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書法篆刻家張大順創作巨幅作品《甲骨文之夢》

2020-12-26 騰訊網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華輿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近日,聯合國「和平藝術家」稱號獲得者、旅日甲骨文學者、書法篆刻家張大順,為回應和助力聯合國在全球發起的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對話活動的倡導,經過近半年的創作,完成了巨幅作品《甲骨文之夢》系列等20餘點新作,為此項活動增添了一個新的亮點。

據了解,2020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的日子,聯合國宣布,從1月1日起,在全球發起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的對話活動,推動人們為所有人建設未來舉行對話。為此,旅日甲骨文學者、書法篆刻家張大順結合自己參與去年安陽學院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的「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及接受聯合國頒發的「和平藝術家」榮譽稱號的身感體受,回想在展場中一個個不同膚色的驚奇歡喜的目光:一個個興趣盎然的提問;一個個請求籤字或留影紀念的情景……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甲骨文這一「書寫的世界語」給世人帶來的歡樂和甲骨文所蘊含的無窮的魅力和感染力。這些依然如昨的心靈震撼最終成就了這次《甲骨文之夢》系列作品的生成與表現,成為一個以甲骨文藝術表現為語言形式的「書寫對話」。韻古意真、生面別開。

據悉,借地球之形以甲骨文狀寫世界的《甲骨文之夢》系列作品,還包括有張大順自作的文句、詩句和俳句等,其中的部分作品已應邀參加「你好 聯合國!NIHAO UN」聯合媒體藝術網站一一藝界網的「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75位中國書畫家新媒體展」。

張大順為當代甲骨文書壇理論與創作壁合一體的實力派領軍人物,被日本書道界稱之為「甲骨文書法研究、表現第一人」。他從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總結提出的甲骨文書法自身體系和規律的理論和觀點,為甲骨文書法走自身發展道路展示了新指向,受到甲骨文書法界的高度關注和評價。

2005年中國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中國當代美術家——張大順」的個人郵票;2000年被中國文化部授予「世界華人傑出藝術家」榮譽稱號;被香港《世界藝術家名人錄》、日本《藝術家年鑑》、《世界藝術家辭典》等收載和介紹;2012年被日本《藝術家年鑑》推薦為「現代人氣美術作家」;2011年發表今造甲骨文書法新古典的《東京宣言》;2018年破解千年甲骨習刻圖之謎;2019年發起組織首屆東京甲骨文藝術祭(節);2019年被聯合國授予「和平藝術家」稱號。(原標題:僑聞:旅日書法篆刻家張大順創作巨幅作品《甲骨文之夢》)

來源: 日本新華僑報

安卓用戶,可在各應用商店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相關焦點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2019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在聯合國總部隆重開幕
    展覽現場(二)北京時間4月25日早上6時(紐約當地時間4月24日下午6時),由安陽學院主辦,聯合國薩爾瓦多共和國協會、聯合國NGO組織美國UCT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甲骨文發現120周年·2019聯合國中文日甲骨文書法藝術展
  • 甲骨文書法,中國最早的書法之美!
    實用性的佔卜不但促成了書法上的遞化,書法上的變化又直接造成了字形構造的升華。從商王盤庚將國都遷殷以後,歷代商王佔卜的甲骨都有流傳,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從文字上看,甲骨卜辭中時代最早的第一期武丁時期的刻辭藝術成就最高。其風格宏放雄偉,瘦勁鋒利;起筆圓,收筆尖,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用筆遒勁。
  • 大道藝訊丨韓天雍當選浙江省甲骨文學會會長
    2019年12月29日下午2點,浙江省甲骨文學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在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區南苑會議室召開
  • 中華之美躍然紙上 國粹傳承·羅衛國書法作品展開展
    10月20日,國粹傳承·羅衛國書法作品展在湖南圖書館一樓展覽廳開展。羅衛國現場為觀眾做導覽。展示中華文化瑰寶 中華之美躍然紙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走入展廳,各種書體的漢字映入眼帘,讓人大開眼界。
  • 書法水墨|恭喜我校徐克強老師作品入選株洲市青年書法家協會2021年新春書法小品展
    徐克強,男,湖南湘鄉人,現系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嶽麓印社社員、株洲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株洲市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荷塘區書協副秘書長,師從湘籍印人崇之先生。篆刻初以秦漢印章入手,後追明清流派黃牧甫之風,受益良深。近年來對魏晉古璽尤為喜愛,多受古璽遺風影響;兼之於古篆古隸及山水畫方面頗費功力。作品多次在全省、全國比賽中入展獲獎。
  • 這些作品不漂亮,但都是優秀的書法傳統,體現了民族的審美精神
    一、最早的書法甲骨文甲骨文羅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式如、叔蘊、叔言,號雪堂,晚號貞松老人、松翁。 中國近代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
  • 旅日書法藝術家程小軒宮扇作品展亮相日本東京
    中新網8月28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當地時間8月27日,旅日書法藝術家程小軒的「好風相從——程小軒宮扇作品展」在日本東京鳩山會館開幕。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部趙歆、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羅玉泉、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專務理事中野曉、日中友好協會專務理事永田哲二、全日本華人書法家協會主席晉鷗等多位嘉賓出席。程小軒是旅日書法藝術家、文學博士,現為故宮博物院中國書畫鑑藏史博士後。她早年訪學日本,後在東京成家置業,對日本文化有著充分的認知與把握。
  • 張照心筆記-李宗瑋:神秘的甲骨文書法2
    李宗瑋:三、甲骨文的書契者——貞人商人要把名目繁多的各種祭祀活動記錄下來,並使之傳之萬代,其方式是用刀鐫刻龜甲獸骨,製作成甲骨文本,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永存萬世的「典」或「策」。製作甲骨文這一活動,擁有一個龐大的組織機構和製作過程。據《周禮·春官》記載:這個龐大機構由龜人、棰氏、大卜、佔人等約160餘人組成。
  • 「寫意甲骨——杜建民作品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2月23日,由雲南省書法家協會、雲南省美術家協會、雲南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寫意甲骨——杜建民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杜建民,1956年出生於陝西商洛,字立宏,號金庵居士、介石齋主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雲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雲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書畫分別師承沈鵬先生、吳悅石先生。
  • 千年甲骨文還能這麼玩?
    掀起了甲骨文活化利用的創作熱潮一起來欣賞大賽的優秀作品吧古老、時尚、高雅、呆萌穿越時空的表情訴說著中華文明的根魂傳承著民族的創新與奮進「甲骨文表情包大賽」,通過有趣而生活化的甲骨文表情包創意設計,充分展現漢字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展示青年學生積極向上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健康高雅的審美追求
  • 秦劍書法作品賞析
    河北梆子」演出聯盟組委會  秘書長廊坊翰墨齋書畫院院長       秦劍:幼承家學,書法功底深厚,其創作奔放自由,法度嚴謹,厚重而不失飄逸,靈動而不失莊嚴。他注重吸收歷代各家各派之所長,無論是作品的題材、構想、章法意境等諸方面,均能多方接納,為我所用。
  • 書法教師楊華,12幅楷書作品鑑賞,集盧中南、劉小晴楷書之精髓
    楊華的楷書吸取了盧中南和劉小晴的書法特點,雖說是學的現代人的字,但卻也下了功夫。他把楷書寫得雋秀自然,遒勁堅挺。楊華先生的法書作品確實是:結體精美,筆法老辣;基礎紮實,功力非凡。所謂書法往深裡講太深奧。說白了,就是間架結構和筆畫都要有講究,有技巧,要脫俗。不要死臨帖,要多讀帖,其中奧妙自會明白。今人的字、大都未脫俗。
  • 中國鐵筆,書法奇才
    本來八竿子打不到一塊的,因為微信和不約而同參加了一個名叫「中華之光」的全國書畫展,我們都獲了獎,組委會建了一個獲獎者交流群,於是便有緣與先生相識相知相惜了。趙廣奎,字迷石,號翁庵,青庵,別署玄墨庵主,1958年出生,吉林省海龍縣人,畢業於日本大東文化大學,就任日本橫濱美術館研究員兼東北亞歷史研究會秘書長。
  • 韓天雍教授《日本篆刻史概論》1月9日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講
    為了增進廣大觀眾對中國印文化輻射力的了解,增強與印學研究者的交流,上海韓天衡美術館將於1月9日(周六)舉辦由韓天雍教授主講的《日本篆刻史概論》講座。韓天雍,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金石學家、書法教育家。1957年6月生,遼寧瀋陽人。文學博士。
  • ●六藝名家● 吳奇 陶印作品欣賞
    吳奇書法、篆刻、文論曾發表於《中國書法》、《書法》、《印說》、《青少年書法(月刊)》(2005年第10期專版介紹)、《書畫藝術》、《中國書畫報》、《書法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等專業報刊。《書法導報》、2005年\2009年《青少年書法》\韓國《墨家》等專題推薦書法作品被國內多家碑林\畫廊及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加拿大等國友人收藏。
  • 歌舞劇《甲骨文》首演!
    12月15日晚,由我省著名作家杜建輝編劇,作曲家張臻生導演,中共安陽市委宣傳部主辦,我校參與演出的文明探源歌舞劇《甲骨文》在安陽市工人活動中心進行首演。我校教師劉翔以及37名音樂學院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和精湛的專業表演技能,圓滿完成了此次演出,公共藝術教學部主任景新力,音樂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趙志華,專任教師劉舒東全程參與了排練和組織。演出現場
  • 非遺(中國書法)傳承師——周世君
    詩歌散文作品截止2020 年十月已創作2166 首。周世君先生從1988年5月起從事記者工作21年,到國內外採訪。在寫採訪稿件的同時觸景生情創作詩歌,多年來,創作了2166多首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在國內多家報紙、雜誌、電臺、網站上均發表並獲獎。
  • 周俊傑《袖中雅珍 · 扇面書法》作品精選
    書家們試之如何?—周俊傑先生題記風雨斜斜咫尺行—周俊傑《扇面作品集》序文/馮 傑我的印象裡周俊傑先生揮雲布陣,善寫巨幅。平時我看先生寫八尺,寫丈二,寫丈八,每每謹慎待之,一幅作品多用「戰略」眼光:開始起一草稿,每個字小心核實對照,相同字有幾種變法,首先設計一個小樣作為參考。從這些細節裡可以看出一位書家對待作品的態度,領略他對黑白線條的恭敬之心。有了這個印象,就以為他對待小小扇面,只會用「戰術」眼光,信手拈來,把玩於掌腕之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