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古城西安,離不開的小吃就是涼皮、肉夾饃。而說起自己的家鄉河北的美食,乍聽上去倒不如西安的美食那麼有名。外地的人們說起河北的美食,也許第一個映入腦海的就是「驢肉火燒」。驢肉火燒與肉夾饃的共同之處,說的俗一點就是都是在熟制的面制餅類中加入肉。實際上,火燒這種食物是在京津冀地區以及山東等地區廣為流傳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如果佐以驢肉等具有特色口感的內餡,則會平添更多豐富的滋味。口感酥脆,表皮金黃,鮮鹹適口,就是對這種美食特點最好的概括。
驢肉火燒起源於河北的保定、河間一帶。說到保定,也有三千餘年的歷史。悠久的建城史,使得「保定府」與其他中國的古城一樣,屬於歷史名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保定地區就是當時七國中燕國的都城中心。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保定成為了京畿重地和保衛首都北京的「南大門」,這也讓保定的各種傳統文化逐漸傳遍整個河北,特別是其中的飲食文化,成為了河北菜系——冀菜的重要來源。有史書記載的驢肉火燒最早出現在明代,並且自那個時期開始傳遍了燕趙大地。可以說,這種美食,代表了冀菜的淵源,也代表了冀菜的所有特點。
驢肉火燒也有自己的種類。吃過的朋友可能有所印象,有長方形的驢肉火燒,還有圓形的驢肉火燒。不知道的人總認為其中的某一種不是正宗的驢肉火燒,實則不然。圓形的驢肉火燒出產自河北的保定地區,而長方形的驢肉火燒出產於河北的河間地區。河間隸屬河北滄州,與保定毗鄰,在這兩個地方出產的驢肉火燒雖然製作手法和口味都有所不同,卻同樣是河北的地道美食,無非是如果說起哪個出現得更早一些,也許屬河北「保定府」地區的稍早罷了。
驢肉不同於其他肉類,自古以來素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的美譽,是一種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肉類。驢肉的補鐵效果較好,能夠預防貧血,非常適合現在追求健康的愛美人士食用。驢可謂全身都是寶:驢肉的不同部位可以用於不同的吃法,白切、紅燒、涮鍋、燉煮,都各有滋味;驢皮可以熬製一種高級的藥材——阿膠,早在漢唐時期就已經成為了皇家御用的貢品;驢骨用於紅燜味道濃鬱;經典的XO醬爆驢腸,是很多著名廚師的最愛……
平時我們說的夾饃、火燒中夾的肉,大多是耳熟能詳的「純瘦肉」、「肥瘦相間」等種類。而驢肉火燒使用的驢肉,除了平常的這些之外,還可以加入驢板腸、燜子肉等種類。所謂的燜子,就是驢板腸加入一定比例的澱粉或者肉凍混合製成,也非常好吃。不但用於火燒,就算單獨的切一塊燜子肉下酒,也是非常不錯的搭配組合,是保定地區乃至冀中平原百姓的日常吃法。有一塊燜子,你可以切丁、切片、切條、切段……百變造型,不變的只是濃香的口感和入腹地滿足。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請關注我的百家號,未來將會有更多種類的美食奉獻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