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臺劇的距離

2021-01-19 文娛價值官

撰文丨美   圻

編輯丨沈   多

 

文娛價值官解讀:

(ID:wenyujiazhiguan)

漸遠到幾乎被遺忘的臺劇,因為《我們與惡的距離》重返內地觀眾的視野。雖然沒有被正式引進,很多觀眾還是通過自己的渠道,追看到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並有 1萬6千餘人在豆瓣給出評價,9.4分足以說明這些觀眾對它的喜愛


曾經影響過國產電視劇行業的臺劇,經歷了一場漫長的蛻變後,從「傻白甜」的青春偶像體系裡脫胎換骨,將創作拉回當下社會聚焦的問題,這一轉變和觀眾的認可反映出受眾趣味和需求的變化,也值得內地電視劇同行思考。


賈靜雯15後年重返臺劇,皺紋成戲精

 

沒引進版權,沒有正規的觀看渠道,但好作品是自帶宣發能力的,豆瓣鵝組社區論壇甚至微信群裡,關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簡稱《我們與惡》)的討論無處不在。

 

這是一部從內容到演員,完成度皆高於90分的作品。

 

女神級的賈靜雯徹底扔掉「偶像包袱」,被觀眾評價「終於捨得拿出皺紋來演戲」。在這部劇中,導演和編劇沒有拘囿傳統視角,簡單粗暴的方式去表達「社會惡性事件」,而是進行了大量田野調查後才開始動筆,在一個更大的格局之上,以多元視角看待事件的發生、發展、衍生問題,從社會群體,受害者家庭、加害者家庭以及第三方媒體、甚至罪犯律師的現狀進行多視角探索。

一樁兇殺案的了結,並非「惡有惡報」就可以大快人心,一切看似如常繼續,但其實只是個開始。

 

看這部劇時,想起那部曾經拿過奧斯卡小金人的電影《Crash》,故事以車禍事故為由頭,講的卻不是撞車,而是人與人、種族與種族之間衝撞。《我們與惡》也同樣通過一個極端事件,力求解構人性深處的善與惡。

 

正如尼採的那句: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在與黑夜鬥爭的時候,你也會被染黑。這部劇魅力就在於,所有創作者都放下自己的偏執,投入進相對真實的世界裡,共同完成一個可信度更高的內容,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與反思。

 

看到劇名,就知道這不是一部輕鬆的劇。

 

故事從一場惡性報復社會的槍殺案開始:兩年前,有誠戲院,一名叫李曉明的年輕人在電影放映中途突然站起,拿著槍對影院觀眾進行無差別掃射,最終造成9死21傷的大型慘案。兩年後,案件雖塵埃落定,李曉明等待被執行死刑,但案件引發的陰翳卻無法從所有當事人、和當事人家屬中被抹去。

 

事件發生後,受害人家屬、犯罪者家屬、犯罪者辯護律師,甚至媒體和社會輿論,都以自己的方式反射著事件所帶來的影響;同時提出了「社會如何幫助弱勢群體輔導心理問題,解決社會矛盾」的命題。


這部劇引發的討論,正在產生更大的價值


賈靜雯飾演新聞主編宋喬安,她的兒子在槍擊事件中遇襲身亡。事件過去了兩年,但在她身上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暴躁,多疑,敏感,每天依靠酒精入睡,強迫自己投入工作從而逃避現實。幸福的四口之家在遭遇厄運後,就像彩色照片突然黑白了,曾經溫柔的宋喬安反覆自責沒有陪伴兒子成了「祥林嫂」,而這樣的負面情緒自然波及到了丈夫和生活當中。

溫升豪飾演宋喬安的丈夫,先驅報媒體人劉昭國。

和大部分男人一樣,他多數時間是克制和隱忍的,在殺人者的辯護律師找上門要求延緩死刑時,被逼到極處也只是低吼一句:「我是受害者家屬,我不是上帝!」妻子對他的不滿,他更悶不吭聲全部吞下。只有回到兒子房間裡的那一刻,所有壓抑的情緒在他看著兒子用過物品時,決堤般洶湧而出。

然而,即使痛徹心扉,劉昭國也沒有痛哭嘶喊,而是嘴角微微抽搐著,下意識放下兒子的東西,讓痛在心裡的傷疤處撕開一道口子。這樣的表演讓我們見識了章子怡導師強調的「信念感」,也體會到深入淺出的力道,給觀眾帶來的內心共振。

 

根據內地觀眾的討論不難看出,高風評的理由只有一個:真實。無論是劇情、表演、布景等細節處理……沒有一丁點兒讓觀眾尷尬、突兀的瞬間。看這部久違的精品劇集就像當年看《人民的名義》,整個人每天跟著沉入劇情,隨著主人公的境遇,喜怒哀樂。


2年做劇本,300萬造布景,10版起剪

 

事實再次證明,好劇並非一蹴而就,它們都是千錘百鍊,有備而來的。


獲得過2次金鐘獎的呂蒔媛,正是《我們與惡》的編劇。為了故事真實可信,她先用5個月時間進行了一次「大數據劇本案」,但呂蒔媛對結果並不滿意,接下來她又用了1年進行大量的田野調查,親自拜訪40個樣本做採訪,並旁聽過死刑審判,了解這類案件的審判過程。再用了7個月時間寫作,才完成劇本的一稿。

圖左為呂蒔媛


2年多時間,劇本才成型。之後公開進行製作團隊的招標,最終由大慕影藝中標。製作人林昱伶、湯升榮在接受採訪時,曾引用著名建築師密斯.凡.德羅「的那句:"魔鬼藏在細節裡。」


製作團隊投資近300萬打造了一個300坪的主場景——「SBC品味新聞臺」,內部還原度極為逼真,連臺標LOGO、新聞採訪畫面、都按照真實情景製作。因為製作細節亦是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細節決定成敗。劇中,連副控室裡的每一則新聞都是真實採訪而來的,就連採編系統都是按某個新聞臺內部的範本而來。之所以營造真實的場景,就像身處咖啡廳裡會很自然地喝起咖啡、聽音樂,而演員們在真實的新聞臺拍戲,會自然融入,呈現出真實的狀態。

湯升榮自嘲沒有林昱伶的情商高,因此每天總是處於焦慮狀態,為了保障每一集的節奏和邏輯,他特意找到自己的毒舌朋友來看樣片,結果對方卻給出「完全不想追看」的評價,導致第二天召集所有工作人員,把所有場次用便利貼黏在牆上,已經拍好的10集內容重新做了場次的調整。


重新剪接,重新推翻,再重新剪,甚至有幾集都配完音了又進行修改。兩位製作人是這部電視劇最嚴格看門人,每天泡在剪接室裡盯著每一幀畫面,每一集至少都修改過10個版本以上,就是想要達到最好的效果。

湯升榮

林昱伶

林昱伶說:我們內心裏面沒有私慾,沒有想把這戲佔為己有。包括導演、攝影師、剪接等工作人員,就作品去論作品,怎樣讓這劇更好,不斷討論推翻自己,去聽別人意見,試試各種可能,大家不會堅持己見,都是打開內心。

 

消失的臺劇、復甦的臺劇精神

 

《我們與惡》是一部正在改變「臺劇體質」的作品,而臺灣等這部戲劇等太久了。

 

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間,臺劇一度達到輝煌的巔峰狀態,不僅振奮了臺灣娛樂產業,更在整個亞洲市場斬獲巨大的受眾群體。

 

2001年,《流星花園》的播出讓內地市場見識了偶像劇的魅力。《流星花園》開播後平均收視6.99,刷新臺灣電視劇收視紀錄,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2006年。街頭巷尾的青少年無不談論著劇情發展,對每個演員都如數家珍,插曲也能倒背如流,電視原聲大碟在逆市創下30萬的銷量。觀眾們自動忽略誇張的劇情,陷入夢幻的王子愛上灰姑娘的童話世界,女孩都在心裡默演杉菜、而男孩都想成為道明寺這樣的高富帥。

 

F4更是因為這部劇陡然躥紅,擠掉眾多天團成為最受矚目的亞洲偶像團體(插一嘴:那時候的男團才真是養眼啊)。2002年,韓國F4歌迷會剛成立一周,會員即突破20多萬人。2003年,主角言承旭赴菲律賓參加廣告記者會時受到總統阿羅約的接見,全程以皇家級禮遇招待。製作人柴智屏因為開發《流星花園》和F4,被封臺劇製作女神。

 

直到今天,百度臺劇人氣榜的第一還是《流星花園》

從這部劇開始,臺劇的攝影、美術、服裝、外景都進入到一個較高的水準,而臺劇在內地也打開了市場。

 

《流星花園》獲得巨大的成功之後,臺劇逐漸梳理出成熟的商業模式,並通過偶像效應、粉絲經濟帶來多元商業回報,接下來,就是臺劇偶像十年的開始:2001年《薰衣草》;2002年《流星花園2》;2003年《海豚灣戀人》《千金百分百》;2004年《天國的嫁衣》《鬥魚》;2005年《王子變青蛙》、《惡作劇之吻》、《惡魔在身邊》;2006年《微笑百事達》《綠光森林》;2007年《惡作劇之吻2》再接再厲,《轉角遇到愛》,《公主小妹》《終極一家》;2008年《命中注定我愛你》《不良笑花》;2009年《海派甜心》等,這些劇集陪伴所有80、90後走過懵懂的青春期。這十年,是臺灣偶像劇霸屏的十年。

在這十年,臺劇為國內同行們,起到了示範作用。

首先是偶像產業開發,臺劇十年推出了F4、飛輪海、林依晨、阮經天、鄭元暢、陳喬恩、楊丞琳、許瑋甯、安以軒、王心凌等大量偶像,而國內市場也通過選秀方式進行新人挖掘,開始建構本土的偶像系統。

 

臺劇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題材新穎、製作上勇於創新、對內容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影響著內地同行,加上臺灣製作團隊紛紛赴內地工作,將新技術和思路進行輸送,從而加速內地電視劇舞美、燈光、服裝、化妝上的升級。

國產劇在2010年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向:主旋律卻並不尷尬的《雪豹》引發全民關注;題材冷門的《士兵突擊》成為現象級作品;而趙本山打造的東北農村喜劇《鄉村愛情》更接地氣;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自成一體;更有《甄嬛傳》《琅琊榜》這樣的古裝大劇霸屏……總之,國產劇在2010年之後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升級和發展的。

 

同時期的臺灣娛樂業卻開始走入疲軟期。停滯的影視行業,人員開始流失,優秀的製作該團隊和演員紛紛來到內地「掘金」,而他們為國劇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美劇、英劇、韓劇、甚至泰劇都躋身於我們的消遣清單,而碎片時間裡唯獨臺劇漸行漸遠,幾乎遙遠到快被遺忘了。

 

2019年,《我們與惡》的出現,讓內地同行正視臺劇精神的復甦。內容不再局限於狹隘的個人表達,對製作保持匠人的敬畏心,這部劇也不是消磨時光的娛樂片,而是為觀眾提供一次反省和深思的管道。

其實內地不乏類似的素材,北京幼兒園血案、杭州保姆縱火、和剛二審宣判的張扣扣案……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傷害現場背後,都有盤根錯節複雜的形成過程,而那些我們不說、不看,不等於不存在的創傷,不僅永遠留給了受害者家庭,加害者家庭,還留給每一個保持沉默的我們。只有直視這些傷痕,勇於拆解罪惡的背後根源,帶著誠意不卑不亢地與現實展開對話,才能讓我們每個人得以成長。

相信張扣扣案未來也會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

《我們與惡》或許能引導電視劇行業進入一個更高的創作境界,除了在爽片中逃避,我們更需要沉下心來的時刻。

結語:


【原創聲明】

1.本文為文娛價值官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開白請在後臺回復「轉載」查看轉載要求。

3.商務合作加微信:shenduo5546 或致電:18610155546

4:媒體合作加微信:yanzhiaozhe001

5:招聘:採編2人、運營2人,簡歷發送:meiqi402@163.com

掃我加關注

郭京飛 | 徐崢 | 姚晨PK袁泉 |歌壇

B站 | 德雲女孩 | 姜文的槍丨楊冪換頭

網大哪家強| 網綜觀察 | 周迅中年危機丨國劇盤點

2019國劇 | 優愛騰的愛與痛 | 王思聰的圈子丨誰殺死了佩奇


入駐及合作媒體: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好評如潮 臺劇與巔峰的距離近了?
    臺灣公視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描繪隨機殺人事件加害者與被害人各家屬的心理狀態,觸及社會與人性議題,播映後引發熱烈討論,大獲好評
  • 《我們與惡的距離》:臺劇新本土運動的高峰
    臺劇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這樣「全民追看」的光景了。藉助網絡資源,這部劇的熱度也延燒到對岸,在大陸劇迷中爆紅,目前豆瓣分數9.5,高到驚人。近些年來,儘管大量臺灣觀眾轉向觀看陸劇,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出現,再次證明臺灣電視劇的製作水準,仍吊打相當一部分陸劇。我身邊的同事和學生們也都在追看。我們【映畫臺灣】公號的後臺每天也都有粉絲來催我們快點討論該劇的留言。
  • 《我們與惡的距離》臺劇已不是曾經的臺劇!
    這就是HBO與臺灣公視合作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先來看看海報,演員陣容堪稱強大。賈靜雯暌違15年再回電視劇,攜手金鐘獎影帝吳慷仁(沒錯,就是《下一站,幸福》裡的男二!)還有臺劇老面孔溫升豪帶來的一部非常值得思考的社會題材劇。豆瓣評分也一路飆升,好評如潮。
  • 不得不推的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喜歡您就點擊藍色字體關注吧第二次完整的看完一部臺劇,恩,回想起來,第一次奉獻給了《惡作劇之吻》。
  • 騰訊視頻引進年度最佳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據@騰訊視頻VIP官方微博宣布,超人氣豆瓣高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將登陸騰訊視頻,本劇由臺灣公視與HBO(亞洲)共同製作,共10集,已於6月24日在騰訊視頻開播,會員可以觀看全集。騰訊視頻VIP官方微博:《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回歸臺劇女主,金鐘獎影帝吳慷仁再添高分好劇。
  • 《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臺劇的「文藝復興」
    儘管《我們與惡的距離》(下簡稱《與惡》)未在大陸正式上映,但該劇播出過半後,每逢更新都能登上微博熱搜榜,而與其主演相關的話題「賈靜雯演技」還曾到排行榜第四。豆瓣網友紛紛驚呼「原來臺劇質量都已經拍到這個深度」「臺劇題材越來越廣了」「臺劇真讓人刮目相看」。
  • 從《荼蘼》到《我們與惡的距離》,談談臺劇中的「重男輕女」
    文/羅小可近年來臺劇的口碑在提升,從小情小愛的偶像劇向現實主義題材轉變,很多臺劇中都明顯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與大陸的大女主劇相比,臺劇寫實主義也很明顯,無論是楊丞琳主演的《開到荼靡》,還是賈靜雯主演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都精悍耐看。
  • 史上最高評分臺劇來襲,我們與「惡」到底存在多少距離?
    臺劇並未沒落。本周,播出兩集,由賈靜雯、吳慷仁、溫升豪等臺灣演員聯手出演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悄然在社交媒體引發討論。目前,該劇已在豆瓣拿下9.4的超高分。豆瓣9.4什麼概念?類比內地劇,那是《武林外傳》和《父母愛情》的水準;同比韓劇,網友熟悉的《信號》《秘密森林》,評分也不過9.2分。
  • 《我們與惡的距離》爆紅,臺劇的春天來了嗎?
    記得把我們設為「星標 ★」哦~拍完《我們與惡的距離》,女主角賈靜雯參演了Netflix製作的臺劇《罪夢者》,製作人林昱伶在做關注底層群體的新劇《做工的人》,編劇呂蒔媛的新劇則瞄準社工群體。她們都面對著大眾的期待:下一部臺劇是什麼?今天這篇文章來自《南方周末》,經授權轉載。
  •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而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的同樣是臺劇,分別為《我們與惡的距離》(9.5)和《俗女養成記》(9.1)。2019年,臺劇交出的這份成績單著實漂亮,一掃多年來的頹靡之勢。而一年的華麗蛻變並非是幾部優質劇集的偶然上映,在這背後,是八年多的漫長蟄伏與不斷試錯,包括三年來從內容創作到製作模式的革新。
  • 豆瓣評分:9.4,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近在咫尺,咫尺天涯
    大概是看不過一些都市言情劇或是古裝愛情劇,不少網友開始表示,繼《都挺好》過後劇荒了,這裡探長就給大家推薦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說到臺劇,大家可能會跟「狗血」偶像劇掛鈎,但其實臺劇在近年帶來了不少引人深思、
  • 臺劇來襲《我們不能是朋友》《我們與惡的距離》一部比一部更驚豔
    許久未看臺劇,今年倒是有幾部劇,讓我們眼前一亮。先是在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提名電影《誰先愛上他的》,進入我們的眼前。這部劇講述了圍繞去世宋正遠留下的保險金。講述了一個神經沙雕「同志」阿傑,一個更年婦女劉三蓮和一個叛逆小青年宋呈希,這三個人之間的故事。在這部劇的後幾個月,臺灣頒布了同性婚姻法。
  • 2019,《我們與惡的距離》引領臺劇在大陸播出的回暖之年
    2019年,臺劇的大爆發之年。一度在大陸已被漸漸遺忘的臺劇,在大陸的播出平臺完成了「破冰」式的「復興」。據豆瓣最新發布的2019年電視劇得分排行,排在前兩名都是臺灣電視劇,分別是《我們與惡的距離》(9.5)和《俗女養成記》(9.1),這種「壯觀」的場面,從來未見。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是一部臺劇
    哈維爾.魯迅說過:「我們堅持一件事情,我們知道這樣做並沒有什麼卵用,但我們堅信,這樣做是對的。」《路過人間》是去年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主題曲,由鬱可唯演唱。《我們與惡的距離》脫胎於大量採寫調查,以臺灣真實案件為原型(包括2012年臺南湯姆熊隨機殺人案,2014年臺北鄭捷隨機殺人事件等),在此基礎上加以綜合和典型化,提煉出實踐中最難以處理的部分 。資金來源於政府財政、企業贊助、個人捐贈等。
  • 劇透|「垂死」的臺劇否極泰來《我們與惡的距離》成年度華語神劇
    正當很多人認為臺劇已死的時候,一部由臺灣公視與HBO Asia合作推出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橫空出世,該劇最近瘋狂地被人在朋友圈刷屏,豆瓣評分9.5,《我們與惡的距離》讓垂死的臺劇「死而復生」。
  • 《我們與惡的距離》好評如潮 臺劇從窮途末路走向觸底反彈
    參考消息網5月13日報導新媒稱,曾在兩岸三地戲劇產業領軍的臺劇,一度走向窮途末路,如今隨著近年越來越多作品叫好又叫座,尤其近期《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反響和成功,更標誌著臺劇發展來到大轉折點:臺劇正逐漸從低迷中反彈。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一部觸碰人心的臺劇
    今天的確是想推薦一部最近追的一部觸碰人心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說起臺劇,我們對它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一些情情愛愛的青春偶像劇,但這次要說的這部劇,絕對是非常之現實,非常之引人深思。今天不說它強大的演員陣容,只來聊聊它的內容。
  • 【我們】與惡的距離
    很多人對臺劇的印象還一直停留在小時候看的《惡作劇之吻》、《海派甜心》之類的小清新偶像劇,在近幾年的臺劇裡都拍得很優秀,一點點撕掉臺灣只產偶像劇的標籤。開始探討社會、法律、道德、人性、善惡等深度和敏感話題,慢慢深入生活、敲打人性。
  • 《我們與惡的距離》:9.3超高分臺劇這樣探討社會議題
    .」→ 「設為星標 ★ 」內地現實主義題材的熱播劇《都挺好》剛收官,3月24日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開播,兩集便獲得豆瓣9.4的高分。其實從去年臺灣的熱播話題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可以初見現實題材深度劇叫好叫座的端倪。
  •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無法用上帝的視角來判斷他人仇恨的深淺與生命的輕重。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了一樁九死二十一傷的隨機殺人案牽連三個家庭的悲與痛,對這樁罪案的後果作出了冷靜而深刻的全景式描繪。這三個家庭分別是兇手李曉明的家庭、被兇手奪去兒子生命的新聞總監宋喬安的家庭以及兇手的辯護律師王赦的家庭。這部華語片在2019年3月24日上映,一共分為十集。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已經有9.5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