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符號在小學一年級叫減號,它在初中代數中也用作表示負數;你總不能以小學一年級的知識水平笑話初中生說:你們說錯了,還不及我這個一年級學生。
與此相類似,有些人少見多怪,以讀書期間接受的最普通的書體基本知識來判斷豐富多彩的書法中的字體。在這些人的心目中結構對稱、筆畫均勻的才是傳統的篆書,有蠶頭燕尾的才是隸書的傳統,唐楷、館閣體才是楷書的傳統,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自己常以維護書法道統自居,對稍不符合基本常識的,動輒扣以醜書的帽子,真是少見多怪。下面我們對歷史上的傳統書法做些舉例。
一、最早的書法甲骨文
甲骨文
羅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式如、叔蘊、叔言,號雪堂,晚號貞松老人、松翁。
中國近代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
對中國科學、文化、學術頗有貢獻,參與開拓中國的現代農學、保存內閣大庫明清檔案、從事甲骨文字的研究與傳播、整理敦煌文卷、開展漢晉木簡的考究。
二、形體不漂亮的大篆
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的鐘或鼎上的一種文字。金文起於商代,盛行於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字。因鑄刻於鐘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鐘鼎文。據統計,金文約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流傳書跡多刻於鐘鼎之上,所以大體較甲骨文更能保存書寫原跡,具有古樸之風格。金文在筆法、結字、章法上都為書法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貢獻。
毛公鼎
《大盂鼎》西周康王時期
《散氏盤》銘文用筆粗放豪獷,但並不粗野,而是凝重含蓄,樸茂豪邁。其線質是能將稚拙與老辣、恣肆與穩健、粗獷與內蘊極為完美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它既不同於早期以時有肥厚用筆及點團來華飾其形,呈現出線與塊面的結合,也不同於其後的晚周金文刻意整飭,而是於不規整之中見其錯落搖曳之趣,給人以欹正相生、自由活潑的藝術美感。可以說散氏盤既凝重遒美,又不失瀟灑暢達。
散氏盤的銘文作為西周晚期文字,在結構上呈現出蜾扁的風格特徵。在方整中含有圓意,就其單字而言無一不打破對稱、平正的慣例,不僅呈橫向的欹側之勢,而且變通常的右高左低為左高右低,字勢向右下傾斜。然姿態自然,變化莫測,字間呼應,隨勢生發,字形開張,妙趣橫生。在樸茂厚重之中,又添加些雄強的意蘊,故而顯得博大、寬厚,讓人感到一種生氣的存在。同時,字的重心都忽左忽右,使每一行的字產生明顯的跳躍感。加之其章法錯落有致,使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都通過變幻多端的下俯、上仰、左顧、右盼聯合起來,使人感到行止裕如,氣象飄逸。
楚簡篆書
清代鳳陽知府楊沂孫的大篆
三、字形不對稱的小篆
秦詔版
亦稱"秦量詔版"。青銅製。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統一度量衡詔書,有的刻秦二世元年同類詔書,或二詔合刻。詔版為自由體,主要是為了實用,寫法草率,筆劃方正,行款錯落,該詔版文筆劃方折是因為刀刻所致。文字仍屬篆書範疇。
書法家石開的篆書風格多麼像秦詔版 。
石開,1951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市,原姓劉,別名吉舟,從事藝術職業後改姓石。青少年師從陳子奮、謝義耕、何敦仁等先生學習書法、篆刻、繪畫、詩文。1998年遷居北京,為職業篆刻書法家,滄浪書社成員。
四、蠶頭燕尾不明顯、甚至沒有的隸書
隸書帛書
秦簡隸書,不是小篆。
漢簡
漢簡隸書
好大王碑
祀三公山碑結體筆畫很像小篆。
石門頌
《開通褒斜道石刻》
五、草書系列
簡草
晉代陸機《平復帖》章草
索靖《出師頌》
徐渭狂草
明代倪元璐草書
六、行書系列
傅山
趙之謙魏碑行書
趙之謙(1829年-1884年),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人。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都從他處受惠良多。
在晚清藝術史上,趙之謙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在繪畫上,他是"海上畫派"的先驅人物,其以書、印入畫所開創的"金石畫風",對近代寫意花卉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書法上,他是清代碑學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其魏碑體書風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體系進一步趨向完善,從而成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隸諸體上真正全面學碑的典範;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廣為取法,融會貫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創造性地繼承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的創作模式,開闢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七、點畫豐富多彩的楷書系列
敦煌寫經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
石門銘
爨寶子碑
從中小學到高等教育,除了讀書法專業,我們學到的文字學、書體知識是最基本的一些常識;如果把書體知識比作人的走路狀態的話,除了讀書法專業以外的絕大多數人僅僅見到的是走路踢正步的狀態,你如果以踢正步為標準衡量人們的走路,就會得出滿大街的人都不會走路、都在走醜步的結論。
簡帛書在造紙術未普及前,在歷史上曾傳承了一千多年,因現在大多數人很少接觸到簡帛書,一些人居然要把它排除在書法之外,說什麼簡帛書不是主流書法,寫簡帛書是學醜書,這就是少見多怪的例子。
我們的傳統審美精神崇尚君子風範,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體現在書法上就是漂亮的外表要和質樸、剛健的內在美相統一,所以王羲之鐘繇的書法是最高境界,在外在美和內在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舍外美而求內美。上面這些書法作品雖然外形不漂亮,但都是優秀的書法傳統,體現了民族的審美精神。