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是恐懼;
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
——H.P. Lovecraft
在電影《加勒比海盜》系列中,除了賤萌賤萌的傑克船長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過於長著一個章魚腦袋的「飛翔的荷蘭人號」的船長戴維·瓊斯——他那張令(經)人(費)戰(燃)慄(燒)的面孔,不僅是傑克船長拼命躲避的噩夢,同時也是整片海洋所有海盜聞風喪膽的存在。
(戴維·瓊斯:愛我,你怕了嗎?)
不過,在諸多的海洋生物中,戴維·瓊斯為什麼會長著一張章魚一樣的面孔呢?要想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走近一個世界上最年輕的神話體系——克蘇魯的神話世界。
(克蘇魯·證件照)
一.什麼是「克蘇魯」?
倘若你是一個科幻小說的喜愛者,「克蘇魯」神話對你而言也許並不陌生;不過對於那些對科幻不那麼感冒的朋友(或者說不那麼nerd的朋友們),「克蘇魯」不過是三個毫無意義又很難念順序對的單詞而已。
但事實上,克蘇魯神話的觸角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閃現。譬如說改編自史蒂芬·金同名小說的電影《迷霧》,隱藏在迷霧中移動的、看不清面目的神秘怪物便是根據「克蘇魯」的形象改編而來。
(怪物:你看不見我)
相比於《加勒比海盜》與《迷霧》對「克蘇魯」怪物形象的模仿,2012年爆火的懸疑電影《林中小屋》更多模仿了克蘇魯神話的超自然觀念,人類借用科技來順從和取悅古老的神明,並且以死亡祭祀「舊神」的行為,完全符合克蘇魯神話體系的描述。
(電影·《林中小屋》)
甚至在我們小時候看的《迪迦奧特曼》(這段話暴露年齡了.)中,大boss——黑暗的支配者——加坦傑厄,便是根據克蘇魯神話中克蘇魯的長子——加塔諾託亞(Ghatanothoa)來創造的。這可不是牽強附會,畢竟《迪迦奧特曼》的主編小中千昭本人就是一位世界級的克蘇魯神話寫手。
(奧特曼與小怪獸)
再稍微小眾一點的話,喜歡奇幻懸疑美劇的朋友可能會知道2016年上映的美劇《怪奇物語》,這部基本以小朋友主演的奇幻懸疑美劇中大量充斥著克蘇魯神話的異度空間和幻覺設定,從而使故事充滿了緊張的氣氛。
(美劇·《怪奇物語》)
至於電影《異形》系列中,無論是造就全世界觀眾夢魘的「異形」本身形象的塑造,還是與之相關的「鐵血戰士」的形象,都是以克蘇魯為原型去設計的;創造「異形」形象的畫師H.R.吉格將自己繪製的「異形」整理成冊,取名為《死靈之書》——這本書正是一切克蘇魯神話的起源——美國作家H·P·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作品全集的名稱。
(大家看到這裡心理承受能力也都增強了不少,就直接上圖了)
二.「克蘇魯」的形象與克蘇魯神話
之所以說克蘇魯神話是世界上最年輕的神話譜系,是因為整個克蘇魯神話體現創建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相比於那些來源於原始自然崇拜或宗教崇拜而產生的神話而言,在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產生令人信服並廣為接受流傳的「神話」,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事實上,克蘇魯神話體系的誕生恰好是與科學的發展息息相關的。20世紀的科學革命以愛因斯坦發布了相對論開始,量子物理學對經典物理學產生了顛覆性的改變,而這必然影響了人們對世界和宇宙理解的方式。科學技術的爆炸不僅沒有令人們對宇宙了解得更為清晰,反而開拓出了更多難以理解的範疇。
(愛因斯坦:「Surprise!」)
在這個陌生的新世界中,洛夫克拉夫特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神話體系。他在1927年寫給朋友的信中說:「我的所有故事,都基於最基本的前提之上:那就是平凡的人類的法則、利益和情感在浩瀚的宇宙中都是無效的和沒有意義的。」這正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直至現在人們依舊存在的、對於無法解釋的無限宇宙的未知恐懼。
洛夫克拉夫特在小說中創造了一個「舊日支配者」的形象:它曾經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活過,所以有些時候,地質學家、考古學家會在山洞的深處發現它存在過的遺蹟。「舊日支配者」不是一個神的名稱,而是一組古老的、因為無法被人所理解而被視為神靈(或者邪靈)的存在,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形象便是「克蘇魯」。
(洛夫克拉夫特手稿·克蘇魯,居然有點萌)
在《克蘇魯的呼喚》這篇最為著名的短篇小說中,洛夫克拉夫特集中體現了「克蘇魯」的幾個特徵:
1.它偶爾會利用精神感應與遠處不特定的人類接觸,由於它的精神力過於強大,受其影響的人無法理解它所傳輸的思維,因為陷入瘋狂。
2.從外形上來看,它結合了猴子、章魚、蝙蝠等幾種生物的形象,並且渾身布滿鱗片。由於人們不可能看到真正的克蘇魯,所以小說中描繪的是一個來源於史前文明的克蘇魯雕像。原文描述如下:
輪廓看上去是個類人猿一般的怪物,但頭部卻像章魚,臉龐長著一大團觸角,身體則布滿鱗片、質感韌如橡膠,前足和後足上有著巨大的爪子,身後還有修長狹窄的翅膀。這東西一看就充滿了可怖且超凡的惡意.它翅膀的底端垂到了基座的後沿上,身子佔據基座中央,那對長著利爪的後足則蜷曲著扣住前沿,還向基座底部伸出了四分之一長。它那酷似頭足類動物的腦袋往前躬著,龐大的前足扣在屈起的雙膝上,臉上的觸角則摩挲著前足背面。這尊雕像透著一股怪異的真實感,而由於它的來源未知,更是令人莫名生畏。
這篇故事於1928年刊登在《詭麗幻譚》雜誌上。小說完成於1926年的夏天,但事實上洛夫克拉夫特早在1925年8月便想出了情節梗概,直到返回普羅維登斯後,才執筆將其寫下。
(洛夫克拉夫特·本尊)
三.克蘇魯神話的藝術魅力
對於H.P.洛夫克拉夫特而言,以「克蘇魯」怪異的形象來令人感到恐懼,只不過是小說描寫的需要罷了;如果不是必須,他甚至並不準備令克蘇魯擁有真實可以想像的形象。
在洛夫克拉夫特所著的分析文章《文學中的超自然恐怖》中,他寫道:「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則來源於未知。」他明確表示,唯物主義知識分子具有一種盲目樂觀的態度,似乎認為理性可以認知世界的真相,而這只不過是一個幻覺。誰能想像真正「一維」或者「二維」的存在?誰能想像宇宙的起源與終結?
(《異形》中令人震撼的宇宙「真相」)
洛夫克拉夫特輕視那些「以庸俗的血腥暴力來達到驚嚇讀者的目的」的作品,(倘若放到現代,他對日系鬼片估計會有很多不滿),他所試圖創造的是一種「設計無法推測的空間與力量」的美學,是一種「外來之物在已知宇宙最邊緣的抓撓」。
洛夫克拉夫特的想像並非無中生有。博爾赫斯在《沙之書》的後記中寫道:「人所共知,命運是不可捉摸的;我一向認為洛夫克拉夫特的遊戲文章不自覺地模仿了愛倫.坡,我也躍躍欲試想寫一篇模仿洛夫克拉夫特的東西」。事實上,洛夫克拉夫特所創造的藝術審美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學歷史,他的藝術創作源自「哥特文學——德國浪漫傳奇文學——瑪麗·雪萊的《弗蘭克斯坦》——短篇小說家威廉·霍夫曼——愛倫·坡」的文學傳統,並且增加了科學理解範圍之外的「宇宙恐怖」。
(這本書是洛夫克拉夫特小說的精選集,適宜有興趣的新手)
以洛夫克拉夫特自己的話來說:「鬼怪恐怖題材往往是小眾的偏好,因為它既對想像力有一定的要求,還需要讀者的思維能夠脫離日常生活的局限。相對而言,僅有少數人擁有足夠的精力掙脫每日工作的束縛,以回應那來自彼方的呼喚……不過眾人之中總有思維敏銳之人,有時這些精湛的頭腦深處某些不為人知的角落又會被種種奇思妙想佔據。」
當我們閱讀「克蘇魯」神話的時候,也許會在遙遠而陌生的宇宙之中意識到人類的渺小。但正是這種對宏大和未知的想像的能力,決定了人的存在既是渺小而短暫的,亦是永恆和不朽的。
(洛夫克拉夫特全集,適宜於進階閱讀)
在《死靈之書》的書推中,這部作品被稱為「《冰與火之歌》《普羅米修斯》《水形物語》《迷霧》《血源詛咒》《魔獸世界》的靈感來源」。如果你也對它有興趣,歡迎再回覆中交流更多讀書感悟哦!
歡迎來到克蘇魯的神話世界!
淘寶店地址:
1.打開淘寶APP。
2.搜索「本心如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