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推送文章,容易引起極度舒適,加個星標吧!
點擊「娛樂次元」→ 點擊右上「...」→ 「設為星標 ★ 」
內地現實主義題材的熱播劇《都挺好》剛收官,3月24日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開播,兩集便獲得豆瓣9.4的高分。
其實從去年臺灣的熱播話題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可以初見現實題材深度劇叫好叫座的端倪。雖然現在的臺劇會因為小眾化,打分人數少呈現高分趨勢,但能超過9分也實屬不易。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有10集,邀請了近15年沒有接演臺劇的賈靜雯與吳慷仁共同主演,後者是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和電視電影男配角獎得主。此外,配角陣容也很強大。劇集主要講述的是一場大規模無差別槍擊殺人事件後,所有相關人員的命運——包括兇手、受害者、受害者家屬、媒體和律師團隊。
吳慷仁飾演的王律師一直致力於去了解兇手的生長環境與性格,以及在案發時的精神狀況,這讓很多人無法理解和接受,包括他自己的愛人與親人,當然最憤恨的肯定還是被害者家屬,所以一上來就是潑糞這樣的「重口味」戲碼。
戲劇源於生活,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微博微信等社交APP的應用,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自己對公共事件的看法。次元君經常會在一些採訪犯罪嫌疑人的視頻微博下看到「我們不想知道兇手有什麼心酸,也不想知道他家人多麼可憐,我們只要他繩之以法!」、「這種報導就是想利用大眾的同情幫犯人脫罪!」之類的話語:
而《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把這個社會話題撕開,並用電視劇的形式展現在了大家面前,現實中的大多數人都與劇中的民眾一樣,在關注此類事件的時候根本不想知道罪犯背後的故事,更不想讓律師用「精神問題」幫罪犯逃脫罪與罰。
但王律師卻一邊堅持不懈地尋訪隱姓埋名的兇手家人,同時再代入其他兩宗相似案件,想要找尋其中的共同點;一邊結識受害者家屬,希望他們能夠繼續過正常的生活。這聽起來有些「聖母」,但其中的深意卻是找到根源、識別高危人群、並且杜絕此類事件的再度發生。
類似的主題,在以往的影視劇中也有涉及,了解罪犯背後的故事是為了幫助了解他們的行為,從而能夠更好得防患於未然。次元君也是希望能夠藉助這部劇的播出,能讓大家能夠更為警醒,畢竟輿論並不能改變量刑,所有審判還是要以法律為依據。
而劇中提出的另一個話題,就是兇手的再回歸社會。不論是未成年還是精神疾病患者,再回歸社會總會引發大家的討論與反對,誰都不會願意自己身邊有個隨時可能發作的「定時炸彈」,誰也不會願意把自己和家人放置在危險的境地,尤其是那些具有超高再犯可能的人物。
曾經震驚世界、改變了韓國法律的素媛案原兇手趙鬥順即將於明年刑滿釋放,並且心理測試顯示此人再犯可能性極高,這個消息也引發了大家的熱議。超過60萬的韓國民眾曾請願要求禁止出獄,但也並沒有影響其將被釋放的結果。
《我們與惡的距離》把這樣的現實,用戲劇化的方式,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大家換位思考:再有此類事件發生時,除了義憤填膺,還有「我們還能做什麼?我們更應該做什麼?」皆大歡喜風花雪月更多還是存在於藝術作品中,現實往往更為殘酷更難以接受,希望這部劇不要爛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