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八佰》:有一種精神,叫向死而生
電影《八佰》裡「八百壯士」,可能就是先生說的少數,他們身上有一種精神,叫向死而生。斯人已逝,精神永生!電影片名「八佰」用的是「顏體」,顏真卿是唐代書法大家,同時也是一位護國忠烈。電影《八佰》再現的是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國民黨中央正規軍為保存實力,實行戰略撤退,留下國民黨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
-
電影《八佰》貴在引發精神共鳴
這句話之於復工「滿月」的中國電影放映業,抑或是置於熱映影片《八佰》的抗日情節中,都再合適不過。電影外,管虎導演的《八佰》於8月21日率先「出擊」,在影院上座率不得超過50%的限制下,目前已取得全國累計票房逾13億元,「救市之作」突圍市場。
-
電影《八佰》再現中國精神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 年抗日戰爭期間的淞滬會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革命軍陸軍第88師第524團400餘人(史稱「八佰壯士」)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面對槍林彈雨,透過熒幕,戰士們英勇無畏的奉獻精神和強烈的愛國精神撲面而來。對岸租界內,上海市民隔著蘇州河親眼目睹著這場戰爭,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為這場戰爭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成群結隊的人站在河邊為對岸的將士們吶喊、助威、募捐;有人舉著大黑板高呼,告訴將士們日軍的行動;年輕的姑娘冒著生命危險給戰士們送旗幟;刀子拼命給戰士們送電話線……。
-
《八佰》貫穿民族精神的抗戰大片
目前,全國正在熱映的抗戰影片《八佰》,講述淞滬會戰期間,八佰壯士固守四行倉庫、與日軍死戰、保衛同胞的故事。只不過其戰鬥的慘烈程度和壯士的英勇壯舉,沒有像現在影片《八佰》那樣,表現得更加全面、具體和充分。
-
《八佰》演繹了中國人民真正的民族精神嗎?
以前看過一部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名字叫《朋友推薦了電影《八佰》,說是今年最值得一看,據說是管虎導演的最新力作。電影《八佰》其實是真實事件,取材於1937年在上海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不僅是八百壯士,還有更多的是數百萬沒有留下名字的抗日英雄,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為了中華民族和敵人血戰到底卻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被後世漸漸遺忘,現在的年輕一代也壓根不了解當年的那段悲壯歷史;《八佰》讓我們知道並銘記了八百名壯士在四行倉庫對抗三十萬日軍,並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
-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 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8月21日,管虎執導的新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2天票房破5億;點映階段的累計票房就已超過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八佰》或許該叫六佰
從電影本身質量來說,《八佰》可能更應該改名叫六佰,所以請覺得我不尊重抗戰先烈的人暫時收了30米大刀,且往下看。終於在七月份迎來了與觀眾見面的機會,我也是在第一時間看到《八佰》的購票窗口,甚至都沒仔細辨別是哪個平臺就點進去預購了電影票。 從電影院走出來,那種感覺怎麼說呢,就像是去相親,不管是媒人介紹的也好,你們自己在微信上聊的也好,感覺都挺不錯,可就是因為種種原因暫時見不了面,在這個吊胃口的過程中,你對正式見面反而無比盼望。
-
《八佰》精神|千年城廂英雄兒女
近日上映電影《八佰》一部以淞滬會戰為背景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累計票房已突破20億圖|滿牆的彈孔訴說著戰事的激烈,據說這幅海報上共有800個彈孔「八佰
-
《八佰》的趙雲夢,三毛的嶽飛夢,真相併不重要,精神才是關鍵
《八佰》裡面也做了一個好夢,和《三毛流浪記》裡的夢很像。這好像是一種精神吧。是人類一直敬佩的英雄主義?畢竟,假如是《戰狼》、《八佰》等這樣的片兒,大家還是願意去送錢的,反正我願意。就算是為了去向那些英雄致敬,為了不忘記那些烈士英魂,為了深刻一下中國軍人的意志,這都是絕好的事。
-
《八佰》壯士捨得精神震撼世人,中華民族精神永垂不朽!
期待已久的電影《八佰》終於點映了,作為資深影迷,筆者第一時間就去看了這部歷史題材的大型戰爭片,其講述的是一個足夠悲壯但卻引人深思的故事。
-
《八佰》電影原聲黑膠,以氣勢交響樂銘記「戰國精神」
中國影迷們期待已久的《八佰》,終於上映了。管虎導演說,這個片子最想傳遞的,可能是一種「戰國精神」。在我們都追求著個體利益的時代,讓大家看看,曾經的我們,是多麼團結的一股力量。其較為尊重歷史,並不完美的結局設定,也傳達出與諾蘭的《敦刻爾克》相似的思想——警醒著人們,慘痛的歷史不應該被輕易遺忘。
-
《八佰》一邊弱化守軍的勇敢精神,一邊強化士兵覬覦女人的欲望
《八佰》從一開始就是一群真逃兵、準逃兵與疑似逃兵,被押解著,進入了四行倉庫。,在《八佰》裡幾乎毫無作為。也許林青霞版的同一角色,給我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八佰》裡的楊慧敏幾乎是一種打醬油的存在,但是,電影卻出人意料地給了一個楊慧敏脫掉外衣,展現香肩玉臂的鏡頭。
-
電影《八佰》,為何要叫八佰?真正的原因硬漢落淚,哭到不能自己
01 致敬,並居安思危電影《八佰》一場戰爭片,仿佛身臨其景,置身於中。向片中的英雄們致敬,看電影《八佰》,居安思危,今日的和平,國泰民安來之不易。《八佰》:賺盡眼淚,究竟靠的是什麼秘密武器?看完這部電影,深刻思索。
-
一個00後眼裡的《八佰》
二刷完《八佰》後,看到了網上的一些熱議,對影片評論說什麼的都有。值此,也談下我的感想。《八佰》中明星有很多,在人物刻畫上我覺得是全面的,沒有按傳統打造一個人物來帶動影片進程,而是以刻畫每一個不同人物的成長來講述,從而讓觀眾真正感受到了「八百壯士」的精神。電影並不是紀錄片,不能強迫它真正還原歷史,而且紀錄片也是選擇性播放。
-
《八佰》好評差評兩極分化,觀點:不該被槓精泯滅精神
幾經波折,《八佰》終於上映了,貓眼評分9.2,在疫情期間影院復工的現狀下,奪得一片好彩頭。《八佰》其實是教科書上簡單帶過的一件事。《八佰》名字的來源。八佰壯士體現的是一種民族精神,他是一個縮影。一部好的民族電影並不應該是爭論他的歷史真實度,而是看他能否帶給我們他想表達出的那種精神。《八佰》做到了讓我們了解抗日戰爭的殘酷,中國軍人為了中華民族而戰的悲壯,記住民族曾遭受的苦難,不忘國恥,凝聚中國民族的力量,它能傳承這份精神,這就足夠了,它做到了。在如今的疫情之下,我們擰成一股繩,繼續傳承這種精神。
-
《八佰》▏看演技?看精神?我們應該知道的真相
圖片來自網絡整體觀感電影《八佰所以這是一種精神的力量。當日軍動用坦克強攻四行倉庫的時候,戰士兩腋夾上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那勇敢的一跳何止用感嘆一次能表達心中的敬意!必要的時候是需要英雄來激勵人心、鼓舞鬥志的。說道感人的場面,不得不說故事裡以楊慧敏為代表的童子軍。
-
八佰,八佰,八佰,現代啟示錄
資深影迷一看就明白,有部電影叫八佰不管怎樣,八佰是到目前中國最好的戰爭影片,更不要說打破什麼點映紀錄,票房收入的紀錄又如何了。管虎導演和這個團隊付出的努力和誠意是值得尊敬的,他們都是壯士中的一員,與八百壯士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
我對電影《八佰》的評價
分了三天晚上把《八佰》這部電影看完了,是網上的超清版本,我最大的感覺就是,這辣雞電影,真是我浪費時間,去電影院看那就是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即便放下了之前對這部電影的偏見,確實電影的主角不是孫元良,當然也不是謝將軍,而是小湖北,以及一眾的普通戰士,讓人覺得它是像《我的團長我的團》一樣的模式,但是即便不管歷史上的情況,這《八佰》電影也是乏善可陳,除了拍攝手法很高級,畫面的對比很不錯之外,電影故事本身是很違背常識的,比方說大冬天在河水裡泡著
-
劉曉慶拍《八佰》意外摔倒,頭頂腫塊堅持拍戲,敬業精神令人欽佩
電影《八佰》在很多人的朋友圈中刷屏了。在8月21日全國公映日前一周,這部電影的點映票房就突破了1.8億,創下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的最高紀錄,可謂是備受期待。劉曉慶在劇中飾演了一位開賭場的蓉姐,電影播出三天後,她在微博中發文:「不掛彩就不叫拍攝戰爭片
-
《八佰》與《八百壯士》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疫情過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絕對要數《八佰》,《八佰》上映已經有好幾天的時間了,票房成績也比較樂觀,成為了拯救電影市場的救市作品。《八佰》講述的是在1937年發生的真實故事:服從於國民黨的800名戰士在蘇州四行倉庫拼盡全力抵擋日本人的襲擊。關於這個故事,其實早在1975年就有一部叫做《八百壯士》的老電影已經拍過這個題材,所以很多網友都會將《八佰》與《八百壯士》用來做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