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文化體驗日|聆古琴講座 品古韻留聲

2021-02-16 福建瀚聽琴院

瀚聽團體課

鄭崇文老師《古琴文化》的講座,帶領大家認識和了解古琴,走進古琴親切自然的天地。鄭老師先為大家普及了琴的概念,接著認識伏羲式古琴,從而了解到了古琴的形制。對於大家普遍存在的疑問,即古琴和古箏的區別,鄭老師也從外形、歷史和音色三個方面的不同做了細緻的講解。

古琴文化源遠流長,鄭崇文老師摘取歷史長河中幾枚典故,與在座的嘉賓分享。俞伯牙一曲《高山流水》,演繹了「知音」知音的最高境界和「知音」詞的由來。孔子學《文王操》,一學再學,直到彈到如見文王,才開始學下一首。《詩經》305篇,孔子都能歌之,孔子以琴和歌,「興於詩 立於禮 成於樂」。「士無故不撤琴瑟」,撫琴成了孔子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空城計》中諸葛亮一首《臥龍吟》,琴聲中如有百萬大軍,成功用心理戰術擊退大兵壓境的司馬懿。

在鄭老師的講述典故中,那些傳承千年不斷的泠泠太古之音逐漸變得明晰和鮮活,在場聽眾聽得懂,聽得享受。

鄭崇文老師還給到場的嘉賓介紹減字譜的由來,並帶大家認識古琴譜。鄭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在座的嘉賓們了解古琴的記譜法與彈奏方法。

講座最後,鄭老師為嘉賓們演奏了一曲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插曲《枉凝眉》,旋律迴旋婉轉。在場的嘉賓仿佛看到了黛玉的淚,落到了琴弦上,才奏出了這似嗔似怨的旋律…

鄭崇文老師精彩的講座和悠悠琴音引起了中國人壽福州分公司嘉賓們的濃厚的學習興趣,紛紛在琴院老師的一一細緻指導下,撫琴體驗現代琴曲《滄海一聲笑》。

古琴文化體驗活動在優美的琴聲中結束,大家耳際依然餘音繚繞,久久不願離開。這次古琴文化體驗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古琴,弘揚古琴藝術,既培養了高雅的審美情趣,又提升了人文素養。相信這個下午之後,福州又會多一批古琴愛好者,繼承文化,傳承經典。

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書畫展覽古琴雅集…市圖書館"雙節"文化盛宴等你來
    青島新聞網9月30日訊(記者 丁淑華)中秋、國慶雙節來臨之際,青島市圖書館充分挖掘兩大節日文化內涵,通過線上和線下多種方式,為市民們準備了有獎答題、講座直播、專場朗誦以及書畫展覽、古琴雅集、扎染體驗等豐盛的文化大餐,讓市民在假期體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共享閱讀的樂趣。
  • 海澱區非遺展示中心(北館)《走近古琴》公益講座預告
    為了傳承、傳播古琴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學習古琴,11月28日(周六)將由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少兒藝術團副團長郭懷瑾老師與大家面對面交流,歡迎熱愛古琴的成人、孩子到現場聆聽、體驗、開指學習。
  • 古琴雅集與園林文化
    本論文探討古琴雅集在園林文化中的重要性及古琴園林雅集的美學情調。文人不單對古琴在音色和指法上有特別細膩的要求,就連彈琴的環境也有非一般的講究。文人操縵的環境一般為琴室與戶外的大自然。第九品琴人的書齋在水畔,附近有杏林,上有明月,遠處是畫橋。第十八品描寫在碧松之陰彈清澗之曲,此出自天然之琴音泠然而聲希。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數首琴詩均提到了彈琴,琴室與自然。  「對月待琴」: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臥時。  共琴為老伴,與月有秋期。  玉軫臨風久,金波出務遲。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 古琴文化內涵與古琴形制
    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琴面多用桐木也可用松木、杉木,背板用梓木。周身刷漆,以黑色為主,也有紅色和棕色者。琴身的漆經過百年左右,開始產生斷紋。有了斷紋的琴音質會更美。凡傳世古琴無不經過生漆的修補。古琴有大、中、小多種,以中型為多。其形制和結構基本相同,有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蕉葉式等等,仲尼式最為常見。
  • 【古琴課程】香港古琴名家謝俊仁博士將首次在深圳開設古琴大師班精品課程.
    整個活動涵蓋兩整天共十八個學時,形式豐富、內容多樣,無論是學沒學過的琴友,亦或是高級還是中級的學員都能在此次活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部分,感受香港著名琴家的教學,體驗香港別具一格的古琴文化。王悠荻老師也將全跟蹤此次活動並親自對大師班學員進行課後輔導。此次謝俊仁博士來深古琴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 好玩│體驗木版年畫拓印,品古琴悠悠
    聽聽古琴名曲可好?圖/《慶餘年》官微截圖、《鶴唳華亭》官微截圖 ◆ 活動招募│木版年畫拓印體驗每當春節臨近,老北京胡同裡常有賣年畫的悠長叫賣聲。賣畫的小販身背一個長方形的葦簾包袱,邊走邊長聲吆喝。若有人要買,他就將包著年畫卷的葦簾展開,露出鮮豔奪目的年畫來。
  • 龍人古琴研究院師資團隊
    《學古琴,賞古韻》,由暨南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央視《百家講壇》「琴動山河」系列古琴講座主講嘉賓。主編出版有《中學生古琴文化教程》《聞聲知道——古琴文化讀本》《學古琴,賞古韻》等。現任漳州市古琴協會副秘書長,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古琴講師,福建省古琴協會理事。2015年全程參與龍人古琴在義大利米蘭世博會的古琴文化交流工作。在《中學生古琴文化教程》《聞聲知道——古琴文化讀本》《聽古琴,賞古韻》的編著中擔任編寫工作。
  • 聆賞古琴音樂《一葉知心》讓躁動的心安靜下來
    聆賞古琴音樂《一葉知心》讓躁動的心安靜下來 2020-12-13 00:00
  • 古琴文化交流活動讓福州市民大飽耳福
    福州新聞網11月1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7日,一場古琴公益文化交流活動在冠亞廣場的一合華樂藝術交流中心舉行。中國琴會會長、古琴演奏家和教育家趙家珍等國內古琴頂級名家蒞榕傳藝。精彩的講座和表演吸引了榕城眾多音樂愛好者和市民。
  • 古琴文化的,底蘊內涵
    古琴,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愛不釋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樂在整個中國音樂結構中屬於具有高度文化屬性的一種音樂形式。地位古琴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 聞弦歌而知雅意 古琴公益文化交流活動在榕舉行
    東南網11月8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聞弦歌而知雅意」,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古琴向來在人們心中佔據著特殊的位置。昨日,由中國琴會等聯合舉辦的古琴公益文化交流活動在福州舉行。充滿濃鬱古典風味的演奏和精彩的講座吸引了眾多國樂愛好者,國家級非遺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趙家珍也在現場分享了她與古琴的故事。據悉,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在近年來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浪潮裡,古琴得到了越來越多愛好古風的年輕人的追捧和喜愛。
  • 【大師課程】香港著名古琴大師謝俊仁博士將首次在深圳開設古琴大師班精品課程.
    你又知道古琴在香港的現狀嗎?現在機會來了,香港著名古琴大師謝俊仁博士受王悠荻古琴工作室之邀,將於2017年8月19日至20日期間在深圳開展一系列古琴活動,內容包括:謝俊仁博士——【承傳與發展:我的古琴世界】專題講座、【謝俊仁博士古琴創作樂曲大師班】精品課程及【謝俊仁博士親評雅集】。
  • 大音希聲,古琴與道家文化!
    《道德經》提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美的聲音就是超然灑脫之聲,追求的是一份悠然的意境。世上樂器如此多樣,那麼哪一種樂器最接近「大音希聲」的境界呢?那就是古琴。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有三千年以上歷史,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自古「琴」為其特指,琴是漢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 威海市文登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舉辦「古琴·高山流水」古琴培訓班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8日訊10月25日,威海市文登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古琴·高山流水」古琴培訓班開班,30位學員朋友近距離接觸了解、感受中國千年傳統樂器——古琴的魅力。活動中,文登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國學館的老師為學員們簡單介紹了古琴的歷史、構造。同時,也帶領學員們學習了古琴專用的「減字譜」。通過減字譜,學員們便能準確的知道音位、左右手具體指法、演奏技法。
  • 福韻文化古琴初級班
    《福韻琴舍》「張張古琴奏福音,聲聲妙音韻悠揚」,寓意福韻文化以琴音做福事。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福韻琴舍:是由一群受益於古琴文化,願意傳播古琴思想的人發起而成立的。以傳承弘揚古琴文化為己任,讓更多有緣人學習古琴,得身心健康,開啟智慧,遇見真實的自己。   授課老師
  • | 林小娜古琴古風演繹《刀劍如夢》
    林小娜老師《刀劍如夢》古琴演奏視頻。獲邀於閩南大戲院舉辦《建國70周年獻禮-有生之年遇上你•林小娜古琴講座音樂會》。獲邀擔任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中國外文局主辦,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承辦的"講好中國故事"欄目啟動儀式演奏嘉賓。獲邀擔任史上首部電影音樂會《一人不怕》古琴演奏首席,並接受中國網、騰訊、新浪、鳳凰網等主流媒體爭相採訪。
  • 舜樂蘭蹤丨金陵古琴音樂會
    2002年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代表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申報書》中說
  • 古琴 |《瀟湘水雲》寧靜致遠,渾然天成
    時至今日,古琴逐漸滲透至當代生活中,人們以最簡明易懂的方式來接觸古琴。它不僅僅是一件樂器,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在忙碌之餘,我們聽琴撫琴,修身養性習琴,古琴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張趙家珍老師的專輯《天地之音》,給人極近完美與淋漓暢快的體驗。 《天地之音》中每一首古琴作品都處理的非常細緻,哪怕是最為細枝末節的一個音或是一個撫琴的動作沒有一絲多餘。
  • 七弦之上說古今 | 「平湖杯」古琴藝術展演系列講座預告
    主講人:王 鵬主題:乘物遊心——從中國古琴藝術到當代生活美學時間:2017年11月16日 19:00地點: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校區)圖文西廳如果誰問我古琴是什麼?我就告訴他八個字:「天地精神 人文情懷」我覺得足已概括古琴了。那如果問我說古琴的音樂風格是什麼?音樂特點是什麼?美學精神是什麼?我還告訴它八個字:「清微淡遠 中正平和」生活美學與文化修行是格物致知的當代詮釋,弘揚古琴之「天地精神」與「人文情懷」,倡導文人生活美學與文化修行,傳承 「清微淡遠、中正平和」之精神。
  • 那些以為是真理的古琴知識,竟然是錯誤的?
    以誤傳誤也是古琴業內常見現象。將傳說中的「伏羲神農制琴制弦」幾乎成了講座中的專業內容。天圓地方,琴面是天,底板是地……已成了介紹古琴的常用語。最突出的是琴曲的年代與內容的混亂,很多琴友未作任何思考。如《醉漁唱晚》是一首耳熟能詳的古曲,但凡解說都說「刊於1549年《西麓堂琴統》,由陸龜蒙皮日休作曲,已有五百年的悠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