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2020-11-17 騰訊網

引子

「人生如同一臺沒有裝膠片的照相機」

張作驥的新作《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榮獲第22屆臺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第49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大銀幕獎兩項大獎,這是一部講述臺灣普通家庭三代人之間的矛盾和隔閡的影片,通過描寫祖孫三代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糾葛,讓「記憶」與「遺忘」在生命中呈現出更為深刻的意涵。在這部沉重嚴肅,卻帶有一絲絲詩意的影片中,導演以寫實的創作手法真實地再現了臺灣南部地區底層人物的生活狀態,手持攝影、長鏡頭、交叉剪輯方式的運用,嫻熟的場面調度,精心設計的臺詞,以及對人物情緒的塑造,使得《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的主題在內涵和外延都具有更為深刻的價值意義。

導演在影片開頭部分就已經將這部電影在敘事上的最大亮點直接點明,影片以孩童阿全的視角和獨白而展開,導演會時不時的引入阿全這一角色的獨白來講述故事,這樣的處理方式,非但沒有讓整部影片的敘事顯得拖沓冗長,反而推動了整個劇情的發展,而且選擇以孩童的口吻來講述,更能拉進與觀眾的距離,強化了影片關於「記憶」與「遺忘」這一深刻的內涵。

此外,整部影片都呈現出沉鬱而又含蓄的特徵,影片中很多場景都是採用固定鏡頭拍攝,如拍攝一家人的住所的場景,逼仄的居室中連自然光線都很難透過窗戶進來,整個房間顯得極為壓抑和嚴肅,絲毫沒有一絲絲家的和諧氣氛,而與這種沉鬱基調相匹配是影片緩慢的節奏。在《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中,導演刻意減少了特寫鏡頭的使用,取而代之的則是大量的手持攝影鏡頭和長鏡頭,攝影機作為旁觀者刻意與人物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以一種靜靜觀察般的態度捕捉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呈現出一種寫實主義風格。

在電影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個關於房間內環境展現的長鏡頭,這個鏡頭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影片開頭,由於阿公不捨得搬離老房子,一家人擠在狹小的房間內,畫面所呈現的一半是彩色的,一半的黑白,而第二次是出現在影片結尾處一家人準備搬離老房子時,這似乎是導演暗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記憶中的事情是黑白的,現實中的事情是彩色的,兩個鏡頭首尾呼應,形成一種強化主題的作用。此外,影片似乎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更多的是一種對平凡生活的展現,一家人生活在逼仄的房間內做飯、吃飯、練習唱戲、拉家常就這樣一復一日過著每一天,正是這種近乎呆板的鏡頭其實蘊含著飽滿的感情張力,處處體現著導演對人物情感的刻畫。

不論是阿公和阿媽之間的感情,還是阿文和小夢的感情,阿文和兒子阿全的感情,以及火雞哥一家人之間的感情,電影中出現的所有親人關係,都是最親愛的陌生人,都有難以言說的複雜情感。而導演在處理這些情感的時候顯得非常克制而又含蓄,比如阿公和阿媽明明不想愛,卻為了生活而不得不做出退讓,當媽得知阿公和成恩的秘密後,阿媽積壓多年的情緒終於爆發出來了,導演不動聲色地使用中景鏡頭和近景鏡頭的來回切換表現阿媽在菜市場獨自發牢騷,這樣的處理手法絲毫不會妨礙觀眾體會主人公內心的憤怒感。

再如,在小夢出獄後與自己的男友阿文見面的場景,小夢懇求阿文與自己的兒子阿全見一面,卻遭到了阿文的滿不在乎,積壓在小夢內心的失落感在那一瞬間徹底奔潰了,導演在此處用近景鏡頭在人物阿文和小夢之間來回切換,以此來表現兩人不同的情緒變化。同樣的處理方式出現在火雞哥與妻子對話的場景中,人物之間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只能以靜觀式的姿態與冷靜的鏡頭語言展現隱藏在人物內心深處的細膩情感。

在《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中,導演既不主張男權,也不主張女權,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展現著芸芸眾生。在「去政治化」的影像中導演以一種再現現實的創作手法,關照著臺灣本土的社會現狀,影片指涉了當今臺灣社會非常多的社會矛盾,通過對這些矛盾的展現體現出導演對現實的思辨。

導演在影片中將女性角色塑造成為處在家庭中重要的位置,而男性角色成了被照顧被關注的對象,如在這個由孩童阿全敘述的家庭故事中,一開始就介紹了阿公是一位身患阿茲海默而失憶的老人,進而更沒有辦法承擔家庭的主要責任,他能做的就是拿著一架沒有裝膠捲的相機拍攝身邊的日常,在這種失去「家長制」話語的社會環境中,阿公只能依靠自己的老伴維持生活。而未過門的女婿阿文,自己販毒卻由女友小夢替自己坐牢,全然沒有負起一個男人應盡的責任。影片最後結束於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火鍋,看上去所有的矛盾都消失了其實內心還是有隔閡,這也進一步回應了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

一影一話 譜人生虛實

倶是覆舟風雨 書字可抵愁

公眾號團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戲劇與影視學

終南影話 電影小組

相關焦點

  •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對這部電影感覺一般,唉,小朋友遭受的太多了,小孩子其實快樂長大就好。該片講述一家人在阿公罹患阿茲海默症後的各自盤算。兩個孫子靜靜看著當下的一切。讓「記憶」與「遺忘」在生命中呈現出深刻意涵。
  • 李夢:成為那個最親愛的陌生人
    兩年過去了,《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早就在臺灣上映,李夢也有多部作品問世。近日一檔演技類節目,讓專注於文藝和獨立電影的李夢,被更多的大眾認識,當然,也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話題和聲音。這篇訪談文字,恰好可以看到,李夢對於演員這個職業的理解與期許,其實並沒有改變。
  •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引子「人生如同一臺沒有裝膠片的照相機」張作驥的新作《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榮獲第22屆臺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第49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大銀幕獎兩項大獎,這是一部講述臺灣普通家庭三代人之間的矛盾和隔閡的影片
  •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如果沒有回憶,這輩子還算不算數?
    這對家人與孩子來說,是最難以接受的悲慟。醫學上,目前沒有任何方法能治癒或逆轉,只能儘可能在前期發生徵兆時,延遲並改善生活質量,患者也許還是能獨立完成許多生活上的大小事,但大部分需要認知功能的行為,還是需要他人的監督。失智症是種可怕的病,它偷走人們伴隨一生的最重要元素──記憶。
  • 親愛的陌生人,我在最顯眼的地方等你
    一剎那,一股秋風飄飄而來冷得有些 寒暄,有些刺骨我愣住了,為什麼不抓住你衣角呢不,親愛的陌生人,我怎敢這般無禮呢>親愛的陌生人你我兩眼墨黑,素不相識你只是人群中的過客你只是人群中的路人甲你卻是人群中最顯眼的人
  • 2019年26部傑出華語電影大盤點之《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前言:青年電影手冊繼續2019年度華語十佳影片盤點,今天為大家送上的是——《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該片提名了青年電影手冊2019年度華語十佳影片、男配角等2項大獎。張作驥新片《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前段時間出來了,因為種種原因,內地的觀眾只能通過特殊的方式看到這部電影。
  •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家人何苦為難家人
    我在看到30分鐘的時候幾乎要放棄,直到影片進行到1個小時的時候才有撥雲見日的感覺。前半段做了太多的鋪墊,擺開了看似無關緊要、但是後來又逐一兌現的線索。類似於紀錄片式的短鏡頭,一幕一幕的在各個線索之間跳轉,搞不懂影片要表達什麼——難道又是一部記錄阿爾茨海默症的病患家庭的故事。
  • 陽光普照的熱帶雨中,擁抱我最親愛的陌生人【臺片一周】
    張作驥出獄後的第一部長片《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去年夏天開機所以這次《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的演員,李夢就算最知名的演員了,另外還有憑藉《醉.生夢死》拿到金馬最佳女配角的呂雪鳳。《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講的是一個患有阿茲海默症老人家庭的故事,這是劇組的日常
  • 親愛的陌生人
    相遇很多很多的陌生人,一些陌生人擦肩而過,一些陌生人逐漸的熟悉。這些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僅是花開一瞬間的笑容;這些熟悉的陌生人,對我們而言是美好停留下來的過客。剛剛踏入一個幽靜而清晰的新穎世界,走在陌生的城市,走在陌生的校園。沒有任何來往牽絆著,一切看起來都是印象裡的路人,一切看起來又想窗裡窗外想念過的景致。
  • 【1080P 中字】臺灣電影《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2019)
    👇掃碼關注【外區電影】公眾號,在【外區電影】公眾號回復關鍵詞「親愛的陌生人」即可!
  •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親愛的陌生人
  • 你好,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如果有一天,我們在街頭相遇,我相信即使沒有見過,我們也會馬上認出對方。我們會獻上最自然的微笑和擁抱,說一句:你好,我親愛的陌生人。(長按上方二維碼可立即購買)我來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朋友花花今年剛二十五,家裡就急得不得了,一周安排三四次相親,而且相親的對象什麼妖魔鬼怪都有,A比花花矮了一頭;B特不講究衛生,指甲長得可以練九陰白骨爪,滿腦袋頭皮屑,一搖頭雪花紛飛;C是個直男癌患者,自己月收入才三千多,沒房沒車,還嫌花花不是事業單位工作不穩定;D倒是最靠譜,三十出頭,經濟條件不錯,長相個頭相稱,可問題是,人家去年剛離婚,孩子都三歲了。
  •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只看到狗血家庭毀三觀,就白瞎了這片的高級
    他曾對最疼愛的小孫子說過,在他的記憶深處——風是有味道的,水是有倒影的,樹是隨風搖擺的。而生命,就像幾張照片而已;如果沒有回憶,他的人生或許會變得更美好一點。病症就像一棵樹,伴著歲月生長;回憶卻變成了根,扎進地平線下,埋葬在視線所及之外。最疼愛的孫子、磕絆一生的髮妻、剛出獄的女兒……終將成為他眼中的陌生人。他的人生美好了嗎?
  • 「我把我最私密的心事,講給了一個陌生人聽」
    和陌生人之間的相處,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大多數時候,我們對陌生人是警惕的,疏遠的。毫無交集的網友,陌生人的信,地鐵上突然找你說話的路人,我們下意識地會對他們豎起十二分的警覺心,恨不得趕緊遠離。可是,有時候,一旦對方身上有某個點特別戳中我們,或者特別聊得來。從陌生人到知己的速度,可能比身邊的朋友要快得多。
  • 安好,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然後你讓我猜你多大我覺得自己被套路了,不敢相信你比我小保守的說了一句比我大果然你一臉笑意的對我說,我比你小兩歲>心裡高興,一直說著約一把可始終沒有後續(七)再後來,腦海中竟天天出現你的樣子每天最開心的就是等你回信息
  •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成長
  • 親愛的陌生人
    只要最後那個人是你,我願意等!嗨!你好嗎?親愛的陌生人。我在這裡等你,等了29年,雖然這個過程有點枯燥乏味,有點讓我痛苦不堪,但是遇上你之後,我發現那些都不算什麼了,就當成是老天為了讓我遇見你付出的一點代價吧!
  • 「謝謝你,親愛的陌生人」
    我曾經陷入深淵,是陌生人的幫助將我從黑暗中拉出;我曾經在深海迷失,是陌生人的幫助點亮燈塔指引方向
  • 我最最親愛的小孩
    我遠遠就看見你站在大門口,你歡呼雀躍地撲向我,兩條清清的鼻涕蹭了我一臉。「媽媽,我想你了。」「媽媽,抱抱。」你兩條腿不安分地在我身上蕩起了鞦韆,嘴巴裡呼出的熱氣噴在我耳邊,痒痒的。這個提前回老家的小孩等了我好幾天,下午又等了我好幾個小時,媽媽通過你的撒嬌和噘嘴就知道了你的等待有多漫長。我親愛的小孩,你看,等待雖苦,它也如此美好,它拉長了你翹望的脖子,也濃厚了媽媽對你的愛。我們的愛是雙向的呀。我抱了你好久,像你嬰兒時貼近我的心跳那般,我也喜歡窩在你小小的胸口,聽那撲通撲通的聲音,像遠方的鼓聲來到耳邊。
  • 你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那個手機並不是人人都有的年紀,我們還喜歡寫信給彼此,即使這種行為在現在看來是那麼地「非主流」,但在我看來,寫信這種方式記錄著我們的友情,它比現在的微信更加能代表彼此的心意。時間一晃就是七八年,曾經青澀的少女們如今都已是奔二的大姑娘了,我們有的繼續讀大學,有的早早地出了社會;每個人有了自己新的生活圈子和朋友圈子,分散各地的我們聯繫越來越少,我跟她們之間好幾個人似乎已經成為了曾經最熟悉的陌生人,她們的樣子也只活在我那模糊的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