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再看《陳情令》,才發現肖戰所吹「竹笛」不簡單

2020-10-03 小銀子壁紙

笛子可謂是古裝電視劇中出鏡率最高的樂器之一,多見於江湖俠客手中,不過在古裝劇中,笛子可不僅僅只是樂器,更是殺人之器。

還記得2019年大爆劇《陳情令》嗎?在劇中,肖戰吹笛子的出鏡率可不少。

劇中肖戰化身的夷陵老祖在線吹的笛子是一件法器,名為陳情,陳情陪伴著他起起落落,也算是魏無羨的老朋友了。《陳情令》片名就是得名於魏無羨的笛子陳情,有「陳情一曲令天下」之意。

劇中他無論是窮奇道截殺、血洗不夜天,還是試吹《亂魂抄》,一支竹笛即可以操控萬物,一曲出,笛聲為令,陳情為令,一令泣鬼神,一令驚天地。

小銀子我最喜歡看他吹笛的鏡頭,人笛方融,氣質自現,瀟灑不羈,看一眼便不能忘記。

在古裝影視劇中,華夏樂器的彈奏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從滄海一聲笑的江湖豪情,到寶黛間枉自凝眉嗟嘆的兒女情長,華夏樂器適合各種情緒場景,而看劇聽曲,聽曲看劇,已經成為大家的一種習慣。一首首與影視劇完美契合的影視曲子,不僅能讓大眾聽時「聲」臨其境,也能成為一部影視作品的靈魂所在,更為整個畫面增色不少,在聽覺系統上構建出一個雅致、飄逸的古風音樂體系。

其中笛子是古裝影視劇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樂器,像《陳情令》肖戰手中那種,叫做中國竹笛。

中國竹笛,大部分是竹製,但也有石笛、玉笛及紅木做的笛子,古時還有骨笛。

1、竹笛的起源與歷史

截竹為筒作笛吹,鳳凰池上鳳凰飛。

竹笛,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也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據歷史記載《梅花三弄》最早為笛曲,後至唐代經顏師古改編成琴曲。

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笛子,也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骨笛,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可用其聲音誘捕獵物和傳遞信號。出土於河南舞陽縣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墓葬群中,該遺址中共發現了25支骨笛,是用鶴鳥肢骨所制,一般長20釐米,口徑1釐米左右,形式固定,製作規範,骨笛一側鑽有7個形音孔,每孔間距基本相等,其中在6孔與7孔之間靠近7孔處另鑽一調音小孔。距今已有8700多年。

舞陽賈湖骨笛

而到了黃帝時期,即距今大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生長著大量竹子,開始選竹為材料制笛,有《史記》記載:「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以竹為材料是笛制的一大進步,一者竹比骨振動性好,發音清脆;二者竹便於加工。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並發明了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製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稱為「篴」。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笛在漢代前多指豎吹笛,秦漢以來,笛已成為豎吹的簫和橫吹的笛的共同名稱,並延續了很長時期。

隨著製作材料的不斷改良,孔數的變化。漢代以後,橫吹笛已在宮廷、軍隊的鼓吹樂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東漢時期著名經學家馬融還專門為笛子作頌《長笛賦》,實為笛子作頌第一人。

在河南鄧縣出土的南北朝時期畫像磚上,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鼓吹樂隊協調行奏的歷史圖像。橫吹笛演奏者的持笛方向、角度,左右手弄笛姿勢與今天笛演奏完全一樣。笛子已經大致成型。

隋唐時期。陳晹《樂書》卷148 :"唐之七星管古之長笛也,其狀如篪而長,其數盈導而七竅,橫吹,旁有一孔系粘竹膜者,籍共鳴而助聲,劉系所作也……。"從唐代開始,具有中國膜笛音色特點的笛就出現了。

笛子貼笛膜,不僅是中國笛最獨特的標誌之一,中國笛膜特色已經形成;還使得中國笛子與外國所有的笛子徹底區分開來,竹笛也在這個時代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從原始時期的舞陽賈湖骨笛到浙江河姆渡的骨哨、從戰國時期的「篪」到漢魏時期的「橫吹笛」,而唐朝不僅是古詩興盛的一個朝代,亦是竹笛興盛的一個時期。唐代已出現有關著名笛演奏家的記載,如李謨、孫楚秀,尤承恩、雲朝霞等。其中李謨曾師從西域龜茲樂手,因笛演奏不同凡響,技藝出人頭地,開元年間在笛吹才能上號稱「天下第一」。

其實從唐代起,笛子還有大橫吹和小橫吹的區別。同時,豎吹的篪才被稱為簫,橫吹則稱之為笛。唐朝呂才,制「尺八」,豎吹,並傳入日本。

宋元時代,隨著戲曲的蓬勃發展,竹笛得到廣泛使用,承擔主奏或領奏角色。作為中國民樂史上最早出現的樂器之一,笛子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記載了光輝的一頁。

而到了現代,隨著各路竹笛演奏家的出現,生活水平的提升,竹笛也在日新月異的發生著變化,竹笛流傳地域廣大,品種繁多。現在的中國笛子有以秀美、典雅、華麗為特色的"南派" 和以粗獷、明亮、剛勁特色的"北派",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調笛。現在在中國民族樂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多用於獨奏,也可參與合奏。

大師趙松庭

2、笛子在古詩詞中的魅力

提到笛子,往往能使人聯想到以前學過的古詩詞。

竹笛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發音動人,婉回,清脆悅耳,清遠悠揚的特點。作為中國樂器的一大瑰寶,笛子是最受民間藝人喜愛的一種傳統樂器。同時也是歷代文人最鍾情的書法情感的載體之一。

這裡不由得讓我聯想到電視劇《琅琊榜》中的梅宗主,印象很深刻的一幕就是在他駕一葉扁舟、橫吹竹笛,出沒於江水寒霧之中,有種羈旅感懷的意境之美。

而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詩詞和音樂是密不可分的,笛聲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聽覺意象。根據形制、流行地域的不同,笛產生了諸多的美名,擁有姿態迥異的藝術魅力。

有以玉笛為代表的聽覺意象主要表現文人君子清雅的生活行為的,比如羈旅思鄉的「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以羌笛為代表的聽覺意象主要渲染悽楚蒼涼的意緒的,比如徵人邊塞蒼涼的意境或表達戍邊戰士的苦悶心情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以鐵笛為代表的聽覺意象主要抒發歲月的滄桑感受的,比如文天祥的《江行》說:「短蓑吹鐵笛,年歲大江長」。

凡此種種,千姿百態,多姿多彩,真可謂「玉笛橫吹,離情萬種」。

自古以來,詩詞與竹笛相配,總是那麼的天造地設。

不知道這一段段笛聲裡,有沒有你的故事?

3、竹笛的空靈之音與氣韻之美

笛音清亮悠遠,入耳不由心神一靜,洗盡塵俗,回歸自然。

西晉「竹林七賢」之一阮籍在《樂論》中說:「八音有本體,五聲有自然。」 而宋玉在《笛賦》中,如此描寫笛子:「廷長頸,奮玉手,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歌《伐檀》,號孤子,發久轉,舒積鬱。」竹笛原是竹為本體,古樸而自然,自有清音,其氣韻之美,古人已然深深領悟。

故而聽笛,不僅自有其空靈之妙味,還能使聽者的本心變得純朗起來!

這裡,就不得不說下賈母。

在《紅樓夢》裡第七十六回描寫賈府中秋節賞月,月至中天時,賈母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 當皓月當空、繁星點點,清澈的笛聲在空中飄蕩,就像月光如流水般述說著月夜的美。二者的結合,為我們烘託出一種空靈、清新的意境,如詩如畫,讓人心曠神怡,陶醉其中!可見賈母深諳笛聲在月色下的意境。

但當樂工們前來時,賈母卻讓他們「遠遠的吹起來就夠了。」 這說明笛子是那種需要隔著一段距離欣賞,需要靜下心來,側耳傾聽,完全融入其中的意境,絲竹聲聲,極具人文情懷,更能讓人深感其中之妙味。同時也可以看出,賈母是有相當藝術品味和鑑賞能力的。

笛聲綿長,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地域,表現的情感也不大一致,每次看到影視劇中的男子女子吹笛,笛子的聲音是十分婉轉與動情的,宛若龍吟,並帶著絲竹的清新,又充滿詩情畫意,當笛聲悠揚的響起,腦海之中總有種古典的意境。

可見,一根竹笛,吹響的是一個千年大中華文化,表現出我國傳統藝術作品中常見的那種恬靜淡遠的意境美。

猶記得港臺電視劇《雪花神劍》中的梅絳雪吹笛相約男主,在涼如水的夜裡,在淨無塵的月下,一身如雪白衣的她手持一支碧玉笛,吹到心都碎了,可惜那人也沒有出來。

這個如寒梅般孤傲、似雪般聖潔的女子,註定一生寂寞。寒雪牽魂簫,絳雪吹出的只有無邊無際的寂寞與哀愁,而那首《雪中情》被演繹的如泣如訴,現在依然縈繞心間,久久不能忘懷。

4、竹笛承載的歷史意義

笛,以其特有的材質、音色、魅力和風韻,不僅贏得了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更在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中,被古人寄予了治國安邦的神聖願望;畢竟笛,滌也。

漢朝的應劭著有《風俗通義》,裡面介紹了笛、簫等二十三種樂器,說「笛,滌也。所以滌邪穢,納之雅正也。」而南朝的《玉篇》,明代朱載的《律呂精義》等古代文獻都有注有笛的「蕩滌」之義。即滌蕩邪氣,清正己身,有如在向聽者吹揚,讓聽者有如穿越時空,在聆聽一場遠古音樂盛宴。

可見笛的「滌蕩邪氣」或「滌邪穢」內涵,與中國古代宮廷雅樂的功能殊途同歸。故而吹笛人總有種清雅的氣質,也給人一種非常空靈的感覺。周身自帶一種非常寧靜,淡泊的氣氛,讓人仿佛覺得它是從塵世之外而來的。

寫在最後

看劇聽曲,聽曲看劇,已經成為大家的一種習慣。

每次看古裝劇,聽到劇中人吹笛,總感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劇中竹笛的出現,不僅為觀眾帶來別開生面的音樂享受,同時引得眾多竹笛演奏家爭相演繹。為國樂文化的發揚與傳承注入生機,掀起竹笛熱潮。

竹笛可以撫慰人心,更是一種信仰。

一笛在手,天地為伴,攜著千百年來的精神文化傳承,在靈動飄逸清脆婉約的笛韻中,竹笛不僅給予了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賦能,那寧靜的引子,猶如空谷幽蘭般讓人心曠神怡,又如山澗裡流淌的清泉沁人心脾;還達成了傳統情懷與現代精神的融合交匯,實現了古典精神下的現代表達。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夠對竹笛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加入中國民樂的學習隊伍,成為中國傳統樂器的接班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小銀子壁紙!

相關焦點

  • 2020年再看《陳情令》,才發現肖戰所吹之笛沒那麼簡單
    還記得2019年大爆劇《陳情令》嗎?在劇中,肖戰吹笛子的出鏡率可不少。劇中肖戰化身的夷陵老祖在線吹的笛子是一件法器,名為陳情,陳情陪伴著他起起落落,也算是魏無羨的老朋友了。《陳情令》片名就是得名於魏無羨的笛子陳情,有「陳情一曲令天下」之意。
  • 寫在吹竹笛20年後的「自與大」
    2020年的初春,寧波陽光明媚。由於疫情的影響,相信很多人與我一樣都經歷著各種考驗。在這個艱難的時期,竹笛一直伴隨著我尋找光明,在未知的黑暗中艱難的探索著。母親知道我已經多時未營業教學,擔心著生計不保。看著工作室的教學業務朝不保夕的,我卻坦然面對。
  • 【英翻】古琴竹笛:《無羈》陳情令主題曲
    機器人 轉載請註明出處論壇地址:http://www.ltaaa.com/bbs/thread-487966-1-1.html【古琴GuqinX竹笛Chinese flute】《無羈》The Untamed 陳情令主題曲【古琴竹笛】《無羈》陳情令主題曲評論翻譯原創翻譯:龍騰網 http://www.ltaaa.com
  • 武建全淺談竹笛長音
    第一章、何以三論我的「竹笛淺談之四」是原計劃中的且已經脫稿。可是竹笛淺談之三《低音笛子對氣指的提升作用》發表後(見2016年10月21日《天下笛簫》公眾號微刊),其中第二部分《如何練習低音、貝低音笛子》第二節《長音是必修課》,還是引起了關注和討論。有的認為我量化的長音練習上線達35-60秒沒必要,甚至不可能;有的則提出為什麼長音練習非要達35-60秒?
  • 著名竹笛演奏家李大同笛藝賞析會將於2016年7月30日在北京舉行
    老師推門進來訓斥他:「你又瞎吹!」男孩放下笛子,委屈地哭起來。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當年那個哭鼻子的男孩已經年過七旬,他就是著名軍旅竹笛演奏家李大同。 如今,李大同回憶起與老師學笛子的情形仍記憶猶新:「我的老師比我大5歲,他是建築歌舞團的樂隊演奏員,會拉小提琴、吹笛子,藝術修養極高。」
  • 9歲上央視、13歲竹笛10級!雖然看不見世界,內江16歲「音樂神童」以...
    先天失明,竹笛陪伴童年時光16年前的一天,李鑫出生在市中區白馬鎮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當這個小生命在全家人的細心呵護下長到三個月大時,才發現不幸已經降臨這個家庭:醫院確診李鑫眼睛先天失明。為了給李鑫治病,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掙錢,李鑫只能由在城區租房做生意的爺爺奶奶照顧。
  • 《陳情令》藍啟仁罵魏嬰,並不是因為吹笛子難聽,而是為了藍思追
    而當時魏嬰為了不想讓藍啟仁認出自己,於是故意將竹笛吹得那麼難聽,導致藍啟仁直接罵出了一句「滾」,很多人都覺得,藍啟仁一輩子教導學生比較古板,而藍氏又是以音律聞名,魏嬰吹得難聽,才被藍啟仁罵,但其實也不完全是,而是為了藍思追才罵的。
  • 肖戰吹笛子,是成就了自己還是《陳情令》
    對一般觀眾來說,看肖戰吹笛子,感覺很有意義。尤其是當肖戰吹笛子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表情,要達到導演的標準才行。如果說吹笛子需要一個演員多練習才能實現;那麼,一邊吹笛子,一邊按照劇本的表情發生變化,則需要一個演員全情投入、忘我付出才行。顯然,肖戰扮演的魏無羨做到了。並且,肖戰吹笛子,也成了他扮演魏無羨最成功的地方。《陳情令》劇組的導演曾說,肖戰是一個特別用功的人,懂得去學習,提升自我的演技。
  • 記一位優秀的竹笛演奏家——常州市竹笛學會會長顧建新
    常州市竹笛學會會長 顧建新 顧建新,1964年6月出生於江蘇泰州靖江市,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考官
  • 施建軍:竹笛奏響梵音 禪韻淨化心靈
    丹陽新聞網報導 (記者 李瀟)周三傍晚,夕陽漸紅,位於新民路的禪音笛韻藝術中心裡,一首由竹笛吹奏的《覺鈴風悟》穿透人聲嘈雜,層層深入,扣人心弦,意境悠遠,從這笛聲吹奏的禪音裡,讓人聽出了吹奏人的淡定從容,佛緣深厚。但尋聲走去,你會發現,吹奏人竟然是一位90後小夥兒。
  • 再刷《陳情令》,發現四大劇情漏洞,江澄刺空的一劍到底為了啥?
    在19年夏天,一部《陳情令》讓王一博和肖戰成為19年的頂級流量,劇組極力爭取最大可能還原原著內容。
  • 看竹笛女神唐俊喬穿越8000年,化身「樂神」
    文 |  阿    布提起竹笛女神唐俊喬,她身上的標籤實在多得讓人有點數不過來——十大傑出民樂演奏家
  • 看了n遍《陳情令》才發現的細節,原來藍忘機早就表明,導演有心了
    看了n遍《陳情令》才發現的細節,原來藍忘機早就表明,導演有心了肖戰王一博的《陳情令》雖然已經結束了一年多,但是不得不說,有關他們的話題熱度也仍然不減,甚至這個電視劇的一些服飾設計以及國風歌曲,也多次被一些官方媒體報導,甚至也上過央視的舞臺。
  • 民樂分中心線上課堂|民族音樂賞析之 竹笛
    我們熟知的樂器如:琵琶、柳琴、古箏、竹笛、二胡、柳琴、嗩吶等等,還有一些民族樂器如:笙、阮、簫、箜篌等樂器,不是經常所見。通過我們的線上課程,為小朋友們簡單介紹一些民族器樂的知識,了解我們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或許你會喜歡上一種樂器。
  • 2019年電視劇《陳情令》劇情和背景音樂原來是這樣贏得觀眾青睞的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幾首曲譜,喜歡的竹笛的朋友可以練習一下,對吧?上首是《陳情令》25集獵場魏無羨吹奏的背景音樂《醉夢》,聽此曲只感覺無盡的孤獨,沒人能理解笛者,也沒人能參透世俗的權和欲並沒有世外桃源的生活美,也聽出了笛者渴望世外桃源的無拘無束的快樂生活。
  • 《陳情令》番外篇之三十:魏無羨毀滅百鬼冢,陳情重現於世
    #藍湛小心地扶起半跪在地上的魏無羨,伸手摸了摸魏無羨的脈門,見魏無羨只是耗力過損,沒有受其他傷,藍湛才放下心來。遠處山上的一片竹林中,一位一身月牙白素雅長衫的男子手中握著一把竹笛,竹笛上斑斑血跡,染紅了素白的雙手,顯然剛才的笛聲就是他吹奏的。「為什麼不繼續吹下去,難道你忘了南宮門主的吩咐了嗎」旁邊身穿黑色打短勁衣的男子不滿的問道。
  • 細品《陳情令》挖掘出的幾大亮點,才發現不火都難
    最近幾年出的仙俠劇數不勝數,其中熱度比較高的有楊冪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迪麗熱巴的《三生三世枕上書》、趙麗穎的《花千骨》等等。這些仙俠劇雖然很火,但是熱度卻不能持續,播完不到兩個月熱度基本散盡,很少有觀眾再去看第二遍。
  • 陳情令魏無羨吹笛子音樂叫什麼 陳情令片尾曲是什麼歌
    陳情令第二集魏無羨吹笛抵抗邪門的天女,很多人非常喜歡魏無羨吹笛子的音樂。陳情令魏無羨吹笛子音樂叫什麼?陳情令魏無羨吹笛子歌曲名稱是什麼?陳情令魏無羨吹笛子音樂叫什麼  陳情令魏無羨吹笛子音樂其實就是片尾曲《忘羨》,不過第二集魏無羨吹笛子的音樂是笛子版的,片尾曲是鋼琴曲,所有有些不同。
  • 陳情令29|再往夷陵,笛聲悠揚,魏嬰藍湛兩人成行、通心同義!
    上次尋赤峰尊的刀靈你要騎驢,你說是擔心小蘋果被藍氏弟子養熟了就不認你這個主。這次下山騎驢,又說是怕小蘋果和後山的兔子日久生情以後就不跟你走了。反正真的假的理由,都是你在理,我也不再追問,只是你看不出,小蘋果其實是真的不想走嗎?下山之前,我特意帶你去和兔子告別,每次逢亂必出前,去後山陪陪它們,已是我16年來養成的習慣。
  • 來學竹笛和洞簫吧!感受最具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魅力
    感受最具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魅力 2020-12-12 1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