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間成殭屍——麥浚龍電影《殭屍》

2021-02-21 打破一擔砂鍋


一直認為,電影是藝術。因為與音樂、書畫、書法一樣,電影亦有其特殊的方式表達因果。正如不是每個人所寫的字都是書法,當然不是所有的電影都可以稱得上藝術作品。很重要的一個條件是,電影要有細節。細節不是小,而是表達自然。有細節是入微,能入微才能入妙。


《殭屍》是一本有細節的電影,每一個細節都在表達卻又各安本分。因此讓我想稱讚這本電影!

殭屍題材是香港電影的獨特標籤之一,根植於自身民俗心理,是中國土地上才能長出來的。我甚愛林正英的道士形象,那形象裡能夠承載我對降魔捉妖之人的想像。成功的形象就是這樣,不是接近真實,而是接近每個人心裡的願望。這一點也是我喜歡香港拍的金庸武俠片,難以接受張紀中導演的那些金庸系列的很重要的原因。本是想像之說,卻力求表現為真實,是棄輕靈入沉重。看戲是要入超脫境,不是聯繫現實,而是要超出現實,別開一境。

林正英之後,無人能做到他的高度,殭屍電影以此衰落。此後許多殭屍電影粗糙得無法入目。在此心理之上看《殭屍》,以為是個簡單的跟風片,看到最後才發現導演的才華。不是在講殭屍,是在講人,這是殭屍題材從未涉及的反思角度。不是簡單的懲惡揚善,而是從殭屍這個命題上去展開觀察人的視角。若有人抱定觀賞道士殭屍鬥法的心去看,到了最後十分鐘,難免情緒異樣。

片名為《殭屍》,如此直接,顯出野心,但影片中首先出現的是卻是鬼。人死之後,輪迴之前,是為中陰。中陰有三,影片表現的似契合法性中陰境。民間傳說,中陰境中,人生所有一切,歷歷在前。到了如今,便可以用『過電影』三字來比喻。觀人一生,猶如電影一場。而更古老的比喻是,人生如戲。

所以影片開始,錢小豪作為演員的一番自述,表達人生的荒謬。電影的荒謬,是情節的荒謬,而不是因果的荒謬。電影離奇的外表下,因果結構絲毫不能錯位。而人生則剛好相反,外表錯位不止而因果亦離奇難懂。人生之起落、轉折,猶如總在迷霧之中,不得明白。

民間傳說中,稱中陰境會迴光返照。迴光返照,這四個字浪漫有趣,人死向黑暗去,卻有回光。此光回頭,返照過往。人生在世,所有的光,都用在了試探前途,以求照見未來。此時卻是照見來路,或許有機緣破開一生迷霧中的路,看見來去因果,自得解脫。

眾人難以明白的是,未來存在過去之中。這是因為每個人想要看見的,不是自己我的未來,而是世界的未來。但事實上,每一個未來,都需要人自身的參與。跳出去看見的未來,永遠是別人的。一旦自身進入,首先面對的是自己的過去。

儒家的《大學》上說,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謂慮,虎頭心底。儒家稱虎為大人之變,因為虎身上的斑紋鮮豔,條理明朗,目的是為他所見,煊赫懾眾。如人在高處,被他人注目,所以一舉一動都必須深具條理,絲毫不亂,此為現之如虎。

慮,是心具備條理,讓自己成為一個清楚的人,整理過去,以應對未來。將過去的每一件事都做好,才有接下去每一件事的好結果。將之放大,即是一個人如何生活,就決定了他會如何死。

不知生,焉知死。

之前談及影片的細節,門牌號為2442,有謂此數字是兇數,或許從4與死的諧音聯想,其實也可以理解2442為一種鏡像,左右對稱。這個房間,可以是陰陽的對稱,在這個房間內發生的事,雖然屬於陰間,卻是來自於陽世的造作。亦或者解讀為生死死生,入此房間,由生到死,出此房間,由死到生。

在生死之間,不僅有中陰境,還有殭屍,徘徊於出入之間,不得進退。

殭屍是什麼?就是被煉化的冬叔嗎?

之前說,細節入微而後入妙。入微是展現,入妙則是表達,此時細節意味著象徵。人們看戲,其實不是看戲,而是看戲中的精神。所謂象徵也是如此,看得不是物體或者情節,而是象徵和意義,並與之共鳴。

影片中的細節很多,比如那座大樓,環形如獄,毫無色彩,可表示人心的困鎖,生活在其中的人,猶如在牢獄。而這座大樓卻不止以此出現,更出現在了小白的玩具之中,那個玻璃罩玩具內,正是這座大樓。影片中無處不存在細節,每一個細節都在說話,都在表達,需要觀眾去發現,去體會,粗心之輩,便看不懂。這就是好電影和一般影片的區別。


人住在這樣的大樓裡,是導演特地架構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遺世獨立,並無與任何外界溝通。人們的一切發生只在這裡,生活之地頓時出現了一種困鎖之局,這就是構思。那麼殭屍是什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執念。

中國的鬼怪傳說中有一種傳統,但凡鬼物留世,總因怨氣不消。放不下,是因心有執念。如果說鬼是自己的執念,那麼殭屍,就是他人的執念。在影片中的殭屍,是梅姨的執念,也是道士阿九的執念。

執念成形,殭屍傷人。

影片中梅姨對著被煉製成殭屍的冬叔一段獨白,這樣的表達是很刻露的,很容易壞戲,考究演員的功力,更看導演的駕馭。但這一段戲無疑是十分成功的,不愧是老戲骨。熟悉鮑起靜是曾經她在廬山和總設計師的一張照片,以及港片中的綠葉角色。當然我更感有趣的一點是,她的父親鮑方,幾乎包攬了金庸武俠劇中的所有高人角色。《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雪山飛狐》中的毒手藥王,乃至《鹿鼎記》中的神龍教教主洪安通,聯繫想來,頗覺發靨。


梅姨這個人物刻畫的好,一生善良,卻在最後做了惡事。她作惡是軟弱,是害怕,並不是源於深愛,而是害怕自己身心所依賴的人離開。從此軟弱中,居然生出無比的決絕。無論是殺死燕叔,還是將小白送至殭屍面前,無一不是大惡,而推究其大惡的來源,竟然是大大的不忍。不忍丈夫之離別!貌似是因為愛而做下惡事,實際上是源於內心的失落。

這就是高明的表達,是人生因果的錯位。呼應影片的開頭錢小豪的獨白表達的人生的荒謬。好的影片無不如此,永遠是一個整體,時時呼應主題而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所以人生的問題永遠不是缺乏愛,而是不明白如何去實踐愛!

生死善惡,都在一念之間。這是一句老生常談,所謂一念之間,那麼要問的是,這一念是哪一念?其實答案很簡單,這一念就是被你抓住的那一念,也就是所執著的那一念。念念所在,欲逃不能的那一念。所謂執著,問題不在抓住,恰恰是被反抓。如道士阿九,抓住了貪生之念,如梅姨,抓住了不舍之念,結果卻被此念反客為主,從此一錯再錯,萬劫不復。

《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嘆,可嘆!

從某個意義上來講,人生都在處理失去的問題,而影片亦從此開始。錢小豪從小風光,卻晚景悽涼。電影的開頭,他抱著一堆戲服,一堆照片,一些獎盃來到這座大樓,從臺詞看,這座大樓是他的起點,想不到又回到了此地。經歷一生風華,最後還是回到這個一無所有的地方,這不就是人生嗎?生來一無所有,死去一無所有。所以影片之中,那個房間裡面,毫無一絲生活氣息。等待他的最終是一場死亡,失去來這個人間第一個獲得的東西,是生命。

那一生還有什麼呢?一堆戲服、一些照片、一些獎盃,這些是什麼?哦,是記憶。原來一生走過,留下的只有記憶。

記憶是什麼?

影片開始錢小豪進入大樓,到了影片末尾才展現了他是如何進入這幢大樓的,細緻展現了他所見的一切,而就是從這一切真實,我們被告知整一個道士殭屍鬥法的故事,竟然不過是迴光返照中的一個幻覺!一個自我編織的故事!

記憶來自見聞,而人對見聞自有感受。基於此,錢小豪重新編織了記憶,成就了一個一念之間的故事。坐在那裡剪腳趾甲的友哥,其實是個夥計,但卻如此悠閒,才會被誤認為是老闆,而現實中的老闆卻成了故事中的夥計。友哥是衝進去救他的人,所以成了故事中救他的道士。而這個道士還影射著錢小豪自己與兒子的關係。錢小豪是個父親,但道士友哥卻是個兒子,是錢小豪在心裡模擬一個失去父親照顧的兒子的感覺,是他設身處地的想過兒子的情感。所以道士友哥有各種憤懣的情緒,而他最終繼承父親的道士職業,也代表了錢小豪內心希望獲得兒子的認同。

物管室內的老管理員正在熟睡,這個情景折射在錢小豪心中,讓他覺得這個人是善良的。是的,世間一切人,在熟睡之中都是善良的。但是經歷太多的他,自然明白善良往往被邪惡吞噬,是這個落魄的演員經歷人生得到的感喟。所以故事之中,燕叔被邪惡的梅姨用殘酷的方式殺死。這種殘酷,其實來自於錢小豪在自己的經歷中,對現實的結論,反應了他對命運的態度。

電梯內小白和媽媽阿鳳是正常的,但阿鳳的語言和對他那不自然的笑容,讓他在心裏面覺得這是個瘋女人。於是,在故事中,阿鳳成了一個瘋女人。事實上,這來自於他對自己妻兒的印象。在他心中,妻兒是死去了,但實際上卻沒有,是因為在他心裡,自己的妻子就是瘋狂的。他唯一眷戀的是他的兒子,也是他想要抓住的對象。

阿鳳這對母子,若有若無的提示了他與自己的妻兒的關係。他想拯救這個瘋女人阿鳳,因為在某種模糊中,阿鳳和小白就是他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的拯救行動亦是根植在此。所以影片中出現了三口一家吃飯的情景,極具父子意味的一起尿尿的場景。是的,他想挽救自己的家庭,想盡一個丈夫和一個父親的責任,並在這種幻覺中實現。

影片中燕叔焚香說「敬如在」,這是出自孔子的說法。敬如在,敬神如神在。所謂如在就是鬼神。不敢直呼其名,以如在代稱。冬叔已死,梅姨卻視之如在,把照片放在神龕上天天見面。表示梅姨多麼的不舍與思念,所以在故事中梅姨執著不舍,才會希望冬叔回陽。影片在表達這一希望,用了大量的道具,就是梅姨屋子中的乾花。無數乾花的意象,呼應著殭屍的存在。抽離而出,便是冬叔那句臺詞,撿回來的爛花真的開花了。

死去的花可以再開,死去的人也應該可以回來吧!

死去的人要如何回來,一切的故事都在他最習慣和摯愛的思維之中,便是他的演員經歷,這是他光輝和自信的記憶,這些記憶構成了他的自信和價值。是他不自覺的用來對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於是他編織這個故事,自然用了自己最光榮和華彩的身份,而這個被編織的故事為什麼出現了殭屍,因為每個人都願意用自己最好、最得意的那一面去面對一切。所以回來的方式是殭屍,而殭屍的出現需要一個牽引的緣,那就是阿九。也就是現實中的太平間的材叔。

為什麼凸顯材叔在停屍房吃蘋果,因為那時候錢小豪仍舊在中陰境中,並未完全死去。這個在停屍房吃蘋果的人,讓他感覺到厭惡,因為這個人首先就是靠看守屍體活著,所以在故事中他靠養鬼的灰苟活,同樣是個靠屍體活著的人。

故事從開始上吊進入一個漩渦甬道,看見無數他演繹的過去,然後看見萬物的生滅,燈絲暗滅,其中還看見一個戴角的裸女。羊頭人身,我不知導演用這個意象表達什麼,是女魃?或者代表輪迴六道的他道眾生?也沒有查到這個形象的來源。這一切組成了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念之間。佛說一念三千,故事中的一切都是來自於錢小豪內心的折射,這種表達手法亦見於其他電影,比如《穆赫蘭道》。

所以記憶,是人面對這個世界的態度。人對於自己見聞經歷,自行選擇留下什麼,改變什麼,怎麼去理解,怎麼去刻畫。所以記憶,是人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其中一個基本的態度是,留下我想留下的,成為我的記憶。

俗話說,人總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經歷一切之後,剩在心中的所有。這個故事也是這樣。所謂自我解讀和自我編造,往往就是一個自我欺騙的過程。到底自己的電影是真實,還是現實的人生是真實?影片通過一個過程展現錢小豪做出的選擇。故事中的錢小豪亦經歷了一個不相信有鬼到相信有鬼的過程,體現在兩場戲,第一是道士友哥的糯米和道士的話題,第二個就是長廊高腳鬼。這個過程,代表了錢小豪完全進入了自己編織的故事之中,去做一個希望的自己,在一個自己希望的世界。

這是導演的構思,是一個人在上吊迴光返照之時,看見過去一切,最終領悟自己希望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消除所有今生的痛。一個代表自己真實的心念,拋開了太多雜念的困擾,而真正願意成為的人。而當他想成為那樣的人,才會推動故事的發展,讓他願意去幫助阿鳳母子。

這是自欺嗎?還是真正的頓悟,卻不是在現實中完成。所以影片最後,錢小豪在上吊的樣子,是面帶微笑的,他獲得了自我的解脫。

人是很奇怪的,也許是永遠依循著天道的規則,永遠在變化之中。變化,讓人變得健忘。所以人,總需要一些東西幫助我們記住記憶。戲服、照片、獎盃或者稱為見證。梅姨在神龕上留下了自己丈夫的照片,而在故事中,她想留下他的丈夫,

為什麼說那段對著屍體獨白的戲很高明。若是只有記憶,人便會遺忘,而當死去的人,原本應該消失在視野中的人,以一具不會說話、沒有溫度的屍體的方式時刻在眼前,頓時將思念的人的所有悲傷和情緒找到了載體,亦同時將梅姨在丈夫死去之後那種無依靠的失落永恆在了此刻,凝固了悲傷,並無限拉長,永傷難以解脫。用這樣的表演來闡釋親人離去之後永遠不回的哀傷,在眼前而遙不可及,顯得具體而強大!

是高明的手法啊!

面對這樣不可逆轉的離別,如何才能獲得解脫?影片之中,一直在完成的就是這個命題。體現在故事中錢小豪幫助阿鳳回到2442,除去了盤桓的鬼,除去了留下過去痕跡的家具,把過去放開,影片中三個人席地而坐吃飯。小白問,白色是不是世界上最美的顏色。

白色是一無所有的顏色,把過去放下,自然心得解脫。放下過去的方式,在那一件件被消除的家具,在那被重新粉刷的牆壁。在如何去消滅那一個殭屍?

這個殭屍不簡單,是道士阿九煉化以圖借命的工具,亦是梅姨和他兩人不同執念所出現的產物。而雙生同脈之鬼的注入,借屍還魂,讓這個殭屍無比的強大。雙生之鬼,來自阿鳳家庭的悲劇,而冬叔成僵,是來自一個陰謀和一份長情,人生所有的問題都在此間,匯聚一屍,執著成念。

消滅殭屍的是利用一個法力高強的羅盤形成的結界,依次形成水、木、土、金、火,最後殭屍被烈火所化成灰。五行之中,火者,化也。五行以這樣的順序出現,代表了生命的一個過程吧,水代表出生,木代表長成,土代表衰落,金代表訣別,火代表轉化。鬼也好,殭屍也好,都是自我他人的執念,都是該走的不走,該放下的不放下。該有的變化沒有發生,於是一切化滅於熊熊大火!

至此玩具破碎,顯露出這座被玻璃罩住的大樓,看那最後的飄雪鏡頭才明白,原來一切人事都在那個玩具之中,更顯荒誕意味。玻璃破碎,意味著某種禁錮被打破,人生不再是一個困局。一切被放下,在故事中的體現是,首先被踩碎的是電話裡兒子的留言,人生的一切都在變化中失去了模樣,而人要做的並不是留住過去,而是勇於去接受和創造未來,去進入下一個階段,無論過去是梅姨想留住的美好還是道士阿九要擺脫的悲傷,都要過去,都要進入下一個季節。

錢小豪是一個演員,從熱鬧走到悽涼,人世如鬼,而在鬼的世界,卻找到了自己的熱鬧,真是人生如戲。道士友哥說,他進入結界的時間,只有一支煙的時間,必須在一支煙的時間內戰勝殭屍。其實那一支煙,正是現實中錢小豪上吊前抽的那一支煙。

故事從甬道退出,還是錢小豪的那隻眼睛,眼睛代表觀察,代表我們看待世界的樣子,我們的心靈在眼睛背後看待這個世界。當看那雪花漫天,看見自己的屍牌,第一次看見自己的名字,這時候突然有人來認屍,竟然是自己的兒子!故事中的兒子可都是死去了啊!

啊,原來之前的一切都是幻覺故事。當幻覺觸碰到了真實,人生如戲變成了人生如此,一切頓時破滅,影片立即結束,這是慈悲!

我看見導演在採訪時說他希望從一個殭屍的題材,拍出一個人生的故事。我覺得,他做到了!看見影片最後導演致敬的對象,是林正英!

相關焦點

  • 執念成形,殭屍傷人——麥浚龍電影《殭屍》
    在生死之間,不僅有中陰境,還有殭屍,徘徊於出入之間,不得進退。生死善惡,都在一念之間。這是一句老生常談,所謂一念之間,那麼要問的是,這一念是哪一念?其實答案很簡單,這一念就是被你抓住的那一念,也就是所執著的那一念。念念所在,欲逃不能的那一念。所謂執著,問題不在抓住,恰恰是被反抓。如道士阿九,抓住了貪生之念,如梅姨,抓住了不舍之念,結果卻被此念反客為主,從此一錯再錯,萬劫不復。
  • 殭屍電影新時代最後的輓歌——《殭屍》
    但在《殭屍先生》之後出現的殭屍電影都因情節老套,模仿嚴重而飽受爭議,自此,殭屍電影開始逐漸落寞。1989年林正英為了重振殭屍電影,不計成本,開拓創新,在保留殭屍電影原有的基礎上大膽加入了吸血鬼,推出《一眉道人》,雖為盈利,但因拓寬了新思路,被視為香港殭屍電影的中興之作。
  • 繼林正英之後,電影《殭屍》致敬經典
    1986-1988年誕生了數十部殭屍電影,但是模仿多過創新導致觀眾審美疲勞,殭屍電影開始走下坡路。1989年林正英為了重振殭屍電影,不計成本,積極創新,在殭屍電影中大膽引入吸血鬼,推出《一眉道人》,拓寬了殭屍電影的思路,被視為中興之作。
  • 導演麥浚龍繼《殭屍》後又一力作,《風林火山》最期待的華語電影
    《殭屍》導演麥浚龍今日宣布重磅港片《風林火山》已經定剪,進入後期製作階段,該片在2015年就開始籌拍,到現在已經將近5年了,從發布的電影海報上看
  • 《殭屍》導演麥浚龍再導恐怖片,劉青雲林嘉欣主演,內地不上映
    2013年的一部《殭屍》,讓人看到了80後導演麥浚龍的導演實力。上映的7年後,麥浚龍宣布開拍新片,題材依舊是恐怖+鬧鬼,無數觀眾都表示非常期待。據悉,麥浚龍的這一部剛剛立項的新片的題材是時裝鬼片,頗有一點《陀地驅魔人》的意思。
  • 《殭屍》對港片逝去的悼念
    1986-1988年誕生了數十部殭屍電影,但是模仿多過創新導致觀眾審美疲勞,殭屍電影開始走下坡路。1989年林正英為了重振殭屍電影,不計成本,積極創新,在殭屍電影中大膽引入吸血鬼,推出《一眉道人》,拓寬了殭屍電影的思路,被視為中興之作。
  • 喝烏鴉血、煉屍,豆瓣7.8的麥浚龍《殭屍》宛如港片安魂曲
    這部電影,正是豆瓣評分7.8,好於96%恐怖片的《殭屍》,該電影2013年在香港上映,本以為只是小眾之作卻引起了極大迴響,還獲得了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包括攝影、美術、視效、表演等9個重量獎項的提名。阿鳳看到了大家的死狀,就被嚇得瘋瘋癲癲,從此成了陰陽眼。
  • 【電影】殭屍(2013)
    劇情介紹故事講述了80年代知名動作影星小豪(錢小豪飾)曾經憑《殭屍先生》紅極一時,可惜年事漸長,無奈他帶著隨身家當入住一棟破敗老舊公共屋
  • 殭屍來襲,殭屍來襲
    這一切一切都是這些香港殭屍電影給我們這些從小讓港產鬼片耳濡目染長大的人教會的講起近年的香港殭屍片,最令人印象深刻非麥浚龍執導的《殭屍》莫屬影片致敬了林正英的港僵文化,匯集了港片的殭屍傳統、日式的女鬼造型及行動方式、美式恐怖片的血漿
  • 《殭屍》,香港最後一部殭屍片
    大家好 這裡是有素質影視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香港最後一部殭屍電影《殭屍》 .《殭屍》這部電影由麥浚龍執導。邀請了香港老一輩的殭屍片主要演員,錢小豪、陳友、惠英紅、樓南光、鮑起靜、盧海鵬、吳耀漢、鍾發等聯袂主演。
  • 【殭屍】這是香港殭屍片的復甦?
    他第一次創作的電影劇本《復仇者之死》還榮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具文本哲學獎」。《殭屍》是他的第二個劇本,集編導於一身。小編真是慚愧,人比人比死人。還不如在家裡發黴算了,雖然我也想這樣。說回正題,《殭屍》這部片意在創新上世紀80年代紅極一時的港產殭屍片~~
  • 《殭屍》:七日重生
    殭屍猛鬼,趁夜橫行……©豆瓣《殭屍》籌備兩年之久,由歌手轉作演員的麥浚龍親自完成劇本並首度執掌導筒,意在創新上世紀80年代紅極一時的港產殭屍類型片,他表示自己從小愛看殭屍片,很希望殭屍系列元祖級人馬林正英和許冠英演出,可惜二人已先後離世
  • 近年來最好的殭屍片《殭屍》,竟出自一個不倫不類的富二代之手
    直到2013年《殭屍》這部影片面世,劇情和演員陣容都轟動一時,原本以為會撲街,沒想到竟成了一匹黑馬,獲得金像獎9項提名。這部影片是由林正英的「徒弟」錢小豪做主演,陳友做配,兩人攜手斬妖除魔解救無辜居民的故事。
  • 近年來最好的殭屍片《殭屍》,竟出自一個「不倫不類」富二代之手
    直到2013年《殭屍》這部影片面世,劇情和演員陣容都轟動一時,原本以為會撲街,沒想到竟成了一匹黑馬,獲得金像獎9項提名。這部影片是由林正英的「徒弟」錢小豪做主演,陳友做配,兩人攜手斬妖除魔解救無辜居民的故事。
  • [獨家影評]《殭屍》:對港片逝去的悼念
    電影《殭屍》海報監製:清水崇導演: 麥浚龍編劇: 麥浚龍主演: 錢小豪/ 陳友/ 樓南光/ 吳耀漢/ 惠英紅/ 鮑起靜/ 盧海鵬類型: 劇情/ 動作/ 恐怖由於本片的地域屬性較強,老外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字幕中,「殭屍」甚至都被翻譯成了「吸血鬼」。不過該片很有爭奪明年香港金像獎的勢頭,尤其是麥浚龍這位新晉導演。影后鮑起靜的表演也達到了影后提名的級別。
  • 七日重生《殭屍》
    導演: 麥浚龍編劇: 麥浚龍 / 翁子光 / 梁禮彥主演: 錢小豪 / 惠英紅 / 鮑起靜 / 陳友 / 吳耀漢 / 盧海鵬 / 鍾發 / 樓南光類型: 劇情        麥浚龍第一個創作的電影劇本《復仇者之死》拿到第3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具文本哲學獎」。《殭屍》是他第二個劇本,花了九個月的時間編寫,並親自充當導演。
  • 淺談香港電影之殭屍系列片
    在香港電影上,又有哪些稱得上是開天闢地之作?我想大多數人會把第一名的位置讓給林正英的殭屍系列。 其一,在系列片上這是絕對成功的,後來的跟風之作亦是不勝枚舉; 其二,在中國特色上,完全做到了獨樹一幟,完完全全可以在世界電影裡炸出一條血路。
  • 《殭屍》丨致逝去的港式殭屍片的一封信
    對於70、80後這一代來說,林正英這個名字基本上等同殭屍電影。隨著林正英和許冠英的離世,殭屍電影也漸趨沒落,漸漸退出了中國恐怖片市場。日韓的恐怖片、歐美的喪屍片成為了恐怖片的主流。而這部電影,可以稱得上是後殭屍電影的佳作,喚回了不少對舊殭屍電影的回憶。
  • 2013年,錢小豪拍了一部「殭屍經典」,卻未掀起新的「殭屍浪潮」
    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被稱作「東方好萊塢」,在國際影壇廣受讚譽。然而九十年代末,港片市場快速衰退,曾經的「東方好萊塢」也在短短的幾年之間,失去了所有的繁華與榮耀。畢竟,80年代中後期的「殭屍港片」,憑藉濃鬱的東方特色,在亞太地區風靡一時。然而有趣的是,2002年之後,「恐怖題材電影作品」在香港影壇引發創作熱潮,但卻極少有創作者願意對「殭屍片」進行新的嘗試。此時較為知名的「殭屍片作品」,也僅《殭屍大時代》這一部而已。2013年,新人導演麥浚龍對「殭屍片」的題材發起了挑戰,與錢小豪合作了《殭屍》。
  • 2013年,錢小豪拍了一部「殭屍經典」,卻未掀起新的「殭屍浪潮」
    然而九十年代末,港片市場快速衰退,曾經的「東方好萊塢」也在短短的幾年之間,失去了所有的繁華與榮耀。隨著港片市場的衰退,港片製作人們為了謀求生計、吸引觀眾,將「場面暴力」、「故事獵奇」作為了創作的主要方向。而「恐怖題材」的電影作品,也成為了此時港片創作者們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