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從原文的蛛絲馬跡中分析了帶頭大哥絕對不是當年的玄慈和尚。那麼這位帶頭大哥到底是誰呢?我們可以看到,文中提到的帶頭大哥,實際上年紀不過三十,身著白衣,武功和聲望俱高,並且對遼人有很深的敵意。他與群雄共同埋伏時,其他人不論年紀輩分都推舉他來領頭。
這段推舉帶頭大哥的劇情,其實很類似於碧血劍中的兩處劇情。一是開篇侯朝宗和楊鵬舉機緣巧合拜山宗時,那位三十歲左右的祖相公得到大家擁護敬重,儼然一位帶頭大哥。二是袁承志身負極高武功,在泰山大會被群雄推舉為七省盟主,是一位大大的帶頭大哥。二人其時都不過二三十歲年紀,他們又是如何當上帶頭大哥的呢?祖仲壽是祖大壽的弟弟,祖大壽又是袁崇煥的心腹戰友,而山宗之人多是袁崇煥遼東舊部,祖仲壽以這種身份成為帶頭大哥。而袁承志被推舉為七省盟主,一是由於他有名師奇遇武功已經當世少有,二是因為他廣結好友獲得擁戴,三是因為他是袁督公之子。當時會上有一半人都與他相熟且大多數均曾受其之恩,餘下之人一聽說他是袁崇煥之子,便也共同擁戴,成為七省盟主。
與之類似的,這位帶頭大哥想必很可能是家世身份極為顯赫,一身武功都是家傳,又或是某一大門派的名師的真傳弟子。但考察文中涉及帶頭大哥的敘述,卻使人感到疑點重重。
其一,雁門關與蕭遠山拼鬥之時,帶頭大哥連聲喝問:『你是誰?你是誰?』那遼人並不答話。等到其餘人皆被殺死,點中汪幫主和帶頭大哥的穴道。之後他走到帶頭大哥身前,大聲喝罵。帶頭大哥毫不屈服,向他怒目而視,苦於被點了穴道,說不出半句話來。試問強敵在前,帶頭大哥為何很急切的追問蕭遠山的身份,而蕭遠山又何故不回答?他為何殺了其餘19人,卻留下汪幫主和帶頭大哥兩條活口,只制住穴道卻不傷他們。如果說他後悔不殺漢人,可是已經殺了19人,殺21人又有什麼區別。他又為何只喝問帶頭大哥,卻不是一同喝問他和汪幫主兩人?莫非帶頭大哥和這蕭遠山動起手來都各自覺得對方與自己可能有淵源?
其二,此一役之後,那位趙錢孫為何要隱瞞姓名,他真名未表,用三個姓氏做名字是要遮蓋原來的姓氏,他臨陣嚇暈之後又逃走,自是沒有臉面,為何連姓名也不能再要。難道說光他一個姓便可使同姓之人蒙羞麼?蕭峰逼問譚婆和趙錢孫的時候,譚婆幾乎要說,但是趙錢孫不顧一切阻止譚婆,說帶頭大哥對他有大恩。看來趙錢孫和帶頭大哥關係必是十分密切,甚至可能同宗同族或者是在其府上供職,才有同一姓氏。
其三,安排玄苦大師做蕭峰的師父一事。原文如下:這位少林僧人,乃是受了我們帶頭大哥的重託,請他從小教誨你,使你不致走入歧途。為了此事,我和帶頭大哥、汪幫主三人曾起過一場爭執。我說由你平平穩穩務農為生,不要學武,再捲入江湖恩仇之中。帶頭大哥卻說我們對不起你父母,須當將你培養成為一位英雄人物。帶頭大哥為何要如此安排,就算對不起他父母,好生養護蕭峰便可,為什麼一定要他成為一位英雄?莫非帶頭大哥認為他本就是英雄後人,所以才應將他培養成英雄人物?
這些疑點之下,似乎這帶頭大哥和蕭遠山甚至有些許淵源,對方的路數想必在對戰中也都清楚,才能互相為對方均有留手,即便在已經有了重大誤會之下也沒有進行你死我活的爭鬥。
其中的緣由自然應該是與蕭遠山的漢人師父有關。蕭遠山絕筆中寫道:餘受業恩師乃南朝漢人,餘在師前曾立誓不殺漢人,豈知今日一殺十餘,既愧且痛,死後亦無面目以見恩師矣。他的漢人師父為何能在遼國身居高位,收契丹教頭為徒。如果是降遼之人,為什麼又要他立誓不能殺一個漢人,力爭化解宋遼爭鬥。看蕭遠山的武功路數,全與馬戰相結合:他有時從馬背上飛縱而下,有時又躍回馬背,兔起鶻落,行如鬼魅,還會足尖打穴手法。說明他的師父必然是一位馬戰高手。聯繫到北宋歷史,這位武藝高強的馬上英雄,精忠報國但無奈兵敗降遼,一定囑咐弟子不得殺漢人,又讓弟子娶漢族女子為妻,為宋遼和平可謂殫精竭慮。那麼這位漢人師父極有可能與遼國駙馬、楊老令公的四兒子楊四郎有關。
楊家將金沙灘大戰時是986年,其時四郎大約20出頭,即四郎生於965年左右。而蕭峰1060年出生,蕭遠山大概1030年出生。如果楊四郎活了80多歲,應當教了15歲的蕭遠山學武數年。若是四郎之子,四郎探母時大兒子尚在懷中,即大約生於1000年,1050年前後教授蕭遠山武藝,六十歲左右過世,也能說通。不過從武學水平和愛國情懷上來看,蕭遠山師父是四郎楊延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那麼帶頭大哥的身份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如果他是楊家將後人,那麼一個姓為人所知便是墮了楊家將的威名。他武功得自家傳,又是英雄之後,自然可以稱得上武功卓絕、聲望又隆,實際上並非是本人的聲望,乃是家族的聲望。楊家滿門多被遼人陰謀所害,所以他對遼人之恨可謂切齒,所以蕭峰既是契丹之後,才寫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話來。而對戰之中蕭遠山武功路數隱隱與楊家功夫有相似之處,使帶頭大哥大為震驚,所以一再追問你是誰。蕭遠山也當然識得他武功和自己師父所授有相似之處,故不傷他性命。點中穴道之後便又向他大罵,可能是自述武功淵源,責問帶頭大哥身為楊家之後卻要挑起戰端殺害無辜之罪。
那麼這位帶頭大哥可能是誰呢。金沙灘戰後四郎被俘五郎出家,只有六郎得存。楊延昭有子楊文廣,生於999年卒於1074年,在1022年有楊文廣徵南的故事。他的兒子中最出名的是楊懷玉,楊懷玉徵西夏的故事是在1065年,所以他生於1030-1035年間是較為合理的。1061年的雁門關大戰參與者就有可能是他。他四年後遠徵西夏而獲勝,自然聲名卓著。
在天龍八部中蕭峰在杏子林交還幫主之位前,就有丐幫弟子傳來西夏軍情的劇情安排,不能不說是一種暗示了。想來丐幫弟子探得軍情之後絕難上報朝廷,很可能便是傳遞給楊家以調動兵馬抵禦。是以武林中人在三十年後也不敢再去抹黑這位帶頭大哥的聲望。況且當年帶頭大哥只是受奸人挑撥,並非他本人之過,所以他的身份即便是對受害者蕭遠山父子也不那麼重要,因此他們後來的注意力都在挑撥之人慕容博的身上了。
事實上金庸老爺子對於楊家名號極為看重,多部作品中都有楊姓的重要人物,天龍八部與楊家將的故事年代最近,楊家人卻只是暗寫。射鵰中的楊鐵心和楊康則直接寫出是楊再興後人,楊再興則是楊家將後人,神鵰俠侶中的楊過也是如此。倚天屠龍記中也有楊逍,碧血劍中開頭中引出故事的便是鏢頭楊鵬舉,這名字自然是化楊家將和嶽飛之名了,由此也頗可見金庸的英雄情結。
楊家是英雄之後,金庸當然也塑造了神鵰大俠楊過、明教教主楊逍這樣的大英雄,但他也沒有落入楊家後人個個是英雄的窠臼之中,他塑造了楊康這樣一個典型的反派形象,楊鵬舉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小人物。那麼倚天中的楊逍和射鵰、神鵰中的楊過又有什麼關係?明教前教主陽頂天名為頂天立地,陽楊同音,會不會也與楊家有關聯呢?射鵰三部曲中,倚天屠龍記發生時間最晚,與神鵰時間相隔又久,它與前兩部曲中的人物又有怎樣的聯繫呢?各位看官,請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