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機體中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而多數現代人因不良的飲食習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腸胃不適。其中比較很常見的有胃寒、胃痛,胃痛在傳統中醫上認為,主要是因為外感風寒、脾胃虛弱、情志不暢等,從而導致胃氣鬱滯、腸胃紊亂,從而導致胃痛。
而腸胃內環境失衡,正氣耗損嚴重,還容易出現胃寒,甚至是增加打嗝、腹瀉、嘔吐等現象。對於長期胃痛的人,要注意氣溫的冷熱,還有食物的寒冷性。
那胃痛胃寒的人不能吃哪些食物呢?
首先,建議大家選擇中醫上認為的寒性食物,如梨、香蕉、西瓜、火龍果、哈密瓜、山竹,空腹狀態下吃過多,反而容易誘發胃寒胃痛。
在夏天還有很多人喜歡吃冰涼的冰棍、冰淇淋、冰鎮飲品、冰鎮水果等等,對於腸胃健康的人群,適量吃些沒有問題,腸胃都能夠接受,和我國人相比,歐美人還偏愛吃寒冷飲品,更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而中國飲食、飲品都喜愛趁熱吃、趁熱喝,在胃痛胃寒的基礎上,還肆無忌憚吃寒性食物,會導致腸胃失調、脾胃虛寒、增加炎症以及其他腸胃病的發生概率。
胃痛胃寒的人吃什麼食物可以調理?
首先,在烹飪方式上不建議用油炸、高溫燒烤、煎的方式,高溫作用下,極易產生化學物質、致癌物。雖然這些美食,口感好還能夠增加大腦分泌多巴胺,刺激人的食慾。
長期吃還容易增加肥胖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危險,對腸胃來說,還容易抑制代謝。和其他食物相比,油脂類高的食物消化時間較強,甚至是能夠達到4個小時以上,無疑是對胃部的一種傷害。
所以,在養胃以及減少腸胃各種不適上,建議大家採用健康的烹飪方式,如蒸、煮、燉,一方面可以減少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流失,另一方面還能減輕腸胃壓力。
同時,經常有腸胃不適感的人群,不妨多吃些養胃食物,如山藥、芋頭、玉米、蓮子等。每天的主食3到5樣,簡單來說,也就是需要大家在白米飯、饅頭等精白米麵主食的基礎上,加入適量的全穀物、養胃食物,對修復胃黏膜有利。
全天供給營養上面,每天至少吃12種食物,每周至少吃25種食物,可保證機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以及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