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華語劇:內地劇出爆款、臺劇口碑高、港劇最冷清

2021-02-08 影視圈


隨著內地影視工業技術的提升,電視劇領域早已不是被香港武俠劇和臺灣偶像劇支配的時代。2019年度最佳華語劇,內地、臺灣和香港三足鼎立,內地劇傳播度最廣、影響力最大;臺劇轉型後,口碑頻頻走高;港劇雖有佳作,聲勢最弱。

2019年,截至目前,相比電影圈優質影片青黃不接,電視劇領域可謂全面開花。從第一季度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江大河》、《都挺好》,到第二季度的《破冰行動》,再到暑期檔的《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親愛的,熱愛的》以及《小歡喜》等。爆款劇集,接連不斷。

 

不過,從整個華語劇領域來看,2019年最佳劇集並不一定就花落內地劇。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港劇《金宵大廈》、《白色強人》也都不甘落後。

 

內地劇爆款頻出,但缺少高分劇

 

電視劇和電影的壁壘漸漸被打破,縱觀整個國際影視界,電視劇的資金注入加大、製作升級、藝術性提高,越來越多的電影咖開始進軍小熒幕。尤其是最近幾年來內地電視圈的發展,從《甄嬛傳》、《琅琊榜》到《白夜追兇》、《陳情令》,不僅在國內聲名鵲起,更遠銷海外,引領潮流。

 

但是與這些爆款劇收穫的鮮花掌聲與切實可見的熱度相比,內地電視劇離精品化、高口碑,還有一些距離。

 

從2015年至今,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內地劇,僅《琅琊榜》和《白夜追兇》2部;超過8.5分的,只有《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大江大河》、《白鹿原》、《風箏》等10餘部而已。

 

這之中,真正踏入爆款劇行列,全民熱議的也僅《琅琊榜》一部。更多時候,評分低,飽受口碑爭議的劇更能大火,比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延禧攻略》、《鎮魂》等。

 

今年大熱劇集中,《大江大河》和《長安十二時辰》走高品質路線,卻都因為劇情節奏,以及大篇幅的背景鋪設等原因,將一部分觀眾擋在觀劇行列之外。

 

《都挺好》和《小歡喜》都是現實主義題材,反映不同階段的中國式家庭關係。《都挺好》的關注度更高,關於原生家庭的傷害以及女性的生存現狀引發熱議,卻因為大結局的粉飾太平流於俗氣。《小歡喜》更加柔和,雖然困難無處不在,但最終都以圓滿終結,雖讓觀眾暖心,卻無法展開更深層次的問題剖析。

 

《陳情令》從豆瓣4.7升至8.2,證明的確有其可取之處,但也不可否認,是因某一特定圈層受眾的過度追捧。《知否》和《親愛的,熱愛的》是非常常規的戀愛劇,而《破冰行動》佔據了真實改編的優勢,卻毀在了細節和邏輯鏈上。

 

若要真的競選2019年最佳華語劇,這些劇都還欠些火候。

 

臺劇從傻白甜轉變為暗黑系現實主義

 

上世紀70、80年代開始,臺劇與瓊瑤的言情密不可分,《庭院深深》、《梅花烙》、《戲說乾隆》等劇,風格婉約,臺詞雋永,牢牢抓住觀眾的心。

 

千禧年之後,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和觀眾審美的迭代更變,臺劇又成了傻白甜偶像劇的代名詞,《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命中注定我愛你》等劇,成為眾多80、90後的青春回憶。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和內地文娛業的高速發展,陳舊老套的臺灣偶像劇開始被遺忘。臺灣藝人在全國範圍內走紅的機率越來越少,臺劇越來越像圈地自娛自樂。反而是內地劇不斷在臺灣颳起熱潮,《甄嬛傳》、《武媚娘傳奇》等劇不斷刷新臺灣的收視率記錄。

直到臺灣開始鼓勵推動文化內容開放與傳統文創素材加值應用,臺劇開始逐漸走起更具深度的路線。

四年前豆瓣9.3的《一把青》和三年前豆瓣8.6的《荼蘼》,將臺劇再次拉入大眾的視野;而今年豆瓣9.5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以及9.1分的《俗女養成記》,進一步證明這一路線的成功有效。

 

把《我們與惡的距離》評為2019年度最佳華語劇,應該不會有人質疑。該劇脫胎於大量採寫調查,以臺灣真實案件為原型,加以典型化和綜合化,展現了許多深刻的社會問題,諸如新聞職業道德、原生家庭、犯罪者人權等,以此引出主題——「善與惡」的距離。

 

最難能可貴的是,該劇只是將所有事件條理清晰的擺在觀眾面前,不加以情感判斷,不試圖教化觀眾。問題是相同的,思考的結果卻因人而異。

 

《俗女養成記》由去年憑藉《誰先愛上他的》摘得金馬獎影后的謝盈萱主演,圍繞著一位中年女性展開,詼諧又致鬱,帶著點生活的小確喪。像是《倫敦生活》和《請回答1988》的結合體,堪稱中國新時代女性覺醒與成長史的真實寫照。

 

這兩部作品無論是對主題深度的挖掘,還是劇情的安排、演員的表演,都引人入勝。告訴觀眾,臺劇不再只有傻白甜。還有人性的深度與寬度。

 

 

從黃金時期到拼情懷,港劇已死

 

很多觀眾都認為,比起一味地唱衰港片沒落,不如正視「港劇已死」。最起碼香港電影在全國範圍內的影響力仍在,受眾群仍在,雖然圈錢續集越拍越沒勁,卻照樣能拿下不菲的票房。

 

反倒是港劇,近些年來,TVB的收視率基數正逐年減少,香港市民對本地製作的電視節目的欣賞指數與認知率逐漸下滑。

到今天,提起港劇,大眾想到的也是九十年代《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這樣的武俠劇,或者《金枝欲孽》、《宮心計》這樣的宮廷劇,最近的也是五年前的《使徒行者》。

 

雖然TVB的「年度大戲」一部又一部的出,清一色的「豪華陣容」、「精良製作」,卻鮮有真正能走紅的。

從2016年的《無間道》、到2017年的《溏心風暴3》和《使徒行者2》、再到去年的《東方華爾街》和今年的《金宵大廈》、《白色強人》,就算有口碑還不錯的,也依然很難出圈,除了忠實的港劇受眾,鮮有人知曉。

 

究其原因,無外乎題材老套和人才流失。

 

港劇和港片一樣,一直在固步自封。警匪、律政和商戰是港劇數十年間不變的主題,無劇可拍時,拿情懷炒熱度也可以再回鍋一次,比如時隔19年,還能給《創世紀》拍一部續集《再創世紀》。《使徒行者》火了,以它為IP,但與它無聯繫的電視劇電影能拍個五六部。如此對自我創作沒有高要求,又如何能得到觀眾的青睞。

人才流失則是不可控的,薪水低,付出與所得嚴重失衡,TVB演員、導演、編劇等「北上」撈金已成潮流。如今TVB人員斷層嚴重,一大半的戲還是老戲骨擔角,年輕演員青黃不接,且能出名成角的少之又少。

 

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港劇《金宵大廈》,都是TVB二線演員上位首次擔正,這使得劇集雖然不錯,但觀眾因為臉生,天然不想買帳。

 

總體來說,華語劇的發展呈上升趨勢,但內地劇、臺劇和港劇的發展態勢各不相同。不過,有差距,有競爭,才能更好地進步,期待2020年有更多叫好又叫座的華語劇。

相關焦點

  • 2019高口碑臺劇頻出,能否創造現實劇「黃金十年」?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收穫了兩岸三地觀眾一浪高過一浪的讚譽後,越來越多的內地觀眾不禁開始發問,「記憶中的瑪麗蘇臺灣偶像劇什麼時候變了味」?「『我們與惡』的出挑是否只是一次意外,頹喪多年的臺劇市場能不能藉機逆風翻盤」?關於這些問題,臺劇很快就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 臺劇破局,港劇迷路:《想見你》爆紅,《法證先鋒4》評分新低
    《法證先鋒4》來了,但港劇仍然看不到突破性的話題之作。反而是臺劇以《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兩部爆款完成出圈,讓內地觀眾對臺劇刮目相看。而港劇,這個「曾經闊過的大佬」還能復興嗎?臺劇已經破圈,港劇還在停步不前?
  • 想見你走紅全網,法證先鋒4評分系列最低,臺劇破局港劇迷路?
    文 |零壹《法證先鋒4》來了,但港劇仍然看不到突破性的話題之作。反而是臺劇以《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兩部爆款完成出圈,讓內地觀眾對臺劇刮目相看。而港劇,這個「曾經闊過的大佬」還能復興嗎?臺劇已經破圈港劇還在停步不前?
  • 《想見你》走紅全網,《法證先鋒4》評分系列最低,臺劇破局港劇迷路?
    《法證先鋒4》來了,但港劇仍然看不到突破性的話題之作。反而是臺劇以《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兩部爆款完成出圈,讓內地觀眾對臺劇刮目相看。而港劇,這個「曾經闊過的大佬」還能復興嗎? 臺劇已經破圈,港劇還在停步不前?
  • 原來,一開始我們追的劇大都是臺劇,後面才是港劇、韓劇、內地劇
    對於七零後、八零後的觀眾來說,在年少時,匱乏時代的影視劇裡,最先追過的劇,是哪個地方的劇?是內地劇、韓劇還是港劇呢?其實都不是,當年的觀眾大都追的是臺劇。在臺劇沒落後,才是港劇、韓劇、內地劇的崛起。作為影視劇裡,最先發力的臺劇,有哪些是曾經每天都追的劇呢?一起來看看吧!一《阿郎》系列——《再見阿郎》2003年出品的《再見阿郎》,這部一經引進內地市場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它的收視率很高。觀眾們第一次觀看臺劇時,才了解到原來電視劇還能這麼拍攝的。
  • 臺劇《想見你》憑藉什麼成為年末爆款劇?
    作者 / suad 誰也沒料到,臨近年末,臺劇又出了一部爆款《想見你》,豆瓣評分一路漲到了9.0。 林欣慧透露,目前網絡上已經有人猜中了劇裡面是有雙穿越的,但是還沒有看到有人猜到真正的兇手。 推理劇最怕就是像《輪到你了》一樣,因為鋪陳太多細節,吊足觀眾胃口,結局很難圓回來,造成口碑反噬。簡奇峰直言他們結局的落腳點是有關青春期成長的,到13集才會揭開兇手。
  • 電視臺劇收視好口碑爛,網劇評分高出圈難:淺析2020年的國產劇
    01全年齡高分爆款、還沒有出現現在已經是4月7日,2020年都已經過了三分之一。這四個月播出的國產劇,內地電視劇全民向的爆款有不少。上半年已經成為爆款的電視劇其實不少,有好幾部電視劇的收視率都是極高的,一直霸佔了中國電視機的屏幕。
  • 近期三部港劇均成爆款口碑劇 前TVB當家小生拒絕回無線拍劇
    相信平時有上網衝浪的你一定聽說過「港劇回春了」,近期熱播的三部港劇均成為爆款劇,分別是viutv《嘆息橋》、TVB劇《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及《降魔的2.0》自從播出後都取得超高口碑。第一部原是TVB內部員工構思的劇本,終於投票選中並開拍成電視劇,雖是小成本劇集,但播出後就收穫好評,劇情中有很多感動位,同年還獲得TVB全球網友最歡迎劇集。
  • 口碑好劇再添一員,2019臺劇重回高光時刻?
    看過的觀眾紛紛表示劇情燒腦、顛覆想像,這部劇無疑會是臺劇的下一個爆款。接連幾部劇都打破了觀眾對臺灣電視劇的固有印象,得到了觀眾認可,並且口碑不俗,看來,2019對臺劇來說可以算是近7年來少有的高光時刻了。臺灣電視劇與內地電視劇的地位轉變說到臺灣電視劇,絕對會在大多數90後、80後,甚至70後的記憶中都佔有一席之地。
  • 《嘆息橋》破格而出,非典型港劇熱爆內地
    最近有一部港劇,在豆瓣高達8.9的高分,不但一度成為豆瓣網站今年開年的劇集口碑冠軍,更已在「華語口碑劇集榜」連續霸榜四周,是內地整個4月無可爭議的港劇爆款
  • 我依然要「唱衰」港劇,儘管《殺手》等劇在豆瓣獲高分
    比如鞏俐,章子怡等內地演員都會跑到香港發展,因為當時香港是最能造星的,機會最多,片酬也高!但現在香港只是老市場,實際有的只是名氣,實際規模小得可憐!在這種情況下,港劇衰落是必然的大趨勢!因此即使港劇有完美的配音,內地的觀眾也許能聽懂每一個字,但理解情節方面,也許會有偏差。所以語言也是港劇目前與內地劇競爭的一大障礙!③隨著經濟的發展,香港也越來越不是華語影視領域的重要焦點,這個趨勢也導致港劇的沒落!
  • 【觀察】2019臺劇回歸現實,迎來全面復甦?
    作為2019年壓軸出場的臺劇《想見你》,在《慶餘年》《大明皇妃》《錦衣之下》等古裝劇的左右夾擊下成功突圍,不僅在微博引發網友熱議,更是以9.2的豆瓣評分,排在2019年華語劇豆瓣評分的第二位。由此,沉寂十年的臺劇市場終於在2019年迎來復甦,雖不及曾經的高光時期,但其自我覺醒的創作態度,仍為內地劇集市場做了表率,為華語劇創作帶來了更多可能性。2020年伊始,讓我們一起回顧去年悄然崛起的臺劇。
  • 網飛華語劇,新的爆款來了?
    雖然設定聽上去有點過時,但這種戲碼交給臺灣偶像劇拍,基本不會出錯,畢竟臺劇最擅長的模式之一就是瑪麗蘇愛情。 這部劇演員陣容最強的,莫過於臺劇的大熟臉,吳慷仁。
  • 從小透明劇到2020開年爆款,9.2分《想見你》做對了什麼?
    從在中視首播收視率只是0.54%,到在內地口碑與聲勢突然逆襲,被內地視頻網站愛奇藝、騰訊買下版權,於每周日晚22:00與中視同步更新,可以說在內地市場完成了「高口碑、高熱度」的雙高轉化。劇中男主角「李子維、王詮勝」的扮演者許光漢,也憑藉該劇成為臺劇十年來第一個捧紅的小生。
  • 《戰毒》撲街了,《殺手》卻口碑爆棚,港劇何去何從?
    關於臺劇,港劇和內地劇擅長的劇種,我個人曾經也寫過很多篇稿子分析,此處只大致分析一下。1、內地劇一向擅長偏嚴肅的題材原因是早期內地整個大環境不同,早期文化產業都是國營廠的工資制。再加上和港臺市場經濟不同的模式。
  • 《戰毒》撲街了,《殺手》卻口碑爆棚,港劇何去何從?
    但幾部劇質量口碑上獲得好評,市場熱度一直居高不下。現在港劇真的是越來越不行了。港劇不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今天伯光從題材分析一下,《戰毒》和背後的港劇為何不行了。01內地劇和港劇的類型國產劇一直有兩岸三地之分。
  •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文 | 阿澀作為2019年壓軸出場的臺劇《想見你》,在《慶餘年》《大明皇妃》《錦衣之下》等古裝劇的左右夾擊下成功突圍,不僅在微博引發網友熱議,更是以9.2的豆瓣評分,排在2019年華語劇豆瓣評分的第二位。
  • 2019三部高分華語劇,榜首豆瓣評分超9分,別說你一部都沒看過!
    2019三部高分華語劇,榜首豆瓣評分超9分,別說你一部都沒看過!2019年可以說是影視界大豐收的一年,國產電視劇幾乎猶如雨後春筍,不僅層出不窮,更是湧現出了眾多值得觀眾二刷的良心劇,好口碑、高收視,讓他們成為了爆款,比如說《都挺好》、《慶餘年》、《陳情令》,《錦衣之下》。下面,小編就幫你盤點三部豆瓣高分國產電視劇,拯救劇荒的你們!
  • 2019年高分臺劇盤點!力推《想見你》、《俗女養成記》,快收藏吧
    曾經TVB亞視的港劇以及臺灣偶像劇,不少電視劇都還是我們童年的經典回憶,在如今隨著社會大環境的改變,港劇與臺劇的影響力已不復當年,漸漸變得小眾,不如當年盛況。回顧一下2019年,當我們仔細挖掘,你能發現其實臺劇還沒有死,在他們擅長劇種裡散發特別的光芒。下面就讓小編來盤點2019年值得推薦的六部高口碑臺劇,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
  • 這一年港劇回歸大眾視野,高分劇頻出,老IP卻無力翻身
    港劇的輝煌是不亞於韓劇和臺劇的,曾經韓劇和臺劇以偶像劇最為出彩,港劇最牛的是打造IP,系列劇一部又一部,還有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劇也極度輝煌,然而隨著內地劇的崛起,港劇、臺劇、韓劇都開始走下坡路,關注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