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和同事去影院看電影《八佰》,對於這種戰爭題材片子我一般不願意主動去看的,因為即使對歷史了解不多,稍微想想就能知道這肯定是個血肉橫飛、戰死沙場、日軍可惡、我軍英勇獻義、少年成長憤然赴死的內容,從前看《紅海行動》就被時不時飛出來的斷胳膊斷腿給驚出噩夢,膽小如我,真的害怕在一個密閉空間用十倍專注力看戰爭場景。
由於是團建,同事買票,我們一起去了。電影前半段,冷槍暗炮、虐殺俘虜塑造的恐怖氛圍把我嚇哭了,但這還不算什麼,隨著「八佰」勇士守城進入白日化,大密度的掃射血肉之軀,猝不及防的飛彈,抱著炸彈赴死的陳樹生,排隊當人肉炸彈的士兵,此時血肉之軀仿佛已不再脆弱,殺紅了眼,即使命如螻蟻也可為家國大義捨去,我面對血肉也已怕得麻木。
電影極力渲染河兩岸的對比,一個是戰火連天,一個醉生夢死。舊上海,在諸多影視劇和文藝作品描述中,一直是一個超級洋派、極度前衛、時髦、混亂的代名詞,有歌姬舞者、黑幫、財閥、貴族、名媛、才子,有醉生夢死、兒女情長、家國大義,也有漢奸走狗、軍火走私、軍閥暗戰、特務潛伏,總之是一個極具時代特色的城市。上海租界可稱孤島。
隔著蘇州河,士兵用憧憬複雜的眼光看著河對面,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他們在前線用生死捍衛的正是身後這些人的平安喜樂。什麼是公平?為什麼有些人成為獻身英雄,有些人成為漢奸小人?沒有定論,或許是職責,或許是命運。我們看到戰爭下的各種人性,以及,戰爭背後的政治。
看完電影,我回來搜索了很多關於《八佰》的歷史,八佰實際上只有400多人,為了虛張聲勢,故意對外號稱800人,為了在國際上博得同情,蔣故意讓這些士兵守在隔著租界一條河的四行倉庫,表示國軍未放棄抵抗,如黃曉明說的,這是一場政治表演,是一場表演給英美看的秀。400人最後退回租界。據說歷史上,這場守城戰爭沒有這麼慘烈,日軍可能是知道蔣的意圖,沒有集中大火力去攻打這處,最後,很諷刺的是,400多人在戰爭中犧牲了幾人,都退回了租界,卻被英美關押,後大部分被販賣到他國去做勞力。
在戰爭中惶惶度日的日子已離我們遠去,但戰爭仿佛沒過去多久,又仿佛離我們很遠,每天囿於工作、廚房、上下班、婚姻瑣事、房貸車貸的我們,早已在生活中被磨掉了底氣。網上有四行倉庫士兵的照片,那些稚氣為脫的十幾歲孩子,眼裡還保留著難得的清澈純真,那個年代的人身上都有一股天真之氣,可是現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都沒有了光。
記得網上流傳的推背圖有句預言,殺人不用刀。姑且不論真假,沒有硝煙的戰爭早已在潛伏在身邊,輿論控制、意識、文化入侵、泡沫經濟、消費文化、非黑即白的戾氣在逐漸蠶食我們的幸福感,新冠的突發、美國的動作、國際的壓制……危險隱而未發。平凡的我們,只能在喧擾聲中保持清醒獨立,惟願歲月平安,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