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法師:這本書裡藏著物質極簡、靈魂豐盈的人生真諦

2020-12-24 澎湃新聞

文度記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文度記」設計了一個文度問卷——「度書三問」,分別是:1、過去之書:就您的閱讀史來看,最想分享(推薦)什麼書?為什麼?2、現在之書:您正在讀什麼書?3、未來之書:您目前最期待讀什麼書?

我們邀請了上百位讀書人參與,他們的日常身份可能是出版人、評論人、公益人、法律人、出家人,或是教授、學者,此刻,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讀書人。正是「往來無閒事,談笑書與文」。

本期我們的推薦人是 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州開元禪寺方丈本性法師——

福州開元禪寺方丈本性法師的「度書三問」

【過去之書】

△ 點擊上方圖片即可購買

《瓦爾登湖》

[美] 亨利·戴維·梭羅 著 潘慶舲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6年11月

本性法師:莫言說「窮人有窮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沒有止盡,不肯放下」。《禮記》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瓦》之一書,告訴我們物質極簡、靈魂豐盈的人生真諦,告訴我們逃離喧囂、歸於素靜的生活至理。而這,正是這個社會、這個時代我們人類急需的、正缺的,從某個角度說,這也適用於我們的僧團。

《佛法概要》

釋明暘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08月

本性法師:《概要》一書,既淺又深,適合愛好佛學的大眾看,也適宜佛教界專業人士看。許多時候,許多人是小看了淺顯的普及書。其實,書能普及才是好書,也是好書的驗證,而且,明暘長老是當代高僧,對當代學佛者的根基比較了解,因此,《概要》一書,對當代學佛者也比較有針對性,是因材施教的好書。

【現在之書】

《清淨道論》

覺音尊者 造

葉均居士譯

中國佛教研究所

本性法師:《清淨道論》是南傳佛教禪法的重要著作。該書作者是斯裡蘭卡古代著名論師覺音尊者。本人於斯裡蘭卡修學時,學過《清淨道論》一段時間,粗涉而已,沒有深入,近年一直在不斷補課。該書主要講「戒、定、慧」三學,體系嚴整,邏輯清晰,對修學南傳佛教禪法是很有指導意義的聖典。對修學中華禪法的朋友,也是很有參考價值的論著。

近年,各方面原因,人心比較浮躁。「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因此,對「戒、定、慧」的推廣就顯得越發客觀重要,具有現實需求。尤其,這段時間,疫情肆虐國人,甚至全球,人們的心理與精神,不安、恐懼、焦慮、無助。即便疫情稍緩,但陰影尚纏,久而不去,從而苦難不斷,痛苦莫名。為此,如《清淨道論》這樣的書,其時代價值與意義,越來越高、越來越大,是拯救眾生苦難、解脫眾生煩惱很難得的金稻草。我要抓住這根金稻草,我想破解這根金稻草的內在,我在挖掘其中的寶藏,希望以後能更好地更多地分享給大家,以達至該書的目的——生起解脫心,發起解脫願,致力解脫行,證得解脫果。

《楞嚴經講義》

圓瑛法師 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6年08月

本性法師:該經是中華禪法重要依據經典。同時,影響中國佛教的八大宗派向來有「開悟的楞嚴」之說。本人師公圓瑛大師,就傳承《楞嚴》,號稱「楞嚴獨步」、「楞嚴座主」,他老人家著述的《楞嚴經講義》,堪為傳世之作。近期,本人讀的正是圓公的講義。

《楞嚴經》也有一套自成體系的修學方法,近期,本人讀此書的目的,主要為了更深入地把握書中教給我們的五十種摧破陰魔的教法。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東方思維、東方智慧。現在社會,網際網路方便,不是社會缺少佛法,而是社會增多魔障。因此,如何破邪顯正、去妄證真,就顯得特別得重要。學佛,本來就是一種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過程。對於魔障,自破,方能破他;自度,方能度他。「寧可老僧墜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否則,只是口說,身心不行,身口意不相契,如何是好!

近年,本人推廣中華禪法,其中之一,便是念佛禪法。而《楞嚴經》中的《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之啟示,對中國念佛禪法的形成影響甚大。《楞嚴經》中教示給我們的念佛三昧法門,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母子相憶、不假方便」,揭示了念佛禪法的本質。近期本人也在修正一部有關中華禪法介紹的書稿準備出版,內容涉及念佛禪法,重讀楞嚴,啟發甚多。

《楞嚴經》中有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也就是「楞嚴大定」。本人修學楞嚴,未斷執心,或者亦可謂願心吧,一直想著有朝一日,可以親自驗證、深入印證這「楞嚴大定」的奧秘。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真希望自己有那麼一天,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凡不聖、不迷不悟、不生不死,明了心見了性,收刀入鞘,浪子回頭。

△ 點擊上方圖片即可購買

《大唐西域記》

(唐)玄奘 著

辯機 撰 董志翹 譯

中華書局 2014年10月

本性法師:《大唐西域記》是唐玄奘西行求法行旅記,從中,我看到玄奘大師「遠紹如來、近光遺法」的大願心,這對僧侶來說,是主業,很重要。如今,不少人已經淡忘初心,輕視求法弘法。玄奘大師在行旅記中展現了一種他個人的寬大胸懷與宏闊視野,用今天的話說,即為國際觀。由於他的國際觀,才讓今人有幸看到古代印度佛法的方方面面,包括許多對佛教遺蹟、高僧故事的記述。

近年,尤其疫情期間,全球掀起一股反全球化浪潮,看到玄奘的西行求法記,想來好笑。千年之前,玄奘就在推行全球化,今人,卻要逆行。絲路佛教,是不同文化交流互鑑的典範,玄奘在印度,掀起大小乘間、中印佛教間的世紀大辯論,最後,玄奘完勝。在小乘人眼裡,他是「解脫天」;在大乘人眼裡,他是「大乘天」。玄奘代表著中國文化的自信、優秀,中國文化不可失魂落魄,玄奘也代表著中印文化,或者說東方文明的和諧基因。今天,中國文化的故事要講出去,要講出精彩來。玄奘的啟示,是不能不予研究與吸收的。美國加裡斯·奈德曾經以禪寫詩:「雙手上舉,狂嘯三聲」,可見,佛教已進入西方主流社會,甚至已在主流社會跨界。為此,此次再讀《大唐西域記》,與以往讀得不同,以往多是瀏覽一下,此次是細讀、精讀,做好筆記,抄下精華,滿滿一大本,收穫良多,法喜充滿。

《佛國記》

(東晉)釋法顯 撰

章巽校注

中國旅遊出版社

2016年01月

本性法師:該記是東晉法顯大師作品,講述他赴印度與斯裡蘭卡求法的歷程。本人曾於斯裡蘭卡修學四年。「自古羈旅,我何苦哀傷?大江東去,遊子日夜長」。當時,該國尚於內戰中,比較混亂與貧困,除三寶力量加持外,法顯也為我給出了榜樣。千年之前,法顯以老年之軀冒死來此求法,尚不言苦,尚不怕死,何況我也!

同為異國求法的義淨和尚,曾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說:「自古神州之地,輕生殉法之賓,顯法師則創闢荒途,奘法師乃中開王路……去者數盈半百,留者僅有幾人」。壯士出徵,唯有致敬。法顯的求法精神,對我們今天的僧侶弘法,啟示很大。求法與弘法一樣,一定會是千辛萬苦,需要百折不撓、一往無前,必須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尤其,弘法海外。近年,隨著中國的開放,世界的全球化,中國漢傳佛教的再一次海外弘傳,已是必然。於今天,中國需要更多的當代法顯。再讀《佛國記》,也為了更深入了解印度佛教與斯裡蘭卡佛教,也為了更好地讀懂《清淨道論》等南傳佛教著作。

【未來之書】

《四書五經》

(戰國)孟子 著

中華書局

2009年01月

本性法師:為什麼期待讀四書五經?自從中國領導人提出「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的要求後,我也不斷的在思考:何為中國化方向?如何堅持中國化方向?諸如此類的問題。去年,我率領福建佛學院的骨幹法師專程赴山東曲阜,學習體驗儒家文化,讓我感觸很深,中國文化的體系大廈之構建,儒家文化功不可沒,我們佛教子弟如對儒家文化了解不夠,就無法把握中國文化的脈絡。畢竟,儒釋道是中華文化的三大支柱。

我以為,無法把握中國文化的本質,便很難更好地更準確地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因為,中國化是要以中國文化為基礎與依據,中國文化是宗教中國化的基因。雖然,新的時代有新的文化創造,但文化是有延續性、傳承性、連綿性的。傳統文化,早已融入新的文化中,早已沉澱在民族性格、國家精神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一體,不可分離。為此,我希望補課,需要補課。雖然,一直以來,作為書迷,也翻了不少儒家著作,但都學習在表皮上,沒有體會到骨子裡,更別說把握住靈魂。

歷代的高僧大德,對儒家文化都很重視,也深有造詣,並從中吸收精華、充己養份,我想這也是印度佛教成功中國化的基本原因之一。佛教徒,當然以佛家為主體文化,但儒家,對佛家來說,既是基礎,也是補充,更是借鑑。但我們這一代人,在儒家學識的掌握方面,卻很缺乏,先天不足。所以我認為,不單本人要補課,需補課,整個佛教界,乃至整個宗教界皆應補課,皆需補課。這是佛教歷史的演進脈絡之啟示,是當代社會發展之需要,更是佛教健康傳承之應須。

掃碼關注「文度記」

原標題:《本性法師:這本書裡藏著物質極簡、靈魂豐盈的人生真諦|度書三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顆飽滿、豐盈、乾淨、真實、敏感的靈魂,才是藝術直覺的本源
    另一個,姑且說是個流浪漢,讀過不多的幾本書,比起前者望塵莫及,但他天性敏感,熱愛人生,情不自禁地被各種藝術吸引、百折不撓要探索藝術真諦。看一場展覽、演出,或去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他會感動得熱淚盈眶,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包括生命融入藝術意境和山水之間。請問誰具有藝術直覺?
  • 2021最好的生活狀態:物質極簡,靈魂豐盈
    ·那些你以前認為能把你的生活打得支離破碎的大浪,將變成你人生長河中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你以前覺得會顛覆你的難題,其實根本不值一提。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好似擁有著貫通從前、現在與未來的力量。除了讀書,旅行同樣可以豐富精神世界。
  • 稻盛和夫: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
    稻盛和夫在《活法》說過這樣一段話:帶著怎樣的靈魂離開人世,這才決定了人一生的價值。換言之,所謂人生目的,並非榮華富貴抑或出人頭地等所謂的成功,而是塑造至美之靈魂。不論你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著你走下一段旅程。
  • 人生最高級的活法:物質極簡,精神豐盈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晚明奇才張岱,繁華如夢的傳奇人生。張岱出生於政治積弱不振,文化高度繁榮的明朝萬曆年間。他祖上四代望族,富貴顯赫。年輕的張岱像極了《紅樓夢》中大觀園裡的賈寶玉,滿眼世間繁華,一段天然痴性。
  • 2021,嘗試空無一物的極簡生活,享受內在豐盈!
    我將很多衣物和鞋子搬回了娘家放著,只留了很少的常用衣物在租住的房子裡。結果我發現這些常用衣物足夠我們母子兩平時的使用,而放在娘家的那些衣物和鞋子這麼多年再也沒有動過。我們母子兩住了三年的小房子再後來,我買了一個套一的小房子,人生第一次開始思考怎麼樣可以將空間的利用率提高。
  • 親愛的女兒,願這三本書中的營養,滋潤你豐盈的人生!
    爸爸對你最大的期望就是長大後要過得好一些,掌握好人生命運的主動權。而讀書能從根本上改變命運。讀書改變命運,不僅僅是我們所理解的跳出寒門,更是眼界上不斷衝破狹窄,精神上持續追求卓越,這才是讀書改變命運的真諦。
  • 生活的意義,也許藏在第二人生裡
    兒子養上了夢寐以求的金毛,整天陪狗狗在院子裡跑來跑去,終於願意放下ipad親近自然了。「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老袁是這句話的堅定奉行者。他相信人生的美好不在於更高更好的起跑線,而是孩童時期跟自然、跟人之間建立的親密感。來到原鄉後,他很欣慰兒子的童年也可以擁有青草的氣息、有蟬鳴鳥叫了。
  • 與孤獨握手言和,人生更豐盈
    既然我們認清了人生的真相,那麼就要做好接受孤獨、享受孤獨和升華孤獨的準備。要知道,有準備地迎接孤獨,總比被動地被孤獨折磨,會讓我們的人生體驗更加豐富多彩。【1】接受孤獨,這是人生常態。詩人蔣勳說,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
  • 玄塵法師:佛意人生
    佛意人生由此可以想到我們生活中,佛意,可是無處不在融會貫通的;佛祖拈花一笑,將佛的真諦流傳下來;襌學也是,不立文字,只意會,一花一樹一世界,一切盡在不言中,處處透著生活的哲理真諦。後人為了更多的理解佛的思想,用過多的語言去說,說得多了,不可說;做的多了,不可為,將佛變得高高在上,失去了尋找自己的途徑。
  •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物質至簡,精神至盈
    本書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書裡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裡的所見、所聞和所思。當我們為工作忙碌,為家庭操勞,失去精神追求時,來閱讀這本書,一定會被它所崇尚的簡樸生活態度深深打動。 在這裡,我們摘取這一份簡樸的生活態度和大家分享。想要了解的全部解讀內容,點擊文末圖片進入深讀書房收聽。
  • 2021斷舍離人生清單:6個生活方向,18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
    2021斷舍離人生清單:6個生活方向,18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敢於捨棄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也會我們的生命更加開闊,更加飽滿。如果你連捨棄的勇氣都沒有,還談什麼獲得?
  • 這3本書,寫給年輕人的成長激勵之書
    「你本天生有翼,何須匍匐前行」這句話看上去就很雞湯,但這是我願意喝的雞湯,生活中有太多的壓力與不如意,他們隨時隨地的試圖打敗我們,所以看看雞湯文,既為自己增加信心,又學到一些作者的人生經驗,何樂而不為呢。2.
  • 你想要「極簡」的人生嗎?
    喬舒亞在生活的泥沼中找不到出路,他形容自己「就像系上項圈的狗,在自己的責任裡掙扎」。直到他意外地發現了一種被稱為「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這徹底改變了他。  喬舒亞花了7個月的時間審視自己的過往,慢慢刪減生活中不需要的一切。關於物質、金錢、工作與生活、安全感、愛與尊重、人際關係……在極簡主義的指引下,喬舒亞的困惑迎刃而解,人生目標豁然開朗。
  • 布達帕舍 | 品《西遊記》,悟人生真諦!(1)
    ,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有人說,當你有一天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小孩子是根本讀不懂西遊記的。《西遊記》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還是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成功學!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
  • 讀懂了李叔同,你就讀懂了人生(深度好文)
    他便是「承兩世悲歡,歷一生修行」的弘一法師——李叔同。回首過往的六十餘載,他為我們留下了兩則偈語: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裡。問餘何適,廓而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人如其言,李叔同就像這無痕無塵的偈語一樣,在凡塵俗世間,獨擁一方澄澈,獨修豐盈的靈魂。
  • 《夏摩山谷》-安妮寶貝的這本書怎麼樣?我來告訴你
    本書塑造了三位女性,遠音、如真和雀緹,將每個女性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人生和心理路程都做了詳盡地敘述和分析。其實,與其說它是一部小說,倒不如說是一部小說式的散文集。作者在書中採用大段大段的文字闡述了了自己對於人生、生死、輪迴、婚姻、愛情等等話題的理解和思考。
  • 周國平《人生因孤獨而豐盛》: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心
    本書從生命、獨處、愛情、人生、生活、靈魂等六個方面,選取了周國平先生在不同時期發表的各類散文與隨筆,包括《孤獨的價值》《男人眼中的女人》《愛的反義詞》《成為你自己》《珍惜平凡的生活》《信仰之光》《靈魂只能獨行》等膾炙人口的名篇,在諸多周國平的作品選集中別具一格。
  • 名字測試:十二星座裡藏著12本書,測測你是哪一本書中的名字
    很適合當下流行的「父姓+母姓」,這本書可以適用於任何一本書,江南易林推薦《宋詩》。聽雨出處: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本詩是春雨的淅淅瀝瀝,綿綿的詩意和美好撲面而來。這時的「聽」是附耳側聽,還是安靜的氛圍,聽見窗外雨聲呢?
  • 弘一法師是華嚴宗高僧,堅持拜在印光大師門下轉求淨土,原因何在
    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請幫忙轉發本書,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弘一法師上一節說到弘一法師點燃了三支香縛在自己手臂上,跪在大殿裡,要求拜印光大師為師。印光大師不願接受這個才學聲譽遠遠高出自己的弘一法師為徒弟,忍心掉頭走進了關房。不多時,關房裡飄進來皮肉燃燒發出的奇臭,不言而喻是那弘一法師燃臂香的結果。目睹此時此景,印光大師再也忍不住了,大步奔出去奪下弘一法師的臂香,眼裡早已湧出熱淚來,哽咽著埋怨說:「弘一法師快快請起!哎呀,你這是何苦呢?」
  • 極簡設計,美的如此純粹!
    極簡主義風格設計簡約而不簡單,簡約而不隨意,通過最簡單的設計,融入醇熟的設計理念,連接關於生活的點滴,打造純粹且舒適的設計感之家。 01. 留白 純粹 輕鬆愜意的居家體驗 年輕人的家,風格萬千一定藏著某種熱愛,這是一個二胡表演藝術家的家,生活裡做忠於內心的玩家,以更輕鬆的方式迎接生活中的驚喜。極簡無需跋山涉水,而是實現令人參與共創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