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既不是行長...
也不是行長的男朋友。
我一天上班10小時,傳票300多張,上3次廁所,工資到手3000塊。
1
我有個朋友叫小滿,入職的時揣滿了對銀行各種美好念想,借著前輩身份和一張厚臉皮,我老拿著各種話嚇唬她。
「別想太好,苦日子還在後頭!」
小滿笑嘻嘻的反駁我。
「我覺得銀行挺好呀,您就別唬我了!」
後來,小滿分配去了櫃員崗。
有回晚上業務培訓,老師快講到半程時,小滿才上氣不接下氣的推門而進。
散場時我問她,櫃員感受怎麼樣。
「餓死我了。」
她丟下這句話轉身就進了隔壁沙縣。
她說有兩件事記得特別深,像挨了錘子似的。
頭一次是自己獨立上櫃不久,正逢假日,客戶多到爆炸,坐在櫃檯裡頭往外看去像一群喪屍。
有位大媽估計是等很久了,拽著包衝到小滿櫃檯前,指著她開始念叨起來。
「你怎麼辦的這麼慢啊,你到底會不會辦業務啊?」
「噢,你是實習生啊,難怪這麼慢啊,你能不能快點啊!」
「要不你們給換個利索點的人行不行啊,這麼多人等著呢,真是的,多耽誤大家時間啊,我還沒吃飯呢。」
小滿一聲沒啃,一直做到了下午2點多才吃上口中飯——扒了幾口,便被外頭嚷嚷的客戶重新喊回了工位上。
她說那天關了櫃後,一動都不想動,閉著眼睛,天旋地轉,仿佛剛經歷過一場廝殺,身心俱疲。
第二回是還算清閒的下午,陽光正好,客流不多——直到一位大伯的出現。
大伯來存錢,帶來的現金中混了張假幣,小滿和後臺確認再三,便告知了他結果並依規進行了收繳。
大伯一聽,立馬臉色大變,非得拿回來自己辨別。
小滿說,人行有規定的,不能再給您了,要不隔著玻璃給您再看下。
大伯不幹,幾番來回,嗓門便大了起來。
小滿貼著玻璃不停的解釋,眼角瞥到後面越來越多的客戶,無力感頓時灌滿了全身。
小滿說進銀行前她想過無數種工作狀態,可到頭來還是沒想到櫃檯裡的日子居然能過成這樣。
來銀行幹櫃員,真是要了命。
2
銀行上班,櫃員倆字,總歸是繞不過去的坎。
幾乎所有準銀行人在入職前或多或少都想到過「櫃員」,但考慮的原因多半是因為「繞不過」;然後在「櫃員」這個崗位上也多半也會給自己設個期限。
半年?
看運氣吧。
一年?
嗯,差不多。
兩年?
憑什麼要我做兩年櫃員,人家都一年左右的,還有人就做了幾個月,我不要。
你看,結論來了。
櫃員十分重要,是銀行從業必不可少的環節——這事誰都明白。
但要我一直幹櫃員,我拒絕。
堅持的人有麼?
回頭瞅瞅,那些服務明星,優秀櫃員的獎狀幾乎歷歷在目,人家也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羨慕他們麼?
問了周邊幾位同事,他們的回答是,佩服,但不羨慕。
佩服的是他們的態度,不羨慕的是他們取得結果的過程。
那過程,太折磨。
3
我幹了4年櫃員。
誠實點來講,如果有人在剛入行時候告訴我要重複4年這樣的日子,我一定不籤。
但是春去秋來,日子就這麼過下來了。
回頭想想,山河不壯闊,細水長流的也磕磕絆絆。
遇到過攥著VIP卡僅僅等了十多分鐘就不耐煩投訴的客戶,也遇到過遭遇電信詐騙後幾近在櫃檯崩潰失聲的客戶,有最溫暖的陌生人,也有最冷漠的老客戶,還有許許多多我這輩子之前從未遇見過的事情。
每逢人多的日子,就得提前幾天做好心理和生理準備,開門至關門,屁股能離開座位的時間屈指可數,去廁所時間一超過3分鐘就開始心驚肉跳擔心外邊會不會炸鍋;中飯能趕在2點前解決就得感恩天地,同時,還得順道祈禱下今天ATM不需要加鈔,沒有客戶拎著大把現金前來存款,也不會遇上什麼特別難處理的業務狀況...
總之,安心送走最後一位客戶以後,留給我「葛優癱」的時間並不會很多,因為接下來還要迅速的理鈔、盤庫、交接、接鈔車、對流水、打碼、日結...
一定有委屈,一定有憤怒,一定有埋怨,一定有不理解。
用小滿的話說,我也是挨過很多錘子的人了。
那段時間我很疑惑,自己想要的貌似不是這樣子,我喜歡自由自在的感覺,而這一方玻璃櫃檯猶如一個巨大的透明魚缸,將我牢牢按在巴掌大的空間裡,讓人越來越透不過氣來。
而更令我感到不安的是,在主動適應與被動接受的過程中,同一批入行的同事們開始對發生的一切習以為常起來。
他們開始對明顯佔用了休息時間的各種培訓、開會、學習以及營銷活動保持著一種不主動、不拒絕、不積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領導安排我去我就去,不推辭,但去了也是被迫的,打個醬油,所以這些活動的過程往往是消極的,成果往往是微乎其微的。
後來我逐漸明白過來,這是心態變了。
當我終於放棄每天對櫃檯工作的期待感時,我欣喜的發現自己成了一個按時打卡上下班,每天忙得天旋地轉但卻又完全不明白自己究竟在忙些什麼的工作麻木者。
我欣喜的發現,自己終於融入到了他們當中。
我終於脫離了不合群的身份,我終於成了這個群體的一份子。
麻木代替了期待,這才是日復一日的櫃檯工作給從事者們挨得最大一錘子。
4
昨天,小滿跟我說她在考慮辭職的事。
我捋了捋,滿打滿算,入行幾乎剛好一年。
突然想起前段時間和前輩吃飯,間隙偶然聊到了人員問題,前輩一臉無奈。
「現在入行的大學生們同我們那時有很多不一樣的。」
我想了想,認真點了點頭。
「他們成長接觸到的環境,對事物的看法,包括自己的想法都和我們那時候不太一樣,有些孩子在學校裡是有一定成績的,然後到了行裡突然又從頭做起,那種落差感其實挺大的。」
前輩嚼了口菜,繼續說。
「接受不了這種落差,所以現在年輕人沒幹上幾個月就離職,真的是...」
我並不認同前輩的看法。
一個時代一批人,自來如此,銀行都已經不是過去的銀行了,還要求新生代的從業者同老一輩銀行人身態一致麼?
還拿從前的培養管理模式去套在現在的大環境裡,誰用誰知道。
回到前輩在餐桌上的觀點,小滿們真的僅僅是接受不了這種身份落差麼?
所有人在離開校園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有了告別過去的準備。
所有人、所有事也在告訴著我們,我們即將踏上一個未知的旅途,即將展開一場屬於自己的人生冒險,手中或許有劍,前方或許有惡龍,我們也期待這一路上會有狂風暴雨,會有跌宕起伏,我們也夢想著自己一定能披荊斬棘,能勇往直前,在歷經所有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後,這條路上會有另一個人同樣經歷了千難萬險,跋山涉水而來,我們會牽起彼此的手,一直走到雙方人生的盡頭。
既然有了告別,我們就不怕去從頭來過,我們對未來只有期待。
而現在,只是一座櫃檯與看不到頭的進度條。
這根本就不是落差的原因,而是與期待值不符的原因。
於是我茫然了,心態起了變化,成了一個麻木的人類。
某天,我頓悟了,我想改變,最終無果,只剩下辭職。
這才是問題所在。
5
但是請大家一定要記得一點,人生中從來都沒有被浪費的時光,就像每一個無所事事的夏天裡一定會留下特別的故事——櫃員生涯,也是如此。
這是一個緩慢的積累過程,積累的能量也許並不會在現在爆發,但是請堅信,未來的某天,它一定能展現自己的價值。
大家都一樣在這條路上大步飛馳,有的人正準備啟程上路,有的人早已走得老遠,有的人半途決定換條道路,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故事。
一天櫃員也好,十年櫃員也罷,櫃檯上終究是留下過你的身影,你的名章也還依然深深蓋在那段日子裡。
祝福所有人,帶著這段故事,繼續大步走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定能披荊斬棘,一定能勇往直前。
加油。
(易大大,立志成為一個有趣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