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祖名的「坑爹」體質果然名不虛傳,愣是把柯震東從「小鮮肉」坑成了「小燻肉」,親爹成龍就更沒少坑啦。就連被判刑,都能讓遠在美國宣傳電影的王力宏無辜躺槍。
王力宏的顏值比房祖名高那麼多,英國《每日郵報》都能配錯圖。要是配成了張默的照片我們還能理解,畢竟這哥倆無論是從外形還是「坑爹」能力上幾乎別無二致。寫這篇新聞的記者是有多臉盲?
那麼問題來了,配錯圖的記者真的是臉盲嗎?恐怕不是。
大部分人其實都有這樣的體驗:覺得外國人都長一個樣兒。哪怕是經常看美劇的美劇迷,也只對影視明星熟悉。換成普通的美國群眾,就未必能一眼分辨出誰是誰。科學上把這種情況稱之為「本族效應」和「異族效應」。本族效應是指個體對本族面孔總是比不熟悉的異族面孔有更好的再認。相對的,異族效應是指個體對異族面孔的再認更加困難。
曾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給新生兒和三個月大的嬰兒分別看不同種族的人(高加索、中東、非洲、亞洲)的面部照片。實驗發現發現新生兒對各族面孔的注視時間沒有差異,而3個月嬰兒對本族面孔的注視時間更長。
實驗證明在我們知覺發展的過程中,普遍發生了「知覺窄化」,喪失了這種分辨異族面孔的能力。所以《每日郵報》搞錯房祖名和王力宏的臉也不足為奇,不過小編私以為其實是他們太粗心。Google到這種圖,沒經過仔細查證就把王力宏當成了成龍的兒子。
英國這位同行,唱《龍的傳人》的也不一定就是「龍」的傳人啊。
《每日郵報》在配圖上鬧出的烏龍事件可不少。就在國內因「武媚娘剪胸」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時,張馨予哐當一下在英國「變身」成範冰冰。
不過這回沒人吐槽記者臉盲,因為大家都熱心地幫李晨從一堆「假冰冰」中找出「真冰冰」去了……
李晨前女友張馨予被當成範冰冰:
李晨緋聞前女友李小璐被當成範冰冰:
和李晨演過情侶的楊冪被當成範冰冰:
李晨終於認出了真正的範冰冰:
那麼李晨真得了臉盲症嗎?不好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人覺得大家都長得差不多,並經常認不出誰是誰,那麼他很有可能就是得了傳說中的「臉盲症」。
「臉盲症」離我們很近。
「臉盲症」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人面失認症(prosopagnosia)」。識別面孔的核心區域包括梭狀回(fusiform)、枕下回(inferior occipital gyrus)和顳上溝(superior temporal sulcus),這個區域的損傷或者發育不完善會導致臉盲症。
人面失認症最早出現在醫學文獻上是在1947年。一名德國醫生在看診一個頭部受槍傷的士兵時,發現他喪失了認知人臉的能力。起初醫學家認為這是後天損傷導致的一種罕見疾病,但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面失認症也可以遺傳。如果你的父母有任何一方患有人面失認症,那麼你將有50%的機率遺傳到該病。而且這個病其實一點也不罕見,全球約有2%~3%的人患有人面失認症。也就是說,50個人中就有一名患者。症狀嚴重者,甚至連父母和自己的臉都認不出來。
「臉盲症」患者眼裡人臉長啥樣兒?
雖然人面失認症患者記不住人臉,但並不代表在他們眼裡人的面部是模糊一片。他們和普通人一樣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人的面部和五官。但重點是,五官在一張面孔上所呈現的立體形態對於他們來說卻很難記住。這其實不難理解,假如人的面部是一串數字,所有人都能清清楚楚看見這個人是775832347981,但臉盲症轉眼就把這串數字是如何排列的給忘記了。對於人面失認症患者來說,人的面部無非就是那幾種類型,所以他們通過五官的特定來記人。比如張三是光頭,李四長了個大鼻子,老王是張麻子臉……不過美與醜他們還是分辨得出的,只是很難保證從洗手間回來還能認出哪個才是剛約的美女。
看來,長得美不美不重要,長得有辨識度才是真正的贏家!
馬雲VS韓國男星,果斷還是嫁首富啊!
「臉盲症」患者記憶力也不好嗎?
中國有句古話「貴人多忘事」,既然你連人臉都記不住,記事兒肯定也不行吧?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人面失認症患者僅僅對於人臉識別困難,視力和記憶力與普通人並無區別。
更多事實表明,患者在其他方面的記憶力和閱讀能力比普通人更勝一籌。比如一位患者雖然記不住人臉,但從小到大讓大家深惡痛絕的「背誦全文」從沒難倒過他,每次都能很快背熟。
而另一名患者對曾在網上流行的「漢字序順並不定一影閱響讀。比如當你看完這句話後,才發這現裡的字全是都亂的。」一眼就能發現順序是亂的。查錯別字也是一找一個準兒。但讓他識別人臉就像識別狗一樣困難。
我們其實並不「高貴冷豔」!
俗話說貴人多忘事兒,但大家都知道這只是調侃。現實生活中人面失認症患者可吃了不少虧。
由於記不住人臉,他們經常被誤認為高傲、冷漠或不懂禮數。患有人面失認症的孩子的童年也比其他小孩更艱難,他們無法融入小夥伴的遊戲中,不敢離開自己的母親,因為他們擔心離開後會再也認不出誰才是自己的媽媽。
好萊塢巨星布拉德·皮特也是人面失認症患者,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做過檢查後確認自己得了這個怪病。皮特自爆與別人說完話,就會完全忘記對方的長相。別人跟他說話,他會裝作認識對方,其實他根本不知道是在和誰講話。2005年,在《史密斯夫婦》的首映會上,布拉德·皮特連10歲就開始混演藝圈的好萊塢著名「壞女孩」林賽·羅翰都沒認出來。當她衣著性感走過來跟他說話,皮特卻對這位滿臉雀斑的姑娘是誰一點頭緒也沒有。多次的尷尬經歷使皮特決定不再裝模作樣,不認識就老老實實問「你是誰」。沒想到反而招來一堆「自以為是」「高傲」的惡評。
不知道布拉德·皮特是否還記得前妻長什麼樣兒……
「臉盲症」有的治嗎?
很遺憾,以現在的醫療水平,人面失認症還是「不治之症」。目前在醫學上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別擔心,還是有救的。人類識別面部的能力在10~20歲急速上升,20多歲增進緩慢,到30~34歲才達到頂峰。
除此之外,通過日常生活中多加練習,也能有所改善。
輕度人面失認症患者能夠認出家人朋友和經常見面的人,這表明通過不斷地加強印象,認人能力還是可以提高的。大多數人面失認症患者會通過衣著和髮型來認人,但這個方法的缺陷是顯爾易見的:朋友換了一身衣服就可能認不出,得重新記憶。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記住更多細節來幫助識人。比如聲音、走路姿勢,手部形狀甚至是露出的牙齒,一位患有人面失認症的牙醫就是通過牙齒來辨認自己的患者的。
「轉身四顧心茫然」是很多「臉盲症」患者的真實寫照,和患有人面失認症的人保持一段親密關係看起來相當困難,因為你對他來說永遠是陌生人。《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裡的女主人公到死都在吶喊「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
但我們不用像小說裡那樣悲觀,正因為辨識不出來,才會更專注在一個人的其他特質。有人面失認症患者的存在,誰還敢說這是看臉的世界?
資料來源:
知乎
《有哪些著名心理學實驗在跨文化研究中得到有趣結果的案例?》
《什麼是「臉盲症」?它的生理機制是什麼?》
《「面盲」狀況能改善嗎?如何改善?》
科學松鼠會
《[「解惑系列」]誰是誰?那些似曾相識的臉……》
泰能心理
《一分鐘心理學:臉盲症科普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