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度記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文度記」設計了一個文度問卷——「度書三問」,分別是:1、過去之書:就您的閱讀史來看,最想分享(推薦)什麼書?為什麼?2、現在之書:您正在讀什麼書?3、未來之書:您目前最期待讀什麼書?
我們邀請了上百位讀書人參與,他們的日常身份可能是出版人、評論人、公益人、法律人、出家人,或是教授、學者,此刻,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讀書人。正是「往來無閒事,談笑書與文」。
本期我們的推薦人是 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州開元禪寺方丈本性法師——
福州開元禪寺方丈本性法師的「度書三問」
【過去之書】
△ 點擊上方圖片即可購買
《瓦爾登湖》
[美] 亨利·戴維·梭羅 著 潘慶舲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6年11月
本性法師:莫言說「窮人有窮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沒有止盡,不肯放下」。《禮記》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瓦》之一書,告訴我們物質極簡、靈魂豐盈的人生真諦,告訴我們逃離喧囂、歸於素靜的生活至理。而這,正是這個社會、這個時代我們人類急需的、正缺的,從某個角度說,這也適用於我們的僧團。
《佛法概要》
釋明暘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08月
本性法師:《概要》一書,既淺又深,適合愛好佛學的大眾看,也適宜佛教界專業人士看。許多時候,許多人是小看了淺顯的普及書。其實,書能普及才是好書,也是好書的驗證,而且,明暘長老是當代高僧,對當代學佛者的根基比較了解,因此,《概要》一書,對當代學佛者也比較有針對性,是因材施教的好書。
【現在之書】
《清淨道論》
覺音尊者 造
葉均居士譯
中國佛教研究所
本性法師:《清淨道論》是南傳佛教禪法的重要著作。該書作者是斯裡蘭卡古代著名論師覺音尊者。本人於斯裡蘭卡修學時,學過《清淨道論》一段時間,粗涉而已,沒有深入,近年一直在不斷補課。該書主要講「戒、定、慧」三學,體系嚴整,邏輯清晰,對修學南傳佛教禪法是很有指導意義的聖典。對修學中華禪法的朋友,也是很有參考價值的論著。
近年,各方面原因,人心比較浮躁。「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因此,對「戒、定、慧」的推廣就顯得越發客觀重要,具有現實需求。尤其,這段時間,疫情肆虐國人,甚至全球,人們的心理與精神,不安、恐懼、焦慮、無助。即便疫情稍緩,但陰影尚纏,久而不去,從而苦難不斷,痛苦莫名。為此,如《清淨道論》這樣的書,其時代價值與意義,越來越高、越來越大,是拯救眾生苦難、解脫眾生煩惱很難得的金稻草。我要抓住這根金稻草,我想破解這根金稻草的內在,我在挖掘其中的寶藏,希望以後能更好地更多地分享給大家,以達至該書的目的——生起解脫心,發起解脫願,致力解脫行,證得解脫果。
《楞嚴經講義》
圓瑛法師 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6年08月
本性法師:該經是中華禪法重要依據經典。同時,影響中國佛教的八大宗派向來有「開悟的楞嚴」之說。本人師公圓瑛大師,就傳承《楞嚴》,號稱「楞嚴獨步」、「楞嚴座主」,他老人家著述的《楞嚴經講義》,堪為傳世之作。近期,本人讀的正是圓公的講義。
《楞嚴經》也有一套自成體系的修學方法,近期,本人讀此書的目的,主要為了更深入地把握書中教給我們的五十種摧破陰魔的教法。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東方思維、東方智慧。現在社會,網際網路方便,不是社會缺少佛法,而是社會增多魔障。因此,如何破邪顯正、去妄證真,就顯得特別得重要。學佛,本來就是一種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過程。對於魔障,自破,方能破他;自度,方能度他。「寧可老僧墜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否則,只是口說,身心不行,身口意不相契,如何是好!
近年,本人推廣中華禪法,其中之一,便是念佛禪法。而《楞嚴經》中的《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之啟示,對中國念佛禪法的形成影響甚大。《楞嚴經》中教示給我們的念佛三昧法門,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母子相憶、不假方便」,揭示了念佛禪法的本質。近期本人也在修正一部有關中華禪法介紹的書稿準備出版,內容涉及念佛禪法,重讀楞嚴,啟發甚多。
《楞嚴經》中有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也就是「楞嚴大定」。本人修學楞嚴,未斷執心,或者亦可謂願心吧,一直想著有朝一日,可以親自驗證、深入印證這「楞嚴大定」的奧秘。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真希望自己有那麼一天,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凡不聖、不迷不悟、不生不死,明了心見了性,收刀入鞘,浪子回頭。
△ 點擊上方圖片即可購買
《大唐西域記》
(唐)玄奘 著
辯機 撰 董志翹 譯
中華書局 2014年10月
本性法師:《大唐西域記》是唐玄奘西行求法行旅記,從中,我看到玄奘大師「遠紹如來、近光遺法」的大願心,這對僧侶來說,是主業,很重要。如今,不少人已經淡忘初心,輕視求法弘法。玄奘大師在行旅記中展現了一種他個人的寬大胸懷與宏闊視野,用今天的話說,即為國際觀。由於他的國際觀,才讓今人有幸看到古代印度佛法的方方面面,包括許多對佛教遺蹟、高僧故事的記述。
近年,尤其疫情期間,全球掀起一股反全球化浪潮,看到玄奘的西行求法記,想來好笑。千年之前,玄奘就在推行全球化,今人,卻要逆行。絲路佛教,是不同文化交流互鑑的典範,玄奘在印度,掀起大小乘間、中印佛教間的世紀大辯論,最後,玄奘完勝。在小乘人眼裡,他是「解脫天」;在大乘人眼裡,他是「大乘天」。玄奘代表著中國文化的自信、優秀,中國文化不可失魂落魄,玄奘也代表著中印文化,或者說東方文明的和諧基因。今天,中國文化的故事要講出去,要講出精彩來。玄奘的啟示,是不能不予研究與吸收的。美國加裡斯·奈德曾經以禪寫詩:「雙手上舉,狂嘯三聲」,可見,佛教已進入西方主流社會,甚至已在主流社會跨界。為此,此次再讀《大唐西域記》,與以往讀得不同,以往多是瀏覽一下,此次是細讀、精讀,做好筆記,抄下精華,滿滿一大本,收穫良多,法喜充滿。
《佛國記》
(東晉)釋法顯 撰
章巽校注
中國旅遊出版社
2016年01月
本性法師:該記是東晉法顯大師作品,講述他赴印度與斯裡蘭卡求法的歷程。本人曾於斯裡蘭卡修學四年。「自古羈旅,我何苦哀傷?大江東去,遊子日夜長」。當時,該國尚於內戰中,比較混亂與貧困,除三寶力量加持外,法顯也為我給出了榜樣。千年之前,法顯以老年之軀冒死來此求法,尚不言苦,尚不怕死,何況我也!
同為異國求法的義淨和尚,曾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說:「自古神州之地,輕生殉法之賓,顯法師則創闢荒途,奘法師乃中開王路……去者數盈半百,留者僅有幾人」。壯士出徵,唯有致敬。法顯的求法精神,對我們今天的僧侶弘法,啟示很大。求法與弘法一樣,一定會是千辛萬苦,需要百折不撓、一往無前,必須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尤其,弘法海外。近年,隨著中國的開放,世界的全球化,中國漢傳佛教的再一次海外弘傳,已是必然。於今天,中國需要更多的當代法顯。再讀《佛國記》,也為了更深入了解印度佛教與斯裡蘭卡佛教,也為了更好地讀懂《清淨道論》等南傳佛教著作。
【未來之書】
《四書五經》
(戰國)孟子 著
中華書局
2009年01月
本性法師:為什麼期待讀四書五經?自從中國領導人提出「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的要求後,我也不斷的在思考:何為中國化方向?如何堅持中國化方向?諸如此類的問題。去年,我率領福建佛學院的骨幹法師專程赴山東曲阜,學習體驗儒家文化,讓我感觸很深,中國文化的體系大廈之構建,儒家文化功不可沒,我們佛教子弟如對儒家文化了解不夠,就無法把握中國文化的脈絡。畢竟,儒釋道是中華文化的三大支柱。
我以為,無法把握中國文化的本質,便很難更好地更準確地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因為,中國化是要以中國文化為基礎與依據,中國文化是宗教中國化的基因。雖然,新的時代有新的文化創造,但文化是有延續性、傳承性、連綿性的。傳統文化,早已融入新的文化中,早已沉澱在民族性格、國家精神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一體,不可分離。為此,我希望補課,需要補課。雖然,一直以來,作為書迷,也翻了不少儒家著作,但都學習在表皮上,沒有體會到骨子裡,更別說把握住靈魂。
歷代的高僧大德,對儒家文化都很重視,也深有造詣,並從中吸收精華、充己養份,我想這也是印度佛教成功中國化的基本原因之一。佛教徒,當然以佛家為主體文化,但儒家,對佛家來說,既是基礎,也是補充,更是借鑑。但我們這一代人,在儒家學識的掌握方面,卻很缺乏,先天不足。所以我認為,不單本人要補課,需補課,整個佛教界,乃至整個宗教界皆應補課,皆需補課。這是佛教歷史的演進脈絡之啟示,是當代社會發展之需要,更是佛教健康傳承之應須。
掃碼關注「文度記」
原標題:《本性法師:這本書裡藏著物質極簡、靈魂豐盈的人生真諦|度書三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