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之上說古今 | 「平湖杯」古琴藝術展演系列講座預告

2021-02-23 喬珊古琴藝術中心

2017古琴文化節

暨 」平湖杯「古琴藝術展演

系列活動

」古琴進校園「

 1 

主講人:王 鵬

主題:乘物遊心——從中國古琴藝術到當代生活美學

時間:2017年11月16日 19:00

地點: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校區)圖文西廳

如果誰問我古琴是什麼? 我就告訴他八個字:「天地精神 人文情懷」我覺得足已概括古琴了。那如果問我說古琴的音樂風格是什麼?音樂特點是什麼?美學精神是什麼?我還告訴它八個字:「清微淡遠 中正平和」

生活美學與文化修行是格物致知的當代詮釋,弘揚古琴之「天地精神」與「人文情懷」,倡導文人生活美學與文化修行,傳承 「清微淡遠、中正平和」之精神。

王鵬,鈞天坊創始人,當代斫琴與演奏兼善的古琴藝術家、美學空間設計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項目傳承人。弘揚古琴之「天地精神」與「人文情懷」,倡導文人生活美學與文化修行。其主張堅持從古琴藝術當中提煉「清微淡遠、中正平和」的精神並將之融入當下生活,以傳統與當代相結合的方式立體地傳承古琴文化。

 2 

主講人:陳 雯

主題:文人的音樂世界——古琴

時間:2017年11月19日 9:30-11:30

地點: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逸夫科技樓208

古琴音樂之所以被稱為文人音樂,主要原因在於:

1、琴曲或琴歌都是文人手下的藝術創作;

2、儒家將琴視作生活中修身養性的器具,

透過詩和歌在琴上的表現,表達了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琴樂何以能扣人心弦?

琴歌何以能疏解胸臆?

陳雯,古琴演奏家。國際古琴學會副會長;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兼任講師。1961年生於臺灣省新竹地區,曾任臺北和真琴社社長。1977年,考入臺灣「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樂科,後隨王海燕、孫毓芹教授學古琴;1982年畢業。同年,考入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1985年,舉辦個人古琴獨奏音樂會。1987年,在臺灣音樂廳首演古琴協奏曲,並應邀赴馬來西亞演出。多次參加臺灣舉辦的古琴音樂會演出,演出過眾多古琴協奏曲,受到好評。自1986年始,相繼執教於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臺灣華岡藝術學校國樂科。1995年,隨丈夫陳國興定居馬來西亞後,繼續從事音樂演出及教學。

 3 

主講人:陳逸墨

主題:清微淡遠——古琴審美基本標準正解

時間:2017年11月19日 10:00-11:30

地點: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博物館(聞道堂)

藝術也需要標準嗎?人們一般認為,「標準」只有在實用性的各種產品中才有要求,並且非常具體、明確、嚴格。而藝術創作作為精神產品,雖不具有物質的、數量的、物理性的標準,但卻存在有形或無形的基本原則。否則,我們怎樣區分藝術的高低與優劣?

熟知非真知,不從中國文脈整體來梳理,很難正確理解「清、微、淡、遠」的真正含義。以「清、微、淡、遠」這四字作為古琴演奏與鑑賞的最高理想與標準,是十分精確的,能起到樣榜、規範作用。這四字不能僅限於是虞山琴派的藝術風格。應該說,這四個字也是古琴演奏及鑑賞的標準,是衡量琴樂優劣的基本依據與準則。

但是,如果不能正確理解或片面的曲解、誤解其原本的積極意義,只淺薄的看到與「清、微、淡、遠」相似的粗劣表象,不從提高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刻意盲目的字面模仿,製造出與「清、微、淡、遠」貌似的「偽雅」,結果不是南轅北轍就是是「東施效顰」。


陳逸墨,七十年代生於春秋故都新蔡。幼居古城牆下,滿目殘磚斷瓦,又喜讀家藏曆代詩文典籍,好古之心由此起。稍長,愛書畫,始近筆墨,並自習笛簫。後求學長安,親古今諸賢,專書畫,樂此不倦。至中年,唯好靜,喜山水遊,獨以琴養心,書畫修身。平日以藏書、讀書、著書、編書度日,閒時撫琴弄操,遊戲筆墨。志之所向:一壺酒,一張琴,一葉舟,一溪雲,一蓑煙雨任平生。

註:以上講座都是公益推廣性質,不收取任何費用;也不需要預約,請屆時安排好時間準時到場,遵守會場秩序,歡迎喜歡古琴的朋友關注併到場。

相關焦點

  • 古琴雅集:七弦之上的常州掌故
    即將在本月25日進行的一場名為《凝露為霜》的古琴雅集活動,10月12日在常州市古琴研究會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召集。這是市古琴研究會疫情後逐漸恢復的節氣雅集第二場。在此前的10月7日晚上,梅庵琴派國家級傳承人劉善教受邀來我市前後北岸歷史文化街區蘇東坡紀念館,向觀眾介紹古琴的相關歷史文化,並現場演繹了琴曲《長門怨》。
  • 一曲古琴《梅花三弄》禪意花開,靜守美好光
    王徽之便託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仰慕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取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吹奏完畢,桓伊立即離船上車。賓主雙方未有一句交談。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古琴音樂流派眾多,曲譜的版本更多。
  • 【琴繪四季】丨HIFI質感·戴茹雲端古琴音樂會第一季「秋韻·悅」
    戴茹老師「相聚在雲端」,從來不只是一場簡單的線上雅集,它是某一些人與古琴之間情感的寄託,是某一些人一步步印證琴技成長的目標,是某一些人不甘於現狀的執念。它也是某一些人之間相遇的緣分,見證著你我交織的莫名情愫。時光長河、亙古萬象,勾抹挑剔間,又到深秋…這一次,在【琴繪四季】秋的悅動裡,我們將重繪七弦秋聲的故事。
  • 韻高千古 心曠神怡—中國古琴名家名曲系列(四場主題,中山音樂堂)
    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 心靜聲即淡,其間無古今。 ——白居易《船夜援琴》中山音樂堂「韻高千古 心曠神怡—中國古琴名家名曲系列音樂會」即將開票!今年十月至明年五月,四場古琴音樂會將帶您領略古琴風韻!多位琴家齊聚首,為您演繹曠達儒雅的琴家風採!
  • 古琴曲欣賞《關山月》再續千年滄桑邊城夢
    熊雲韻,著名古琴演奏家,首位榮獲全球「華語金曲獎」的青年古琴藝術家,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個人專輯被列入古琴申遺十周年大師集系列專輯中,熊雲韻的代表曲目《廣陵散》獲頒世界金獅獎演奏最高金獎,獲全國古琴大賽金獎。《琴氣廣陵散》獲全球華語金曲獎最佳民樂專輯。熊雲韻自幼受其父影響薰陶喜愛古琴並學習古琴,至今習琴27年,古琴教學18年。
  • 「古琴藝術系列課程」——全日制·古琴零基礎班
    古琴藝術,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 海澱區非遺展示中心(北館)《走近古琴》公益講座預告
    為了傳承、傳播古琴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學習古琴,11月28日(周六)將由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少兒藝術團副團長郭懷瑾老師與大家面對面交流,歡迎熱愛古琴的成人、孩子到現場聆聽、體驗、開指學習。
  • 一曲古琴版《人生何處不相逢》友誼地久天長【附曲譜】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七弦古琴網 陳老師 微信曲譜請加陳老師微信無論我們怎麼相識,  你已經成為我永遠的朋友; 無論你離我多遠生命的曲折,讓我們學會了感謝; 感謝黑夜帶來了黎明,  感謝眼淚深刻了快樂; 就讓我對你說聲謝謝了,  朋友,謝謝你,  讓我走入你的生命,做你的朋友!  胡術文老師個人簡介胡術文,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優秀指導教師,首都師範大學藝術研究發展中心古琴老師。
  • 古琴課程 | 劉慧雪古琴入門基礎系列課
    為了滿足不同基礎小夥伴的學習需求嗨的國樂攜手劉慧雪老師隆重推出古琴入門基礎系列課不了解古琴、不認識減字譜、不熟悉指法沒關係只要你有一顆肯鑽研想學習的心其實,單單從彈奏技能來講,與其他中國彈弦樂器相比,古琴還是相對容易的。       王國維提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學習古琴也可以分為三個境界:琴技、琴藝、琴學。琴技是學習古琴最基礎的必經之路,從了解古琴、認識減字譜、熟悉指法,到開始會彈基礎曲目,這是本基礎系列課的宗旨。當然了,掌握基礎後,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堅持學習、定期鞏固,注意音準、節奏、音色與音樂表現。
  • 古琴文化體驗日|聆古琴講座 品古韻留聲
    瀚聽團體課鄭崇文老師《古琴文化》的講座,帶領大家認識和了解古琴,走進古琴親切自然的天地。鄭老師先為大家普及了琴的概念,接著認識伏羲式古琴,從而了解到了古琴的形制。對於大家普遍存在的疑問,即古琴和古箏的區別,鄭老師也從外形、歷史和音色三個方面的不同做了細緻的講解。
  • 一曲靜人心,七弦著清響——吳景略先生的古琴藝術人生
    因虞山下有七條並列而行的溪流蜿蜒而過,正好像是古琴的七根琴弦,由此,自古以來常熟便與古琴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是中國古琴藝術重要流派——虞山琴派的誕生地。明末清初,虞山琴派出現,琴曲清微淡遠,贏得了當時民眾稱讚,有「古音正宗」之譽。
  • 古琴文化交流活動讓福州市民大飽耳福
    福州新聞網11月1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7日,一場古琴公益文化交流活動在冠亞廣場的一合華樂藝術交流中心舉行。中國琴會會長、古琴演奏家和教育家趙家珍等國內古琴頂級名家蒞榕傳藝。精彩的講座和表演吸引了榕城眾多音樂愛好者和市民。
  • 第三屆平湖杯 喬珊《廣陵散》
    古琴中國聽琴·交流·請加鹿七弦:luqixian007古琴演奏:喬珊相關琴曲推薦琴譜查詢離騷、酒狂、長相思、貝加爾湖、小草、心經、寒山僧蹤、斯卡布羅集市、一聲所愛、雲水禪心、煙花易冷、小城故事、涼涼、良宵引、高山、流水、風居住的街道
  • 古琴·運河文化展在通州隆重開幕!這些亮點不容錯過…
    作為本次文化節的系列活動~  古琴.運河文化展覽  於11月9日下午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圖書館  隆重拉開帷幕  同時,專題展還特別向沿岸六省市古琴團體借展六張不同制式的古琴,以「五音六琴七弦的交響方式」結合六省市13項非遺工藝,通過聽琴與斫琴、學術講座等互動活動,漢服和香道等沉浸式創意體驗,多維度,全方位地使觀眾融入運河文化中的雅致生活方式
  • 講座預告丨2017年李奧納多藝術、科學與技術系列講座:延展電影與媒體藝術
    年5月10日正式成立,2017年李奧納多藝術、科學與技術系列講座同時在中央美術學院7號樓紅椅子報告廳舉行。在那十年間,斯坦•凡德比克(Stan Vanderbeek)通過創建位於紐約上州Stony Point 的穹型影院(Movie Drome Theater)、喬丹•內爾森( Jordan Belson )和亨利•雅克布斯(Henri Jacobs)在舊金山天文臺所呈現的「音樂會系列」(Concert Series)、比利•克呂弗(Billy Klüver)和一群前衛藝術家、音樂家、舞蹈家共同組織並在貝爾通訊公司的工程師們通力協作之下完成的
  • 當代古琴名家巫娜老師現身甘露 主持古琴雅集
  • 5.1課程丨王先宏老師《太極》《雲水禪心》《琵琶語》古琴研修班(4...
    靜心 | 音樂 | 承古 | 融今古琴中國說好了去看景,結果變成了去看人。。。來揚州吧這個假期讓我們放慢腳步,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看庭前花開花落,天外雲舒雲卷。在泠泠七弦之上,共赴一場文人風雅。
  • 活動預告丨體驗戲劇人生——戲劇賞析系列講座活動(莆仙戲專場)
    由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福建省戲劇家協會主辦,福州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福州市圖書館承辦的體驗戲劇人生——戲劇賞析系列講座活動(莆仙戲專場)將於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