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第一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何內地遭遇滑鐵盧?

2021-01-08 影投人

文 | 四一

6月24日,《我們與惡的距離》登陸騰訊平臺。這部由HBO出品的劇集在臺灣播出時,一分鐘瞬間最高收視率達到了1.14%,大結局的兩集分別創造了2.91%和3.4%的收視新高,刷新了臺灣當地的收視紀錄。該劇總覆蓋人數超過130萬人,而臺灣的總人口為2300萬人,也就是說平均每20個人中就有1個人看過這部劇。不僅如此,該劇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5分,IMDb上評分高達9.3分,不管是口碑評價還是市場表現,都稱得上當之無愧的年度第一華語劇。

然而,這樣一部質量上乘的劇集登陸騰訊平臺後,卻遭遇到了市場滑鐵盧。上線五天,累計播放量僅有5200萬,一度讓人懷疑第一華語劇的榮譽名不副實。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大陸市場遇冷絕不是質量原因,播放量不濟折射出的問題卻值得我們的影視人參考和反思。

首先,在排播方式和播出時間上,《我們與惡的距離》在臺灣的播出平臺是公視電視臺。該電視臺覆蓋了臺灣21個市縣地區,輻射全島2300萬人口,觀眾基數比較大。而且電視臺播出帶有一定的強制收看性,比起視頻平臺的自主選擇來說,更容易吸引受眾。其次,在播出時間上,《我們與惡的距離》首輪播出是在3月24日,距今已有三個月。當時該劇引起了諸多公眾號、自媒體、社交平臺的關注,大陸地區對此感興趣的觀眾早已通過各種渠道觀看過了,因此騰訊上收看該劇的受眾有一定程度上的減少。

再次,陣容方面,除了賈靜雯之外大陸觀眾對於其他演員的熟知度幾乎為零。而且賈靜雯的曝光度並不突出,加上本劇是現實主義作品,題材上不佔優勢,觀眾的關注度自然有所降低。此外,騰訊對該劇的宣傳力度也不大,所以取得現在的成績,雖然意外但是也說得通。

不過,以上因素都是外在因素,真正的問題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的現實主義手法並不適合大陸主流觀眾的審美口味。

《我們與惡的距離》圍繞一起「無差別殺人案」將兇手家人、案件被害者、執法者、新聞從業者等多個身份的人物串聯在一起,用不同的角度展現價值觀的碰撞,每個人都在遭受悲劇帶來的重大變革。其中兩個矛盾最為突出,一是兇手的家人和被害者家人之間的衝突,其次是律師、新聞從業者在情感和職業道德之間的抉擇。矛盾雖然尖銳,但是本劇並沒有傾向某一方的觀點,也沒有帶入創作者的情緒。而是以儘量冷靜、克制的視角,展現「每個人皆是受害者,也都是作惡者」的觀念。這樣的創作手法模糊了善與惡的界限,更加真實,突出了人性的複雜,具有更強的衝擊力,能夠引起觀眾更為深刻的思考。當然,操作難度也更大。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兩個突出的矛盾點,就好比是一場辯論的正反雙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觀眾無非是選擇自己價值傾向的一方,並無對錯也難分善惡。雖然這樣的創作方式在國際範圍內比較常見,但很少出現在中國大陸的作品中。我們的觀眾更喜歡善惡分明、對錯清晰的影視作品,這也是《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兩岸播出後,表現差距這麼大的原因。

同樣是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年初大爆的《都挺好》是以蘇明玉的視角來看待家庭關係。雖然劇中也無真正意義上的好人和壞人,但是每個人都做過明確的好事或者壞事,觀眾往往會根據他們的行為展開討論。蘇明玉與家人關係疏遠,看似不孝,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感受到了家庭對蘇明玉的傷害,轉而站隊;蘇大強「放飛自我」,蘇明成啃老打妹妹,蘇明哲好面子只動嘴等,在觀眾眼中都是比較標準的「壞事」案例。

《都挺好》的結局是蘇明玉擔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最終血濃於水的親情擊敗了從小到大三十年的積怨,大團圓結束。這正是創作團隊在表達自己的觀點——親情大於一切。而是否在劇中站隊,創作者是否表達了立場,成為《都挺好》和《我們與惡的距離》最明顯的差別之一,也成為了兩者不同播放效果的原因之一。

此外,和其他大陸的現實主義作品相比,《我們與惡的距離》選取的題材雖然具有比較高的討論度,但是缺乏情緒共鳴。大陸地區的現實主義作品一般都是選取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會有一個核心主題。比如《大江大河》展現了改革開放後小人物的浮沉、《少年派》《小別離》聚焦於當代家庭教育展現了中產階級焦慮、《都挺好》則讓原生家庭和重男輕女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這些主題都是圍繞社會現象展開的,距離觀眾比較近,觀眾不僅有討論的欲望,還能引起廣泛的共鳴。

比較而言,《我們與惡的距離》主題更具開放性,像是拋出來的一個辯論話題,由觀眾自由站隊,大陸的觀眾顯然還不適應這種創作手法。劇中臺灣的司法機構、新聞機構都與大陸的體制完全不同,大陸觀眾也很難代入無差別殺人案件中被害者或兇手家屬的情緒。難以引起大陸觀眾廣泛的共鳴或許是播放量偏低的直接原因。

再次,《我們與惡的距離》由HBO出品,更符合美劇的氣質,大陸地區的觀眾組成中,女性觀眾是網劇受眾的主要群體,男性觀眾更偏愛美劇,因此在這一層面上,《我們與惡的距離》就丟失了大陸地區的部分受眾。而且這部劇中,愛情線所佔比重很低,網劇女觀眾對於愛情題材的需求比較明顯,所以《我們與惡的距離》的題材在大陸的網劇觀眾中吸引力也比較弱。

的確,《我們與惡的距離》大陸地區的播放成績令人感到惋惜,這也給影視創作人員敲響了警鐘。諸如此類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目前來看並不適合中國大陸的市場,我們的觀眾更傾向於有明確態度的作品。不過,隨著影視劇的發展,大陸觀眾的審美水平一定會不斷提升,非黑即白的現實主義也需要進步,《我們與惡的距離》應該成為未來大陸地區影視作品的努力方向。

[如需轉載請聯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華語劇的女主飾演者賈靜雯,你了解多少?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播放了前四集,就在豆瓣上得到9.4分,並且最終得到了9.5分的高分。這部劇的女主宋喬安,原本是一個意氣風發事業成功的中年女性,在她遭遇人生變故的時候,在善惡之間進行了兩難的選擇。
  • 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今天要推薦的一部來自臺灣評價非常高的華語劇剛要推薦就看到sir電影也推薦了劇情介紹點這裡 ☞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與惡的距離》:華語時裝片的新希望
    ;如果提到臺灣電視劇,我們的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出的,幾乎全是《流星花園》、《放羊的星星》、《惡作劇之吻》、《王子變青蛙》這些青春劇和言情劇;如果提到HBO,我們的腦海中第一時間出現出的,幾乎全是《權力的遊戲》、《兄弟連》、《黑道家族》、《西部世界》這些又黃又暴力又腦洞大開的神劇。
  • 《我們與惡的距離》:9.5分臺劇內地上線,看清好劇與爛劇的距離
    導語:《我們與惡的距離》:內地上線喜大普奔,雖有刪減但影響不大!剛剛小柒又刷了一遍《我們與惡的距離》,不過這次看的不是盜版啦~內地引進了這部劇9.5分的臺劇,大家可以在視頻網站裡觀看了,確實是件喜大普奔的事呢。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這部劇了,除了它的內容外,還有因為是賈靜雯再次回歸臺劇市場緣故。
  •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9.5,位列榜首 今年最好的華語劇?
    那今天我就說說我最近看的一部劇吧!那就是臺灣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3月份已經在臺灣播放了,在國內還只是預告片,沒有投入全集播放。這部劇豆瓣評分9.5,位居華語好劇榜首,相必如此高分的劇是有原因的吧!現在沒有在內地播放,是因為電視劇鏡頭尺度過大、內容過於血腥、過於真實反應人性的惡。不過,好劇就算是有刪減部分,也是值得我們期待的。接下來讓我們來聊聊這部劇吧!
  • 劇透|「垂死」的臺劇否極泰來《我們與惡的距離》成年度華語神劇
    正當很多人認為臺劇已死的時候,一部由臺灣公視與HBO Asia合作推出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橫空出世,該劇最近瘋狂地被人在朋友圈刷屏,豆瓣評分9.5,《我們與惡的距離》讓垂死的臺劇「死而復生」。
  • 我們與惡的距離:今年最優秀的華語劇!看完後令人感慨
    除了這部劇之外,賈靜雯又交出了一步接近滿分的作品,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全篇圍繞著這個主題思想,由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由一個隨機殺人犯的犯罪行為延伸出幾個有著不同立場、不用參與者的家庭的故事。這部劇還未播出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而它的確也對得起大家的關注!目前豆瓣評分9.3分,我大膽的猜測它會是今年的年度最佳華語片。
  • 2019華語年度最佳《我們與惡的距離》:好人與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去年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後面簡稱《與惡》)開播至今一年在豆瓣上仍保持著9.5的高分,僅十集的短劇被評為2019華語年度最佳劇。與我們熟悉的臺灣偶像劇不同,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社會紀實片。這是全劇的核心,也是留給我們觀眾的思考。以前我單純地覺得,我是好人,並且是善惡分明的好人,但是看完這部劇,我不確定了。
  • 2019華語劇:內地劇出爆款、臺劇口碑高、港劇最冷清
    2019年度最佳華語劇,內地、臺灣和香港三足鼎立,內地劇傳播度最廣、影響力最大;臺劇轉型後,口碑頻頻走高;港劇雖有佳作,聲勢最弱。2019年,截至目前,相比電影圈優質影片青黃不接,電視劇領域可謂全面開花。從第一季度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江大河》、《都挺好》,到第二季度的《破冰行動》,再到暑期檔的《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親愛的,熱愛的》以及《小歡喜》等。爆款劇集,接連不斷。
  • 滑鐵盧後,Netflix還敢涉足華語劇?
    也看到了不少熟悉的臺劇面孔,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林心如等,又是一出預定年度最佳的大戲。 說起來,男主張孝全近兩年可謂是Netflix華語劇的當紅男演員。 他去年主演的犯罪劇《罪夢者》,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吧?滿屏呼之欲出的欲望,是一部非常規的黑幫劇。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共多少集 奪下華語劇榜首之席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共多少集 奪下華語劇榜首之席 愛秀美 每周日晚上九點更新兩集,新播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上映兩集就拿到了豆瓣9.4的高分,奪下華語劇榜首之席。這部劇從殺人犯、精神分裂症、媒體倫理這幾個題材出發,呈現了人與人、個體與社會、法律與情   原標題: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共多少集 奪下華語劇榜首之席     愛秀美     每周日晚上九點更新兩集,新播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上映兩集就拿到了豆瓣9.4的高分,
  • 《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火!臺灣劇依舊如履薄冰
    其實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短短十集犯罪大劇,因關注現實犯罪題材,刷新了觀眾們對國王臺劇矯情、粗製濫造的印象,不僅拿到了金鐘獎最佳,還紅遍兩岸三地。前幾年《一把青》也因關注內戰時期的女性的新視角。《俗女養成記》也是女性視角講故事,頗受劇迷推崇。那麼臺劇有重新崛起與復興趨勢嗎?下面就根據資料來看一看。
  • 《想見你》《我們與惡距離》大火!臺灣劇依舊如履薄冰
    其實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短短十集犯罪大劇,因關注現實犯罪題材,刷新了觀眾們對過往臺劇矯情、粗製濫造的印象,不僅拿到了金鐘獎最佳,還紅遍兩岸三地。然後優秀的創作者,為了生存,馬上就被內地大平臺挖角,離開臺灣。第二,臺灣的本土生活還是沒法打動大多數內地觀眾。《想見你》《我們與惡之間的距離》其實只是在小部分人中間流傳,沒有下沉,內地真正的收視主體不愛看!他指出現在內地不收他們的劇了,不用他們的導演和演員,他們就沒錢了!
  • 豆瓣9.5,今年的華語第一《我們與惡的距離》,附百度雲資源
    而這次,更是直面上了人性之惡——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本來,小編是衝著賈靜雯去看這部劇的。其實,只看這部劇的卡司,就已經可以預定「年度華語劇王」了。編劇呂蒔媛。去年剛憑藉《誰先愛上他》的提名了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 豆瓣9.5,年度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開播!
    2019年1月28日李勝利夜店被爆出亞洲最大「吸毒」、「迷奸」、「行賄」事件,事發地點距離我們1000多公裡……2019年3月15日紐西蘭發生嚴重槍擊事件,事發地點距離我們10000多公裡;2019年4月21日斯裡蘭卡先後發生9次爆炸,事發地點距離我們5000多公裡;然而這並不是我們與惡的真實距離。
  • HBO的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團隊新作!
    《我們與惡的距離》,可以稱為近年來灣灣電視劇的扛把子作品。豆瓣全五星評價,評分達到了9.5分的高分。瘋狂攬下第54屆金鐘獎六項大獎。女主角賈靜雯也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又一高峰,拿下了自己人生中的首個金鐘視後。5月10日,《我們與惡的距離》團隊打造的又一驚豔作品上線了!
  •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華語電視劇,不愧為2019年度最佳
    很難想像,如今浮躁的華語電視圈還可以誕生這麼一部如此有內涵、如此有深度的作品。長期以來,民眾總是特別關心那些群死群傷的大案、要案,卻常常忘了去多問一句,是什麼原因導致兇手變成這樣,他們出事後自己的家庭需要面對什麼樣的困境。
  • 豆瓣9.5,年度話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今晚上線
    年3月15日紐西蘭發生嚴重槍擊事件,事發地點距離我們10000多公裡;2019年4月21日斯裡蘭卡先後發生9次爆炸,事發地點距離我們5000多公裡;然而這並不是我們與惡的真實距離。我們每個人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今年到目前為止評分最高的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進行了探討
  • 讓賈靜雯首奪視後的最佳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幕後故事你看過嗎?
    她的逆襲也不僅僅是在「生活幸福」上,2019年的年度最佳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為她事業上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也是憑藉這部劇,她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個金鐘獎視後。在頒獎禮上賈靜雯還透露在參與製作這部作品時,曾被金牌製作對她的經紀人講過,她是「過氣的女藝人」,所以這次獲獎賈靜雯十分感謝大家能看到她的努力。
  •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臺劇的距離
    賈靜雯15後年重返臺劇,皺紋成戲精 沒引進版權,沒有正規的觀看渠道,但好作品是自帶宣發能力的,豆瓣鵝組社區論壇甚至微信群裡,關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簡稱《我們與惡》)的討論無處不在。 看這部劇時,想起那部曾經拿過奧斯卡小金人的電影《Crash》,故事以車禍事故為由頭,講的卻不是撞車,而是人與人、種族與種族之間衝撞。《我們與惡》也同樣通過一個極端事件,力求解構人性深處的善與惡。 正如尼採的那句: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在與黑夜鬥爭的時候,你也會被染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