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設置「黎明桶站」,這個村垃圾分類正確率高達95%

2020-12-28 北京日報客戶端

「我剛稱過了,您這袋垃圾有兩斤,可以積2分。來,我掃您的碼,給您把分加上,以後您憑積分就能來咱們『圾分綠色銀行』兌換獎品了。」今天,「黎明圾分綠色銀行」在金盞鄉黎各莊村正式揭牌成立。

每天一早,金盞鄉黎明「圾」分小隊準時出動,隊員們準備好垃圾分類「三件套」——垃圾夾、電子秤、手機,為每戶稱重掃碼積分。分類正確的垃圾直接計入「圾」分,並存入線下「綠色銀行」。同時,黎明「圾」分黨員先鋒隊的隊員們也已就位,開始新一天的桶前值守。

這是朝陽區金盞鄉以黎各莊村為試點,開展的「美麗鄉村優+計劃——黎明圾分」行動。通過打造黎明「圾」分黨員先鋒隊和黎明「圾」分小隊,探索「桶前值守+上門回收」相結合的村域垃圾源頭分類模式。實行以來,村民垃圾分類正確率高達95%。

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黎明桶站」

整齊的綠色制服、印有「垃圾分類志願者」字樣的紅袖標,黎明「圾」分小隊已成為金盞鄉黎各莊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為規範垃圾分類與收集、運輸流程,黎各莊在村域內統一設置了10個固定桶站,每天早、晚高峰期間,黎明「圾」分黨員先鋒隊都會準時守桶,監督指導村民正確分類投放。

據悉,黎各莊村創新打造了走進各家各戶的「黎明桶站」。基於村內清晰的網格化分片布局,村黨組織以戶為單位,配發分類垃圾桶和垃圾袋等物資,提倡村民在家自覺分類。黎明「圾」分小隊則定時定點上門回收,記錄各村戶分類情況,建立「黎明桶站」動態信息臺帳。

清晨,黎明「圾」分小隊伴著朝霞出發,一對一指導村民正確分類。每天早7點到8:30、晚7點到9:30,黎明「圾」分小隊都會帶著「三件套」上門收垃圾。形成網格長宣傳—黨建指導員引導—物業保潔員回收—垃圾分揀員督查,一整套閉環,打通「家庭分類、隊伍上門收、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全流程規範化體系。

一戶一碼每戶日平均回收量過百斤

全流程規範分類回收並不是終點,通過「智匯黎各莊」智慧化鄉村治理平臺,金盞鄉黎各莊村網格區內設置「黎明桶站」的家庭,每戶都對應一個專屬二維碼,形成「一戶一碼」。

黎明「圾」分小隊上門收垃圾時,先對村民分類的垃圾稱重,之後打開手機掃描村戶專屬二維碼,即可自動為其累積與垃圾重量1:1的「圾」分。

打開「智匯黎各莊」,村民們可以隨時查看自家的積分數據。據統計,一戶一碼制度實行20餘天來,黎各莊村試點「一戶一碼」的29戶1000餘名村民已經分類回收垃圾2393.22斤,其他垃圾1590.98斤,日平均回收量113.96斤,垃圾分類正確率高達95%。

上門回收稱重的積分存進線下「綠色銀行」

「現在我們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黎明桶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督導員,每天只需要自己分類,有人上門來收,特別省事兒。分正確了還有積分,積分又能換獎品,我現在覺得垃圾分類這事兒特有意思!」村民王阿姨說。

此外,為鼓勵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黎各莊村在建立線上「圾」分臺帳的基礎上,還建起了線下「綠色銀行」。每次上門回收稱重的積分,都會計入村戶「圾」分臺帳,村民可以使用這些積分到「綠色銀行」兌換相應獎品。

僅一個月的時間,金盞鄉黎各莊村試點片區桶前值守黨員參與率達100%,「黎明桶站」部署率達100%,村民參與率達85%,分類意識顯著提升。

下一步,金盞鄉將在黎各莊村全村推廣一戶一碼、線上積分等機制,結合環保酵素製作、垃圾分類文創產品發放等活動,倡導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綠色生活理念,探索可複製的自主式源頭分類新模式。

相關焦點

  • 小晶片走進大農村 海寧尖山率先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智治」全覆蓋
    看到屏幕上顯示的垃圾桶戶主、卡號、重量等數據,馬雪祥不住為這個「新傢伙」點讚,「就是這張晶片啊!滴一聲,我的信息都顯示出來了,以後垃圾分類絕對不能馬虎。」據悉,農戶還能通過掃描晶片上的二維碼,查看自家垃圾分類情況。一枚小晶片,一頭連著家家農戶,一頭連著大數據,讓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邁入了「智能化時代」。
  • 通州這個村發放帶樓棟編號的垃圾袋,垃圾分得咋樣一目了然
    在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上,通州區潞城鎮後北營村自創了分類垃圾袋,每一個都帶有樓棟編號,所有垃圾都可以溯源。自今年5月1日垃圾分類工作實施以來,後北營村一直致力於做實做細垃圾分類工作。村裡從源頭上下工夫,向村民發放帶有樓棟編號的垃圾袋,讓垃圾可追溯源頭,引導大家在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引導全員參與垃圾分類。
  • 海寧尖山:垃圾分類「紅色」引領「綠色」
    今年4月,首個企業紅色廂房在火星人廚具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標誌著垃圾分類定點定時投運「駛」入企業內。「當前,我們正抓緊企業紅色廂房的布局建設。」區(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已有火星人、戀尚家兩家企業建成紅色廂房,垃圾分類正確率達95%,萬凱等3家企業正在建設布局。
  • 這個村的垃圾分類月之星出爐了!
    生活垃圾分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是能否轉變群眾長年累月形成的生活習慣。瑤溪街道浹底村作為垃圾分類試點村,5月上旬共招募15名志願者家庭報名參與垃圾分類家庭實踐計劃,參與計劃的15戶家庭籤訂承諾書,通過小組議事的方式制定出垃圾分類打分標準,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和社工走訪打分,最終產生3名分類月之星。為提升廣大居民垃圾分類的參與率,樹立先進典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 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5%以上
    12月25日下午,蘭州市城管委和蘭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關情況,市城管委、共青團蘭州市委、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就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作了發言。
  • 廚餘垃圾就地漚肥,這個村做到了!
    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2019年,花都區赤坭鎮竹洞村創建市級農村垃圾分類試點村,100%的村民參與到垃圾分類,分類投放準確率已達70%以上,做到以點帶面,逐步擴大推廣。其中,科普宣教館分為3個板塊,分別從竹洞村的垃圾分類經驗做法、垃圾分類指南及資源回收利用三大方面開展科普宣教。村民活動中心公示竹洞村垃圾分類組織機構、村規民約及家庭評比等內容,做到獎罰分明,在村內形成參與垃圾分類你爭我趕的良好氛圍。
  • 農村地區垃圾怎麼分類?北京房山:探索廚餘垃圾就地堆肥
    據了解,為落實北京生活垃圾分類「新規」,房山區制定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其中提出主要目標是,2020年鄉鎮(街道)創建垃圾分類示範片區的佔比達100%。記者注意到,對農村地區,方案提出將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因地制宜加快推進農村地區垃圾分類,具體要求與城鎮地區有所不同。
  • 懷柔這個小村施行「三級分類」,垃圾分類準確率接近滿分
    村民在家自行分類,垃圾分類準確率達到70%而且還在逐日提高;保潔員包戶上門收垃圾,示範、指導、檢查,把準確率提高到90%;地箱桶站前保潔員輪流值守終極把關,不讓分錯的垃圾進地箱,全村垃圾分類準確率接近滿分。
  • 贛州市垃圾分類有獎知識競賽圓滿收官!
    贛州市垃圾分類有獎知識競賽圓滿收官!7月27日,贛州市「垃圾分類有獎知識競賽」活動啟動,截至8月10日活動結束,總參與人次106萬。全市大部分單位和縣(市、區)都參與了活動,其中興國、贛縣、石城、全南、寧都等地參與率較高。從正確率數據分析,題目最高正確率98.41%,為《廢農藥、廢油漆、殺蟲劑的殘餘液體和容器屬於什麼垃圾?》,此次有獎競賽一共80題,平均正確率為62.68%,其中20道題正確率80%以上。
  • 建德李家鎮諸家村,垃圾分類改革探索的600個日夜
    諸家村「美麗管家」記錄分類質量為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村兩委多次召開兩委班子、黨員、村民代表會議,布置垃圾分類工作,建立建全分類運輸體系及生活垃圾分類相銜接的收運體系。諸家村結合村實際成立了4支隊伍,分別是黨員志願者隊伍、網格員隊伍、村幹部聯片聯組隊伍、美麗管家隊伍,由這4支隊伍進行入戶宣傳、指導村民垃圾分類。
  • 這個國家,討論垃圾分類時必會被說起
    「日本的垃圾分類到底有多細緻?」「日本垃圾分類後如何處理?」……的確,當我們在討論垃圾分類時,始終繞不開日本這個乾淨到「變態」的國家。相信很多初次到日本旅遊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拿著垃圾不知道該往哪裡扔的經歷。作為對垃圾分類要求最嚴格的國家之一,日本的大街上很難見到垃圾桶,但在城市裡卻能夠輕易看到高聳的「大煙囪」——垃圾焚燒站。
  • 巴南區李家沱街道:支持樓層撤桶,助力垃圾分類
    1月7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巴南區獲悉,為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倡導綠色健康生活,巴南區李家沱街道多次召開垃圾分類工作部署會,積極動員村(社區)及物業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加快推行樓層撤桶、提高投放正確率等工作。
  • 垃圾分類催生家用垃圾分類桶熱賣 摺疊式分類桶搶手
    垃圾分類催生了家用垃圾分類桶的熱賣。有的是單個的垃圾桶,上面標有「廚餘垃圾」「可回收物」等字樣,顏色上有所區分;有的是一體式垃圾分類桶,一個大桶分成兩部分,一邊是「廚餘垃圾」,一邊是「其他垃圾」。記者注意到,分類垃圾桶的價格比普通垃圾桶偏高,價格從70元到150元不等。  「雖然分類垃圾桶稍微貴一些,但不少人為了做好垃圾分類還是會選擇購買。這款腳踩式分類垃圾桶,可拆卸、容量大,賣得最好,剛上架兩天,就只剩兩個了。」
  • 垃圾分類兩堂課,珠吉街推動三級考核落實垃圾分類責任人
    、各科室負責人、兩村公司負責人、各經濟社、各居委會主任與專幹,轄內物業小區、寫字樓、工業園、學校、單位等相關人員到街道辦事處二樓會議室宣講珠吉街垃圾分類工作培訓課堂,主要傳達學習市、區、街最新垃圾分類工作要求;部署街、村居、垃圾分類責任人三級考核工作,以及極度考核工作的主要內容;分析本街道垃圾分類工作主要短板、問題等內容。
  • 垃圾分類首日 我們這樣做
    驛站環保主管張彤說,「我們還設計製作了一個分揀臺,能進行乾濕垃圾分類的分揀,也能讓居民更直觀地學習,每一次居民參與投放都能學到一些分類知識,投放正確的居民還能獲得積分。」  據介紹,該驛站設置的可回收智能分類收集箱,在每次投放後系統自動進行稱重,每千克回收物都可獲得積分。根據累計所得,市民可在驛站的智能積分兌換機上,換取垃圾袋、捲紙等日常生活用品。
  • 我區11個小區獲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稱號 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 共建...
    本網訊(記者劉新巖通訊員鮑豔)12月2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組織召開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7個月新聞發布會,首次評選出2020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共174個,西城11個小區榜上有名。
  • 2020年12月垃圾分類成績公布
    來自市城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市4182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3020個小區建成6253個垃圾分類收集點,251個小區、853個收集點在建。1萬多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堅持桶邊指導。分類垃圾按照「不同種類、不同車輛、不同去向」要求進行分類收運,垃圾分類收運車到小區「打卡」收集,行駛軌跡在線監控,廚餘垃圾日收運量達到950噸。各區、各街道究竟分得怎麼樣?
  • 上海生活垃圾分類九成居住區已達標
    本報訊(記者 陳璽撼)昨天,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公布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4049噸、有害垃圾分出量0.6噸、溼垃圾分出量7453噸、幹垃圾處置量17731噸,較2018年底分別增加431.8%、504.1%、88.8%和減少17.5%。「三增一減」,直接體現了上海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成效。2019年,全市135個街鎮成功創建為垃圾分類「示範街鎮」,10個區創建成為「示範區」。
  • 街道寫感謝信致謝居民:謝謝你們的垃圾分類 讓環境變得更好!
    原來,這是街道對於垃圾分類正確居民的獎勵,每次正確分類即可領取塑料口袋獎勵。「紙板屬於可回收物,你裝到其他垃圾袋了,下次注意哈!」王先貴在檢查完張婆婆的垃圾袋後提醒道。「要得!每次還要送垃圾袋給我,謝謝了!」張婆婆笑著道謝離開。王先貴告訴記者,他當垃圾分類指導員已經有4個多月了,如今算得上是越來越輕鬆了。
  • 讓「垃圾分類」更有溫度
    原來,如今的垃圾廂房點位就是從前的垃圾桶擺放點,曾經四五個垃圾桶聚集在鑫鑫社區24幢旁,家住二樓的虞阿姨每天被這味道燻得受不了。自從垃圾廂房投入使用,垃圾定點定時投放,刺鼻的味道消失了,整棟樓的居民都非常感謝這項工作,特別是想感謝督導員孫華。「她的工作不僅僅是監督和指導垃圾分類,還要對垃圾廂房環境的清潔和消毒。條件雖然簡陋,但是孫華每天都清理地非常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