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雅集:七弦之上的常州掌故

2020-11-18 騰訊網

即將在本月25日進行的一場名為《凝露為霜》的古琴雅集活動,10月12日在常州市古琴研究會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召集。這是市古琴研究會疫情後逐漸恢復的節氣雅集第二場。在此前的10月7日晚上,梅庵琴派國家級傳承人劉善教受邀來我市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蘇東坡紀念館,向觀眾介紹古琴的相關歷史文化,並現場演繹了琴曲《長門怨》。

種種跡象表明,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3000餘年歷史的古琴,在常州已非「高冷」的代名詞。相反,正如每一首古琴曲背後都藏著一個故事,故事裡留存著歷史與情感的溫度一樣,每一次雅集,都是對地方文化的探尋,尋覓著七弦之上的常州掌故。

古琴,亦稱瑤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本世紀初為與西洋樂器區分才被稱作「古琴」。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布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古琴名列其中。常州與古琴文化素有淵源:人文先賢季札品評魯國舞樂「嘆為觀止」,相傳奔牛古地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東漢蔡邕在溧陽留下焦尾琴傳說……

國家二級演奏員、亞洲揚琴學會會員、市古琴研究會會長楊暉,師從金陵琴派國家級傳承人劉正春。她與古琴的第一次遇見是在1999年,經其揚琴老師、南京藝術學院教授芮倫寶引薦,她拜入劉正春門下學習古琴。「古琴太迷人了,一旦接觸,就再也放不下了。」這樣激動的心緒,楊暉一直保持到了現在。

那時,她每周都要從常州趕赴南京上課,而先生始終免費教學,只為多一份傳承,讓楊暉一直銘記師恩。秉持著這份「琴」心,如今,楊暉和市古琴研究會的成員們也一直堅持在常傳播古琴文化。她說:「目前,研究會每年有二三十人在長期學習古琴。」今年暑假,研究會還設立了親子習琴的社會公益項目,吸引了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接受薰陶。

從2008年7月劉正春題寫社名的「龍吟琴社」正式開班,到2010年11月經民政部門批准改名,再到2011年11月20日正式成立常州市古琴研究會,楊暉覺得:「一定要有個所在,累積、集合,讓大家有個地方,把文化積澱下來。」

「90後」賈磊,古琴啟蒙於楊暉,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師從李村教授,曾作為年輕琴人代表赴日參加「中日友好文化交流會」。受疫情影響沒有回常的他,在電話裡回溯起自己曾經為了練好一首曲子連續彈好幾個小時的經歷,就覺得「喜歡可能是一切的出發點」。

「琴」高和寡,大眾對古琴從陌生到熟悉,還託福於近年來眾多古裝影視劇的加持,《琅琊榜》《甄嬛傳》《錦繡良緣》《清平樂》……楊暉在與友人閒聊時,覺得國風盛行當下,古琴得到關注是件好事,但靠譜地傳承很必要。事實上,延續傳統還是推陳出新,在古琴界也一直是個爭議話題。經典古琴曲目如《梅花三弄》《酒狂》《高山流水》備受文人雅士推崇,習琴者也多從《秋風詞》《黃鶯吟》等開指,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現代流行曲目也被改編成古琴曲目,如《滄海一聲笑》《琵琶語》等,受到不少年輕群體的喜愛。

賈磊說,他平時會彈成公亮移植的二胡曲《聽松》、李明忠移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自己也會移植一些琵琶曲目,如劉天華的《虛籟》,還動手移植過動漫《犬夜叉》的主題曲《穿越時空的思念》。

近年來,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致力於傳統文化傳播的原堂,也陸續在其東坡雅集中設有以琴會友的系列活動。堂主査捷說,自琴課開設以來,已形成百餘人的年輕學琴群體,雅集已從10月開始恢復每月一期,近期還將組織遊學活動。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曾幾何時,古琴在常州已從「陽春白雪」成為常州人生活中另一種流行,「新調頻譜就,時人多吟猱」。

何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當代古琴名家巫娜老師現身甘露 主持古琴雅集
  • 古琴雅集與園林文化
    作為雅樂樂器,多個古琴與其他樂器如瑟,鍾,磬,鼓及管樂器如蕭,笛等合奏,還配合舞蹈,目的為歌功頌德,演出場所為宮廷。作為民間的獨奏樂器,古琴主要為「士」,即讀書人所彈奏,目的或修養,或自娛,彈奏的場所或書齋,或大自然,或園林。
  • 【活動回顧】一樂知秋湖南水雲古琴雅集
    ——此曲取意於金庸先生小說《笑傲江湖》,描述的是久經爭鬥的江湖人歸隱山水後,湖海泛舟的心境;此曲由宋明先生少時打譜、改編而成,融合了《廣陵散》、《瀟湘水雲》和《流水》三首大曲的技法,經多年完善,在2004年於北京舉辦的全國古琴大會上公開演奏、引起極大反響,其後宋明先生只在雅集和友人私聚演奏,未曾公開其獨奏譜,使其譜二十年來也為廣大琴友和音樂愛好迷爭相尋索。
  • 一曲古琴《梅花三弄》禪意花開,靜守美好光
    2017年參加全國第一屆「弘琴杯」古琴藝術展演,獲得成年組金獎;2019年在山西博物院藝術中心,舉辦個人獨奏「七弦風清」操縵十載的音樂會,同年在上海嘉定百合書院,再次舉辦網絡直播個人獨奏「七弦風清」操縵十載的音樂會;2019年參加全國第二屆「弘琴杯」古琴藝術展演,再度榮獲成年組金獎;2020年,在上海嘉定文創中心舉辦「泠泠七弦」的古琴講座直播,同時在上海敬茶坊舉辦第二屆「七弦風清」個人獨奏音樂會直播
  • 古琴十大名曲《高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古琴演奏:姚炳炎© 點擊上方綠標,聆聽最美音樂聽琴·交流·請加鹿七弦:luqixian777高山,是中國古琴曲之一。稀世珍寶《 老八張》 |古琴愛好者必藏古琴中國網琴譜查詢丨教學視頻丨琴曲欣賞琴學資料丨古琴課程丨雅集講座名師指點丨音樂會丨古琴商城早上6點,與你相約▽
  • 《掌故》第七集:書影、目錄、編後語
    劉錚通過幾片顧廷龍為毛澤東「大字本」題籤殘紙,抒寫出「一個時代的光景」,著眼於老掌故,下筆用新方法。讀者們也許還記得《掌故》剛剛問世時劉錚寫的第一篇書評,立意既高,觀察亦深,我們的心事也幾乎被他全然說盡了。唐長孺、張振鏞、許姬傳、孟言嘉,在王延武、劉永翔、趙珩、楊志諸位的筆下,或重其學,或重其事,或重其人,「仿佛若有光」。
  • 斫琴師必藏|《故宮古琴》《故宮古琴》傳世藏琴,CT透視,細節大圖,精確數據
    本書收故宮古琴及琴箱、琴桌、琴囊、琴弦等多角度實物照片,部分有詳細琴線圖、CT平掃圖及各部位精確尺寸,細節處均局部放大,每件古琴均有詳細介紹及鑑定文章。—內側—本書收古琴曲秋鴻圖譜冊、滿漢文琴譜,均宣紙仿真印刷,極精美。
  • 開始發售|南一先生《移植古琴曲集一》專業、實用、趣味
    © 點擊上方綠標,聆聽最美音樂聽琴·交流·請加鹿七弦:luqixian777本書是南一先生的古琴移植作品集。古琴移植曲是指將創作成熟的歌唱作品或者器樂作品,通過一定的手法改編之後,使之適合古琴的演奏。在校期間曾隨王啟晨副教授學習單簧管,並跟隨寧曉靜副教授、紀志群先生學習古琴至今。
  • "琴為何物"—袁中平先生古琴雅集杭州良渚站
    他曾經是風靡萬千歌迷的校園歌手他也是古琴吳派的傳承大師他是臺灣中華古琴學會理事長他也是紐約琴社的創始人
  • 七弦之上說古今 | 「平湖杯」古琴藝術展演系列講座預告
    2017古琴文化節暨 」平湖杯「古琴藝術展演系列活動之」古琴進校園「 1
  • 著名作家趙基散文《七弦驚夢》
    七弦驚夢文/趙基誰撫七弦寒夜裡?妙節聲聲脆。驚忱問天公,借我長風,追夢晴川際。 放神三鎮千湖水,捧浪花陶醉。思湧大江流,無語磯頭,仰望琴臺酹。早在周朝,古琴即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且盛興於民間。《詩經·關雎》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鹿鳴》曰:「我有嘉賓,鼓瑟鼓琴」。足見當時,愛琴解音,琴風之盛行。因古琴之發展與普及,琴人應運而生。著名者,乃伯牙與鍾子期。其高山流水遇知音,千古絕唱。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蘊天地之浩遠,涵山水之靈韻。
  • 書畫展覽古琴雅集…市圖書館"雙節"文化盛宴等你來
    青島新聞網9月30日訊(記者 丁淑華)中秋、國慶雙節來臨之際,青島市圖書館充分挖掘兩大節日文化內涵,通過線上和線下多種方式,為市民們準備了有獎答題、講座直播、專場朗誦以及書畫展覽、古琴雅集、扎染體驗等豐盛的文化大餐,讓市民在假期體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共享閱讀的樂趣。
  • 韻高千古 心曠神怡—中國古琴名家名曲系列(四場主題,中山音樂堂)
    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 心靜聲即淡,其間無古今。 ——白居易《船夜援琴》中山音樂堂「韻高千古 心曠神怡—中國古琴名家名曲系列音樂會」即將開票!今年十月至明年五月,四場古琴音樂會將帶您領略古琴風韻!多位琴家齊聚首,為您演繹曠達儒雅的琴家風採!
  • 【藝術普及】古箏如花旦,古琴似青衣!
    ,它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在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古琴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古箏則晚得多,形成於秦代,所以箏也常稱為「秦箏」。 古琴琴身以獨木所成,中間掏空形成一扁長形音箱,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稱"七弦琴"。主要由弦與木質共鳴器發音,長約120~130釐米,寬約20釐米,厚約5釐米。
  • 舜定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又增一弦,古琴泰鬥龔一告訴你古琴故事
    現在,就跟著上遊新聞記者一起了解下關於古琴的小知識。諸藝之首,至今三千年有餘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位列琴棋書畫之首,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籍記載琴的創製與中華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琴操》載:「伏羲作琴。」後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最開始由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最終確立下來沿襲至今。
  • 古琴安裝琴弦方式詳解,古琴琴弦斷了怎麼換?斫琴之古琴上弦
    很多好友想知道古琴如何上弦,古琴安裝琴弦方式是怎樣的,如果古琴琴弦斷了怎麼換?今天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古琴上弦。古琴上弦時將琴頭豎立於地板的軟墊上,古琴的雁足向外,古琴的琴面右側附靠胸前,使弦尾一端過龍齦再過雁足尺許。古琴安裝琴弦方式詳解,古琴琴弦斷了怎麼換?
  • 臘月廿八全網直播 | 2021迎春古琴雅集
    雖然我們來自浙江、來自河北、來自湖北、來自臺灣、來自河南、來自遼寧、來自四川、來自天津……雖然我們回不了家,但是我們熱熱鬧鬧,吟唱賦和;我們載琴載歌,以特有的大雅至和之聲,以一場雅集,迎新春之年,安親人之心。
  • 【古琴課程】香港古琴名家謝俊仁博士將首次在深圳開設古琴大師班精品課程.
    雅集僅面向成功報名【謝俊仁博士古琴創作樂曲大師班】或【謝俊仁博士「承傳與發展:我的古琴世界」專題講座】的琴友以及王悠荻古琴工作室(香港、深圳)學員開放。參與雅集須提前報名留位。但為保證雅集質量,本次雅集不對外開放,僅面向成功報名【謝俊仁博士古琴創作樂曲大師班】或【謝俊仁博士「承傳與發展:我的古琴世界」專題講座】的琴友以及王悠荻古琴工作室(香港/深圳)的學員開放。Q:謝俊仁博士下期再來深圳開大師班是什麼時候?以後還會有其他古琴大師來嗎?
  • 《夢璇詩刊》首屆雅集—一場詩歌與古琴 瑜伽的盛宴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古琴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大量詩詞文賦中均有琴的身影。
  •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琴的古雅清韻,讓人想要迅速抽離紅塵喧囂,歸隱內心的詩酒田園。聆聽此曲精心設計的音律與節奏,呼吸也都變得舒緩而綿長。雖然是古琴曲,但又嵌入其它音樂元素:洞簫、琵琶,鳥鳴蟬鬧,潺潺流水聲,再加上那些熟悉的經典旋律;這種巧妙的橋接,讓古琴音少了那份高古清寒,多了自然的春色暖意,令人舒心爽志,帶著新世紀音樂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