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道
每日辰時為您推送一條道教知識,帶你輕叩玄門,領悟玄妙大道!
顧名思義,一個道人就是修道之人,呆在你的廟裡或者洞天福地裡認真琢磨你的天機,內藥外藥,金液神丹,做些道法自然的趣事,假使有餘力還可以幫助周圍的人努力使生命得到自然高級的升華,所謂獨善其身然後則兼濟天下,就是一個道人所應該做的事情。
《道德經》云:「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一個道人的生命之升華,必將沿著這樣的路線「下學而上達」,由低而高,循序漸進。雖然路線簡單,做起來卻有許多講究,始則因為天下事若染著於心,未能即歸清靜之根,則必定橫遭其辱!
所以一個道人的本來分內之事,在不同的層次做起來,卻要具足智慧,及時明心見性,知白守黑,常清淨而天地皆歸於我,所謂「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然後可以論修真行善之次第。
貧道常見彼之受辱於天下者,固然初心為善,然而慧力不及,遂使真神散亂,妄念驚神,遂使不能自已難能歸真,愈流愈遠,不能自反,而後橫遭濁辱,《悟真篇》雲「知常返本人難會,妄作招兇眾所聞」此之謂也。即使善念持重,沒有慧力把握行事尺度,也會出現故障。
雖然道人不是做事情的專家,但是做善事絕對需要超絕大慧之力,才能稍有小可之果。所謂「勇於敢則殺」聖人為之亦覺萬難也。
道人若要兼濟天下,必先獨善其身,以其身為演習戰場,久久徵戰,方才明瞭如何應對天地妙物!
經雲「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此身固然渺小若無物,然而吾之道人,唯有於此屬於大有可為之地。修身得真,不出此間,萬勿輕忽。
常有人問曰:假使我不能治身,而欲治天下如何?此黃帝之與廣成子對話原境,是真聖者必定啞口無言以對!好似那位僅欲食第七個包子者。或問曰:聖人不積,而後得天下,似乎太緩,不如小小追求,來的便利。其實猶若修身,清淨所得乃大藥神丹,急急求得不過有形穢物徒害自身何益之有?小小追求久則必遭其辱也。道人要常觀天地妙性,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利而不害,不自生,這些特性看似遙遠,其實切近生活,不可忽略。譬如本宮一切服務皆絲毫不加勸索,不以得而喜,不以失而悲,雖然百姓戲說萬狀,吾自清淨沒商量,是所謂「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待十年看過,再說成敗善惡。
或有人問曰:值此科學昌明之際,仙道日衰,大道湮滅,哪裡容得清談虛無,何方存修行之地,何處得見本分道人?答曰:看似少衰,其實不然!吾道眾妙超然,較之科學並無可比之處,此間妙意完全在乎傳承真否,所用工夫足否,所得妙趣真否,豈在乎世人之淺見乎。其實,科學態度可以助我入妙,科學手段則不能驗證我是否得真。
所以大凡修道之人,與當今天下之形勢,必定忒具超然慧力,排除種種無明,於重重毀譽之間沉著得體,於萬般變化中得真機,直入虛無境地,整合萬般善巧高見,集合於一身,悠遊於一心,方才成就,故我非但無憂於此障礙,反而深以自得,「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不得此境,焉得彼真。為此偷笑一聲:讓暴風雨來的再猛烈一點,才更好玩些。
每個人的心行都要回到「本份」兩個字上,這太重要了。真正與法相應了,對世間的名聞利養就淡了。「有道沒有道,開口便知道」,開口便是名聞利養,你還修什麼道啊?這是開口便錯,錯得一塌糊塗。我們起的念頭都是為利益大眾,都是無我無私。無我很重要,無我是大公無私的心量,而我們現實的環境則都是由我們每一個人的福德感召而來。
古人的名言:「小富由勤,大富由命。」不管出家在家,你真正好好做,自然有你的一片天地。
煩惱最大根源還是來自於自己,道學直接點出了是無明,我們身口意三業的行為都是心意識裡展現出來的。
好好一門深入,老實持咒,福德智慧在其中啊!只要五年、十年、二十年不退轉,這個法慢慢會讓你的生命更加光明。
只要我們不顛倒,按部就班的,老老實實的修下去,做自己本份的事情,把自己的本份做好,你就會在你的家庭、工作崗位上受到人家對你的肯定,也可以自我肯定,那心就安了!只要心安了,道法即成就。
我這樣做是對的,這樣做是自利又利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利益大眾,那你做得會很歡喜。大家都要做個合本份的人,或做個本份的修行人,在家庭做個本份的好父親、好母親;對長輩做個本份孝敬的好兒女;在工作崗位上盡本份、盡職盡責,這必能受到周圍人的肯定,所以一切有什麼好煩惱的?出家做個本份的出家人,不負三寶,你說還怕修行修不成?
「不怕沒有廟,只怕沒有道。」人人一切從本份開始去行,先做好自我管理,把自己的身口意三業管理得好好的,管理得清清楚楚的,歡歡喜喜的,這樣的修行人,就會是個與道相應的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