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活垃圾分類九成居住區已達標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訊(記者 陳璽撼)昨天,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公布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4049噸、有害垃圾分出量0.6噸、溼垃圾分出量7453噸、幹垃圾處置量17731噸,較2018年底分別增加431.8%、504.1%、88.8%和減少17.5%。

「三增一減」,直接體現了上海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成效。2019年,全市135個街鎮成功創建為垃圾分類「示範街鎮」,10個區創建成為「示範區」。對照居住區垃圾分類「五有」達標標準,上海1.3萬餘個居住區(村)的分類達標率由2018年年底的15%提高到2019年年底的90%。

今年,上海繼續深入推進垃圾分類,確保可回收物回收量6000噸/日以上,有害垃圾清運量1噸/日以上,溼垃圾分出量9000噸/日左右,幹垃圾處置量控制在1.68萬噸/日以下。

綠化市容部門相關負責人坦言,高校、醫院、交通樞紐等場所的分類實效仍有待提高,誤時投放點管理、破袋投放引導、郊區農村溼垃圾就地處理、快遞、餐飲、旅館等行業源頭如何推進源頭垃圾減量等,仍是難題。

今年,上海垃圾分類將繼續在軟硬體等方面用力。硬體方面,也就是生活垃圾全程分類設施方面,今年上海將優化可回收物「點站場」體系功能布局,完成6000個居住區服務點的功能提升,提高可回收物的回收處置效率。同時,新增幹垃圾焚燒和溼垃圾資源化利用總能力3450噸/日,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軟體方面,上海將緊盯垃圾產生源頭,實現95%以上的居村及單位垃圾分類實效達標、85%以上的街鎮分類實效達到示範水平。

副市長湯志平出席會議。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始終保持第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2019年以來,住建部每季度對全國46個試點城市垃圾分類考核排名中,上海始終保持第一。今天上午,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聽取本市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情況 。
  • 今年上海可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基本...
    今年上海可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建成 要聞 來源:東方網      時間:2020-12-11 09:32:44
  • 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年報」出爐 分類效果正在顯現
    作為我國首個進行垃圾分類的城市——上海,從去年7月開始實施至今,已有10個月了。近日,上海市公布了2019年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年報」,數據顯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溼垃圾分出量同比有明顯增長,而幹垃圾處置量同比減少了17.5%。生活垃圾分類效果正在顯現。
  • 垃圾分類|《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解讀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 明確了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我市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按照2019年住建設部新版《生活垃圾分類標 志)標準進行了完善,堅持了「四分法」, 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明確了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目錄由市城市管理部門組織編制並向社會公布。
  • 垃圾分類這件「小事」如何持續:上海的經驗與思考
    今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一周年,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數據,居民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從條例實施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單位分類達標率達到90%。實際上,上海探索垃圾分類的起步時間更早。早在2000年,上海就被住建部確定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的八個城市之一。
  • 2020年上半年上海全市垃圾分類排名出爐
    上海市分減聯辦今日(7月7日)公布「2020年上半年度全市各區及各街鎮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考評」結果。2020年上半年,全市16個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考評均在92分以上,達到「優秀」標準。從考評結果來看,垃圾分類在上海已經成為大部分居民的生活習慣,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上海實踐」逐步形成,並進入了常態化、長效化、規範化時期。看看新聞Knews記者觀察到:同比去年7月發布的數據,楊浦區提升5位躍居榜首,進步最大的浦東新區、金山區分別上升12位和10位,進入前6行列。
  • 【特寫】「垃圾圍城」能否破解?從源頭到末端,記者跟著生活垃圾遊...
    北外灘街道社區自治辦相關工作負責人孫銘浩指出,雲舫小區5G垃圾廂房的乾濕垃圾稱重、環境監控等後臺數據已直接接入虹口區的管理平臺,這與北外灘「全球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典型示範區」的規劃定位相適應。界面新聞記者看到,虹口區「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實效監管平臺」大屏上實時顯示區內795個小區的分類垃圾收運量。
  • 上海民聲|垃圾分類 集貿市場上新神器
    希望有關部門能有效推進農貿市場、菜場的「垃圾分類」。建議人 常麗華上海已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的「新時尚」。但我平時出門買菜,看到一些菜場內只是擺放了幾個分類垃圾桶,並未按要求建造垃圾箱房;有的雖然建了箱房,但也沒有配置溼垃圾就地處理設施。
  • 番禺區在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第三季度考核...
    大洋網訊 記者11月16日獲悉,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第三季度考核日前公布,番禺區取得排名第二的佳績,這一亮眼的成績單標誌著番禺區人大二號議案辦理工作邁上新臺階。番禺區垃圾分類工作源頭減量成效顯著,連續三年再生資源回收率超40%,2019年全區生活垃圾焚燒填埋總量實現「負」增長,同比降低0.69%。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全區528個小區、177個行政村覆蓋推行垃圾分類,60個樣板小區、14個示範村和1個示範市場帶頭引領,194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實施強制分類制度。
  • 農村地區垃圾怎麼分類?北京房山:探索廚餘垃圾就地堆肥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4月30日,記者從北京市房山區獲悉,該區已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其中,對農村地區居住區垃圾分類的要求與城市有所不同,包括鼓勵探索廚餘垃圾就地堆肥等處理技術,以減少外運成本開支。
  • 垃圾分類之後的廚餘垃圾滲濾液處理難點與重點
    從國家2019年大力推進垃圾分類以來,全國各地紛紛將形成3年的規劃,將垃圾分類落實到地。垃圾分類之後,對滲濾液的水質勢必有非常大的影響。而爆發的同時,限制該就地處理系統推廣的環保問題之一,就是滲濾液(汙水)的處理達標排放。要考慮如何將廚餘垃圾滲濾液(汙水)達標,先來了解一下廚餘垃圾的成分,從廚餘垃圾的含水率來分析該滲濾液(汙水)的水量與水質,從而針對性的來進行設計。2020年7月17日在廣州官網曬出了2019年廣州市終端生活垃圾組成和性質的分析。
  • 上海高校垃圾分類情況如何?達標率已躍升至100%
    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已一年有餘,高校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做得如何?近日,界面新聞記者走訪了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箱房配備了煙感噴淋、紫外線消殺和排風除臭系統,能有效解決細菌和氣味問題,並杜絕了幹垃圾引燃的安全隱患。上海交通大學生活垃圾分類箱房內收集容器配備情況。
  • 王汝剛受聘「上海市垃圾分類形象大使」,卡通形象同時發布
    12月10日,在2020年上海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展示活動上,滑稽表演藝術家王汝剛受聘擔任上海市垃圾分類形象大使,聘期2年。目前,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根據王汝剛形象設計了「男女老少」四款卡通形象,並將在後期推出垃圾分類漫畫。活動現場,綜合考評和社會公示選樹的首批12個「上海市垃圾分類志願服務特色社區」獲得授牌。
  • 東陵智能分類垃圾回收機廠家供應
    隨著環保督查的加強,我國的廢塑料行業的小作坊問題得到極大改善,現階段這個行業正在由安全處理向著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將塑料從生活垃圾中分離的方向發展。「網際網路+回收」和物聯網是促進傳統回收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及系統,為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提供創新思路及工具,逐步改變統回收「小、散、差」的狀況,推動我國垃圾分類智能化發展。
  • 上海家庭「垃圾分類」 觀察筆記
    新京報記者 邵媛媛 攝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亂扔垃圾的個人將面臨50-200元的罰款,社區「撤桶並點」,居民的生活垃圾必須定時定點投放,上海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因一直在外讀書、工作,我從未正式參與這項在家鄉開展了半年多的環保行動。  我心中的疑惑是,垃圾分類會如何改變一個城市家庭的生活習慣?
  • 上海垃圾分類已進入2.0版 但可回收垃圾與幹垃圾混投現象仍很普遍
    讀者來信公共場所垃圾混投怎麼破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執行至今,成效有目共睹,垃圾分類已成為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一張名片。如今,垃圾分類正在跨越「初級階段」,開始向進階版邁進。但在近期的執法檢查和監督中,執法人員發現,居民區的垃圾分類相對較好,而在路邊、車站碼頭、商場醫院的公共區域等高流動性場所,垃圾混投的情況仍較為普遍。希望市相關部門儘快想辦法改變這種情況。 ——讀者牧坤根據讀者反映的情況,記者在調查後發現,之所以高流動性公共場所的垃圾箱混投情況較為普遍,原因主要是部分人員還不太清楚垃圾是如何分類的。
  • 生活垃圾分類「拓荒」排頭兵!張寅:擔當是立責於心、履責於行
    2018年,上海正式啟動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在全市推行生活垃圾從源頭分類,全流程打造。張寅被任命為區綠容局生活垃圾分類推進組組長,她在上任伊始就堅定了對這份責任的擔當。
  • 廣州:匠心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目前,廣州已建成16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包括7個資源熱力電廠、5個填埋場、4個生化處理廠。在建14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包括5個資源熱力電廠、4個填埋場、4個生化處理廠、1個汙水處理廠。焚燒處理能力達1.55萬噸/日,生化處理能力達4680噸/日。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廣州市共接收處理生活垃圾3500餘萬噸,實現垃圾焚燒、沼氣發電超50億千瓦時,確保了全市垃圾處理設施安全運行和環保達標排放。
  • 就在上海居民被垃圾分類逼瘋時,有人已找到了商機...
    7月1日,上海正式實行被網民戲稱「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最近,上海居民被垃圾分類逼瘋了的事,已經刷爆了朋友圈,各種版本的段子、吐槽層出不窮。有網友吐槽為了扔垃圾跑到江蘇,逃離上海;甚至還有網友戲稱:「阻止我成為上海人民的,不是高房租,不是高物價,不是996…是垃圾分類。」
  • 社區堆肥|印度班加羅爾(上):從垃圾圍城到垃圾分類
    2012年出臺垃圾源頭分類和社區堆肥的政策之前,班加羅爾市生活垃圾主要是混合收集、混合運輸、填埋處理。那麼,為什麼班加羅爾會在2012年出臺這樣的社區堆肥政策呢?垃圾圍城危機印度在2000年出臺過垃圾管理政策,只允許焚燒不可回收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