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作品不漂亮,但都是優秀的書法傳統,體現了民族的審美精神

2021-01-09 晉堂書畫

「—」這個符號在小學一年級叫減號,它在初中代數中也用作表示負數;你總不能以小學一年級的知識水平笑話初中生說:你們說錯了,還不及我這個一年級學生。

與此相類似,有些人少見多怪,以讀書期間接受的最普通的書體基本知識來判斷豐富多彩的書法中的字體。在這些人的心目中結構對稱、筆畫均勻的才是傳統的篆書,有蠶頭燕尾的才是隸書的傳統,唐楷、館閣體才是楷書的傳統,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自己常以維護書法道統自居,對稍不符合基本常識的,動輒扣以醜書的帽子,真是少見多怪。下面我們對歷史上的傳統書法做些舉例。

一、最早的書法甲骨文

甲骨文

羅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式如、叔蘊、叔言,號雪堂,晚號貞松老人、松翁。

中國近代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

對中國科學、文化、學術頗有貢獻,參與開拓中國的現代農學、保存內閣大庫明清檔案、從事甲骨文字的研究與傳播、整理敦煌文卷、開展漢晉木簡的考究。

二、形體不漂亮的大篆

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的鐘或鼎上的一種文字。金文起於商代,盛行於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字。因鑄刻於鐘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鐘鼎文。據統計,金文約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流傳書跡多刻於鐘鼎之上,所以大體較甲骨文更能保存書寫原跡,具有古樸之風格。金文在筆法、結字、章法上都為書法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貢獻。

毛公鼎

《大盂鼎》西周康王時期

《散氏盤》銘文用筆粗放豪獷,但並不粗野,而是凝重含蓄,樸茂豪邁。其線質是能將稚拙與老辣、恣肆與穩健、粗獷與內蘊極為完美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它既不同於早期以時有肥厚用筆及點團來華飾其形,呈現出線與塊面的結合,也不同於其後的晚周金文刻意整飭,而是於不規整之中見其錯落搖曳之趣,給人以欹正相生、自由活潑的藝術美感。可以說散氏盤既凝重遒美,又不失瀟灑暢達。

散氏盤的銘文作為西周晚期文字,在結構上呈現出蜾扁的風格特徵。在方整中含有圓意,就其單字而言無一不打破對稱、平正的慣例,不僅呈橫向的欹側之勢,而且變通常的右高左低為左高右低,字勢向右下傾斜。然姿態自然,變化莫測,字間呼應,隨勢生發,字形開張,妙趣橫生。在樸茂厚重之中,又添加些雄強的意蘊,故而顯得博大、寬厚,讓人感到一種生氣的存在。同時,字的重心都忽左忽右,使每一行的字產生明顯的跳躍感。加之其章法錯落有致,使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都通過變幻多端的下俯、上仰、左顧、右盼聯合起來,使人感到行止裕如,氣象飄逸。

楚簡篆書

清代鳳陽知府楊沂孫的大篆

三、字形不對稱的小篆

秦詔版

亦稱"秦量詔版"。青銅製。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統一度量衡詔書,有的刻秦二世元年同類詔書,或二詔合刻。詔版為自由體,主要是為了實用,寫法草率,筆劃方正,行款錯落,該詔版文筆劃方折是因為刀刻所致。文字仍屬篆書範疇。

書法家石開的篆書風格多麼像秦詔版 。

石開,1951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市,原姓劉,別名吉舟,從事藝術職業後改姓石。青少年師從陳子奮、謝義耕、何敦仁等先生學習書法、篆刻、繪畫、詩文。1998年遷居北京,為職業篆刻書法家,滄浪書社成員。

四、蠶頭燕尾不明顯、甚至沒有的隸書

隸書帛書

秦簡隸書,不是小篆。

漢簡

漢簡隸書

好大王碑

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結體筆畫很像小篆。

五鳳二年刻石

石門頌

《開通褒斜道石刻》

五、草書系列

簡草

晉代陸機《平復帖》章草

索靖《出師頌》

徐渭狂草

明代倪元璐草書

六、行書系列

傅山

趙之謙魏碑行書

趙之謙(1829年-1884年),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人。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都從他處受惠良多。

在晚清藝術史上,趙之謙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在繪畫上,他是"海上畫派"的先驅人物,其以書、印入畫所開創的"金石畫風",對近代寫意花卉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書法上,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其魏碑體書風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從而成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隸諸體上真正全面學碑的典範;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廣為取法,融會貫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創造性地繼承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的創作模式,開闢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七、點畫豐富多彩的楷書系列

敦煌寫經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

石門銘

爨寶子碑

從中小學到高等教育,除了讀書法專業,我們學到的文字學、書體知識是最基本的一些常識;如果把書體知識比作人的走路狀態的話,除了讀書法專業以外的絕大多數人僅僅見到的是走路踢正步的狀態,你如果以踢正步為標準衡量人們的走路,就會得出滿大街的人都不會走路、都在走醜步的結論。

簡帛書在造紙術未普及前,在歷史上曾傳承了一千多年,因現在大多數人很少接觸到簡帛書,一些人居然要把它排除在書法之外,說什麼簡帛書不是主流書法,寫簡帛書是學醜書,這就是少見多怪的例子。

我們的傳統審美精神崇尚君子風範,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體現在書法上就是漂亮的外表要和質樸、剛健的內在美相統一,所以王羲之鐘繇的書法是最高境界,在外在美和內在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舍外美而求內美。上面這些書法作品雖然外形不漂亮,但都是優秀的書法傳統,體現了民族的審美精神。

相關焦點

  • 復興中國審美,《衣尚中國》探尋服飾背後的美學精神
    作為黨的意識形態重鎮和國家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踐行「復興中國審美」倡議,為觀眾奉獻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更多更好地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助力提升中華民族審美品質和國家文化軟實力。
  • 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覽開幕式在山東青島舉行
    他講到,這次展覽得到了全國書法工作者的熱烈響應,大家踴躍參與,不僅體現了書法作為中國優秀傳統藝術的恆久魅力,更體現出書法家們信念堅定、共克時艱、潛心創作的飽滿熱情和良好風貌,以及融入文化血脈、引領時代精神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正體書法的雅正風範和正大氣象,是書法史亙古不變的永恆嚮往,時代審美的永恆追尋。
  • 復興中國審美 《衣尚中國》探尋服飾背後的美學精神
    作為黨的意識形態重鎮和國家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踐行「復興中國審美」倡議,為觀眾奉獻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更多更好地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助力提升中華民族審美品質和國家文化軟實力。
  • 四字書法作品 你喜歡的漂亮書法來了
    為營造一個高雅的藝術文化氛圍,體現出主人的欣賞品味和綜合素養,很多的家庭、企業、高檔酒店、茶館內都會懸掛一些四字書法作品,或提升文化修養,或彰顯個人情懷,或提升室內檔次等等,接下來咱們就一起欣賞當代書法家書寫的——霸氣四字書法作品。
  • 寓意好意境佳的四字書法作品 走一波
    書法作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以筆墨紙硯的形式,用一個個漢字表達出來。有言簡意賅的四字成語書法、有富含哲理的名人名言書法、有或唯美或霸氣或意境高雅的詩詞書法。漢字稱為最有生命力的語言,民族的自信源於文化的自信。漢字是這個星球上最美的語言,今天來欣賞一組當代書法家的四字書法作品。
  • 入古出新,天然成趣,什麼是書法傳統?
    傳統是什麼?它可以是令書家頂禮膜拜的聖地,也可以是束縛人的囹圄。我們又應該怎樣去看待傳統呢?歷代書家對此爭論不休,但有一種說法好像大部分人已經認可,即在秉承傳統的基礎上搞創新。我個人很贊成「書法新古典主義」的提法。所謂「出新」,它不應該有程式化的模式,書法有法,但無定法。
  • 源創——2021屆民族傳統技藝班畢業綜合展演
    【三】陶瓷彩繪    陶瓷彩繪是民族傳統技藝專業的「新生兒」,他帶著傳統的底蘊出生,也因剛破土而出,萌出新芽,正迸發出蓬勃的生機!    畢設的日日夜夜,我們努力探尋不失傳統優美,但立足當下的主題。當雕版印刷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之後,水印木刻也就相伴而生,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使書籍變得可品、可賞、可傳、可布,也使中國繪畫的傳統通過刻版的傳播得以發揮更廣泛的文化作用。    透過繪、刻、印的手法,水印木刻中的古代經典本身就富有極高的審美屬性與獨特的藝術品格。造型的情態意趣,刀法的不同風格,材質的肌理變化,特別是水印的墨痕彩韻,都使得水印木刻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觀賞性。
  • 美術書法攝影展、原創廣場舞……「魅力北部灣」這些活動太精彩了
    11月14日至28日,第十二屆「魅力北部灣」系列活動之廣西群眾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及廣西非遺攝影展在市文化藝術中心前廳開展。此次活動共收到來自全區的美術、書法、攝影作品300餘件,經組織專家評審,在我市展出其中的優秀作品100餘件。這些展出的作品,緊緊圍繞「文興魅力北部灣,脫貧決勝小康年」的主題,不僅有情懷、而且有溫度。
  • 影視片頭書法水平良莠不齊 亂象如何能止?
    影視片頭書法水平良莠不齊 亂象如何能止? 上觀新聞 | 2019-08-26 08:11:01 《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九州縹緲錄》《三生三世宸汐緣》《大宋少年志》……最近,熱播的古裝劇片頭無一不是採用書法題寫,乍一看都龍飛鳳舞,頗具古典氣氛,但這些書法的審美水平真的過關嗎?
  • 狂放:傳統書法中的絕版風景
    「狂」 ,就是超前於現實,急促冒進,不羈不束,自妄放肆。凡具有「狂」氣質的人,一定有其獨立的思想和人格,植根於仁德和智慧,在法度框架內任意散漫恣縱。這在傳統的士人或士大夫身上都不同程度有所體現。  魏晉書法之狂者  秦漢時期,法制嚴苛,體制專政,狂放的思想和人格沒有得以充足釋放。
  • 書籍裝幀設計中傳統藝術的運用,看完真的漲知識!
    王剛在《書籍裝幀設計的傳承與超越》一文中認為「任何民族的設計活動都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脫離不了當時社會文化環境滋養的民族精神。書籍裝幀設計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相輔相成,沒有各民族不同的設計風格和民族精神的創造集合,世界性的設計文化是不可能形成的」。
  • 延續中華文脈:書法藝術傳遞文化理念的使者張樂蓀先生
    中國漢字與書法以其自源、自創、自覺和舉世無雙的獨特性;以其從五千年遠古走來又向未來奔騰而去的價值永恆性;以其數千年綿延不斷的民族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的超級穩定性,當之無愧地在中華優秀文化基因寶庫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厚德載物 惠風和暢——牛繼鎖書法作品欣賞
    通過與各地書法名家進行經驗交流與溝通, 一方面表明他對書法藝術的熱愛, 另一方面亦體現了其不拘泥、不自滿, 謙虛博覽的探索精神。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下, 在漫長歷史積累之後的語境之中, 書法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 其同人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與個人品質建立了頗為密切的互動與觀照。
  • 讓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超越時代
    這些年來,從民族樂器到西洋樂器,從傳統戲劇到西方歌劇,民樂與西洋樂似乎存在著對立的傾向,個別人心裡甚至形成了一條「鄙視鏈」——認為二胡、嗩吶等樂器登不得大雅之堂,卻將小提琴等西洋樂器捧上天。方錦龍、陳妙依等中青年民樂演奏家,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走進傳統藝術,證明了古老傳統蘊含的精神密碼和藝術魅力超越時代,也體現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
  • 從曾翔「吼書」看行為藝術對書法審美的影響
    從曾翔「吼書」看行為藝術對書法審美的影響曾翔從「醜書」到「吼書」,惹得網上爭議一片,叫好的很多,開罵的也不少。單從書法藝術而言,叫好的多指創新求變,所謂「醜書不醜」;開罵的主要責怪其創作形式有違傳統,書體扭七拐八,不成體統。
  • 書萬字法典 育法治精神 ——都江堰法院創作《民法典》書法作品
    書萬字法典 育法治精神 ——都江堰法院創作《民法典》書法作品 2020-12-21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田真味」——晏曉斐書法作品回湘首展開幕
    儀式上,胡抗美、曾翔、謝小銓、劉雲、胡紫桂等著名藝術家分别致辭,他們從不同視角對晏曉斐的書法藝術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 此次展覽共展出晏曉菲書法作品60件,形式以傳統扇對條屏為主,字體以行書為主,五體兼備,大小不一,力承傳統,取法明清為主,追求正大寬博之氣象,卻又不失文雅清秀。
  • 書壇有高人,美院教授用英文寫春聯,漂亮是漂亮,算是書法嗎?
    書壇有高人,美院教授用英文寫春聯,漂亮是漂亮,算是書法嗎?上面說的這位美院教授,名叫徐冰。徐冰是誰?乍一看,他的書法中規中矩,屬於典型的方塊字的造型,可如果細看的話,你會納悶,這寫的是啥?我怎麼一個字都不認識呢?其實,人家只是借用了漢字的方塊字造型,具體的筆畫都是用英文字母搭配而成的。你不認識,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春節馬上到了,徐冰老師曾用他獨創的英文書法創作了一副春聯。今天,咱們來欣賞一下。
  • 沒啥學歷的趙本山弟子們,咋都愛寫書法?
    書法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一直掌握在文人階層,它不僅僅需要書寫的技巧,更要有文化的積澱。這就與這些二人轉演員的文化基礎有些相悖了。以現在的全國書法展覽為例,評委們評出的作品更加重視書寫的技巧,而對作者的文化素養並沒有太多關注。但是,真正好的書法作品,除了能體現高超的書寫技巧外,還要有好的氣息,比如書卷氣、文士氣、山林氣等等。這些氣息並非練出來的,而是靠作者的學識、見識、閱歷養出來的。也就是說,好的作品需要技巧高超、氣息純正,全國展評委在評選作品時,也是根據這樣的要求來挑選作品的。
  • 書法作品居家必備
    客廳是家庭構造中非常重要的場所,如今大家的審美意識也越來越高,都喜歡給自家客廳裝扮的品味十足,那麼客廳怎麼裝飾呢,掛什麼字畫好,在客廳裡掛上一幅精美書法作品就可以起到非常不錯的裝飾效果,給家中的環境帶來全新的改善,看上去也會非常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