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臀部扭動的幅度猜測是哪個閨蜜,看領帶顏色識別男朋友,這是什麼奇葩操作?在《幻影追兇》這部電影中,女主角安娜就是這麼幹的。
安娜因目睹了一起兇殺案被追殺,逃跑過程中腦部受到重擊。在這之後,她不認識閨蜜、同居的男友,甚至連站在面前的爸爸都認不出。
難道是「撞頭必失憶」的狗血劇情?不,安娜患上了
「臉盲症」
說起「臉盲症」,大家並不陌生,很多人還會把這個詞當做口頭禪:我臉盲,真的,我分不清哪個是徐崢哪個是沈騰,如果把張一山、夏雨、姜文的照片放一塊兒,我都能玩兒連連看遊戲了!
左一姜文,中間夏雨,右一張一山
這些只是「臉盲」的戲稱罷了,真正臉盲的人,哪還認識徐崢或者沈騰,他們的情況比這嚴重多了。
01
臉盲是一種「病」
臉盲者正經歷馬賽克的人生
在醫學界,臉盲被認為是一種病,學名叫做「面容失認症(prosopagnosia)」。根據臉盲者能否辨別五官,可以劃分成兩種情況。
一種是統覺性臉盲,他們看到的面部模糊不清,五官像是被橡皮擦掉了,也可以理解為看到的臉部像是打了馬賽克。所以,他們根本看不出來兩張臉有什麼不同。
這種情況比較嚴重,開頭提到的電影女主安娜就屬於這種情況。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今年3月份,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過一篇文章,名字是《英國女子:「我連自己親人的臉都無法辨認」》。報導稱,詹姆斯女士在乘坐公交時,看到一名「陌生女子」向她招手。當時,她也沒多想,事後才知道那是她的親媽。
詹姆斯女士甚至連自己的臉都不認識,有一次照鏡子竟然以為是別人。(BBC)
另一種情況是組合性臉盲,獨立的眼睛、嘴巴、鼻子信息全都記到腦子裡去了,就是沒辦法將它們拼出一張完整的臉。
這種症狀比較輕微,大部分的臉盲者都屬於這一種。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張照片,來體驗一下。
在看這張圖時,正常人感覺差異明顯,明明這張臉的五官被全部倒立了,但組合性臉盲就認不出這兩張臉的區別。這種感覺有點類似正常人看下面這個圖片。
是不是乍看之下,並沒有覺得什麼異常?
02
與大腦息息相關
臉盲症有先天與後天之分
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針對臉盲,科學家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通過功能核磁共振,科學家發現了人在看臉部圖片時處於興奮狀態的腦區。這些腦區集中在顳葉的梭狀回面孔區(FFA)、顳葉上溝(STS)等位置,同時大腦後部的枕葉面部區(occipital face area)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個腦區的作用,我們將「人臉識別」簡化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識別面部五官,記住鼻子、眼睛、嘴巴的主要特徵。這一階段由大腦的枕葉面部區負責,顳葉上溝也參與其中;
第二個階段是,將五官進行整合,包括鼻子在臉部的佔比、嘴巴的位置等,最終拼出完整的人臉信息。這一階段主要由大腦的梭狀回面孔區負責。
紅色部分為梭狀回面孔區
如果枕葉面部區或顳葉上溝受損,看到的臉就像是打了打賽克,這是統覺性臉盲。如果梭狀回面孔區有缺陷,可以看清眼睛、鼻子、嘴巴,但沒辦法將這些信息加工成人臉,這就是組合性臉盲。
早期被發現的臉盲症患者,大多是由後天疾病、腦部創傷等因素造成,這類情況被稱為後天獲得性臉盲症。由於有正常情況的參照,他們可以感覺到患病後看臉出現了問題。
還有大部分臉盲者為先天性臉盲,他們有的遺傳自家族,有的是自身基因突變。因為從出生開始就有面孔識別障礙,他們並不會覺得看人臉時有什麼特殊。
03
你有可能是臉盲
但從未意識到自己有什麼不同
沒辦法在人群中找出朝夕相處的朋友,看不出兩張臉到底有什麼不同,這令人「嘆為觀止」的臉盲感受,在我們看來很「不正常」。但就像上面提到的,大多數先天性臉盲者從來不知道自己是臉盲。
早些年,科學家認為臉盲症很罕見。不過,據最新研究發現,世界上患有「臉盲症」的患者至少佔總人數的2%-3%,也就是說,100個人中至少有2個人是臉盲。
多數的臉盲者,正常的生活在我們身邊,這些人可能是朝夕相處的親人,也可能是朋友,還有可能是我們自己。我們不知道誰是臉盲,他們也沒發現自己與別人有什麼不同。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的詹姆斯女士,在40多歲的時候,才從電視上了解到自己是臉盲。
小小的腦袋大大的疑問
為什麼臉盲者不知道自己是臉盲呢???
別看他們有的看不清人臉,有的記不住人臉信息,但在其他方面,他們與常人無異。而且,為了適應日常社交,人的生存本能會幫助他們選擇其他辨人方式。
臉盲者靠其他特徵記憶身邊的朋友
比如,很多臉盲患者在年齡較小的時候,就學會靠聲音、髮型、走路的姿態、衣服的款式等特點來識別其他人。但有時候朋友忽然換了髮型、穿了其他風格衣服,免不了會有一些尷尬的經歷。不過,沒有直接的對比,他們不會認識到這「不正常」。
04
終極一問
你是臉盲嗎?
看了這麼多,很多人好奇自己是不是患有臉盲症了。
剛才我們提到,後天獲得性臉盲非常容易辨別,跟以前對比一下就能發現。那怎麼識別自己是不是先天性臉盲呢?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套臉盲的自測問卷(PI20 ),一共20題,用來判斷是不是屬於臉盲,以及臉盲程度,已經達到可以輔助臨床診斷的程度。
一起來測一測吧~
註:
1. 很多人很難識別外國人,外國人通常看中國人也都一個樣兒,這並非臉盲,而叫「異族效應」,我們識別不同種族的面孔,遠差於同一個種族。
2. 臉盲常被叫做「面孔失認症」,其實臉盲不算是病,只能說是一種生理上的非常態,類似還有路痴、色盲、舌頭不能卷等,科研人員更願意稱臉盲「面孔失認」,沒有症。
原標題:《不認識爸媽?人群中認不出女友?原來真正的臉盲是這樣的!(內附臉盲測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