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發說明
本文於近兩年前(2019年1月16日)首發於【映畫臺灣】,那時,大陸女演員李夢剛剛拍完臺灣著名導演張作驥的《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和【映畫臺灣】作者陳卡卡在上海聊了聊。兩年過去了,《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早就在臺灣上映,李夢也有多部作品問世。近日一檔演技類節目,讓專注於文藝和獨立電影的李夢,被更多的大眾認識,當然,也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話題和聲音。這篇訪談文字,恰好可以看到,李夢對於演員這個職業的理解與期許,其實並沒有改變。
李夢和卡卡送的泥人合照
2015年,李夢隨主演的《少年巴比倫》一片來到金馬,同一年另一部名為《醉·生夢死》的電影,提名了十項金馬獎項。
《少年巴比倫》裡李夢飾演神秘又憂鬱的白藍
按照慣例,在宣讀獲獎之前每部提名影片都會播放一段片段。她坐在嘉賓席上,目不轉睛地看完了十組《醉·生夢死》的電影片段。
絕望、悲憫和暴戾,在李夢曾經主演的《天註定》中,也流露過這股相同的氣息,不同的是,包裹著《醉·生夢死》的是生活的平淡無奇。
賈樟柯執導的《天註定》中的李夢
沒有看過全片的李夢對它充滿了好奇,同樣讓她好奇的是,雖然有十項提名,但當晚《醉·生夢死》的導演張作驥未能出現在現場。
三年後,李夢買了去臺北的機票,一個人去到這個陌生的城市,為的就是張作驥新片《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的試鏡機會。
「命運這件事就是挺奇怪的」,這三年內,冥冥中,李夢覺得很多事都在為最後的合作做著準備。
從和黃尚禾(演員黃尚禾在《醉·生夢死》中出演了哥哥一角)籤約同一家公司,再到和李鴻其合作電影(李夢曾客串了《解憂雜貨鋪》,李鴻其在其中扮演孤兒院長大的歌手一角)。
李夢的身邊一直不斷地出現著和《醉·生夢死》有關聯的人。
這三年的時間裡,相比李鴻其的高歌猛進,李夢卻一直覺得自己在止步不前。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一個有演技的好演員卻還是苦於陷在巷弄的漫長,無人知曉。
她把燈背在背上,投在面前的卻只有影子。李夢想被大家認識,也陸續在一些青春愛情電影和偶像劇中露臉,但反響平平。
《涼生》中李夢扮演颯爽的小九
她也曾有機會再次和李鴻其出現在同一部作品中。《地球最後的夜晚》中,她曾和黃覺有一段情感戲,但是因為在導演看來兩人的外貌上有年齡差,會導致觀眾不好的聯想,出於影片考慮,最後她的戲份被拿掉了。
李夢的演員生涯中,並不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從出道之作《白鹿原》戲份被刪到《邪不壓正》裡只剩零星幾個鏡頭,並不是她不夠好,只是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運氣。
在電影這個長長的鏈條中,她很多時候處在被動的狀態。所以,在得知《那個最親愛的陌生人》招募25-35歲的女演員時,李夢,想為自己爭取一次。
李夢、張作驥、李鴻其合照
她向張作驥工作室投遞了自己的資料,並且決定親自飛去臺北接受「面試」。
那天,約好的張作驥未能如時赴約,左等右等等不來導演的李夢,索性走到臺北街頭,蹲在馬路邊。
臺北在她心裡籠了一層大霧,李夢找不到方向。
直到張作驥出現了,看到李夢蹲在那裡,他開口問了一句:你為什麼來找我?
仿佛憋了很久很久的時間,突然有個人終於問了一個李夢最想回答的問題。沒等回答,李夢好像已經有了答案。
「為什麼要演這個角色,因為我感覺自己和他的片子很像,那種感覺仿佛也在坐牢,被狠狠地囚禁著。」
「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很多想演的無法參演,又有很多參演了個人覺得好,卻反饋不理想的角色。」
張作驥告訴李夢,他在獄中寫作了《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的劇本,劇本裡面的角色得了阿茲海默症。在他出獄後,他的母親居然患上了同樣的病。那天赴約遲到,就是因為需要照顧母親,走不開。
張作驥是痛苦的,他並不知道自己寫了一個阿茲海默症的故事,結果他母親就得了阿茲海默症。他每天必須面對母親,這樣一個活生生的素材去改劇本。
而劇本中的另外一個角色,是一個剛出獄的女孩。李夢成為了《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的主角,一個經過洗禮,需要和家人社會重新修復關係的外省人。
李夢鏡頭下的張作驥
2018年有一半的時間,李夢都待在了臺北。和臺灣最窮的導演張作驥,一起努力「挽回」人生。
在李夢看來,王全安導演是自己的伯樂,賈樟柯是恩師,而張作驥,卻是自己演員生涯的轉折點,或者說是一個拯救者。
她曾被狠狠地困在自己的桎梏裡,張作驥在這個時候拉了她一把。她的處境,就是女孩的處境。
與導演一起慶生
李夢最愛的夏天,在臺北,這裡是她人生的轉折點。海綿已經吸夠了水,即使大海從它上面流過,也不能再給它增添一滴。經歷過低潮的李夢,在這個炎熱的地方,反倒釋然了。
她曾在微博上寫道:臺北的雨下得好大,我坐在草木水缸裡喝著紅豆湯,聽到屋簷上噼裡啪啦的雨點聲。頭頂的風扇吹過潮溼的空氣,音箱裡放著陳明章的《戀戀風塵》。喇叭被老鼠咬壞了,發出來的聲音滋滋啦啦。我想起小些時候,那些我走過和沒走過的路。
在臺北的半年時間裡,李夢一頭扎進了角色的生活當中,每天早早起床,之後去菜市場賣魚,然後中午在導演工作室吃飯,下午去法院觀察被拘禁的人的精神和生活狀態。
在李夢看來,並不是她在演繹這個角色,而是角色找到了她,她在替角色表達的同時,那個故事裡的女孩也治癒了自己。
在臺北時的李夢
在張作驥的電影中,時常能看到一大家子的人圍坐在一起吃飯的場景,生活得讓你仿佛隔著屏幕都能聞到柴米油鹽的味道。而現實生活中,張作驥喜歡給大家做飯,所以在劇組的時候,在戲外,李夢也常常碰到和電影裡同樣的場景。
從前,導演這個角色,對李夢而言是有距離感的,《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卻拉近了她和導演,也是和電影的距離。
張作驥導演電影《美麗時光》中的吃飯場景
「他能把一個破樓,改造收拾變成一個可以睡覺、洗澡上廁所的家」。在李夢看來,張作驥是個「落地」的人。除了會做飯,所有的苦活都自己幹。
在張作驥之前,李夢其實已經和不少臺灣電影人合作過。《逆光飛翔》導演張榮吉拍攝的《夏天19歲的肖像》,李夢扮演了一個反派角色,因為她的加入,裡面人物的故事從平板變得生活和戲劇化。未來也即將上映,由陳正道監製的《魔女》。
李夢覺得,臺灣電影人整體給她的感覺就是一個詞語:純粹。因為市場小,在大家都沒有金錢誘惑的時候,就全身心都投入在創作上。但也正因為缺少資金和市場,李夢也能感覺到他們的焦慮與沮喪。
所以,在李夢看完《大象席地而坐之後》,她覺得這部完全發生在內地的故事,也是臺灣現狀的刻畫。「當人不能解決自己的精神問題的時候,你是很苦悶的。」
李夢解決苦悶的一種方式,就是表達。她喜歡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情緒,也喜歡用文字記錄自己對電影的看法。
在北京電影學院的時候,她曾一度從表演系轉到文學系,她喜歡聽陳山老師講電影史、也喜歡上視聽語言課。「當你從另外一個橫截面去看電影的時候,你會更加理解表演,也會覺得更加有趣」
2017年,她最喜歡的電影是《嘉年華》,她看到了女性導演鏡頭下克制的力量。2018年,她最喜歡的華語電影是《大象席地而坐》,她讀懂了胡波的沮喪焦慮和失望。
李夢也毫不掩飾自己對畢贛的欣賞,她覺得畢贛是天才。對於自己的恩師賈樟柯,李夢始終覺得他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導演之一,她很感激和珍惜每一次和賈導合作的機會,李夢出演的《海上浮城》(1月25日上映),就是賈樟柯擔任的監製。
李夢與《天註定》劇組現身坎城
李夢的狀態很像生活在你我身邊的一個普通影迷,她會發文說羨慕在金馬看到婁燁導演新片的人,也會在看到一部好片子的時候,懷揣著激動的心情寫下自己最原始的感受。
李夢的日常狀態
在她看來,無論身處電影產業中的哪一個角色,最好的身份永遠應該回歸影迷。
私下的李夢可愛隨意,發狀態戲稱髮型和吳倩蓮「撞頭」
李夢希望被大家看到,看到自己的表現,自己表演上的能力。但在被問及自己對於演員生涯的規劃時,她稱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所以她索性不計劃。
「很多時候當別人問我說,對演員這個職業有什麼規劃時,我確實可以說一大串漂亮詞語,可是我還是想說,我做不了規劃。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當時就是當下,做好現在的自己。」
附錄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之後的李夢作品
網絡電影《小強大戰外星人》(2019年12月29日上線)
網劇《隱秘的角落》(2020年6月16日上線)
電影《野馬分鬃》(2020平遙國際電影展世界首映)
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2020平遙國際電影展世界首映)
電影《熱湯》(2020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亞洲首映)
電影《夏天只是一天》(2020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世界首映)
網劇《通天塔》(未播出)
電影《遊客陌生人》(未上映)
電影《隨花飛到天盡頭》(未上映)
電影《749局》(未上映)
電影《雪雲》(未上映)
電影《我要和你在一起》(原名《魔女的童話》,未上映)
採訪撰稿:陳卡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映畫臺灣】聯絡郵箱:
771539504@qq.com
(END)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文藝連萌成員
重發編輯:落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