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甜白釉——外儒內王

2020-12-27 友鑑觀藏

永樂甜白釉——外儒內王

在前面文章的研討中,有一個傾向,即堅持以白釉瓷為重要線索,因為白釉瓷是各種彩瓷的基礎。堅持對白釉起源、發展及各代品種用釉的共性與特性,對比當今仿製品特徵,實踐證明是有益的。

延祐形元青花施純亮青釉,釉色較薄,青花發色黑灰,後改為較乳濁性的粉白釉,並在延祐——至正年間逐步改良,使這種釉質逐步通透,避免遮擋青花發色,在大約至正年間促使元青花真正成熟。成熟且較高級的元青花釉質較厚,瓷面通透,尤其釉彩結合非常出彩,但是在空白處、底部往往能看到用釉的較乳濁性。

有明一代,對彩瓷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甜白釉的創燒。

永樂甜白釉釉質均勻,底部幾不聚釉,釉面勻淨,絕少有青黃現象。有乳濁和亮清兩種,乳濁主要用來生產白瓷。清亮者通透而薄,釉質緊硬,對青花等彩瓷的發展提高影響極大。明早中期只有高級青花瓷施用此釉質,永、宣朝多與蘇料配合使用,相得益彰,國產料仍多使用釉質較厚的釉料。明後期民窯青花瓷業大量使用透料釉質,概考慮到成本等因素,物品從宮廷到民間的推廣需要一個過程。

永樂甜白釉瓷質薄而堅,釉質亮緊,中正平和,別有一番韻味。有錐拱暗刻,以區別未上彩白瓷。

明 永樂 甜白半脫胎錐拱雙龍高足碗 臺北故宮藏
明 永樂 甜白劃花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高3.2cm,口徑13.2cm,底徑8.3cm

臺北故宮藏

明 永樂 甜白雙耳瓶

高40.7cm,口徑10.7cm,底徑12.5cm

臺北故宮藏

明永樂 甜白釉錐花纏枝蓮紋梅瓶故宮博物院藏
明永樂 甜白釉錐花纏枝蓮紋梅瓶 底部特徵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珍藏的明代永樂甜白釉瓷器鑑賞
    永樂年間,景德鎮所制一種白瓷,釉色瑩潤,如脂似玉的白,迎光透視呈肉紅色,給人甜甜的感覺,故稱「甜白」,也叫「填白」。
  • 甜白釉不是「傻白甜」
    這是在天津博物館拍攝的永樂甜白釉梅瓶局部(9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 攝  新華社天津11月2日電 題:甜白釉不是「傻白甜」  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景德鎮,歷史上著名的御窯之地,代表明代官窯瓷器最高水平的永樂甜白、宣德青花、成化鬥彩均出自這裡。而永樂甜白的出現源於明成祖朱棣的「幸運色」。
  • 明宣德甜白釉獸首三足爵杯
    明永宣時期的瓷器以「永宣三寶」最為著名:永宣甜白釉、永宣霽藍釉、永宣鮮紅釉,可惜我們缺少永宣霽藍釉。今天介紹的是三寶之一的宣德甜白釉,是我朋友的收藏,甜白釉是永宣時期一種高白度瓷器。據說淘洗的時候盡最大可能去除雜質和鐵元素,使得胎土潔白細膩,再施以透明釉,燒制出白釉瓷,打燈光出現肉紅色,給人甜甜的感覺,俗稱甜白瓷。這件是故宮館藏永樂甜白瓷僧帽壺,僧帽壺器型最早創燒於元代,明清都有燒制,只是器型略有變化,但是壺嘴與壺蓋像僧侶的帽子這一特徵一直沒變,並因此而得名,器型漂亮,線條也很優美。
  • 大明永樂暗刻龍凰紋甜白瓷
    白色的甜白瓷,如同一張白紙,也如同永樂皇帝一生的命運。它白而不空,蘊含深意,有虛實相生之趣,是永樂皇帝傾盡一生的傑作。胎體較薄,釉面柔和,釉色似棉白糖,故稱"甜白"。器物常可見透光刻紋或印紋。永樂甜白價高一等。清三代亦有仿製,區別是工藝精湛,輕盈秀麗,胎壁極薄。
  • 鑑識永樂甜白瓷,掌握這幾個要領是關鍵
    在釉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便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甜白」。尤其是脫胎製作工藝極其複雜,大約需要幾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極瑩潤,能照見人影,比樞府窯卵白釉有更加明顯的乳濁感,給人以溫柔甜淨之感,所以又稱「蔥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譽。
  • 大河報·觀鑑欄目組海選驚現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雲龍杯
    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雲龍小杯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雲龍小杯規格:口徑7cm 高5cm浙江杭州資深藏家孟克功先生供藏文/觀鑑欄目組特約評論員古泉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雲龍小杯一件,此杯撇口,深腹下斂,矮圈足,胎體輕薄,造型小巧秀致,玲瓏可人。
  • 美到極致是自然:帶甜味的白釉瓷器
    明·天啟白釉撇口碗白釉在當時也有很多的用途,除了欣賞以外,也是祭祀用的很重要的顏色。下面這件永樂甜白釉暗刻龍紋蓋罐,是我一件很重要藏品。永樂甜白釉暗刻龍紋蓋罐這種蓋罐的用途非常重要,它是在地宮的四周正四方裡面很重要的器物。
  • 同為傑出白瓷,明代「甜白釉」與德化白瓷有何區別
    明代甜白釉香爐永樂甜白釉盞甜白釉——明·永樂朝極大發展的一種器物,對於我們普通的小散戶收藏者,是很難收藏到其中一件的,甚至說上手都難,它實在是太貴了,之所以會區別於元代的樞府瓷1、「甜白釉」的釉面白度遠超卵青色的樞府瓷,也可以這樣說,此時的甜白釉已經擺脫了自宋代以來青瓷的基本特徵。2、甜白釉的釉面乳濁感更加嚴重,它是明代以來各種彩瓷的基礎,明青花、鬥彩、釉裡紅均得益於此,這種富含乳濁感的瓷器素有「白如凝脂、素如積雪」之稱,大家可以腦補一下這種感覺。
  • 永樂皇帝的瓷器,你知道多少?
    明 永樂 甜白四季花卉紋蓮子碗10.1x21.2x7.5cm(高x口徑x底徑)甜白、青花與紅釉三足鼎立永樂皇帝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明 永樂 甜白蓮花紋梅瓶25x4.4cm(高x口徑)甜白釉瓷是永樂時期宮中主要用瓷。這件永樂白瓷梅瓶胎質潔白細緻,釉質均勻盈潤,圓口略侈,短頸豐肩,斂腹下收,平底,淺圈足。
  • 許錫良:外儒內法的中國家庭
    那種情況出現的時候,真是欲做奴隸而不得了。 家國一體,還有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國是怎樣的,家也自然就是怎樣的。比如,中國人的治國理念與治國方式,常常是家國一體化,外儒內法,儒表法裡。說白了,就是說一套,做一套,說的是儒家這一套,做的是法家這一套。說的是溫情脈脈的話,做的是殘酷血腥的事。一手拿胡蘿蔔,一手持大棒。其實訓練牲口禽獸,確實也是使用這類辦法。
  • 臺北故宮永樂帝最愛的瓷器,你一定要看看!
    明朝永樂時期的瓷器藝術獨創與多元兼具,堪稱東亞工藝美術史的高峰。「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這些合於永樂皇帝心意的瓷器,經過六百年歲月的洗禮,更顯寶貴。
  • 中國為什麼選擇「外儒內法」?---從孟子被說成「亂臣賊子」說起
    「外儒內法」是實現有效管理得最好方式。由道德維繫的宗法社會缺乏高效(比如周朝,天子要徵諸侯的兵打仗徵不動,最後諸侯比周天子權力還大),由法律維繫的集權社會缺乏人情(比如如秦朝政體延襲法家思想,過於不近人情的法律,讓秦帝國二世而亡),所以後世帝王開始用「外儒內法」的方式治理國家。
  • 為您翻書:中國歷代王朝的政治真的是「外儒內法濟以道」嗎?
    今天老猻為各位看官帶來的是韓東育先生的書——《道學的病理》,照舊開篇先問各位一個問題:我們常說的,對中國歷代政治的總結:「外儒內法濟之以道」究竟是否準確?問題的承續韓東育先生此書應與學界兩人密切相關,一位是,李澤厚;一位是趙汀陽。
  • 永樂大帝——朱棣
    這樣北部防禦蒙古侵擾的任務,朱元璋就只能交給二子秦王、三子晉王和四子燕王承擔了,時稱他們為「塞王」。當然,朱棣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很有謀略。在同入侵的蒙古軍隊交戰中,屢建戰功。如洪武二十三年(1390 )正月,元殘餘勢力南侵,朱元璋命令朱棣和晉王帶兵北徵。
  • 瓷器鑑別:白釉瓷器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生產技術的提高,歷朝歷代的瓷器湧現出獨具特色的釉面,其中出現最早的就是白釉瓷器。白釉瓷器是我國傳統的瓷器之一,也是含鐵量最低的瓷胚,施以純淨的透明釉燒制而成。早在南北朝時期,制瓷業就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並且在工藝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胎體和釉面上有了很大改進。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二十九)|宋代定窯白釉刻花魚紋盤
    宋代定窯白釉刻花魚紋盤定窯因窯址在宋代屬定州而得名,窯址具體位於今天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川村。定窯瓷器創燒於唐代,盛於宋、金時期,止於元代。▲圖一▲圖二江蘇溧陽市博物館中即收藏有一對南宋時期的定窯白釉瓷盤,這對定窯瓷盤1992年出土於原溧陽市沙河鄉新沙村的一座南宋墓葬中,國家二級文物。兩隻白釉瓷盤形制大體相近,都採用了刻花工藝,只是盤心圖案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