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判官、川島小周
李夢是誰?
如果用百度百科介紹,李夢的介紹是這樣的:
1992出生,北電畢業,演過《天註定》、《少年巴比倫》、《上海王》、《英雄本色2018》、《隱秘的角落》等等。
百度百科的介紹枯燥、二維,像個平平無奇的簡歷。
在這裡,李夢只是中國眾多演員裡的一個。
好像是秦始皇兵馬俑坑中一個站在邊上的陶俑,標準周正,又面目不清,總之距離遙遠,你得站在邊上,像看展一樣欣賞。
尤其是這個夏天,《隱秘的角落》火了,假如李夢走在路上,會被更多的人認出來,噢這不是朱朝陽的後媽——王瑤嘛?但很少觀眾知道她演出時的辛苦。
《隱秘的角落》中李夢出演的王瑤是一個失去女兒的少婦,心碎而歇斯底裡。她沒有這種生活經驗,就看那些著名兇案中的母親,來體會感覺。
觀眾現在看到王瑤的大哭戲,在現場拍攝時候,李夢往往會用不同狀態表演,或崩潰或 神情木然。這樣她就完全進入那個角色了,壞處是,這種表演方式其實對演員的傷害非常大。
在這部劇之後,李夢的知名度的確上升了很多。在微博上、B站裡都有她的顏粉,精心挑選劇中王瑤的漂亮劇照,嗑她的美貌。這種悉心和滿足感,就像深山徒步客發現山間有靈芝,真心的在旁邊拍照,既是精心守護,又是對自我品位的一種肯定。
很多人開始對李夢進行美貌考古。
但對於一些老影迷,會為李夢感到憤憤不平。我朋友圈就有人激動地說:「李夢早該紅了」、「李夢是三十歲以下為數不多的好演員」……
是的,儘管已經開始扮演少婦了,儘管已經出道10年了,但李夢實際的年齡是28歲。
我們採訪了李夢兩次,都是在她拍攝新片的間隙。她的節奏總是忙忙叨叨又精力充沛。
剛接觸李夢你會被她的坦誠直白所驚訝,任何採訪對接,她都是自己處理。不來一道經紀人擋著,說點職業委婉又上下打量權衡利弊的話:「請問是哪家媒體?」、「我們夢姐最近檔期……」、「這些不方便問噢」……
沒有,這些情況在李夢這塊都沒有。
你問什麼她都會特直率地說出來,不帶彎彎繞繞。我也會和她聊直率的話題:「哪部哪部片子並不好,你為什麼要接?」她都會很實在地講當時的事。
她還特意囑咐:「如果採訪不夠可以續點時間。」這話特像善解人意的網吧老闆,看你玩得不爽,主動要求給你續時間。
總之不像個明星。她也反覆強調了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演員。
並且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娓娓道來。
所以在這裡敘述的不是一個紅人李夢的故事。
而是給大家介紹一個挺有勁兒的人,這個人叫李夢。
她的故事像一場漫長的拳擊賽:KO,擊倒,爬起來,期待金腰帶。
在採訪中李夢坦承了自己的欲望,她不會掩飾自己想要成功的願望。
她1992年出生在湖南長沙,小時候移居深圳,家境不錯。
大家都知道深圳是什麼樣的地方,時間就是金錢,億萬的金元像江水一樣匯入。如果你拍一個反映改革開放、92年下海的史詩電影,有關於欲望、野心和金錢,那麼深圳絕對是首選。
但是,如果要拍一個文藝片的故事,在這裡會顯得格格不入。
尤其是李夢從小並不是一個合群的人。從小不合群的人,往往是敏感又心裡充滿想法的人,沉默的外表下有個奇異的內心世界。
李夢這麼評價自己:「我內心是很飛的,飄忽不定。但我就生活在一個10平方公裡的世界裡,從家到小學,沒人知道我是很飛的人。」
因為她從小就想當個不一般的人。8歲的時候,李夢看了本居裡夫人的故事,她和她媽說她也要當個偉大的人物。她媽媽笑話道:「小孩子懂什麼叫偉大。」而坐在旁邊的老太爺卻說道:「夢夢有這樣的志氣,要鼓勵,這很不一般。」老太爺是位老軍人,參加過抗戰,一生見的大風大浪多了,一句話的肯定就像是一顆種子。
這個故事過了二十年她還記得清楚,記得她太爺正色的表情。
童年照
李夢現在還能記得,在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附近有個叫2+1的書店,從小她特愛跑到那裡去看書,看金庸、看古龍、看《神鵰俠侶》。
她媽媽覺得她在撒謊,懷疑她早戀了。來到書店偷看,哪成想她的確坐在書店裡如痴如醉。
後來當了演員,每當感覺太難了,她都會回到深圳宅會兒,騎著自行車去書店附近溜達一圈。她這個人挺愛念舊,又透著孤獨。
漂亮又不合群,在故事裡往往成為被排斥的人。
現在很多人誇李夢有性感的厚嘴唇。
但你想不到,小學時同學叫她香腸嘴,像熱狗。
由於嘴唇長得太潤太紅,老師懷疑她從小偷偷塗紅嘴唇、化妝。
把她叫進辦公室,質問是不是塗紅嘴唇。
李夢說沒有,老師拿著紙巾擦她的嘴,看擦不下來,又沾了熱水在她嘴唇上來回蹭。
整個全過程,她沒有哭也沒和老師打起來,反而是笑。
不管是她還是你我,童年的這些小事足以反映人生的底色,預示著人生的道路。
所以過了二十年李夢還記得:「我一定不能讓他們看到我哭的樣子,哭了我就輸了,他們就得逞了,我要笑。」
對於她的人生規劃,李夢的父母沒有什麼特大的期許,父母都是金融行業的,自然就希望她安安穩穩,沿著家庭慣性一路走。
初中畢業時,媽媽特意帶她去北大清華參觀,提前踩踩點,培養她的名校夢想。她也一路跟著走,頻頻點頭,但並未走心。
中學暑假父親讓她去銀行打打工,在大堂做客服經理,體驗下生活。體驗完後,她確定了一件事:「自己幹這金融這行,一定很平庸」。
高中時的李夢
她唯一確定的是,自己想搞搞藝術、當個演員。
這個種子起源於她11歲,一個人鑽進電影院看了一部1939年的老電影《亂世佳人》。
看過《亂世佳人》之後,費雯麗就是李夢的精神偶像。她驚訝於一個人能從嬌蠻美少女到飽經滄桑的獨立女人演得這麼傳神,好想成為這樣的女人。
gone with wind,1939。
費雯麗在吸菸。
哪怕到了今天,李夢的社交帳號頭像也是費雯麗小時候的照片。
當然讓她走向演員之路的還有個催化劑。
多年以後在上影節上,李夢略帶激動地說出了其中原因:為了愛情。
上高中的時候,她有個很帥的男朋友,大她兩屆。回憶讓人產生光環,她說男朋友愛穿白襯衣、常常逃課、愛吃涮羊肉,他身上有洗衣粉的味道,唱歌很好聽,此外,長得像張東健。
男朋友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上了大學之後就把李夢甩了,覺得他是個大學生了,要有更成熟更符合圈子的女朋友。
李夢氣不過,沒哭也沒鬧,暗暗較勁,「你不是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嘛,我也要考上。」
夢想是一碼事,誰都有夢想,實踐要比構想難上一百倍。家裡非常反對李夢報考北京藝術院校,父母覺得這個路數離他們家太遠了,簡直瘋了。唯一鼓勵她的是當時的高中同學,說她:「你會成為大明星的。」這句話她記了十幾年。
她就拿著自己的私房錢跑到北京,硬考。在北電面試的時候,考場上正好掛了一張費雯麗的海報,她感到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感覺穩了。李夢全程侃侃而談自己對費雯麗、對表演的理解和熱愛,說得動情,還流下了眼淚。
就這樣,專業課和文化課都挺出色的她,順利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這個事情成了深圳不大不小的一個新聞。多年以後一個深圳哥們還回憶,當年他也參加高考,考得一般,在百無聊賴溜達的時候,看到一個豪華酒店掛著橫幅:祝賀李夢同學考上北京電影學院!煞是羨慕。
之所以這麼隆重慶祝,是因為李夢是深圳第一位考上北電錶演系的人。
事後回想那一刻李夢說道:「其實我那時候也不知道這個圈子有多複雜,無知者無畏。」
在北電軍訓時的李夢
上大學期間,她喜歡跑到文學系去旁聽陳山教授的電影史。陳山教授很幽默,會挨個分析王家衛、周星馳、侯孝賢、楊德昌、賈樟柯的電影。這種知識性的獲取,讓她感到安全。
之前說過她是個感情極充沛的人。她的第一條微博就是感恩陳山教授的:
直到遇到了伯樂——賈樟柯。
電影《天註定》中有個重要角色,是東莞坐檯小姐。選角導演問李夢:「是否能接受裸露的戲份?」她直接答「沒問題」!乾脆得不帶一點遲疑,讓對方都頗為驚訝,「你不用猶豫一下?」「不用猶豫啊,沒問題!」
她就是一個等待機會,憋了很久的炸彈。皮球放在她腳底下她必須狠狠一腳抽射,甭管離球門多遠。
而且為了抓住角色精髓,他還去夜總會溜達了幾次,開了包間,觀察真正的坐檯小姐是什麼樣子,還進行了訪談,很認真。
所以這個角色演出來,既風塵又嬌憨,是少女、小姐、母親的結合體,一瞬間讓資深影迷牢牢記住了她的存在——這個女演員太亮眼了。
題外話,《天註定》裡的李夢看起來有點嬰兒肥,因為那時她還在爆胖之後的減肥期。
這腳漂亮射門,仿佛又得到了幸運女神眷顧。《天註定》入選坎城,李夢也跟著劇組來到了坎城紅毯,此時她還沒有大學畢業,太年輕了。
一個大學還沒畢業的女孩走向坎城紅毯,這種經歷如夢如幻。
接她去坎城影院的司機問她是不是大明星,她說不是,司機說:「沒關係,來了坎城,你就是明星了。」好像《灰姑娘》裡的南瓜馬車,登上之後就奔向燈火輝煌的城堡。
短短幾天之內,聚光燈、掌聲、話筒包圍著她,全世界最牛逼的電影人就在她身邊浮動。李安、科恩兄弟、烏瑪·瑟曼、阿蘭·德龍在她的後排看戲,梁朝偉從她身旁跑過。在走紅毯的時候,章子怡在臺下對她喊「姑娘,加油」。
坎城紛雜的細節,全都刻在她的腦子裡,時隔多年還能記得這些細節。
那時,她覺得自己馬上就要走起來了,就要成為鞏俐、張曼玉、章子怡這樣的演員。
一扇宏偉的門已經打開,裡面的光已經露出來了。
一腳抽射劃出漂亮的弧線,就要越過門線。
球進了嗎?
球沒有進。
球一腳打在門框上,彈出了底線。
《天註定》因為題材敏感,至今在國內沒有上映。李夢在裡面的演出,至今也是少數影迷看過。
炙熱的火盆被潑了冰水,滿屋子都是虛無的煙。
李夢並沒有成為大明星,一夜繁華之後又回到了節奏緩慢的日常生活。二十歲出頭的她就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從那時候就有人討論,李夢是不是太倒黴了?
從那時開始,一步登天、一球成名的想法開始在她腦海中褪去。她得準備一次次的戰鬥和一次次的重新站起來。
還記得她童年的故事嗎?她是那種不會鬧的人,但是失去的東西她會用實力拿回來。
沒有名氣,沒有光環,她所依靠的東西只有自己,靠自己的演技說話。
「我要做最好的那一檔女演員,差一點點都不行。」
隨後的6年間,李夢出現在形形色色電影裡面——大製作的角落,或是小成本文藝片的中央。
作為一個不出名的演員,你沒得選,只有你去適應角色,演好每一次出鏡。
她說,哪怕只有一分鐘的戲,我也要讓你們記住我,記住我這樣用力地存在過、活過、愛過。
《搖滾英雄》裡,扮演從淳樸少女變成帶明星,這個角色映射的是王菲,2015。
在《上海王》裡面扮演少年小月桂,一個有脾氣的青樓女。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李夢還請教了在南京大學讀歷史的同學,討了一個晚清民國的書單去讀,2016。
《那一場呼嘯而過的青春》中扮演愛上黑道大哥的女人,2017。
她有一種演員的本能,在最無人喝彩的片子裡面,她也會引人注意,那張臉看起來就很有故事。
徐皓峰評價李夢長了一張「大屏幕能記住的臉,是老天爺賞飯吃」。會讓人忍不住查豆瓣,這個女演員是誰。
如果說私心推薦李夢的演出,必須得提到《少年巴比倫》。
誰都知道要出演大製作、大流量、大導演,但是李夢是那種能看出冷僻小路有風景的人。
《少年巴比倫》是一部預算很少的片子,導演相國強也不是大腕。但看了劇本,了解了對手戲是董子健後,覺得這部戲,有戲。
董子健和李夢在裡面的演繹國有工廠烏託邦的落幕,一切貧瘠的、浪漫的都隨著時間逝去。
儘管這部戲看的人不多,就像夕陽下,兩個音樂家在人煙稀少的公園演出,獨自等待。
儘管他們兩個的年紀很輕,但是對於這場演出,只能用張亞東式的真誠稱讚:特 別 好。
我一直認為《少年巴比倫》總有一天會被重估價值,大家不要管豆瓣評分現在只有6.8分,儘管去看,這兩個小時的時間,你會獲得惋惜之美。
每個小城市來的男孩,青春期心中都會藏著李夢那個角色,神秘而女性魅力爆炸。
雖然沒有大火,但這部電影就像滄海遺珠,每個意外碰到的人都會感到感動。
直到今天為止,李夢依然會收到無數來自看過《少年巴比倫》的朋友們寫給她的信。想想她也是心慰的,這部電影誠如導演所預言,真正成為一部能夠留得下來的作品。時間沒有消磨記憶,反而愈加深刻。
她不是沒有野心,她是想在本專業上獲得榮譽。
在接受《第一導演》採訪時,李夢說想要在30歲前拿到影后。
有人覺得這很張揚。我並不這麼認為,演員對於她來說是一個事業,凡是事業就應該有個目標。就像做創業的希望能上市、作家希望能獲獎、球員希望能去英超踢球一樣。
所以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尋找演出機會上。
基耶斯洛夫斯基有個經典電影叫做《機遇之歌》。講的是,一個小的選擇就會改變一生,產生完全不同的命運,就看你抓住的是什麼機會。
李夢一方面獲得了遠超普通人的幸運。也錯失很多機會,先擁有後失去的感覺是痛苦的。
這次的《隱秘的角落》就是她自己找到的。很久以前她就在飛機上看過原著《壞小孩》,知道這是個很頂的小說,幾年後她在朋友圈看到了該劇要拍攝的消息,她憑著一股「篤定和不顧一切的勁兒」說服了導演。
聽說姜文的《邪不壓正》在選角,她拜託朋友史航去介紹面試機會。見到姜文的場景有戲劇性。
李夢在姜文工作室欣賞《陽光燦爛的日子》的一款未發行海報——馬小軍幾個男孩在浴室裡洗澡。轉身一剎那,埋伏在後面的姜文給她拍了一張照。
在隨後飯局上李夢是話題的邊緣,沒什麼發言空間,但還是在結尾向姜文安利了自己作品《少年巴比倫》,姜文若有所思地說:「你好像看上去應該蠻會演戲的。」隨後讓她出演劇中的女兒——藍蘭。
有時候她挑選的機會很多是被人不理解的。在2018年,她自薦去演臺灣導演張作驥的《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這是部非常小成本的作品,演出薪酬可忽略不計。導演張作驥第一次見面時候直言:都是臺灣演員北上賺錢,不理解李夢要主動拍這部戲。
而李夢的理由很簡單:她看過導演的一部短片——《鹹水雞的滋味》,那部片子拍的是監獄犯人,感人極了,她相信導演是善於拍攝困境狀態的人,這次出演能給她的生活帶來一次出口。一拍即合。
但這次,父母、經紀人、身邊的好友都一致反對她去臺灣拍戲。
大家都質問她一個問題:圖什麼?
李夢是個打定主意就不會回頭的人,誰勸都不好使。
因為劇組經費極少,加之導演希望李夢體驗臺灣生活,融入角色,讓李夢不準帶助理來,一個人住在一家很小的快捷酒店。還安排她去菜市場賣魚,看著人來人往的阿公阿婆體驗生活,連導演都覺得有點委屈了。
李夢就這麼在臺北待了小半年,悠哉悠哉。
李夢在臺灣旅館的自拍。
在《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中,李夢扮演了一位剛從監獄放出來的母親,在家庭和感情中遇到了很多阻力,像一條渴望回歸大海的魚,她在裡面要表演出一種游離又哀傷的感覺,是讓人看著淡淡的心酸。
如果以票房、曝光、獎項來評判李夢的這次選擇,顯然沒什麼收成。但每每提及張作驥導演給她這次演出機會,她都會異常感動,就像大學時候感謝陳山教授一樣感動。感謝導演在她人生瓶頸期,給了自己重新審視人生的機會。這也是遇到知己的一種互相成就,就像《世說新語》說的王子猷雪夜訪戴,乘興而來,興盡而返。這種喜悅和感動沒法用錢和名來衡量。
她感謝每次機會,所以每次都希望達到120分的效果。
這就需要極度投入到角色之中,完全代入角色情緒。
對她這種過度沉浸,剛剛跟她合作完的導演說李夢是個需要被保護起來的演員,否則她演戲就變成一種慢性中毒。要適時把李夢從夢裡拉一把,不要讓她一直沉下去。
但是喜歡她的人,也不必為李夢過度擔心。事實上,生活中她很直率,敢愛敢恨,既沒有神秘的遮掩的架子,也沒有明星包袱。
賈木許大家知道嗎,就是那個巨酷的白髮導演。
在全球大導演的短篇合集《十分鐘年華老去》中,每個大導拍個十分鐘短片。賈木許拍了個女明星拍完戲候場的故事,這十分鐘滿滿的孤獨空虛寂寞冷。
符合人們的想像:名利場光環背後的一個疲憊、厭倦的女人。
而你要是抱著這想像看待李夢,她則會給你一記掃堂腿。
在豆瓣上李夢好像是一個卸了妝的女演員,活躍得像個假人。
7月份她自己建了個豆瓣小組——李夢小組。就想在裡面吐槽,說點朋友圈和微博不能說的話。
比如:「後天不用拍戲了,放假一天好開心(●°u°●)」。」
比如:「如何有效治療頭皮屑。」
我都能想像到她邊發帖邊撓頭的樣子,表情三分嚴肅,三分無聊。
你對她演技的真誠誇讚,無論在多麼不起眼的地方,她都會真誠感謝。
這感覺就像你坐在3號廳6排12座看電影,心裡想著真他媽好看,然後李夢就從大銀幕走出來跟你說「謝謝」。
我問她感沒感覺自己紅了,是不是大明星了。她會坦誠地說:收入其實沒漲多少,也沒多什麼代言,還問我能不能幫她拉點美發儀器、洗髮水的廣告。
最近的她在朋友圈興奮地說自己愛上了2001年版的《秦始皇》,張豐毅主演的,看完之後要接著看《漢武大帝》。
你永遠都不知道這個女演員會給你帶來什麼驚喜。所以我祝福她能夠快點拿到影后。
不過這個願望,有人會冷冷反駁:有資源嗎?
客觀地說,他們說的有道理,理性。主觀地說,他們沒有欣賞美景的憧憬,也不相信有一類人是傳奇。
參考資料:
李夢自己的口述
李夢的社交帳號
設計/視覺: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