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最香港 丨那些年,我們聽過的香港音樂

2021-02-19 經濟之聲

1983年,中英開始就香港回歸問題正式會談,香港歌手張明敏站在1984年的春晚舞臺上,演唱了由香港著名音樂人黃霑和王福齡共同創作的《我的中國心》。在香港電臺中文臺前臺長、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的締造者張文新的記憶裡,那一幕,打開了兩地音樂人交流的通道。

張文新,香港樂壇教父級人物,製造出香港音樂界第一張榜單,首次將「四大天王」打包登臺表演並一舉捧紅郭富城。接受採訪前,張文新就極其認真的寫了20頁手稿,準備了記者可能問及的話題。擔心自己普通話不標準,會給聽眾帶來困擾,一再要求多說一點。

張文新:有一個是奚秀蘭,另外一個就是張明敏《我的中國心》。80年代香港的歌手對內地影響還是蠻大的,所以香港的歌手、香港的歌開始有機會在內地發展。

譚詠麟《愛在深秋》

隨著香港回歸的日期越來越近,譚詠麟、張國榮等一批香港歌星,讓內地聽到了越來越多的粵語歌曲,那些耳熟能詳的旋律,在亞洲市場、乃至國際市場大放異彩。回歸後,內地市場越來越開放,對於譚詠麟來說,這些年來,奔波兩地的緊張工作已經習以為常。最近,為了宣傳最新專輯《欣賞》和全國演唱會巡演,他又來到了上海。

譚詠麟:我第一次踏足大陸就是上海電視電影節的演出,連續有好多天的晚上,上海的歌迷啊都在我酒店外面,哇,最多的時候有幾萬人在門口,每天晚上都唱我的歌,交通要改道,這個不得了。

從漁村到國際大都會,一個多世紀裡,香港音樂形成了獨有的本土風格,造就了一時的繁榮。

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有限公司總裁、流行音樂作曲家

馮添枝與記者閆文慧

馮添枝:香港最蓬勃的年份是1989年,那唱片跟鐳射唱片所有的這個零售,包括出口這些片子、版權收益,加起來香港唱片公司就是每年收入有35億。

張國榮《沉默是金》

回歸20年,香港音樂的繁榮也見證了太多人的青春年華。

戴先生:小時候呢就聽我媽媽很喜歡聽國語歌,我中學聽許冠傑、譚詠麟。

內地遊客:我90後,河南的,我很小就聽他們的音樂了。就像四大天王,從小就耳濡目染,郭富城、黎明這些,包括成龍大哥。這次想過香港來看一看,我覺得還是經典的最好。(beyond的歌曲……)

在香港流行音樂體系中,電影、電視劇主題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很多電影插曲都邀請作詞人在片場看片後量身打造。曾導演《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開心鬼》系列的香港電影導演高志森對此深有體會。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截圖

高志森:那個時候我在新藝城電影公司,它還開了一家新藝寶唱片公司,因為主題曲很流行,肥水不流外人田,出專輯,還比專業歌星的賣的更好。那個時候電影大堂在等進場的時候,都在播電影主題曲,《開心鬼》有一個主題曲杜麗莎唱,黃百鳴填詞,進場前所有小孩都已經會唱了。

《開心鬼》截圖

高志森的公司裡,掛滿他拍過的電影海報。張國榮的大部分電影都出自他手。

香港媒體發起的各種音樂排行榜也成就了香港音樂的輝煌。香港著名音樂人楊振龍剛剛在廣西參加完音樂節活動回到香港,他說自己有一個夢,就是用西方熟悉的電子音樂將中國民族音樂推向國際。香港回歸後,楊振龍結合中國古典樂器,自創全新音樂風格專輯《東方神迷》。2013年與內地歌手周筆暢合作,在歐洲出版首張單曲「I Miss U Missing Me」。

世界著名DJ、著名唱片製作人楊振龍

楊振龍:做完這個歌曲,做了後期我再聽的時候,我有種想哭的感覺,很感動。當時我幫周筆暢在歐洲出了這個單曲,上了歐洲百大的跳舞榜,這個歌在歐洲蠻紅的。到現在我們做音樂節都放這個歌。

回歸20年來,香港和內地兩地音樂界的交流融合的深入,內地市場向香港音樂界的進一步開放,都給香港音樂行業的發展帶來的新的契機。

高志森:音樂也好、電影也好,有可能都是看誰能更快的融入整個大中華,就好像香港這片土地回歸中國。我問你個最簡單的問題,靠香港自己養活自己,可以嗎?我電影就不可以,我流行音樂都不可以!

相關焦點

  • 那些年我們傾聽過的胡夏
    那些年我們傾聽過的胡夏胡夏看起來很斯文,一開口卻很嚇人,潛力無窮 。聲線溫柔清新、細膩深情、乾淨純粹,聲音清澈動聽,充滿靈氣。他的單曲你聽過哪些呢?《那些年》第34屆十大中文金曲十大金曲獎《那些年》是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 港慫|香港潮流影響我們的那些年
    只是可以確定,這電影裡呈現的香港,和我們懷念的那個香港,絕對不是一回事了。從上世紀80年代,港星每年參加央視春晚,到《射鵰英雄傳》、《日月神劍》等港劇碾軋式的熱播,再到90年代,衛視中文臺的曇花一現,鐳射廳、錄像帶租賃的興起……香港的電影、香港的音樂、香港的娛樂、香港的時尚,在上世紀的20年裡,完全是我們內地青年最渴望又不可及的範本。
  • 記憶香港丨那些年陪我們長大的香港電視劇
    2014年的《使徒行者》是林峰的離巢之作,也是菌菌近3年追過的最後一部港劇,說來還真有點唏噓,曾經追TVB劇的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了。《霍元甲》、《上海灘》、《射鵰英雄傳》是爸爸輩們曾經追極一時的現象級港劇,到了80/90一代,我們追古裝武俠劇,我們追職場時裝劇,追著追著,港劇的輝煌時代過去了,我們也跟著長大,老了。
  • 滿滿的回憶,那些年我們聽過的那些好聽的香港歌曲。
    對70 80 90後的人來說,香港樂壇對我們的影響挺大,因為我們小時候,內地經濟才剛剛起步,文化娛樂生活還比較單調,他們的歌曲在我們的青蔥歲月留下了痕跡,可以說影響了幾代人。當然同時期的臺灣歌曲這篇文章就不說了,內地的歌曲也在以後的帖子在再說。但是現在感覺香港樂壇好像沒有以前那麼火,現在火的還是以前的老一輩的歌手流行的歌,現在最火的抖音快手裡面的內地歌曲卻很多,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樣認為的。
  • 那些年我們一起聽過的歌,居然都是日本的 壹讀百科
    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漫步人生路》……也都是日本人寫的。還有郭富城的那首成名曲《對你愛不完》……毀童年的真相是否已經讓你受到深深的打擊?其實,日本音樂對中國影響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遠。今天,壹讀君就來聊一聊那些年我們聽過的「日本歌」。
  • 劇評丨《我為你押韻—情歌》:那些年,我們一起聽過的情歌
  • 側耳傾聽丨心動是什麼感覺
    音樂是一種扣人心弦的東西,它可能是在表達人的喜怒哀樂,也可能是在訴說著一個故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幾首自己喜歡的歌。可能你喜歡它的旋律,它的歌詞,它的故事...今晚我們先來聆聽一下這些歌曲吧,希望能有你們喜歡的,晚安好夢。
  • 那些香港殿堂級的男歌手,有你的最愛嗎?
    香港樂壇發展至今影響深遠,雖然近十年以來內地原創歌手也不斷嶄露頭角,也出現了一些實力強大的歌手,但我們今天要來談一下香港粵語歌壇的幾位實力雄厚被外界一致認可的男歌手。1、 林子祥,如今的林子祥已有七十多歲,但近兩年在一些大型音樂節目中偶爾也能瞧見他的身影。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香港電視劇 第一彈
    在那個港臺劇風靡一時的年代或多或少都會看過一些因為肥宅推出的「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電視連續劇」系列反映熱烈所以我們今天開始接連推出幾期介紹一下那些年在香港熱播的電視劇讓我們再次重溫一下那個輝煌的港片年代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香港電視劇
  • 那些年,我們錯過的香港零食!
    沒關係,還有一些香港美味是肯定能帶走的,比如在香港比較流行的零食,也是相當不錯的。1、Kettle Chips推薦理由:最適合觀賽時吃,Kettle Chips就是標榜少量油炸的薯片,當下最流行又最健康!
  • 《國產凌凌漆》那些年我們一起笑過的香港電影之國產007
    我們可能在太多的電影和電視劇中看到太多的英雄,但在我看來,這部電影中的007是當時最真實、最有血有肉的。他笨手笨腳,虛榮自負,好色之徒,庸俗無足輕重,但他也善良,真誠,浪漫,滄桑。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腦海中的這些形容詞永遠不會同時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但這部電影對我這個不大也不小的人來說是如此的震撼。我第一次相信,普通人可以成為英雄,英雄可以擁有普通人的悲歡離合。
  • 香港樂壇最後的天后——容祖兒,音樂路上永不止步的趕路人
    《那些沒說出口的話》專輯封面3月4日,香港樂壇最後一位天后——容祖兒發布了新專輯《那些沒說出口的話》,專輯裡是一首與專輯同名的影視原聲,是電視劇《完美關係》的情感主題曲《那些沒說出口的話而那些一張張蒙塵的CD和磁帶,都是一代人逝去的青春。其實對於愛聽粵語歌的人來說,容祖兒這個名字,他們並不陌生。這一位被譽為香港樂壇最後的天后的容祖兒,也有著很多好聽的歌曲,但或許是因為語言的問題,沒能讓那麼多人所熟知。畢竟每一位能被冠以「天后」的女歌手們,都有著撐起當時香港樂壇半邊天的能力。
  • 他是香港樂壇的「鋼鐵俠」.
    主唱:郭偉亮 Eric Kwok填詞:林若寧 / Eric Kwok丨作曲:Eric Kwok編曲:Eric Kwok丨監製:Eric Kwok而在鋼鐵俠大洋彼岸的香港樂壇,也有著一位屬於我們的「鋼鐵俠」,他就是音樂人郭偉亮 Eric kwok。
  • 專訪丨進擊的香港獨立音樂——Killersoap
    作為2014年港樂回潮中關鍵人物的陳樂基,該會有什麼樣的心路歷程。而香港音樂是否能像Killersoap所唱的一樣「飛到最高最遠」?一起聽陳樂基聊聊音樂背後的故事,以及「進擊的港樂」吧。校園演出是的最喜歡的表演形式之一。因為場地是在戶外空曠的,不用門票。自己演得好不好可以從觀眾人數很容易看出來。有一小段玩得不好有人會走,有些地方氣氛處理恰當,人數自然又會增加,很有趣的!不過那不是最早來內地演出呀,其實早在2011年4月,我們已經參加過北京的草莓音樂節了。在12、13年,我們都分別做過兩之十多站的中國巡演,也有發內地版的專輯。看見音樂:在那以後就是你在「中國好聲音」的一鳴驚人了。
  • 香港有嘻哈丨單讀
    隨著《中國有嘻哈》成為現象級節目,音樂節奏性強、唱詞寬容度高、歌手個人風格強烈的 Hip-hop 成為時下流行,在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今天我們把視線轉向香港,看看那裡玩嘻哈的年輕人在唱什麼(附試聽連結)。歌詞中的漫天髒話,表演現場攢動的人頭,網絡上兩極化的評價,他們的聲音對於社會產生了普遍的影響嗎?他們是在積極回應社會問題還是姿態性的自我沉溺呢?
  • 【香港月餅】香港最有名的月餅推薦,那些年我們瘋搶的香港月餅
    TOP 1 月餅界的貴族:半島酒店 迷你奶皇月餅圖為葉潤發師傅 奶皇月餅是在1987年由半島酒店嘉麟樓的葉潤發師傅所創造出來的,至今風行27年。口感非常的細膩,皮薄餡多,入口即化,滿口奶香縈繞著蛋香,妙不可言。
  • 暴走香港!帶你吃最正點的港味美食
    這次出行我們由廈門美食達人帶路,香港美食達人認證。旨在吃真正受香港人喜愛的美食,推薦真正值得吃的餐廳,拒絕「數字牛腩」,拉黑「南半球牛奶公司」,對遊客店Say NO,屏蔽「吹不到風炒蟹」,遠離「green華茶餐廳」,堅決抵制貴价網紅餐廳。不看攻略不上大眾點評,只傾聽香港銀的推薦,和相信自己的味蕾。
  • 去香港必買!那些年我們錯過的香港零食
    它幾年前率先在歐美大熱,後來傳到全世界,包括香港。這個在1982年成立的品牌,沒有味精和人造色素,因為成本不低,需要近港幣30元一包,比一般薯片高3倍,但仍吸引大量人士購買。薯片有黑椒味、醋味、芥末味三種口味。袋子上寫著Kettle Style、Kettle Cooked、Hand Cooked、Hand Food的都是Kettle Chips。
  • 《港囧》裡,我們去過的香港,我們聽過的歌
    ▲港鐵港鐵作為香港市區內最主要的公共運輸工具,而且基本每個港鐵站都有不同的裝飾元素和風格,市區不同的站由不同顏色的瓦片裝飾▲彌敦道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連接了旺角與尖沙咀兩大商區。旺角也衍生了不少電影,如《旺角黑夜》、《旺角卡門》等等。
  • 那些年我們聽過的歌:周杰倫《聽媽媽的話》
    那些年我們聽過的歌:周杰倫《聽媽媽的話》       哈嘍,我是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