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穀雨
窗欞上的風鈴叮鈴叮鈴的響起,書桌前一個久坐伏案的身影緩緩抬起頭,看向窗外夜空,一輪皎月掛在窗前,空明冷清。傍晚雨歇,新雨過後,空氣中瀰漫著一股青草泥土的馨香,蛙聲連成一片的湖岸,湖水張狂肆意的打著節拍。清風拂過鬢角,縈繞在耳畔。吹起額前的幾縷碎發,落下輕輕的溼吻。
這便是家鄉晚春獨有的味道,她既不像早春那般經歷過春寒料峭後乍還暖時的嬌羞可人,也不似初夏這般未涉深暑猶自狂躁的火辣嫵媚,家鄉的晚春總是不經意的,給人慵慵懶懶的感覺,尤其在這雨後的夜晚,清風拂來,撣去白天一身的疲倦和辛勞,入骨的舒適,讓人驚覺衣帶漸寬,猶墜溫柔鄉的錯覺。
入夜微涼,在貪婪這清風之後,慢慢地在安逸舒適中偷偷地夾雜著一絲絲薄涼,像年邁的老母親的手,雖涼意凸顯卻也極盡溫柔。
燈光閃動,懸在梁上垂下的燈泡隨風搖晃著,昏黃的燈光忽明忽暗,拉動著人影長長短短變化著,房間裡的景致也時而清晰時而黯淡。透著年頭的房子,每一個物件都仿佛在訴說著歲月時光。
偶然小住一晚的家鄉,像是久盼遊子歸來的母親,心疼地落下了淚,輕輕地撫摸著。那縈繞在耳畔的聲音,那緩緩送來的馨香,落入了案前人的心頭,撥亂了心田裡的一絲安寧,蕩起遠方思緒的波濤。
這是兒時生活的地方,水鏡一般的稻秧田,綠意清新,黃牛耕地,伴著悠揚的田間吆喝聲,遠處嫋嫋炊煙,這是晚歸時最常見的景象。
那青石臺階裡的雨巷,透露著一股子古老陳舊的味道,像是一卷厚厚的有些年頭的書,雖歲月久遠,滿是灰塵,卻更讓人心生膜拜,頓生翻閱之情。
從遠處高臺眺望,清水旁、綠林間隱沒著的青磚黛瓦,彎彎曲曲的連著挨著,在灰雨濛濛的下午,猶似潑墨畫裡的江南水韻。
青石臺階上的青苔在雨水涮洗後格外的清新,積水順著縫隙匯聚成一條細流,沿著臺階一階一階地往下流去。掛在門前耷拉著的幌子,半掩的門扉,昏暗的光線看不清裡面店家的模樣,屋角堆著的罈罈罐罐卻在滴水聲中發出美妙的音響,像沿街獻唱的民間藝人。
沿著商鋪,走過彎彎曲曲的街道,在一處四岔路口匯合處,豁然開朗的視線,一人環抱的秤砣樹綠葉蔥蔥,如傘蓋的冠頂,是自然界最好的避風亭。
突然一群如風一般奔跑的少年擦身而過,他們跑過水田,穿過鬧巷,鑽入巷角人家。倏地騰起一股暖意,回想起那句:媽,我回來了。
你可能喜歡:
誰在聆聽,一葉知秋的美麗
我有千言萬語,化作一聲堅持
所愛隔山海,山海可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