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最終結局如何?和你想得有點出入

2020-12-22 史觀天下說

在古時的民間,「巾幗不讓鬚眉」的故事一直沒有停止過流傳。在那個男尊女卑的過去社會中,女子們的生活可謂是十分艱難了。而也正是因此,那些代表著女性希望的巾幗英雄們橫空出世,譬如我們最熟悉的花木蘭。那麼在歷史上,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最終結局如何了?其實和你想得有點出入。

打開我們的中學語文教材,那篇講述花木蘭一生故事的古文《木蘭辭》還歷歷在目。北魏期間(424年~452年),太武皇帝即位,儘管在孝文帝改革下國力蒸蒸日上,但是盤踞北方邊境的柔然族卻一直在對國內虎視眈眈,時不時發出騷擾進攻。

迫於如此的緊張局勢,太武皇帝宣布讓每家每戶都要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戰鬥,以此填補軍力的不足。這種強徵措施雖然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但是在民間卻讓許多家庭為此極其痛苦,男人被徵兆,那麼家中則失去了主勞力,亦或是不得不讓老弱上陣,這是十分悲劇的一件事。木蘭家也是如此,她家中的男丁除了年老的父親,就只剩下幼小的弟弟了。

花木蘭出生於412年,父親是傷退的老兵,弟弟則才出生不久。百般無奈之下,年紀輕輕的她義無反顧地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她無法容忍自己看到父親和弟弟就這樣上前線去送死。

正如《木蘭辭》中所說「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花木蘭就這樣參加了北上戍邊的軍隊,這一去就是十幾年。她每天要在一群男人中生活,一邊想盡辦法隱瞞自己的身份,同時又要努力建功。在旁人眼裡已經很苦了的軍旅生活,在她的身上更加舉步維艱了。

但是花木蘭並沒有因此放棄,她把所有的負能量都放在了戰場上,一躍成為一名非常勇猛的小將。十數年後,她的軍隊圓滿完成了任務,大勝班師。而後她謝絕了朝廷的賞賜,義無反顧地棄官歸鄉,陪伴在了父母的身邊,最終於502年離世。這就是《木蘭辭》中,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

不過民間對於花木蘭的結局有著非常大的爭議,在明代徐渭的《四聲猿》中記載了她確實是叫「花木蘭」,但在河南《商丘縣誌》中卻寫的是她本叫做魏木蘭,因是花宋村人才得此名。在最多人接受的結局裡,花木蘭歸鄉嫁了戶好人家並與父母頤養天年。而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花木蘭被北魏皇帝看中了,直接成為了一名妃子。

但其實,花木蘭這個人物在歷史上並非是真實存在的。可能她有著一位原型,但是「花木蘭」的名號確實在任何史書中都沒有記載。而她的故事,全是由這南北朝民歌描繪而來。《河南通志》中記載的「隋木蘭,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時發兵御戍,木蘭有智勇,代父出徵,有功而還。鄉人為之立廟。」這一說法,也被視為如今最真實的結局了。

無論如何,花木蘭都是我們歷史上十分傑出的一名巾幗英雄。在她的身上完美體現了一個女子對忠與孝的詮釋,並且她在戰場上的英姿也說明了女子的力量所在。自古巾幗不讓鬚眉,誰說女子不如男?

相關焦點

  •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最終結局如何?
    高中教材中要求全文背誦的《木蘭辭》,最早描述了花木蘭的事跡。當年北魏(386~534年)年年戰亂戰事吃緊,全國各地健康男人都被徵派去打仗了,而「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於是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從此開啟了一代巾幗英雄的傳奇故事。可我們總聽見「花木蘭」「花木蘭」這個名字,但她的出處畢竟來源於一首敘事詩。
  • 中國史上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後來結局如何?並非你想的那樣
    雖然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十分嚴重,但在那樣的環境下,依舊有很多巾幗不讓鬚眉的故事,比如破天門陣的穆桂英,平定西北邊患的樊梨花,勇敢抗擊金兵的女英雄梁紅玉,以及今天我們要說的替父出徵的花木蘭。但讓人疑惑的是,正史中幾乎沒有找到與花木蘭相關的記載,再加上《木蘭辭》最開始只是北魏勞動人民傳唱的一首歌謠,所以今世很多人都認為花木蘭只是杜撰出來的人物。  不過這也只是一方的說法,依舊有學者堅持認為花木蘭此人是真實存在的,並且根據調研還原了花木蘭的故事。那在這一番專家學者的調研結果中,花木蘭是什麼樣的存在,最後的結局又是怎麼樣的呢?
  • 歷史上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最終結局如何?並非你想的那樣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相信這一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甚至忍不住跟著讀一遍,它出自我們的中學課本,是必學篇目《木蘭辭》中的第一句。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老人家都喜歡講給孩子聽。然而這位巾幗英雄花木蘭最後結局究竟怎樣呢?
  • 《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原著的故事算是一個圓滿的故事,女兒替父從軍十二年無人知道是女人,最後一家人團聚,家國平安。而影片依然是採用線性敘事推進劇情,從花家收到徵召令開始,花木蘭就在謀劃如何替父從軍。只不過她是瞞著父母,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偷取父親的甲冑、劍,騎著駿馬投奔軍營。
  • 花木蘭從軍10年為何無人發現她是女兒身?歷史真實結局令人唏噓
    歷史真實結局令人唏噓 花木蘭是我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一位巾幗女英雄,她替父從軍,商場殺敵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對於史料上對於花木蘭的記載卻總是閃爍其詞,沒有確切的考證資料,我們最早了解到的花木蘭是從一首《木蘭辭》開始的,所以可以推斷她是南北朝的北魏時期的人,當時遊牧民族不斷侵犯北魏邊境,常年戰亂,因此朝廷必須強制徵兵。
  • 花木蘭替父從軍盡顯巾幗本色,追溯其原型實屬不易
    花木蘭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女英雄,他替父從軍的事跡廣為流傳,成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代表人物。花米蘭相關的文章不僅入選了語文教科書,她的形象還被數度搬上螢屏,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電影和影視劇,甚至在歐美也成為了擁有鮮明性格特點的女英雄,古今中外的女性能夠達到這個高度的還真不多。
  • 花木蘭替父從軍,忠孝兩全?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由來已久,木蘭詩是其中的傳說,除此以外還有別的: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裡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
  • 深度剖析 | 為什麼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同伴不知是女郎?
    但是對於花木蘭這個人大家了解嗎?今天我就根據《木蘭辭》分析一下花木蘭為什麼從軍12年,同伴都不知道她是女孩子呢?花木蘭長得是否漂亮?迪士尼公司出品的《花木蘭》是由劉亦菲主演。歷史上的花木蘭是否真的像劉亦菲那樣漂亮?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 花木蘭替父從軍是誰的兵
    最近熱播的電影《花木蘭》充分展示了一個替父從軍上陣殺敵的女豪傑形象。那麼花木蘭究竟是誰的兵呢?又是哪個朝代的人呢?今天咱們就聊聊花木蘭。 其實不然,首先是她的家世,其父花弧,字乘之,拓撥魏河北人。從軍籍,為千夫長。也就是帶領著一千個人的頭頭而不是將軍(這是有區別的)。沒有上乘的家傳武學。 其次花木蘭也沒有拜師學藝。所以我認為她的武力值應該中等。 在木蘭詩中有說,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 《花木蘭》女勇士不只是替父從軍
    電影《花木蘭》除了表達替父從軍的孝心,還側重於描寫女子如何擺脫待嫁命運,為自己爭取立足之地。即使電影的時間跨度沒有詩中所寫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那麼誇張,也不妨礙木蘭成長為真正的女勇士。女子=隱形人?  花家有兩個女兒,身為姐姐的木蘭(劉亦菲飾)從小就不安分。
  • 花木蘭替父從軍屬於什麼類型的故事 花木蘭幾種文學形象解析
    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徐渭(徐文長)以《木蘭詩》為素材,編寫了雜劇劇本《雌木蘭替父從軍》,在其中通過木蘭的自白說自己「姓花名木蘭」,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花木蘭」這個名字才開始深入人心。而到清朝,康熙時期的文人禇人獲創作了著名的歷史小說《隋唐演義》,在其中禇人獲對花木蘭的形象又進行了顛覆性改寫,他筆下的花木蘭一家變成了西突厥達漫可汗治下的臣民,而且從軍之後很快被隋末民變領袖竇建德的軍隊俘虜,並和竇建德的女兒結成姐妹,最後竇建德兵敗,木蘭和竇建德的女兒自願替他去死,其孝義感動了李世民,不但赦免了竇建德,而且還給了木蘭豐厚賞賜,但木蘭卻選擇了回家去與家人團聚。
  • 花木蘭替父從軍愛上了他
    今年九月份熱映的《花木蘭》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看過,就像我們小學課本裡說的一樣,木蘭替父從軍得了功績回鄉封將軍。 這部電影其中三個字貫穿總體,這三個字就是「忠勇真」,花木蘭從小就有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活力,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導演從小著手經過一系列的情節,把小花木蘭的頑皮機智勇敢完美的刻畫了出來。從小就在田裡習武,上房抓雞還把門前的鳳凰給踩壞了,直接從房頂跳下來,這些都是細節。
  • 花木蘭替父從軍十二年而無人知是女兒身,果真是她隱藏的好嗎?
    花木蘭,我國著名的民間傳奇女英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而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木蘭辭》則總結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整個前因後果。因為像《木蘭辭》這樣的敘事詩有很強的「寫實」色彩,這就意味著《木蘭辭》等敘事題材的詩歌是有一定歷史研究意義的,所以我們接下來的推理和分析就不妨從這首耳熟能詳的《木蘭辭》上去尋找相關的依據。
  •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咋能不會被認出是女兒身?
    我個人認為花木蘭替父從軍是一個好故事,它有積極正面的意義,但是從故事的邏輯性上來看,它確實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難道都不會被人發現?作為一個女兒身,她的一些變化怎麼可能不會被大家發現?
  • 凱叔講故事兒童版《花木蘭》上線 聽她如何馳騁疆場,替父從軍!
    一位長發紅披的將士將敵酋斬落馬下,敵軍大亂潰敗而逃,勝利的號角迴響在群山戈壁……這位機智勇敢的將士便是花木蘭,她憑此一戰成名,聲震邊關。8月14日,「凱叔講故事App」從兒童視角出發,以「陪你勇敢做自己」為主題,重塑巾幗英雄"花木蘭",推出66集兒童音頻故事《花木蘭》。
  • 花木蘭12個顛覆三觀的真相,解密替父從軍的背後
    花木蘭的故事我們從小就學過了,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是歷史上著名的女英雄。但是,從《木蘭辭》和各種史料中,可以看到她背後的歷史,卻並非我們一直以為的樣子。這裡整理出12個她背後的故事,是否合理,留待大家點評。
  • 如何看待歷史人物花木蘭?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一直作為女性的典範,千古流傳,被萬千古代及現代女性所崇拜。近來,花木蘭的故事又被趙薇、陳坤等著名演員改編拍成電影,而且票房相當可觀,由此可見,花木蘭即使是在現在也仍然很受大眾的歡迎和喜愛。不可否認,這種女扮男裝的行為在古代確是女性尋求解放的一條出路,《再生緣》也是這樣的故事。
  • 從替父從軍,巾幗不讓鬚眉的花木蘭說到秦良玉
    9月11日,劉亦菲的《花木蘭》上映。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廣告上的女孩分明就是正在尋找的「白秀珠」!他立刻就去找到了劉亦菲,讓她飾演《金粉世家》中的「白秀珠」。從此劉亦菲有了她的電視劇處女作《金粉世家》。而劉亦菲之後塑造的&34;、「小龍女″和″趙靈兒″走上了 巔峰時期,2006年獲得了金鷹節第一屆金鷹女神。2008年開始轉戰大銀幕。
  • 女將花木蘭替父從軍,當時攻打的敵軍是誰,她最後結局如何?
    木蘭的父親軍隊的行動的人都知道,但對她的出生,姓等等,歷史記錄很少,她可以傳下來,「木蘭詞」是第一個偉大的英雄,後人也推出了很多她的存在和行動研究,迪士尼還以木蘭為原型製作了一部動畫電影,因此木蘭在世界各地都很有名。
  • 花木蘭替父從軍,角色反串的背後是難以言說的民族大義
    但是當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走上戰場之後,以男性的身份演繹了一場英勇殺敵的劇目之後,她的社會價值就被體現出來了,使「忠」與「孝」從一般意義上升華到家國層面,完美闡釋了忠君和孝君思想。這不僅是統治者所希望的帶有正面的積極的男兒形象,而且她的赫赫戰績更為她的人生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這也成為統治者最好的宣傳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