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中國五大書體之一。
這種書體起源於秦漢時期隸書的草寫,東漢時期確定了書體的獨特風格,然後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到了唐朝,張旭和懷素為草書賦予了鮮明的特色,人們稱其書體為「狂草」。下面的作品就是張旭的狂草作品《古詩四帖》。
這種書體代表著暄放的個性,在浮躁的社會裡更是得到了偏愛。特別是有點書法基礎的人動不動就會很狂傲地飆出一幅所謂的狂草作品。可能過段時間,他自己都不知道寫了一些什麼。
草書是這樣的,一開始很好寫,因為構成草書的基本筆畫就是一些粗細長短不一的線條。但是,寫著寫著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你會失去書法中最重要的「性情」上的表達感覺,進入到一個茫然期,因為草書在形質上雖然是漫漶的,但是在本質上卻是有其獨到之處。這麼說吧,草書既然是一種獨立的書體,那麼在用筆上就會不同於其他的書體,也就是絕不能用楷書或者行書的運筆方式去書寫。
我再舉一個例子,就像飲食中烹飪技法裡的白灼一般,雖然只是將食材焯了一下水,但是這火候的把握是極其重要的。
我們再來看張旭的《古詩四帖》,你看他的用筆是多麼的講究,絕不會出現楷書或者行書筆畫所表現出的造設和鋒芒,字體也不會出現行書裡處處可見的倒斜。
說到這兒,有慧根的人已經知道應當怎樣去欣賞一幅草書作品的好壞了,一幅好的草書作品是繁而不亂、雜而有章、行止有度、字字端穩,就像欣賞插花藝術一樣讓人賞心悅目、久看不膩。
泓溪齋主人
2020.11.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