。在後來的招標中,中興幾乎成為聯通的唯一選擇。

幾乎與此同時,移動終端——手機市場的脈搏也被侯為貴準確切中。

中興早在1998年就向手機市場發起了進軍,並自主研發出全球首款機卡分離式CDMA手機。但直到小靈通的出現,中興手機才開始大放異彩。

小靈通最早誕生於日本,幾年後進入中國卻並不受專家和企業待見。日本京瓷曾找華為合作,華為以技術落後為由拒絕了。

在中興內部,很多技術人員也持和華為一樣的觀點。更致命的是,國家的政策搖擺不定,曾幾度下令封殺、緩建。

侯為貴卻仍然固執地堅持做小靈通,他有三個理由:第一,國內電信業分拆後,電信和網通為了生存,對小靈通有迫切需求。第二,小靈通技術在日本很成熟,UT斯達康在國內已經布局。第三,與移動相比,小靈通資費低,單向收費,這更受市場歡迎。

侯為貴又贏了。隨著後來國家對小靈通政策放開,許多廠商措手不及,中興贏得了大單。在鼎盛時的2003年,小靈通一度為中興貢獻了1/3的收入,一舉奠定中興在手機行業的領軍地位。

進入2000年後,國際電信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衰退,全球通信巨頭都在苟延殘喘。華為經過前期的急速擴張,也遭遇業績大跳水,任正非滿含感慨寫出《華為的冬天》。中興則逆勢成為當時表現最好的通信廠商,這其中被譽為「過冬棉被」的小靈通和CDMA功不可沒。

此後,手機業務成了中興的三大戰略之一,中興手機進入國內市場第一陣營,與華為、酷派和聯想被媒體合稱為「中華酷聯」。

一直深謀遠慮、為堅持己見甚至一意孤行的侯為貴,卻獨獨在產業命門——晶片上認了慫。

早在18年前,中興就與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共同投資創立中興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並在全亞洲最先開始了3G手機基帶晶片研發,「當時比華為海思要領先。」

中興官方資料顯示,2000年,中興集成電路設計公司還作為參與單位之一承擔了「909」工程。該工程是20世紀90年代第九個五年計劃之中,國家發展微電子產業重點工程的簡稱,投資總額超過了建國以來所有集成電路項目投資的總和,達到100億元。

然而,就像這個飽含國家雄心的項目不盡如人意一樣,中興自己的手機晶片研發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跌跌撞撞後,被侯為貴放棄了,研發團隊解散,很多人轉投了華為海思。

為什麼會放棄?

有人說,中興的文化不太鼓勵試錯。但如果了解晶片研發的難度,可能對侯為貴的決定就不難理解了。

一塊晶片的誕生大致分為設計、製造、封裝3個主要環節,其中每一步都堪稱極端複雜,些許偏差都能直接決定性能和品質。

一顆指甲大的晶片,裡面有上億個電晶體,工序流程需要相當嚴謹,哪怕有一個人出錯,也未必能在隨後的測試中被發現,因為最終可以在電路板上測到的信號線只有十幾根到幾百根,如何根據蛛絲馬跡排查上億個電晶體中的錯誤,技術難度不言而喻。

即便從電路設計到檢測的過程相當順利,也要至少半年時間才能送到工廠生產,這個過程少則投入幾百萬,先進工藝則要高達數千萬。一旦前期錯誤沒被發現,產出的就是一塊垃圾。再經過一輪修改,則又耗費數月之久。

也因此,一些晶片設計公司不得不把生產前的流程延長,反覆檢測驗證,而這又進一步增加了成本。如此努力下,反覆投片實驗最終無果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晶片研發對從業人員能力和生產工藝都提出了極高要求,而這兩方面都是中國的軟肋,僅晶片的基礎性材料——矽晶片(晶圓),就因工藝複雜而讓中國企業不得不選擇進口。

一位自稱從業10年的電子工程師爆料:「有極個別那些所謂100%國產的晶片,其實也就是拿著國外的某些低端晶片,拆開來,在顯微鏡下面拍照,然後完全照著抄襲,而且抄都抄不像,性能比原版差,只能和原版拼價格。如果晶片設計還能有一點點改動,那已經NB的一踏糊塗了,甚至人家把圖紙資料都給你,國內也生產不出來。」

晶片的突破是一個漫長且耗費巨資的項目,「909工程」的總投資100億,想要實現從無到有,也遠遠不夠。初代甚至幾代產品落後於市場,找不到適配產品,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巨大的投資、難度和「舒服」的市場環境間,鮮有人做出持續攻堅的選擇。

於是,大部分中國企業放棄研發晶片,直接進口,而把功夫用到了擅長的匹配晶片的算法和軟體上。後兩者配合中國人特有的努力勤奮,讓中國電子產品在市場上打敗洋品牌成為可能。

長期以來,這種各取所長的方式讓晶片的供需兩方各得其樂——中國企業無需冒巨大風險進行生死一賭,國外供應商則坐享高額利潤。為了不失掉巨大的中國市場,美國供應商們甚至會想方設法幫助中國企業繞過各種採購限制,結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這套邏輯適用於大部分中國缺芯企業,包括中興。

當然,也有例外者——華為。靠著多年持續不懈地高投入,華為狠心堅持了下來,成功擁有了自己的晶片。儘管與國外高端晶片相比,海思晶片仍有一定距離,但華為可以無須顧及洋人的臉色,將命運更多地攥在自己手裡。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在供需利益共同體未被打破之前,太平洋兩岸的雙方都一切安好。

或許在中興眼裡,華為的海思晶片除了降低產品成本外,未見得比進口有多大優勢。

直到4月16日川普一聲令下,中興被打回殘酷的缺芯現實。

中興手機、通信設備等高度依賴美國的主營產品核心零部件,在消化完眼前的庫存後,將面臨斷炊的危險。

手機業務在中興全部營收中佔到近三成,去年銷量有所增長,賣出5000萬臺,其中90%銷往海外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且在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全球主要大國綜合排名均位列前五。

5G的興起讓中興描繪出一張更大的藍圖。就在4月初,中興的一位高管還對媒體表示,正準備借自身在5G研發技術、資金實力及全球化方面的優勢,對手機給予全力支持,提高品牌在國外尤其是國內的影響力。

然而,禁令下,一切成為未知。

業內人士稱,目前中興的手機晶片大部分由美國高通提供,儘管華為麒麟晶片可以替代,但華為已宣布自產晶片一律不對外。佔中興60%業務比重的電信設備運營相關的關鍵組件如FPGA(一種可塑性更強的萬能IC)、伺服器晶片、光模塊等,也主要來自美國供應商,國內自主替代能力很有限。

按照晶片行業的通常規律,庫存周期一般是兩個月。這兩個月就是中興自救的時間。

即便中興找到了晶片替代方案,其它配套部件也相當於要重新設計一遍,還需要很長時間做可靠性試驗,這些時間,同樣能決定企業的生死。

中興自己儘管也有晶片研發部門,但大部分是應用於普通消費領域的低端產品,無法用在基站和手機中。

多方消息顯示,中興面臨的,是一場致命的打擊。

在中興的官方資料中,「中興」二字有中國興旺的含義,寄託了其振興民族通信產業的報國理想。

侯為貴也常對員工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真正立足並贏得國際社會的尊敬,必須在高科技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此刻,侯為貴還在奔走的路上,肩負著8萬中興人的期待,曾錯過晶片的他,會力挽中興於狂瀾嗎?

相關焦點

  • 中興危急,76歲的創始人侯為貴再出山!「大國崛起」的幕後功臣
    中興通訊正遭遇創立以來最為嚴峻的一次危機。4月18日晚間,一張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的機場背影照在朋友圈瘋轉。針對因違反美國政府的制裁禁令,中興通訊再遭美國制裁一事,已年愈七十六歲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再度出山,趕赴遠方救火。侯為貴走在前面,後面跟著中興董事長殷一民和總裁趙先明,三個人拉著行李箱在機場轉機。
  • 侯為貴是誰?76歲的他能救中興?
    一直低調行事的侯為貴,最近格外引人關注。這位76歲的中興通訊創始人,退休兩年後再度出山,為身處危機的中興尋找轉機。在曝光的照片中,侯為貴與中興兩位高管同時現身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侯為貴一人拉著黑色行李箱在前,中興董事長殷一民和中興總裁趙先明緊隨其後,三人步履匆匆。
  • 當中興被美國封殺,這位76歲老人的背影令人淚目……
    在美國封殺中興後,這張照片從中興員工的朋友圈流出,照片上走在最前面、拉著黑色拉杆箱的老人是中興創始人侯為貴,後面跟著的是中興董事長和CEO ,他們在深圳機場,準備出發去美國。76歲的中興創始人侯為貴老爺子臨危受命,重新踏上徵程。
  • 中興通訊的發展史是中國通信設備製造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侯為貴
    業界人士這樣評價:「穩健且善於捕捉機會是中興通訊成功的關鍵。中興通訊猶如雄健的豹子,在通信製造市場上快意馳騁。」總裁侯為貴用一個詞來表達他愉悅的心情——「振奮人心」,這位獲選「中國信息產業十大經濟人物」的企業家在2003年達到了個人事業的一個高峰。1985年2月,中興成立時只是深圳一家原始投資僅幾十萬元的多種所有制混合的小企業。
  • 越挫越勇的中興通訊,美國把「它」想簡單了
    先說說中興通訊的名字由來,創始人的夢想就是中華復興,本來中興通訊發展的挺好,2018年美國制裁事件,讓中興通訊遇到了糟心事手機業務沒有晶片使用,支付10億美元罰款才算息事寧人,我想說大可不必心急,本身手機業務佔中興營收比例不高。
  • 在華為前面被美國「卡脖子」,中興如今怎麼樣了
    也許是因為華為的熱度太大,以至於很多人都忘記了,在華為之前還有一家中國科技公司遭遇過美國「卡脖子」,就是曾與華為齊名的中興。其實早在2012年的時候,中興和華為曾同時被美國盯上,可能是因為中興的法務部門沒有華為強大,2016年就開始被美國「禁運」,到2018年最嚴重時,中興的主要經營活動一度無法進行。
  • 侯為貴:通信老兵的華麗謝幕
    執掌了中興通訊30年的侯為貴,也是通信行業的一名老兵,根據昨日晚間中興通訊發布的公告,75歲的侯為貴將在2016年3月29日任期屆滿後正式退休。不管他願不願意,30年的風雲激蕩,讓他在謝幕的時刻,聚焦了全行業乃至全社會的眼球。10年堅持不尋常。30年的艱苦奮鬥,更不尋常。中興通訊30年的成長史,正是侯為貴人生成就的真實寫照。
  • BlackRock Inc.減持中興通訊股份約314.76萬股
    每經AI快訊,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12月11日,BlackRock Inc.減持中興通訊(HK 0763,最新價:19港元)股份約314.76萬股。在此次減持後,BlackRock Inc.持有中興通訊的股份佔比從6.35%減少為5.93%。
  • 中興通訊交出的5G高分成績單
    中興通訊5G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共同探索了86個5G創新應用場景。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中興通訊累計研發投入已經達到107.91億元,佔到營收比重的14.56%。過去三年,中興通訊年均研發投入達121億元,5G標準化專利方面位列世界第三,僅次於華為和諾基亞。
  • 星靈中興,異蟲華為
    當年的他,正如刀鋒女王一般,帶著屬於他的蟲群,十幾萬華為員工,在通信的宇宙中奮勇拼殺,蟲群所到之處,無不哀鴻遍野,所有友商,無不談菊花色變。只是物是人非,異蟲尚在,但刀鋒女王卻早已成為傳說。他在等一個人,一個在通信界這個宇宙中,曾經可以與他比肩的人。侯為貴老爺子雖然已近九十高齡,但精神依舊矍鑠,並不需要旁人攙扶。
  • 十大關鍵詞回看中興通訊的2020
    4、股權激勵今年10月,中興通訊公布實施2020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本次激勵計劃為公司第4次股權激勵計劃,公司擬授予總量不超過16,347.2萬份的A股股票期權,約佔公司總股本的3.5%。其中首次授予的激勵對象總人數共6,123人,約佔公司員工總數的8.8%。
  • 銜著金湯匙出生,卻不敵華為,中興從帶頭大哥變小弟
    這份創造了上市以來最高水平的年報,一年半漲了三倍的股價,尤其是呼之欲出的新基建大餐,使不少人覺得國內第二大通訊設備製造商已從驚天危機中撿回一條命,即將迎來中興年代。 事實真的如此嗎? 01南國浮華夢 樂觀者並非毫無樂觀的理由。
  • 「全面小康進程中的中國企業」中興通訊的革新與蛻變
    在通信設備領域,中興通訊一步一個腳印地從跟隨、並跑再到領先,蛻變過程歷經艱辛,但從未止步。從電子產品加工廠到世界知名通訊企業,中興通訊(下文簡稱中興)的發展既是總部所在地深圳的變革寫照,也是中國民營企業在全面小康進程中的縮影。如今,成立於1985年的中興正在經歷從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節點,演繹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精彩蛻變。
  • 中興通訊發布《5G消息技術白皮書》
    近日,中興通訊發布《5G消息技術白皮書》,全面闡述中興通訊5G消息解決方案,旨在打造5G殺手級業務,使得5G更快、更好地服務於大眾和千行百業。 消息業務是運營商最基礎的業務和入口。
  • 中興通訊在5G領域中的技術和業務布局闡述
    但是,如同十年前全球4G商用,在期待中發展,質疑中生長,最終形成了繁榮的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生態。近日,中興通訊首席技術官王喜瑜從三個層面,闡述了5G的美好前景,以及中興通訊的技術和業務布局。 以中興通訊為代表的中國主流廠商基於7nm的5G基帶與中頻晶片,集成度提升超40%,射頻全鏈路效率也相較一年前提升超20%,整機的功耗與重量都有約30%的降低,將在2020年廣泛部署在5G網絡中,並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今後幾年中都會帶來每年功耗與重量持續的降低。7nm/5nm晶片領跑,將為主流廠商帶來5G產品的遙遙領先。
  • 中興通訊已量產7nm晶片——細數通訊領域「老二」的那些委屈
    但在這條路上,所有的聚光燈都打在領頭羊——華為的身上,而忽略了身後的中興通訊。中興通訊,是否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中興通訊的那些委屈。中興通訊的身份是驕傲,也是累贅在5G網絡時代,華為、中興等眾多國產企業強勢崛起,分別成為了全球第一、全球第三的5G廠商,中國企業正式在無線通信技術領域上實現逆襲反超。中興通訊作為國之驕子——國企,但近20年中,開拓創新,勇往直前,殺入世界通訊領域十大俱樂部,為中國贏得行業話語權貢獻相當大的力量。在眾多的國企中,算是相當爭氣的一個。
  • 差點被美國搞破產的中興,去年情況怎麼樣?著實讓人意想不到
    對於人們來說,在這場戰爭中,人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華為,因為華為在面對美國的百般刁難時,均是神閒自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是大家在對華為的優異表現故障時,還有沒有記得這場無硝煙戰爭中的第一個受害者——中興呢?
  • 中興通訊與柳鋼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12月14日,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柳鋼集團)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興通訊)在深圳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此次籤約標誌著雙方的合作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雙方將共同研究5G+工業網際網路、邊緣計算(MEC)、機器視覺、安全辦公、智慧園區等創新應用場景在鋼鐵行業的落地,助力柳鋼集團數位化轉型升級。
  • 不確定性的2020,中興卻做了一件確定的事
    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感知最深的莫過於生活、工作、社會等全方位的便利提升。甚至一些遙不可及的事情,你都可以在數字的虛擬世界中找到答案。定位築路者數字經濟已經是大勢所趨,5G已經成為新基建的核心引擎。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5G未來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2020第一季度報告
    1.4本季度報告中的財務報表未經審計。本季度報告所載的財務資料乃根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編制。  1.5 本公司董事長李自學先生、財務總監李瑩女士和會計機構負責人許建銳先生聲明:保證本季度報告中的財務報表真實、準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