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銀似雪 花開邢白——唐·邢窯白釉菱花口盤

2020-12-27 騰訊網

唐代陸羽被尊為「茶聖」,他著有《茶經》三卷,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全面地介紹茶的著作。其中,不僅對茶葉的歷史、源流、生產、烹飲等記載詳盡,還讓一種飲茶瓷器名聲大噪,那就是邢窯白瓷。

《茶經》中評價「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唐朝時期,浙江的越窯青瓷與河北的邢窯白瓷各領風騷,構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格局。滄州博物館二樓歷史展廳陳列著一件唐代白釉菱花口盤,堪稱邢窯細白瓷代表之作。

這件白釉菱花口盤出土於2011年青縣新興鎮吳碼頭村唐墓中,盤口呈菱花狀,俯瞰宛如一朵盛開的潔白花朵。盤口線條簡練流暢,裡外施白釉,釉色潔白細膩,胎薄如紙,胎質堅硬,叩聲如磬,體現了邢瓷瓷土的優良品質和精湛做工,兼具邢窯細白瓷精品特點於一身。此類花口盤形制則深受同時期金銀器影響。

邢窯創燒了我國最早的白瓷,結束了隋唐以前南方越窯青瓷獨步天下的歷史,開啟了北方白瓷生產的大美時代。邢窯的發現充滿著濃厚的傳奇色彩,史籍中多有記載,卻傳世品稀少。窯址在哪裡?世人曾經苦苦追尋。直至1980年河北臨城祁村邢窯窯址發現,才解開了這一謎團。至宋代,邢窯細白瓷突然銷聲匿跡,定窯白瓷迅速崛起取而代之,這又是千古一謎。而且,這樣一件精緻易碎的菱花口盤,是如何從幾百裡外的太行山東麓的內丘、臨城中心窯廠輾轉來到滄州的呢?古代的大型窯廠瓷器轉運多依賴於發達水系,那麼當時的華北水系與隋唐大運河又為邢瓷轉運提供了哪些便利呢?一起探索,靜待花開……

博物館:王瑋

相關焦點

  • 瓷器鑑別:白釉瓷器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生產技術的提高,歷朝歷代的瓷器湧現出獨具特色的釉面,其中出現最早的就是白釉瓷器。白釉瓷器是我國傳統的瓷器之一,也是含鐵量最低的瓷胚,施以純淨的透明釉燒制而成。早在南北朝時期,制瓷業就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並且在工藝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胎體和釉面上有了很大改進。
  • 同為傑出白瓷,明代「甜白釉」與德化白瓷有何區別
    我國白瓷歷史悠久,最早的白瓷始於東漢,從唐代的邢窯一路走來,最終呈現在我們眼前,這其中有兩種代表性藝術品脫穎而出,帶給我們藝術上愉悅的同時,也開創了不同時期的先河,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兩種瓷器,細說一下他們的前世今生。
  • 南宋湖田窯出筋葵口盤
    南宋湖田窯出筋葵口盤 南宋湖田窯出筋葵口盤 尺寸:高4.7釐米,口徑18釐米,底徑5.7釐米
  • 莊壹涵短篇小說《菱花》
    他吸溜著鼻涕,看起來有點邋遢,菱花忍不住想笑。      「菱花,我媽叫我給你媽送上幾條魚來,都是我爸剛從海上打來的。我媽說是上次……上次,我也忘了,總之要謝謝她咧。」      「你這什麼記性,行啦,我媽不在,我收下啦。」菱花咧開嘴笑。       她和小豆子在井裡打了一桶水,把太陽困在裡面,一起撈太陽玩,一撈一把金黃,像一片銀杏。
  • 永樂甜白釉——外儒內王
    永樂甜白釉——外儒內王在前面文章的研討中,有一個傾向,即堅持以白釉瓷為重要線索,因為白釉瓷是各種彩瓷的基礎。堅持對白釉起源、發展及各代品種用釉的共性與特性,對比當今仿製品特徵,實踐證明是有益的。有明一代,對彩瓷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甜白釉的創燒。永樂甜白釉釉質均勻,底部幾不聚釉,釉面勻淨,絕少有青黃現象。有乳濁和亮清兩種,乳濁主要用來生產白瓷。清亮者通透而薄,釉質緊硬,對青花等彩瓷的發展提高影響極大。明早中期只有高級青花瓷施用此釉質,永、宣朝多與蘇料配合使用,相得益彰,國產料仍多使用釉質較厚的釉料。
  • 甜白釉不是「傻白甜」
    這是在天津博物館拍攝的永樂甜白釉梅瓶局部(9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 攝  新華社天津11月2日電 題:甜白釉不是「傻白甜」  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景德鎮,歷史上著名的御窯之地,代表明代官窯瓷器最高水平的永樂甜白、宣德青花、成化鬥彩均出自這裡。而永樂甜白的出現源於明成祖朱棣的「幸運色」。
  • 美到極致是自然:帶甜味的白釉瓷器
    ↑明洪武 白釉盤白釉,在歷史裡面是顏色釉最基礎的顏色,也是所有的原始器物中最純潔最純淨的顏色。明·天啟白釉撇口碗白釉在當時也有很多的用途,除了欣賞以外,也是祭祀用的很重要的顏色。下面這件永樂甜白釉暗刻龍紋蓋罐,是我一件很重要藏品。
  • 明宣德甜白釉獸首三足爵杯
    明永宣時期的瓷器以「永宣三寶」最為著名:永宣甜白釉、永宣霽藍釉、永宣鮮紅釉,可惜我們缺少永宣霽藍釉。今天介紹的是三寶之一的宣德甜白釉,是我朋友的收藏,甜白釉是永宣時期一種高白度瓷器。據說淘洗的時候盡最大可能去除雜質和鐵元素,使得胎土潔白細膩,再施以透明釉,燒制出白釉瓷,打燈光出現肉紅色,給人甜甜的感覺,俗稱甜白瓷。這件是故宮館藏永樂甜白瓷僧帽壺,僧帽壺器型最早創燒於元代,明清都有燒制,只是器型略有變化,但是壺嘴與壺蓋像僧侶的帽子這一特徵一直沒變,並因此而得名,器型漂亮,線條也很優美。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二十九)|宋代定窯白釉刻花魚紋盤
    宋代定窯白釉刻花魚紋盤定窯因窯址在宋代屬定州而得名,窯址具體位於今天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川村。定窯瓷器創燒於唐代,盛於宋、金時期,止於元代。▲圖一▲圖二江蘇溧陽市博物館中即收藏有一對南宋時期的定窯白釉瓷盤,這對定窯瓷盤1992年出土於原溧陽市沙河鄉新沙村的一座南宋墓葬中,國家二級文物。兩隻白釉瓷盤形制大體相近,都採用了刻花工藝,只是盤心圖案略有不同。
  • 大河報·觀鑑欄目組海選驚現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雲龍杯
    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雲龍小杯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雲龍小杯規格:口徑7cm 高5cm浙江杭州資深藏家孟克功先生供藏文/觀鑑欄目組特約評論員古泉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雲龍小杯一件,此杯撇口,深腹下斂,矮圈足,胎體輕薄,造型小巧秀致,玲瓏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