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偶爾肩痛、抬東西困難,自行塗藥、貼藥,直到疼痛難忍、嚴重影響功能活動時,才開始重視。
「醫生!我的肩膀太痛了,每天都睡不著覺、做不了事,怎麼回事?」
每天照顧家裡老人的王阿姨,高頻率、長時間的進行搬、抬、抱等動作導致肩部疼痛、無力,抬肩困難,難以入睡,到中大五院檢查發現,罪魁禍首是「肩袖損傷」。
一、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是一種常見的肌肉骨骼疾病,指包繞肩關節的岡上肌、肩胛下肌、岡下肌、小圓肌的肌腱或合併肩峰下滑囊的創傷性炎症病變,常發生在肩關節的反覆上舉運動,如遊泳、舉重、桌球等。
肩袖損傷的症狀
1.肩部深處的鈍痛
2.嚴重時影響睡眠,尤其是患側受壓時
3.肩部功能活動障礙:肩部上舉、外展或伴有內外旋時,肩及上臂出現疼痛;難以完成梳頭或抓後背的動作
4.肩部力量下降
二、肩袖損傷患者切勿盲目鍛鍊
很多肩袖損傷患者誤認為得了肩周炎,做各種運動鍛鍊,結果越來越嚴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甚至形成嚴重肩袖撕裂影響恢復效果
因此,不能盲目自我鍛鍊,要及早就醫,進行下列運動實驗,看看自己是否有肩袖損傷。
1.空罐試驗
肩外展90°後,內旋並向前30°,肩外旋,前臂旋前使拇指指間向下,雙側同時抗阻力上抬,檢查者與腕部施向下的壓力。肩袖損傷者會感覺疼痛,無力。
2.墜落試驗
肩關節在肩胛骨平面外展90°,屈肘90°,檢查者使肩關節達最大程度外旋,然後放鬆,並保持該位置。肩袖損傷者無法保持外旋角度,手從上方墜落,至肩內旋。
3.抬離試驗
將手置於下背部,掌心向後,將手抬離背部,必要時可適當給予阻力。肩袖損傷者不能完成此動作。
三、肩袖損傷的康復治療
1.運動訓練
早期:患者制動休息,用前臂吊帶保護患肢前臂,避免患肢舉過頭的動作,並指導患者做聳肩、握拳等運動,以減輕腫脹和疼痛。
中期:肩關節被動活動,患者可進行屈伸、外展、外旋等動作,再循序漸進地進行手指棍棒練習、滑車等,以放鬆肌肉。
後期:肩部主被動活動訓練、運動訓練及肩關節各軸向的自我牽伸及力量訓練,促進肩關節功能恢復。
註:以上動作需在專業康復師的指導下完成
2.針灸療法
利用電針儀調節身體裡的內咖肽等因子以疏通經絡,活血祛瘀,通經止痛。
3.物理因子治療
超聲波治療:能減輕肢體腫脹、消炎鎮痛、促進新陳代謝。
微波治療:改善血液循環、放鬆肌肉,加速鎮痛物質釋放。
衝擊波治療:以增大組織的間隙,鎮痛等。
其中,運動後進行冷療法,緩解肌肉腫脹疼痛。運動訓練後,予冷敷鎮痛,減少局部充血和滲出,為第2天的功能訓練做準備。
4.藥物治療
可使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減輕疼痛感。
5.超聲引導下注射藥物
在肌骨超聲下對肩袖進行實時動態、清晰的檢查,診斷肩袖損傷的位置後,在肌骨超聲的引導下注射藥物,以促進肩袖組織的修復。
經超聲引導下損傷部位藥物注射等綜合康復治療,王阿姨肩膀疼痛症狀明顯減輕,已恢復正常生活。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康復醫學科詹鴻銳博士提醒市民,肩袖損傷需根據不同發展階段選擇合適的藥物及治療方式,肩部運動時要注意預防,避免二次傷害。
1.運動前做好熱身,如循序漸進地進行上臂旋轉動作,拉伸肩袖肌肉,預防肩袖損傷;
2.避免過度反覆的肩關節外展活動,若無法避免應在加強保護的情況下進行;
3.未掌握正確鍛鍊動作前,練習強度不宜過大;
4.加強肩部肌肉的力量訓練,加強肩關節活動性;
5.運動後對肩關節進行牽拉、按摩,但要注意肩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