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雲淡風輕,
2017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上,
湖北黃州安國寺聖玄法師第一個上臺宣講
他說人生就是一場負重而行,
我們可以像連結wifi一樣,
與諸佛法界的因陀羅網連結,
讓我們深信菩提心的願行
可以超越這苦難的人生
生起「獨坐大雄峰」的氣概,
經歷「世味何如法味長」的享受,
揮灑「電光影裡斬春風」的痛快,
承擔「不空空處是生涯」的擔當,
以此,覺悟、奉獻、超越
講經說法是佛教傳承發展的根本主線
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已連續舉辦十年
成為推動佛教文化發展的強勁動力
十年來,學海群英縱橫,法音遍弘九州
聖玄法師獲得2017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二等獎
湖北佛教繼覺燈法師、月妙法師、惟善法師、
覺夢法師、能慧法師、覺道法師等法師以後,
再一次獲得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金蓮花獎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
正慈大和尚擔任本次講經交流會評委
並親自為聖玄法師頒獎
2017杭州 全國講經交流會
黃州安國禪寺 聖玄法師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大家下午好!
末學聖玄,很高興能夠第一個站到臺上,與諸位分享關於建立信仰的點滴體會,末學依據的經典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人生實苦,信仰是生命的根本
諸位別看我出家未久,才疏學淺,可末學來自人文聖地,古城黃州。大宋元豐三年,一代文豪東坡居士貶謫黃州,躬身懺悔「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前往黃州城南的安國禪寺焚香默坐,深自省察,物我相忘,身心皆空,在佛法的信仰上,有了質的飛躍,實現了精神的突圍,成為文壇與禪林千古傳頌的佳話。
今天的我們,同千年前的東坡先生一樣,對生活有太多的幻想,對現實生命缺少真切的觀照,有著同樣的信仰迷茫。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末學敢於第一個站到臺前,勸請諸位成就無上菩提心,以建立對於佛法僧三寶的真實信仰。
末學的一位同學,自畢業以後很少聯繫,開朗活潑的他突然到寺院來探望,原來病痛正折磨著他的內心,一步步侵襲著他的生命,這一切讓他與東坡先生一樣,重新檢視自己的信仰。他是那麼的年輕,我時時還能想起和他一起上課的場景,一個年輕的生命瀕臨枯萎的邊緣,又是那樣猝不及防。
正如今年清華大學錄取了一位特殊的新生,魏西同學,父親早逝、身患重度殘疾的他,收到清華大學的信中說,「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我們面對苦難不僅有嘆息,更應當相信菩提心的力量,能夠饒益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成就無上佛果。在未來,「人生無常,國土危脆」,會永遠提醒我們,信仰是生命的根本。
在《華嚴經·行願品》裡,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教導善財童子,這十大願,或隱說,或顯說,皆是大乘信仰的根本——「菩提心」的生動開展。譬如說:勤修清淨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
佛陀所宣說的大乘經典,無不強調菩提心。那麼什麼是菩提心呢?《華嚴經》講到「為欲利樂諸眾生故,勤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圭峰宗密大師以這句話來定義菩提心。簡單來說,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菩提心,讓我們連上諸佛法界的因陀羅網
今天的我們,又該如何建立佛法的真實信仰,以成就無上菩提之心呢?末學謹依據普賢菩薩的教導——「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來與諸位分享普賢願海中的菩提心,以期和大眾一同增上對佛法的信仰。
因於眾生而起大悲,這是我們信仰的源泉。
眾生實苦,相信每一個人聽到這句話,都會沉思片刻,想起許多切身體會的事。末學在地鐵站裡,看到過一位盲人拿著手杖探路,艱辛地摸索到地鐵站的消防門,其實門並沒有鎖上,他輕鬆地走出門去,卻大聲說了一句並不輕鬆的話:「謝謝!謝謝您幫我開門!」他並不知道,其實他旁邊一個人也沒有。
看到這一幕,我們更不知道,他每天要經歷多少這樣的艱難,他的人生有多少苦難與辛酸。但同樣身處無明黑暗中的我們,足夠相信,世界上每一段人生,都是一場負重前行。因為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承負著生死大苦,所以看到很多場景,我們往往能夠感同身受。任何一個有情,都有離苦得樂的願望。
普賢菩薩早已為我們指出了幫助每一個眾生離苦得樂的道路——「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這七種法供養,以「如說修行」為開端,處處圍繞著眾生的安樂利益,最後流入菩提心之大海。
正如有人問趙州和尚:「如何是佛法?」老和尚說了三個字:「趙州橋!」「如何是趙州橋呢?」「度驢度馬!」這四個字,是何等的精神與魄力,擔當得起多少眾生的命運與希望,堪稱我們信仰道路上的榜樣。
或許有人會懷疑,為什麼菩提心的力量如此猛利。資訊時代的來臨讓這個問題更好理解了,來到我們中國佛教講經交流基地,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機,連接WiFi。
這和我們的建立信仰有什麼關係嗎?實際上,我們的心就像是一部手機,無線網絡就好比相互映照的因陀羅網、如同重重無盡的法界,一切諸佛正殷勤護念我們,只不過我們有時候不能相應,但法界有生滅嗎?無量諸佛有一剎那離開過我們嗎?不!這是我們自身的問題!
只要我們打開心扉,生起菩提心,建立起對三寶的真實信仰,也就連上了諸佛的頁面,在對佛菩薩悲心與行願的學習中,體會到無我、無限的境界。這時候可以和一個人建立聯繫。
譬如昨天,我們觀看大洋彼岸的恆實長老通過視頻英文講經,也可以和無量的人聯繫,這就是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幫助無量眾生連上覺悟的頁面,「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我在其中矣。」這樣大家彼此之間的關懷、幫助、理解、同情就會建立起來,也就建立起了以菩提心為根本的信仰。
以菩提心覺悟人生,實現生命境界的超越
要拔濟眾生之苦,根本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因於大悲生菩提心」。這是我們信仰的歸宿。
為何生起大悲心就會生起勤求佛道之菩提心呢?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佛?「佛」是梵語的音譯,那麼它的本意是什麼呢?話說,有個小和尚問老和尚:「師父師父,什麼是佛呀!」只見老和尚大筆一揮,寫了一個字,小和尚恍然大悟,拔腿就跑。老和尚問,「你怎麼跑啦!」「您不是說佛就是覺嗎,我這是趕去睡大覺啊!」很多時候,我都和他一樣,只想著睡大覺,沒有學會為眾生去承擔,去奉獻自己。
但這位師父比我有慧根,因為他看到我們眾生就是在迷夢中沉睡的人,睡醒了就是佛呀!他用簡單的一個字就道出了我們從凡夫到佛陀、從迷惑到覺悟的飛躍!佛的本意就是覺悟者,也就是了悟了一切實相的有情。我們平常所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佛的境界,這個詞翻譯成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要發覺悟的心,生起我等想要成佛、當要成佛、必當成佛之心!
很多人都將佛法理解為生活的享受、人文的遐思、心靈的安撫,但太虛大師早有辨明,以全部佛教之目的與效果,可分四重——人間改善、後世勝進、生死解脫、法界圓明,前三者為方便,而法界圓明之佛果乃是真正的佛法之本懷。這便以菩提心為其根本,通過對佛法的修學,增上對佛法僧三寶的信仰,在當下實現生命境界的超越,以進趨佛乘。
因為菩提心的修行,所緣的境界就是無量無邊的眾生和無上的佛果,所以「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建立起覺者的自信與篤定,我們於生活的在在處處,便會以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將成佛的願望化作實際的行動。
正如我的師公淨慧老和尚所講: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於當下,將佛法融化於世間,將個人融化於大眾!這即是我們信仰的落腳處。
將生命全情浸潤在普賢行願中,便有了「獨坐大雄峰」的氣概,有了「月下披雲嘯一聲」的震撼,有了「萬人如海一身藏」的瀟灑,有了「世味何如法味長」的享受,有了「電光影裡斬春風」的痛快,也有了「不空空處是生涯」的承當,更有「好將一點紅爐雪,化作人間照夜燈」的明徹……
為了利益眾生,生起「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之心願與行持,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又通過怎樣的方式呢?普賢菩薩說「因菩提心成等正覺」!這是我們信仰的核心。
以無我的智慧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前面談到的都是緣事菩提心,這裡將為大家分享何為緣理菩提心。就是如實覺悟,一切空無所得,安住於無我智慧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也就是說,「勤修清淨波羅蜜」,建立一切法無我之般若見,才真正契符佛意,是名為菩薩。
真正證悟無上菩提,必得了悟「空」的內涵了!相信在座的諸位,都有一樣法寶——刷卡!公交卡、醫保卡、銀行卡,它幫助世間人突破了經濟生活的時空限制。更可謂是緣理菩提心的典範,因為卡裡的信息和金額,每天都在變化,時時都在變化,而我們往裡面存錢、取錢,就決定了卡的內涵,是伴隨著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發生變化,如果它一成不變,就失去了作為電子貨幣的意義。
所以說,銀行卡並沒有所謂恆常獨立的本體「我」的存在。看到了宇宙人生的這個「無我」本來面目,了了常知而不執著,我們的生命就進入了沒有任何思想偏邪和情感混亂的解脫境界。
既然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聚散,一切都無我,那麼世間人怎樣來獲取財富、怎樣來運用財富呢?修普賢行的人,認識到一切皆空的同時,持諸幻有,運用磁卡一定不是為了自我五欲的享受,而是作為修集資糧的功德田!
《心經》中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世諸佛,包括過去佛、現在佛,還有未來佛也就是我們!諸位能夠為眾生安樂故,生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建立了對三寶的真實信仰,必將成就般若之正覺!
無我的智慧是成就正覺的必經之路,是利益眾生的最勝方便,更是我們建立信仰的基礎。世間的善業,建立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基礎上,而出世間的「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則是以菩提心為支柱,在空性智慧的指導下,以菩提心攝一切法,將緣事菩提心與緣理菩提心結合起來,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利益眾生、安樂眾生,最終同證菩提,從根本上度一切苦厄。
走在信仰的道路上。或許我們的一生,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是只要生起「為欲利樂諸眾生故,勤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願望,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不僅僅是為了家人,不僅僅是為了人類,而是為了一切的眾生,也不僅僅是為了人天福報,不僅僅是為了聲聞緣覺,而是為了無上的佛果,我深信我們這一生絕不會虛度,乃至生生世世都不會虛度,信仰終將實現,佛果決定成就。
末學與無量煩惱系縛中的眾生也將因此受益無窮,作為無量眾生中的一員,我發自內心的感恩隨喜!
末學相信,諸位大德,為了自他今生後世乃至究竟的利益,定會生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更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信仰的力量會永遠激勵著我們,報佛深恩當拼命,赴湯蹈火不回頭!
(視頻來源:騰訊佛學 圖片:禪風網)
發菩提心
走入生命的超越與解脫
點擊「閱讀原文」
看講經交流會精彩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